猪弓形虫病详解

合集下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都可能感染。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猪弓形虫病,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流行病学1.主要传播途径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和接触感染源传播。

猪是猪弓形虫的主要宿主,而异型弓形虫囊内子猪腔虫一次性排便后,其粪便中的囊子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感染力。

包囊也可能存在于猪肉中,从而通过食用猪肉的方式感染。

2.易感人群猪弓形虫病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感染,但儿童、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

特别是孕妇感染猪弓形虫后,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3.分布地区猪弓形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据统计数据显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猪弓形虫病的高发地区。

二、临床症状1.急性期症状猪弓形虫病在急性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2.慢性期症状猪弓形虫病的慢性期症状一般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眼病。

包括情绪不稳、疲劳、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视力模糊、眼球疼痛、眼球运动不灵活等眼病症状。

3.先天性症状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了猪弓形虫,胎儿可能出现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包括视力障碍、智力发育不全、肌肉无力等。

三、防治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定期清理猪舍和周围环境,及时清除猪粪,避免侵染人和其他动物。

餐具、饮水容器等用具也需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猪弓形虫囊子的侵染。

2.加强猪育种管理在猪的饲养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猪的检疫和隔离管理,避免感染源的传播。

并且加强猪的免疫力,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猪的感染率。

3.合理饮食和烹饪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选择新鲜的猪肉,避免食用未烹煮熟的猪肉,特别是生猪肝等器官。

对于已感染的猪肉,应进行彻底煮熟,避免通过食物感染猪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的危害

猪弓形虫病的危害
粪便处理
及时清理猪舍粪便,采用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灭传播媒介
消灭猪场内的老鼠、蟑螂等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感染弓形虫的母猪可能流产、死 胎或产出弱仔,影响繁殖性能。
间接危害:传播其他疾病、影响经济效益
传播其他疾病
猪弓形虫病可能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 同时感染,加重病情,传播其他疾病 。
影响经济效益
猪弓形虫病导致猪只生长受阻、死亡 或繁殖障碍,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影响养殖效益。
03
猪弓形虫病对人类和环境的危 害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等 样品进行检测,如发现弓 形虫抗原或抗体阳性即可 确诊。
02
猪弓形虫病对猪群的危害
直接危害:死亡、生长受阻、繁殖障碍
死亡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 病,营养吸收和利用,导致生长受阻
,体重下降。
繁殖障碍
媒介传播
一些节肢动物如蠓、蚋等可作为弓 形虫的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感染猪 后再叮咬人类而传播。
污染水源和食物
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也是弓形虫传 播的重要途径。
04
防治猪弓形虫病的策略与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
保持饲料新鲜
提供新鲜、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料霉变和污 染。
定期消毒
对猪舍、食槽、饮水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 潜在病原体。
人类感染风险
食物传播
传播途径
食用感染弓形虫的猪肉是导致人类感 染的主要途径。
通过血液、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给 人类。
直接接触
与感染弓形虫的猪接触,如处理病死 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可能导致感染 。
环境污染与传播风险
粪便传播

猪弓形虫病症状及防治

猪弓形虫病症状及防治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弓形虫病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损失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药物残留和耐药性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应注意合理用药和 遵守休药期规定。
06
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减少粪便和污水的滞留,降低病原体 的传播风险。
合理分群饲养
避免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猪混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饲料和水源管理
保证饲料和水源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防止猪摄入病原体。
提高免疫力
定期接种疫苗
01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类型,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提高猪群的
免疫力。
合理使用药物
02
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炎药,预防和治疗猪弓
形虫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交配感染
感染弓形虫的公猪与母猪交配时 ,弓形虫可通过精液传播给母猪 。
间接传播
饲料和水源传播
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可间 接感染猪只。
老鼠传播
老鼠是弓形虫的宿主,其粪便中的卵 囊可污染环境,再经口食入感染猪只 。
先天性传播
01
母猪感染弓形虫后,可经胎盘感 染胎儿,引起先天性感染。
02
初生仔猪可从母猪的乳汁中感染 弓形虫。
其他症状
皮肤有出血斑或丘疹,淋巴结 肿大。
隐性症状
01
02
03
无明显临床症状
猪只外观健康,但血液中 可检测到弓形虫抗体。
繁殖障碍
隐性感染的母猪可能表现 为繁殖障碍,如流产、死 胎等。
抵抗力下降
隐性感染的猪只抵抗力下 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不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
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

下面将介绍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 流行病学
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口部摄入感染。

猪在饮水、食物、环境中摄入被粪便污染的弓形
虫卵或灭活的囊状体,寄生在猪的组织中生长繁殖。

弓形虫在感染过程中可经过胎盘感染
传给猪仔。

2. 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具体表现为:
- 成年猪:慢性感染的成年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出现下列表现:食欲减退、消瘦、无精打采、毛色变浅、腹泻、眼角结膜黄糖沉着、呼吸急促、死亡率增加。

- 猪仔:感染猪仔常呈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厌食、消瘦、呼吸急促、腹泻、憔悴、抽搐、拱背现象。

3. 防治措施
- 环境卫生:加强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舍中的粪便和尸体。

避免与猪粪便直接接触,减少弓形虫的感染途径。

- 合理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合理饲
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体质。

- 预防人畜共患病:定期进行猪的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弓形虫疫苗:猪弓形虫病的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兽医的建议
和猪群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

关于猪弓形病

关于猪弓形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制 度,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
对兽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了规范,确保了猪弓形病 治疗药物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相关地方性法规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动物防疫和兽药管理地方性法规 ,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支持。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检测猪弓形虫核酸。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 以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判断是 否为猪弓形体病。
鉴别诊断
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 胞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主要通 过实验室检测进行区分。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监管部门职责与执法依据
农业农村部门
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控和兽药管理工作,对猪弓形病的防控负有主要 监管责任。
畜牧兽医部门
负责具体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工作,对猪弓形 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
执法部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违反猪弓形病防控规定的行为进行 查处,保障猪弓形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资料
01
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包括猪弓形病的症状、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举办科普讲座
02
邀请专家或兽医为养殖户举办科普讲座,现场解答疑问,提高
养殖户的防病能力。
利用媒体宣传
03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猪弓形病的相关知识,扩大
科普宣传的覆盖面。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传染病,由于猪弓形虫能够寄生在人体内并引起严重的症状,所以猪弓形虫病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十分重要,对于控制和预防这种传染病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猪弓形虫病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感染的肉类或接触感染物体传播的。

而在猪弓形虫区域内很多猪只对人体传染,人感染的主要途径就是接触寄生在猪体内的弓形虫囊,这往往是由于人在处理生猪肉时未注意个人卫生或未对生猪肉进行充分的烹调而引起的。

在预防猪弓形虫病的流行上要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卫生,猪的饲养场、屠宰场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

二、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在人体内寄生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疲劳、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猪弓形虫病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炎、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等。

对于孕妇来说,感染猪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感染,引发先天性弓形虫病,危害胎儿的健康。

三、防治措施1.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猪弓形虫病的关键。

在食用猪肉之前,要对猪肉进行充分的烹饪,煮熟炒熟,以杀死寄生在肉类中的猪弓形虫囊。

在处理生猪肉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生猪肉,及时洗手,保持干净卫生。

2.严格检疫为了防止猪弓形虫病在猪群中的传播,饲养场和养殖户需要对进场的新生猪进行严格的检疫,排除感染猪弓形虫的猪只。

饲养场需要做好统一养殖管理,对猪只的饲料、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猪只的健康。

3.普及健康知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普及健康知识也是预防猪弓形虫病的重要手段。

生产者需要了解猪弓形虫病的病原学特点,掌握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猪只的健康。

消费者需要了解猪肉是感染猪弓形虫的主要食源,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避免食用生猪肉或未充分烹饪的猪肉,从而降低感染猪弓形虫的风险。

4.加强卫生管理为了预防猪弓形虫病的传播,生产者和养殖户需要加强猪只的卫生管理,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和整洁。

如何诊断和治疗猪弓形虫病

如何诊断和治疗猪弓形虫病

如何诊断和治疗猪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是寄生虫病。

不仅会影响养殖场户的规模扩展经济效益,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其他类型疾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明确诊断时应注意区别以便准确有效,及时治疗猪弓形虫病,提高养殖户整体经济效益。

1 流行特征弓形虫病有两个宿主,猫是最终宿主,牛或羊均作为中间宿主。

患病动物和带有虫体动物是传染源,对应的内脏与尸体之中存有一定虫体。

患病动物和带虫动物会通过粪便和排泄物将病原卵囊排出体外,呼吸道和消化道是弓形虫病的重点感染渠道,可通过眼睛与皮肤感染其他动物,妊娠母猪会通过胎盘把病原体传递给仔猪,各品种、性别和日龄猪都易感,特别是3 月龄猪更易感。

该病没有季节性,但温湿度较高的季节容易发生。

2 基本症状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1℃,出现食欲降低以及呼吸受阻等症状,鼻流清涕,眼部分泌物呈浆液性。

一些患病猪有便秘现象,粪便呈羊粪状,表面伴随一些粘液,病情逐步发展后粪便会表现出橘黄色稀水样。

病猪精神不振且肌肉僵硬,不能站立和行走。

多数器官,包含耳部、四肢以及鼻部见到紫红色小斑点,一些病猪的耳壳有痂皮,耳尖部位可能有干性坏死,病猪会因呼吸困难和体温降低而死亡。

母猪患病后,极有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3 诊断思路3.1 临床诊断(1)生猪体温不断升高,精神不佳、呼吸困难,愿意喝清水,粪便干燥伴有粘液。

(2)部分病猪下腹部潜在瘀血斑,耳朵末端有紫色坏死现象,后腿内侧有紫色斑点,尿液呈红茶色。

(3)病猪活动缓慢,走路摇晃打颤,(4)临床诊断时还要观察患病猪的实际表现,对病猪进行听诊处理,尤其是心跳情况与肺泡呼吸音,病猪的心跳大约是80 次/min,肺部听诊伴随湿性锣音,对应的肺泡呼吸音有所衰弱。

3.2 病理诊断剖检病死猪,其全身淋巴结水肿,病猪体表有出血点,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

病猪胸腔中有淡黄色积液,肺部肿胀,间质呈暗红色且宽度指数增加,小叶间质有胶冻状渗出物。

病猪的支气管组织中有泡沫,有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体病防治

猪弓形体病防治

定期检查
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 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
03
猪弓形体病的预防和控制
饲养管理
01
02
03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 ,避免积水等,以减少病 原体滋生。
合理饲养密度
确保猪舍内适宜的饲养密 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 接触传播的机会。
病原和传播途径
病原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具有滋养体、包囊和裂殖体等形态。其中,滋养体分为大 滋养体和小滋养体,前者主要存在于急性期,后者主要存在于慢性期。
传播途径
弓形虫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如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吸入被污染的空 气等。此外,直接接触病猪或带虫动物的排泄物也可导致感染。
感染弓形体的母猪可能出 现不孕、流产、死胎等症 状,严重影响母猪繁殖性 能。
增加猪场死亡率
弓形体病可能导致猪场死 亡率上升,给猪场带来严 重的经济损失。
阻碍猪场发展
弓形体病的爆发可能对猪 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 至导致猪场停产或倒闭。
案例一:大规模猪场弓形体病的防控
描述大规模猪场弓形体病的爆发情况,如感染率 01 、死亡率等。
02 提出小型猪场弓形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如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等。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经验教训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干燥、 通风,定期进行消毒,禁止猫狗
等动物进入猪舍。
临床诊断
注意观察猪的临床表现,如出现高 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
目前已有猪弓形体病疫苗,但效果 并不十分理想,应谨慎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弓形虫病详解
核心提示: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

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及繁殖障碍为特征。

临床可见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农村散养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死亡率高达60%以上。

1简介
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2 病原
该病病原是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弓形虫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猫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虫体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

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3 治病机理
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细胞。

弓形虫从入侵部位进入血液后散布全身并迅速进入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宿主的各脏器或组织细胞内繁殖,直至细胞胀破,逸出的速殖子又可侵入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不已,造成局部组织的灶性坏死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此为急性期的基本病变。

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可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而清除弓形虫、形成隐性感染;原虫亦可在体内形成包囊、长期潜伏;一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包囊内缓殖子即破囊逸出,引起复发。

如患者免疫功能缺损,则的虫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

弓形虫并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形成肉牙中要炎症。

此外,弓形虫所致的局灶性损害,尚可引起严重继发性病变、如小血栓形成、局部组织梗死,周围有出血和炎症细胞包绕,久而形成空腔或发生钙化。

弓形虫可侵袭各种脏器或组织,病变的好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眼、淋巴结、心、肺、肝和肌肉等。

4 流行病学
4.1 传染源
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1980年福建莆田某猪场就是因为养猫防鼠而暴发猪弓形体病。

4.2 传播途径
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饮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

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现象很普遍。

4.3 易感猪群
该病多见于3月龄以上的各品种的猪,有些急性死亡,个别在发病后5~6天衰竭而死。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有些地方以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5 临床症状
5.1 一般症状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10天,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

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

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

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

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

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

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5.2 仔猪
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3 育肥猪
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5.4 妊娠母猪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吃、精神委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

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6 病理变化
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

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

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

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

脾脏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

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

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局灶性坏死、淤血,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非化脓性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脏的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浆内、肺泡上皮细胞内和单核细胞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内,常见有单个和成双的或3、5个数量不等的弓形虫,形状为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7 诊断
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应根据病理剖检变化,以及病原和血清学检查做出确诊。

7.1 剖检变化
全身可视黏膜,耳根、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有片状紫红色斑块。

全身淋巴结高度充血,水肿。

胸腔、腹腔大量积液。

肺脏呈暗红色,有光泽,切面流出泡沫样红黄色液体,间质增厚,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肝脏、脾脏和肾脏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灶,肾脏呈土黄色。

心脏质地变软,右心室扩张明显。

胃底腺区黏膜潮红,出血。

肠黏膜有出血点。

7.2 病原检查
⑴直接镜检:取淋巴结、血液、脑、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以及肌肉抹片,染色后镜检有无弓形体。

⑵动物试验:将上述各种器官的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注射于小白鼠腹腔。

如小白鼠发病或死亡,可用注射器抽取腹水,制成压片,用高倍镜检查有无速裂体。

7.3 血清学检查
用染色反应,以游离的弓形体(速裂体)分别在正常和免疫的血清内,经1-2小时后,取出加减性美蓝。

经过抗体作的弓形体染不上色,检查出患畜血清中有弓形体的抗体存在,动物发病后2周就可有这种反应,此法用于早期诊断。

8 防治
8.1 治疗
选用磺胺类药一定要选用含有“甲氧苄氨嘧啶”(TMP)的磺胺药。

凡磺胺药前加有“增效”或“复方”两字的代表已加有TMP。

如增效磺胺嘧啶钠、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增效磺胺甲氧嗪、复方新诺明等其中任一种。

⑴磺胺-6-甲氧嘧啶(SMM),每天每公斤体重60mg,配成10%的溶液作肌肉注射,用3-5天。

⑵磺胺嘧啶(SD)加乙胺嘧啶,前者按每公斤体重70mg,后者按每公斤体重6mg,每天服药2次,首次倍量,连服3-5天。

⑶胺苯砜(SDDS),按每公斤体重15mg
用药。

⑷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按每公斤100mg,每天服药1次,连服2-3天。

⑸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内含10%磺胺-5-甲氧嘧啶和2%三甲氧苄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ml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注3-5天。

⑹乙酰螺旋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mg,每天服2次,首次倍量,连服2-3天。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且使用时必须坚持严格的用药原则:第一,剂量要足,首次剂量要加倍;第二,根据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严格按时用药;第三,不能过早停药,治疗本病的一个疗程需要5~7天,通常到第5天时,猪体温下降,出现食欲,但此时不可停药,必须继续用药1~2天,否则易复发,且复发后治疗极其困难。

第四,病重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静脉注射,药效快,在暴发期可迅速控制病势发展,用量0.5毫升/千克;待病情缓解后,可减少用药次数,或改为口服疗法。

肌肉注射药量大时,一定要采用多点、深部肌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8.2 预防
在猪场及周围应禁止养猫,饲养员也要避免与猫接触。

畜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母猪流产的胎儿、排泄物以及病死的尸体应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在该病的易发季节,每吨饲料分别添加磺胺嘧啶500克和乙胺嘧啶25克,连喂1星期,能有效地预防弓形体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