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

氢气产生
介绍氢气的生成过程,以及 氢气在厌氧消化中的潜在利 用价值。
污泥的处理及副产物利用
1 污泥的脱水与固液分离
介绍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脱水与固液分离过程,以及常用的脱水方法。
2 副产物的利用
分享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如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3 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
讨论如何将厌氧消化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结合,实现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
介绍影响厌氧消化效 果的关键条件,如温 度、pH值等。
厌氧水解过程
1
污泥预处理
了解厌氧水解之前的污泥预处理过程,包括温度、时间、氧化还原电位等。
2
水解反应
讨论厌氧水解的主要反应,包括有机物分解和产生一些中间产物。
3
消耗产物的处理
探讨如何处理厌氧水解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降解物质,以提高厌氧消化效果。
酸化反应的原理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
欢迎来到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本演示文稿将深入探讨高固含污泥,厌氧消 化的基础知识,厌氧水解过程,酸化反应的原理,厌氧消化的主要反应,污 泥的处理及副产物利用,以及厌氧消化的优点和应用。
高固含污泥在处理过程 中面临的挑战,并学习如何 有效处理这种类型的污泥。
厌氧消化的优点和应用
1
优点
总结厌氧消化相对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如低能耗、高效率等。
2
应用领域
探索厌氧消化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城市污水处理、农业废水处理等。
3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厌氧消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
高固含污泥的处理方法
介绍一些常用的高固含污泥 处理方法,包括机械脱水、 热解和气化等。
高固含污泥处理的成功 案例

水解酸化池PPT课件

水解酸化池PPT课件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在停留时间相当的情况下,水解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初沉池,平均
出水SS只有50mg/L,其COD、BOD5、蛔虫卵的去除率也显著地高于初沉池。 因初沉池的去除率受水质影响较大,出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大,而水解池出水水
质比较稳定。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 处理
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
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
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
的优点。
✓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故 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 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 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 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 厂所需的构筑物。 ✓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 的环境。 ✓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基 建投资。
通过对水解池进、出水有机酸分析结果表明,出水的溶解性COD已不是原来的 溶解性COD,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大幅度上升,可以从占进水溶解性组分9%
上升到出水的25%。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6 治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水解酸化池 PPT

水解酸化池 PPT
水解酸化工艺常用于好氧处理工艺之前作为预处理单 元,目的主要是将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 机物,将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3
水解酸化的含义
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 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 程,大分子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 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 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 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酸化:是一种典型的发酵过程,该过程能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将水 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 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酸化:是一种典型的发酵过程,该过程能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将水 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水解酸化池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三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工艺组合方式
2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 条件,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 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物降解作 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 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 理。
10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11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 化池,直接水解酸化可在常温 下使污泥迅速水解,最终实现 污泥一次处理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的产物
厌氧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包括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醛类等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 、氢气等无机物。
这些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是厌氧水解酸化过程的主要产物之一,它们可以被其 他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资源利用。
03 厌氧水解酸化影响因素
有机物浓度
总结词
有机物浓度是影响厌氧水解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能源
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可以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可以用于能源回收,实现能源的 循环利用。
厌氧水解酸化的应用领域
废水处理
生物天然气生产
厌氧水解酸化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 废水处理等。
厌氧水解酸化是生物天然气生产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生物天然气生 产提供充足的原料。
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类型
01
02
03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 度均匀,适用于处理高浓 度有机废水。
推流式反应器
反应器内物料流动呈推流 式,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 机废水。
序批式反应器
将废水按批次处理,适用 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有机废 水。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废水预处理
去除悬浮物、油类等杂质,为 后续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
提高厌氧水解酸化反应速度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 一,可以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强 化传质与混合等方面进行改进。
此外,加强厌氧水解酸化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的耦合 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如厌氧-好氧联合处理、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废 水处理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能源生产
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厌氧水解 产生天然气,用于为居民和企 业提供热能、电力或者车用燃 料。
厌氧水解酸化的优点和局限性
与其它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案相比,厌氧水解酸化工艺相对更加优秀,但也有其局限性。 • 维护成本低,水质稳定,不容易受到负荷质量变化的影响 • 沼气可再利用,具有很高的资源化程度,同时也减少碳排放 •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天气等 • 需要处理的有机污染物比较单一,用于处理多种类型废物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实例介绍及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个实际案例,通过使用厌氧水解酸化工艺成功实现了乡村生物质水 分解。初步预计可处理每年1000吨生活垃圾和3000吨畜禽粪便,同时产生约 5 万立方米的沼气用于采暖。
有机污染物处理的难点
有机污染物结构复杂、稳定性 强,传统方法难以降解。
厌氧反应器提供了新思路
厌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提 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思路。
可持续发展
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 发电或制热,使得处理过程实 现了资源化。
厌氧水解酸化的基本原理
1
厌氧消化
在无氧条件下,有机废弃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成烷基化合物、酸、氢气等物质, 产生大量热能和沼气。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欢迎来到厌氧水解酸化的课程!在这里,您将学习到对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 要的处理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工艺。快跟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背景、原理、 工艺流程、应用和优缺点。
酸性厌氧水解的背景和定义
酸性厌氧水解(AHA)是利用厌氧条件下无氧微生物的群体代谢行为,将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更小 的分子,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AHA最早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 低等优点,逐渐被引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培训厌氧好氧优秀课件

污水处理培训厌氧好氧优秀课件

•.
•22
在厌氧反应器中碱度的上升有4种情况,其
中CO2的脱出是迄今最为重要的因素。 1凯氏氮的消化作用—蛋白质中的氮消化成为NH4+ 2脂肪酸转化为甲烷
3硫酸盐的还原
4CO2随沼气脱除及尤为重要的CO2从出水中 脱除
•.
•23
所需的营养: 就如所有的有机生物一样,厌氧菌也需要生 长所需的营养。最低所需的氮和磷可根据生 长量和细胞组份(总固体中10~12%N和2 %P)来计算。 对于酸化程度很高的废水(主要含有VFA)的 消化,微生物生长量为0.05g TS /g COD(主要 为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 可生化降解COD :N:P=1000 :5:1
•.
•10
•人类的需要
碳源 营养物 适合的温度 PH中性 不能挨饿 不能吃太饱 会中毒
•.
•细菌的需要
碳源 营养物 适合的温度 PH中性 负荷太低开始自溶 负荷太高易酸化 会中毒
•11
•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速率的一个重要的 因素,大多数已知的产甲烷菌最佳的温度范围都在 30~40℃。在28到35℃之间每升温1摄氏度活性约增 加约10%。 温度在35℃左右活性相当稳定,但温度一旦超过 42℃则活性急速下降。所以有必要保证厌氧反应器 内温度低于40℃,因为在此范围内温度稍稍上升产 甲烷菌的活性就会急剧下降。
发酸和碱度需要在以下各点来取样来分析:厌氧进水 、厌氧一层、厌氧出口。 1.厌氧进水:控制挥发酸主要根据预酸化度来控 制,预酸化度=挥发酸*69/SCOD所得到的%数就时预 酸化度,一般情况下,预酸化度控制在30-50%范围 内,确切值主要依据此时厌氧装置的SCOD的去除率 最高,去除率达到85-90%最好。并且,COD转化 为沼气的比率最大.

厌氧生物处理ppt基本介绍-PPT文档资料

厌氧生物处理ppt基本介绍-PPT文档资料

超高
三相分离区
反应区
布水区
UASB布置结果示意图
厌氧生物处理——主要构筑物及工艺
六、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充填着粒径很小 (d=0.5mm左右)的挂膜介质,当其表面长满微生 物时,称为生物颗粒。 在上升水流速度很小时,生物颗粒相互接触,形成固定 床。借助循环管增大(即图9-6中回流用水泵及流量计 控制)反应器内的上升流速,可使生物颗粒开始脱离 接触,并呈悬浮状态。当继续增大流速至污泥床的膨 胀率达10~20%时,生物颗粒便呈流化态。
厌氧生物处理——主要构筑物及工艺
一、早期用于处理废水的厌氧消化构筑物是化粪池和双层 沉淀池。 化粪池是一个矩形密闭的池子,用隔墙分为两室或三室, 各室之间用水下连接管接通。废水由一端进入,通过 各室后由另一端排出。悬浮物沉于池底后进行缓慢的 厌氧发酵。各室的顶盖上设有人孔,可定期(数月) 将消化后的污泥挖出,供作农肥。这种处理构筑物通 常设于独立的居住或公共建筑物的下水管道上,用于 初步处理粪便废水。

群 甲烷发酵
发酵细菌
甲烷细菌
发酵工艺 酸发酵 ——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二、发酵的控制条件 (以下重点讨论甲烷发酵的控制条件。) (一)营养与环境条件 废水、污泥及废料中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只要未达到抑 制浓度,都可连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对生物可降解 性有机物的浓度并无严格限制,但若浓度太低,比耗 热量高,经济上不合算;水力停留时间短,生物污泥 易流失,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一般要求COD大于 1000mg/L。 COD∶N∶P=200∶5∶1
当有机物负荷率很高时,由于供给产酸菌的食物相当充分, 致使作为其代谢产物的有机物酸产量很大,超过了甲烷 细菌的吸收利用能力,导致有机酸在消化液中的积累和 pH值(以下均指大气压条件下的实测值)下降,其结 果是使消化液显酸性(pH<7)。这种在酸性条件下进 行的厌氧消化过程称为酸性发酵状态,它是一种低效而 又不稳定的发酵状态,应尽量避免。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厌氧水解酸化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因菌种而异,通常在15℃-35℃范围内可以正常代 谢。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厌氧水解酸化速率,缩短水解酸化时 间。同时,温度的突然升高或下降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水解酸化效果下
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保持适宜且稳定的温度范围。
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涉及多种 微生物种群,包括水解菌、产
酸菌和产甲烷菌等。
水解菌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分 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产酸菌能 够将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
为挥发性脂肪酸等产物。
产甲烷菌能够将挥发性脂肪酸 等产物转化为甲烷气体。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生态平衡对厌氧水解酸化过程 具有重要影响。
启动与运行管理
• 总结词:启动与运行管理是厌氧水解酸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启动
与运行管理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效果。
• 详细描述:启动阶段是厌氧水解酸化的关键时期,需要选择适当的接种物和培养条件,以保证厌氧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 适应新环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各项参数如温度、pH值、有机负荷率等,及时调整以保持适宜的工艺条件。 同时,需要定期对反应器进行排泥、清洗等维护措施,以保证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质量。此外,应对进水和出水进 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出水的达标排放。通过良好的启动与运行管理可以提高厌氧水解酸化 的效果和稳定性。
产酸反应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将小分子有机物 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
产酸反应动力学模型
描述产酸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pH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产酸反应速率常数
表示产酸反应的速率,受底物浓度和温度影响较大。
产甲烷反应动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应器内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 量,称为污泥负荷率,单位为kg/kg·d或g/g·d。
• 每天向单位有效容积投加的新料的体积,称为投配率 ,单位为m3/m3·d。投配率的倒数为平均停留时间或 消化时间,单位为d。投配率有时也用百分数表示, 例如,0.07m3/m3·d的投配率也可表示为7%。
10~30gVSS/L之间。
为了保持反应器生物量不致因流失而减少,可采用多种措施 ,如安装三相分离器、设置挂膜介质、降低水流速度和回 流污泥量等。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2)负荷率 负荷率是表示消化装置处理能力的一个参 数。负荷率有三种表示方法:容积负荷率、污泥负荷 率、投配率。
• 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 称为容积负荷率,单位为kg/m3·d或g/L·d。有机物量 可用COD、BOD、SS和VSS表示。
厌氧生物处理——概述
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 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 程,称为厌氧生物处理法或厌氧消化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处理对象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 、城镇污水的污泥、动植物残体及粪便等。
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处理——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功能有二: (1)酸发酵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提供易生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表9-1 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
生化阶段 物态变化
生化过程

液化(水解)
大分子不溶态 有机物转化为 小分子溶解态
有机物

酸化(1)
酸化(2)
小分子溶解态 有机物转化为 (H2+CO2)及 A、B两类产物
B类产物转化为 (H2+CO2)及
乙酸等
Ⅲ 气化
CH4、CO2等
菌群
发酵细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 甲烷细菌
甲烷发酵
发酵工

酸发酵
——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二、发酵的控制条件 (以下重点讨论甲烷发酵的控制条件。) (一)营养与环境条件
废水、污泥及废料中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只要未达到 抑制浓度,都可连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对生物可降 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并无严格限制,但若浓度太低,比 耗热量高,经济上不合算;水力停留时间短,生物污 泥易流失,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一般要求COD大于 1000mg/L。 COD∶N∶P=200∶5∶1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高温厌氧消化系统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为-500~-600mV; 中温厌氧消化系统及浮动温度厌氧消化系统要求的氧化
还原电位应低于-300~-380mV。
产酸细菌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求不甚严格,甚至可在 +100~-100mV的兼性条件下生长繁殖;
甲烷细菌最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为-350mV或更低。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1)氧化还原电位(ORP或Eh) 厌氧环境是厌氧消化过程赖以正常进行的最重要的条件
。厌氧环境,主要以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来反映。
一般情况下,氧的溶入无疑是引起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 电位升高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但是,除氧以外 ,其它一些氧化剂或氧化态物质的存在(如某些工业 废水中含有的Fe3+、Cr2O72-、NO3-、SO42-以及酸性废 水中的H+等),同样能使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 。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同样会危害厌氧消化过 程的进行。
当有机负荷率适中时,产酸细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基 本上能被甲烷细菌及时地吸收利用,并转化为沼气, 溶液中残存的有机酸量一般为每升数百毫克。此时消 化液中pH值维持在7~7.5之间,溶液呈弱碱性。这种 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厌氧消化过程称之为弱碱性发 酵状态,它是一种高效而又稳定的发酵状态,最佳负 荷率应达此状态。
当有机物负荷率偏小时,供给产酸细菌的食物不足,产
酸量偏少,不能满足甲烷细菌的需要。此时,消化液 中的有机酸残存量很少,pH值偏高,在pH值偏高(大 于7.5)的条件下进行的厌氧消化过程,称为碱性发酵 状态。如前所述,由于负荷偏低,因而是一种虽稳定 但低效的厌氧消化状态。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 厌氧消化装置的负荷率是怎样确定的呢?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在两个转化(酸化和气化) 速率保持稳定平衡的条件下,求得最大的处理目 标(最大处理量或最大产气量)。 一般而言,厌氧消化微生物进行酸化转化的能力 强,速率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强;而进 行气化转化的能力相对较弱,速率也较慢,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也较脆弱。这种前强后弱的特征使 两个转化速率保持稳定平衡颇为困难,因而形成 了三种发酵状态。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2)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因素 之一。温度主要影响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速度,因而与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有关。
工程上: 中温消化温度为30~38℃(以33~35℃为多); 高温消化温度为50~55℃。
厌氧消化对温度的突变也十分敏感,要求日变化小于 ±2℃。温度突变幅度太大,会招致系统的停止产气 。
物降解的基质; (2)甲烷发酵的目的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
燃料。
厌氧生物处理——概述
• 完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兼有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 体燃料的双重功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一、厌氧消化的生化阶段 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要经历数个阶段,由不同 的细菌群接替完成。根据复杂有机物在此过程中的物 态及物性变化,可分三个阶段(表9-1)。
当有机物负荷率很高时,由于供给产酸菌的食物相当充 分,致使作为其代谢产物的有机物酸产量很大,超过 了甲烷细菌的吸收利用能力,导致有机酸在消化液中 的积累和pH值(以下均指大气压条件下的实测值)下 降,其结果是使消化液显酸性(pH<7)。这种在酸性 条件下进行的厌氧消化过程称为酸性发酵状态,它是
一种低效而又不稳定的发酵状态,应尽量避免。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3)pH值及酸碱度 由于发酵系统中的CO2分压很高( 20.3~40.5kPa),发酵液的实际pH值比在大气条件下 的实测值为低。一般认为,实测值应在7.2~7.4之间为 好。
(4)毒物 凡对厌氧处理过程起抑制或毒害作用的物质 ,都可称为毒物。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1)生物量 各种反应器要求的污泥浓度不尽相同,一般介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