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美白剂综述

合集下载

祛斑美白化妆品主要成分及作用

祛斑美白化妆品主要成分及作用

祛斑美白化妆品主要成分及作用1. 熊果苷(Arbutin):熊果苷是一种从蔷薇科植物熊果树中提取的有效美白成分,被广泛用于祛斑美白产品中。

它可以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减轻和预防色斑的产生。

2. 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C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肌肤受到的损伤。

此外,维生素C还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可以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提亮肤色。

3. 硒(Selenium):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抗氧化和修复损伤的肌肤非常重要。

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的伤害,并促进肌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达到美白的效果。

4.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玻尿酸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具有很强的保湿能力。

它可以吸水达到200到300倍其自身重量,将水分锁住在皮肤表面,增加肌肤的保湿度,改善肤色暗沉,使肌肤白皙水润。

5. 胶原蛋白(Collagen):胶原蛋白是肌肤中重要的结构蛋白,可以增加皮肤的紧实度和弹性,减少皱纹和细纹。

同时,胶原蛋白也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亮肤色,达到美白的效果。

6. 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葡萄籽提取物富含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能够中和自由基,预防和减轻色斑的产生。

此外,葡萄籽提取物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肌肤新陈代谢,使肤色更加均匀。

7. 甘草提取物(Licorice Extract):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淡化黑斑和雀斑。

此外,甘草提取物还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以上所述仅仅是一些常见的祛斑美白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市场上仍然有许多其他成分也具有美白作用,比如果酸、熊果素、熊果酸等。

在购买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祛斑美白化妆品,并根据自身情况注意使用方法和频率,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及作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及作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及作用美白是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美容领域,也是一种追求美丽的方式。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这些美白成分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呢?一、美白成分1. 熊果苷熊果苷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美白成分,其美白效果已经被广泛证实。

它能够阻止酪氨酸的氧化酶,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2. 维生素C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养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美白护肤领域。

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不仅可以帮助皮肤生成胶原蛋白,提高皮肤保湿度,而且还可以缩小毛孔,美白肌肤。

3. 玻尿酸玻尿酸是一种具有很强保湿作用的成分。

由于其分子小,能够深入肌肤底层,为肌肤提供充足水分,使肌肤看起来更为明亮。

4.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美白成分,主要存在于某些植物和水果中。

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减少斑点和色素的沉淀,同时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二、美白作用1. 去除色斑许多人都会有色斑以及色素沉着的问题。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暴露于紫外线等刺激,使得色素沉淀更为明显。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能够减少黑色素的沉淀,使肌肤更为白净。

2. 提亮肤色由于皮肤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致使局部皮肤暗沉。

美白成分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加速肌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为肌肤带来更光亮的外观。

3. 改善肌肤质就像维生素C一样,很多美白成分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们能够清除肌肤中自由基,增强肌肤免疫力,改善肌肤质量。

总之,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可以使人们拥有更为明亮的肌肤,并且帮助减少色斑、提亮肤色、改善肌肤质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在防晒之后使用美白产品更是能够达到更好的美白效果。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化妆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美丽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对于亚洲地区的消费者来说,美白产品一直是市场上的热门。

然而,随着人们对美白需求的增加,对于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美白成分及其作用。

1. 美白成分的分类和作用在化妆品中,美白成分可分为两大类: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成分和促进黑色素代谢的成分。

前者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从而使皮肤变得更加白皙。

常见的美白成分包括:水杨酸、抗坏血酸、酒石酸、熊果苷等。

后者则通过促进黑色素的代谢和排出,达到美白的效果。

常见的美白成分有:果酸、矢车菊提取物、甘草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皮肤需求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美白效果。

2. 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应用2.1 水杨酸水杨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通过调节酪氨酸酶的活性,水杨酸可以有效地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使皮肤变得更加亮白。

水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广泛,常见的产品包括美白霜、精华液等。

2.2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保护皮肤免受氧化伤害。

此外,抗坏血酸还能抑制黑色素生成,调节黑色素代谢,对于美白起到重要的作用。

抗坏血酸在化妆品中通常以维生素C的形式存在,如美白精华液、面膜等。

2.3 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有效的美白成分,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

此外,熊果苷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着问题。

熊果苷常常被用于美白霜、美白乳液等产品中。

2.4 果酸果酸是一种常见的美白成分,它能够促进皮肤的角质代谢,加速黑色素的脱落,使皮肤变得更加明亮。

果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产品包括美白面膜、美白乳液等。

3. 美白成分的使用技巧为了达到最佳的美白效果,使用美白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不同的肤质对美白产品的反应不同,因此在选择产品时要根据自己的肤质来判断。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与应用化妆品的美白功效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拥有明亮白皙肌肤被认为是一种美丽的象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化妆品市场涌现了许多美白产品。

美白化妆品中的关键成分备受瞩目,它们通过调节皮肤色素沉着与分解的平衡来达到美白效果。

本文将对常见的美白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一、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改善皮肤弹性。

维生素C衍生物,如维生素C磷酸酯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常用于护肤品中,以达到美白的效果。

二、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天然提取物,广泛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

此外,熊果苷还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肤状态,达到美白的效果。

三、α-酮酸α-酮酸是一种有效的美白成分,常见的有琥珀酸、酒石酸等。

它们可以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促使死亡的角质细胞脱落,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着。

此外,α-酮酸还可以抑制黑色素合成酶的活性,起到美白的作用。

四、熊果酸熊果酸是一种来自于蔷薇科植物的酸性物质,具有强烈的美白效果。

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此外,熊果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老旧角质细胞的脱落,使皮肤更加光滑均匀。

五、阿魏酸阿魏酸是从吴茱萸中提取的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它可以抑制色素细胞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

此外,阿魏酸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质地,使肌肤更加明亮。

六、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湿润因子,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

它可以提高肌肤的保湿度,改善细纹和干燥问题。

与此同时,透明质酸还有轻微的美白作用,可以使肌肤显得更加亮丽。

综上所述,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熊果苷、α-酮酸、熊果酸、阿魏酸和透明质酸等成分,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皮肤的美白效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如何正确使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如何正确使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如何正确使用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是许多人在追求白皙肌肤时的首选。

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些美白成分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不清楚。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妆品中常见的美白成分及其正确使用方式,帮助您有效提亮肌肤,拥有健康美白的肌肤。

一、了解常见美白成分1. 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天然的美白成分,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

它能够减少肌肤中的黑色素生成,抑制色斑的形成,提亮肤色。

2.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减少皮肤色斑,提亮肌肤。

同时,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强肌肤弹性。

3. 酒石酸:酒石酸具有轻微的剥脱效果,可以去除老化的角质层,减少色斑和暗沉,使肌肤更加明亮。

4. 酵素:某些酵素可以清除肌肤表面的老化角质,促进细胞代谢,减少色素沉着,改善肤色。

5. 烟酰胺:烟酰胺是一种维生素B3,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和提亮肤色的作用,常见于美白产品中。

二、正确使用美白产品的步骤1. 清洁肌肤: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彻底清洁面部,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样可以保证美白成分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发挥作用。

2. 使用化妆水:在清洁后,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水进行二次清洁,平衡肌肤的水油平衡,为后续的美白产品做好准备。

3. 美白精华液:将适量的美白精华液均匀涂抹于面部和颈部,轻轻按摩至吸收。

精华液中的美白成分能够渗透进肌肤底层,发挥真正的美白作用。

4. 美白面膜:使用具有美白功效的面膜,敷在面部约15-20分钟,使肌肤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

之后,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剩余精华液。

5. 睡眠面膜:在晚间的护肤环节中,可以选择使用美白的睡眠面膜。

将其均匀涂抹于面部,可以一整夜持续营养肌肤,使肌肤更加透亮有光泽。

6. 防晒措施:美白的关键在于预防黑色素的形成。

在白天,无论是否使用美白产品,都应当做好防晒工作,选择SPF在30以上的防晒霜,以有效预防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三、其他注意事项1.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美白产品,避免使用过多的美白产品叠加使用,以免对皮肤造成负担。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上的美白产品越来越受到追捧。

美白产品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或加速黑色素代谢,从而减少、淡化皮肤的黑色素沉着,提亮肤色,使肌肤更加白皙透亮。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分析目前常见的美白成分和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常见的美白成分1. 硫酸酪素:硫酸酪素是一种常用的美白成分,它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

硫酸酪素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并且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各种肤质。

2. 维生素C:维生素C在美白产品中广泛应用。

维生素C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同时还可以促进肌肤的代谢和再生,增加肌肤的弹性和亮度。

3. 熊果苷:熊果苷是从熊果树皮提取得到的有效美白成分。

熊果苷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有效减少肌肤色斑和炎症问题。

二、美白成分的作用机制1. 抑制黑色素合成:美白成分一般通过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来实现美白效果。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酶,美白成分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黑色素的合成水平,减少黑色素在皮肤中的沉着。

2. 加速黑色素代谢:除了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外,美白成分还可以加速黑色素的代谢。

通过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美白成分可以加速黑色素的代谢和排除,使肌肤更加明亮、均匀。

3. 抗氧化作用:一些美白成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皮肤氧化反应,从而减轻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着。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天然美白成分的研究:随着人们对自然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天然美白成分的开发。

例如从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鞣质等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天然美白成分的应用和研究。

2. 个性化美白产品的发展: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展,未来美白产品可能越来越个性化。

根据个体的基因特征和皮肤问题,科学家可以研发出更加精准、有效的美白成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化妆品作为美容护肤的重要产品之一,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美白成分作为消费者常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美白成分及其应用。

一、维生素C维生素C(Vitamin C)是一种常见的美白成分。

多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减少黑色素在皮肤表面的沉积,提亮肤色。

维生素C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C酯等。

这些形式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延长其在产品中的有效期。

二、烟酰胺烟酰胺(Niacinamide)是一种含有维生素B3的美白成分。

研究表明,烟酰胺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黑色素在皮肤内的转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此外,烟酰胺还可以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改善皮肤的肤色不均问题。

烟酰胺作为一种温和的成分,适合各类肤质使用,并且与其他美容成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三、酪氨酸酪氨酸(Tyrosine)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也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物质。

目前,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从而可以通过减少酪氨酸的合成,达到美白的效果。

酪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来实现美白效果。

此外,酪氨酸还可以改善皮肤黯沉情况,提亮肤色。

四、果酸果酸是一类具有温和去角质作用的成分,常见的有甘醇酸、苹果酸、柠檬酸等。

研究表明,果酸可以加速角质层的代谢,促进黑色素的排除,从而改善皮肤的肤色不均问题。

果酸在化妆品中常用于去除皮肤表面的老化角质,清除堵塞毛孔的杂质,改善皮肤的光泽度和细腻度。

综上所述,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研究有很大进展,维生素C、烟酰胺、酪氨酸和果酸等都是常见的美白成分。

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合理选择含有这些成分的产品,以达到理想的美白效果。

此外,应注意使用化妆品时的正确方法和适度用量,保持科学合理的护肤习惯,使美白效果更加持久和有效。

化妆品中的美白剂研究与开发

化妆品中的美白剂研究与开发

化妆品中的美白剂研究与开发化妆品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白产品尤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然而,随着对皮肤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化妆品制造商们开始更加注重研究和开发安全且有效的美白剂。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的美白剂的研究和开发情况,并介绍一些令人兴奋的新技术和成分。

1. 美白剂的定义和特性美白剂是一种能够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物质,以提亮肤色和减少黑斑、雀斑等皮肤问题为目标。

在化妆品中,美白剂通常是指那些能够干预黑色素生成的活性成分。

2. 美白成分的分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美白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成分和促进黑色素代谢的成分。

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成分包括阻断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或是抑制黑色素颗粒形成的成分。

而促进黑色素代谢的成分则能够促进黑色素的分解和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已有黑色素对皮肤的影响。

3. 传统美白剂的研究与开发以往的美白剂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已知的抑制黑色素生成酶的活性物质,例如水杨酸、维生素C等。

然而,这些传统美白剂存在一些缺陷,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效果有限等。

因此,化妆品制造商们开始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美白剂。

4. 新技术与成分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成分逐渐应用于美白剂的研究和开发中。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美白剂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这些新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靶向黑色素生成酶,从而提高美白剂的效果。

同时,天然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剂以及角质调理成分等也广泛应用于美白剂的研究中,以提供更好的护肤效果。

5. 美白剂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在化妆品中使用的任何成分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

美白剂的评估主要考虑其对皮肤的刺激性、过敏性以及美白效果的可靠性。

这一评估过程通常包括体内外实验、临床试验和消费者调研等,以保证美白剂的安全有效性。

6. 美白剂的未来发展趋势美白剂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在不断推进,未来还有很多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中美白剂综述摘要:简述了化妆品中美白剂中的美白原理及几种美白剂的特征.关键词:美白剂;氢醌;化妆品;熊果苷;化妆品是名符其实的化工制品.它是由基质加上其它如抗氧化剂、肪腐剂、香料、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色素及皮肤渗透剂等组成.美白化妆品的研制一直是国内外化妆品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市场上美白化妆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但是,美白化妆品的配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美白效果不佳、产品稳定性差(外观和质的变化)、出现副效果(用后皮肤变得更黑、生斑甚至加重)等等.1.1美白剂美白原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外用美白剂被迅速研发出来,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而达到美白效果.针对酪氨酸酶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酪氨酸酶的产生和合成、抑制酪氨酸酶的糖化、加速酪氨酸酶的分解[1].此外,还有些美白剂可作用于黑色素形成的其它环节以及黑色素的转运代谢。

关于黑色素的生成抑制机理,归纳起来可分为细胞内抑制、细胞外抑制以及外援因素控制等几方面.黑色素细胞的胞内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现已研究比较清楚了,认为它是由酪氨酸在含高价铜离子(Cu2+)的酪氨酸酶作用下,氧化生成3,4---羟基苯丙氨酸(多巴),再由酪氨酸酶氧化为多巴醌,进一步氧化为5,6一二羟基吲哚,聚合后生成黑色素.[2]1.1. l.直接控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酶,由于黑色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黑色素细胞内,对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黑色素的形成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内的四中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过氧化物酶和DI-IICA氧化酶(TRP—1)稳定了酪氨酸酶的活性,这一点是人体的酪氨酸酶与老鼠、蘑菇等的酪氨酸酶的不同之处)单独或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实现皮肤的真正美白,对多种黑色素形成酶的抑制就显得至关重要.[3]1.1.2.酪氨酸酶的抑制酪氨酸酶是一多酚氧化酶,属氧化还原酶类,该酶主要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一元酚羟基化生成邻二羟基化合物,以及邻二分氧化,生成邻二苯醌.这两类反映中均有氧自由基参与反应,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酪氨酸酶是一主要限速酶,该酶活性大小决定着黑色素形成的数量.当前化妆品市场上的美白产品几乎绝大多数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并且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发现新的该类化合物.依据抑制机理的不同.酪氨酸酶的破坏性抑制,即破坏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1.1.3.所谓酪氨酸酶的破坏性抑制,也就是某种可以直接对酪氨酸酶进行修饰、改性的物质,使酪氨酸酶失去对黑色素前体——一酪氨酸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目的.目前该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主要限于对Cd+等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的破坏.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络合剂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2.几种美白剂的有效成分美白剂是否有效,应以其是否抑制细胞中黑素合成为评判依据[4].2.1.对苯二酚(氢醌)分子式为[C 6H 4(OH)2 ],分子量110. 10,二元酚,为白色晶体,沸点286.2℃,能溶于水,并能以任何比例与醇相溶.由于氢醌具有抗氧化剂和络合剂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工领域.[5]氢醌直接作用于酪氨酸酶,阻断酪氨酸转化为多巴、多巴醌的过程,从而干扰黑色素的合成,并能阻断色斑内黑色素细胞产生新的黑色素.它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是目前惟一已知的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代谢中的一种酶)活性,控制黑色素细胞代谢过程,使表皮内多巴反应阳性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从而产生可逆性的皮肤褪色,并促使已生产的黑色素释放到色斑外,起到治愈色斑、增白皮肤的作用.但氢醌有高度诱发突变和细胞毒作用,过度应用会引起黄褐病等,长期积累下来会留下可怕的疤痕,还可能对肝肾有影响.氢醌对眼结膜和角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氢醌蒸汽或粉尘可导致视力减退.[5]2.2胎盘素在市场上不少标有美白、祛斑作用的产品中, 我们时常会看到胎盘素这一成分.实际上胎盘素是一种混合物, 包含成分复杂, 有氨基酸、酵素及激素等等.以往对胎盘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改善机体及抗皮肤老化方面.胎盘素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同时对黑色素的代谢也会有一些促进作用.当然, 这只是推测.但临床试验证明其确有美白功效.为增加其效果, 市场上许多含胎盘素的美白产品大都辅以其他活性成分, 如维生素E、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等[6].2.3甲氧苯酚随着有关氢醌法规的颁布,开发出一种新型美白剂甲氧苯酚.对于甲氧苯酚的皮肤美白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在黑色素前体的形成过程中是作为竞争性抑制剂发挥作用的,此外,甲氧苯酚与氢醌不同,它并不损害黑素细胞[7].2.4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也称为维生素C,在非处方药中使用.抗坏血酸通过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来降低多吧醌,进而达到干扰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多吧醌是色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抗坏血酸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时将抗坏血酸与氢醌组合来防止氢醌氧化.如果光是抗坏血酸本身,低浓度时它其实是一种比较差的皮肤美白剂,而在高浓度时,由于低pH 值,维生素C 具有强烈的皮肤刺激作用[8].然而,它对那些皮肤较白的人群通过皮肤剥落的方式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相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 可使皮肤变黑.因此,在有色人群中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2.5甘草萃取物甘草萃取物常被用于许多非处方药品中来达到美白效果.甘草萃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是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甘草苷可通过分散聚焦的黑色素来使黑素分布均匀,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同时甘草苷还是抗炎剂,因此不存在皮肤刺激这一不良反应.氢醌、类维生素A 和抗坏血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剂量相关的刺激性问题.甘草( Glycyrrhiza) 以往被用作解毒抗炎物质,常作内服.最早被提取的是甘草甜素(即甘草酸) ,被人体吸收后分解出甘草次酸, 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9].近年来, 人们从甘草中不断提出新的有效成分,如甘草黄酮, 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很好的美白成分, 其美白作用主要来自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TRP - 2) 活性的抑制和对5 , 6 - 二羟基吲哚(DHI) 的聚合的阻碍.2.6曲酸及其衍生物曲酸是全球范围内非处方药品中皮肤美白产品中最常用的皮肤美白剂之一.曲酸是由曲霉和青酶中所得到的一种亲水性真菌衍生物.在亚洲通常将曲酸用来治疗黄褐斑.研究显示,曲酸在美白功效方面相当于氢醌.曲酸的活性在于它可与铜离子结合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但曲酸最大的使用缺陷还在于其活性成分对皮肤屏障的损伤以及含曲酸产品的刺激性等问题.陆晔等通过土豆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发现熊果苷、曲酸和对苯二酚对土豆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2.7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白成分, 其对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据称, 其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色素沉着作用尤为明显.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 一些熊果苷衍生物也陆续开发成功.例如, 熊果苷的酚羟基酯化物, 以及维生素C - 熊果苷磷酸酯等等[11].其目的就是在熊果苷研究的基础上, 得到稳定性更高、美白效果更好、更安全的美白成分.熊果苷还有抑制黑素体成熟的作用.熊果苷对黑素细胞没有毒性.Mitshnafi Nakajima等研究发现,熊果苷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对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提出熊果苷可能是通过非酪氨酸酶途径抑制黑素合成.[12]表1几种美白剂的性质比较3.美白剂发展方向3.1.天然美白剂的新型透皮技术将促进美白类产品的发展3.2美白成分只有透过表皮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功效.[13]美白成分的透皮研究也将成为美白产品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 经脂质体包覆的美白剂更容易进入真皮发挥作用[14].另外, 微乳化在美白产品中的应用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新的透皮技术的应用无疑将会提高美白剂效果的发挥, 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用会有所增加.3.3.新型美白、祛斑成分不断涌现与应用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理想, 研究人员将在改善现有美白成分不足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新型美白、祛斑成分,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高效、稳定的维生素C 衍生物的开发等. 基于对影响皮肤美白的各种因素的全面考虑,我们提出美白护肤品开发的方向应是全效美自一从外部紫外线防护,到内部抑制黑色素生成,从提高色素细胞更生更新能力,降低色素沉积和促进色素细胞脱落,直至增强皮肤细胞自身免疫力,提高皮肤弹性及新陈代谢机能,全方位多功效地发挥美白活性成份的配合作用,从而达到显著的美白效果,真正获得自然美白健康肌肤的护肤目的.全效美白才是二十一世纪美白化妆品发展的最新趋势[15].结语:综上所述,将不同功能的美白活性成分,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甘草提取物等黑色素抑制剂,维生素C等黑色素还原剂,UVA紫外线防护剂,以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赋予皮肤保湿滋润等功能的美白护理成分,全面配合应用于美白护肤品中,即全效美白,将成为未来美白护肤品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组145份在化妆品配方中不仅配伍性良好,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由于美自护肤品与抗衰老及防晒护肤品已是当今护肤品市场的三大主流产品,而且近期以来,美白护肤品在亚洲的地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的关注.在国内,美白更是中国女性护肤美容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预见,利用全效美白的概念,开发高效美白的护肤产品将使美白产品生产商们在未来的护肤品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参考文献:[1]姚彬,张莉莉,任清. 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及美白剂美白机理.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报[J]2009(10)[2] 汪昌国,金抒,李华山. 皮肤美白剂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2,32(4)[3] 伍嘉亮.谈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氢醌的问题[J] 化工之友2007( 11)[4] 严阵.空气中氢醌浓度安全性探讨[J]职业卫生2006( 02)[5] 赵新河,李秋枚,钟秋平.曲酸及其衍生物的进展[J]中国酿造2007(10)175[6]Park SB;Sun DH;Youn JI A long-term time course of colorimetric evaluation ofultraviolet lightinducedskin reactions2009(04)[7] 李玲,宋伟民,周华4种皮肤美白剂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功效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5)[8]陆哗,周名权,翁康生,等.几种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5):15一17.[9]雷铁池,朱文元.皮肤脱色剂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2001,31(2):45-45.[ 10] J Nakajima M,Shinoda I,Fukuwatari Y,et a1.Arbutin increases the pigmentation of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through mechanisms otherthan theinduction of tyrosinase activity[J].Pigment Cell Res,2008 11(1):12.17.[11]张改平, 杨建雄. 甘草提取物对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生物加工过程2011(1) 9:1[12]王卫良, 李普选, 周宇雄.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新型营养抗氧化剂的合成研究[J] 中国油脂2005(30) 2[13]徐良,步平.美白2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1(4) 2[14] 吴晓慧,周洁,王峥.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7(3)[15] 步平,张贵民,马超. 全效美白一护肤品开发的新概念[J]汽巴精化(中国)有限公司化学品部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Whiting agent in cosmetics Abstract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Whiting agents in cosmetics and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Whiting agents.Key words: Whiting agents; Hydroquinone; Cosmetics; Arbut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