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饰文化
西方服饰简介

汇报人:日期:西方服饰简介古罗马服饰以豪华和炫耀为特点,如托加( toga)、斗篷( pallium)等,反映了古罗马帝国的强大和繁荣。
古代西方服饰的起源古罗马服饰古希腊服饰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中世纪西方服饰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人体美和自然美,男装逐渐变得宽大,女装逐渐贴身,如长袍( robes)、背心( waistcoats)等。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服装开始变得标准化和普及化,如西装( suits)、衬衫( shirts)等。
同时,流行起了运动装、休闲装等新型服装。
现代西方服饰的演变男装女装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的服饰强调豪华和壮观,男装以紧身、挺拔为主,女装则以巨大的褶皱和华丽的装饰为特点。
这种风格的服饰常用金银丝线和宝石点缀。
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则更注重柔和、轻盈和精致的元素。
男装常采用柔软的面料和宽松的设计,而女装则以细致的褶皱、蕾丝和花朵等装饰为主。
工业革命后的服饰变革流行服饰时尚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随着爵士乐的兴起,时尚风格更加自由、奔放,强调个性和舒适度。
爵士时代20年代的时尚20世纪初的时尚变革50年代的时尚60年代的时尚70年代的时尚030201二战后的时尚发展80年代的时尚90年代的时尚21世纪的时尚现代时尚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西方服饰在色彩运用上通常比较鲜明,喜欢使用对比色和饱和度高的颜色。
同时,一些经典的颜色组合如黑与白、红与绿等也经常被使用。
图案设计西方服饰的图案设计通常比较复杂,喜欢使用各种花卉、动物和抽象的几何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增加了服饰的美感,也表达了设计师的个性和情感。
色彩运用色彩与图案的设计VS面料与质感的选择面料选择质感表现款式与剪裁的特点款式设计剪裁特点西方服饰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01艺术与工艺02象征与符号03文化交流通过服饰,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如西方设计师常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灵感。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
越来越国际化。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① 风格:女人穿更多款式的上衣和衣服,而男人穿更多的长袍和衣服。
② 形状,形状强调纵向的感觉,这使穿着的人体看起来苗条,尤其是四肢感觉拉长。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 图案,喜欢用图案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西方服装的特点: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⑥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中,人体曲线已经成为服装审美的关键。
⑦ 巴洛克服装,男装中最华丽最疯狂的时期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① 在社会功能方面,中国人长期以来使用服装来“区分他人的威望和他人的威望”,并使用严格的服装制度来规范各类人的社会行为和权威。
西方人也很重视这种社会功能。
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封建官吏没有像中国历代那样有完整的章役制度和等级“制服”,但皇宫贵族的服装与普通平民的服装明显不同。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 从造型观念和造型意识的角度来看,形式构成是平面的。
就切割方法而言,它们都是直线切割。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
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
(完整版)西方服装史

蹒跚裙
二、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
1、女装现代形态的确立 职业女装:简洁且轻柔,无花边无累赘,裙子变 短露出膝盖,忽略腰、臀、胸部曲线。 女装中性化 2、时尚与流行 男孩风貌:平胸、松腰、束臀的男性化外观 小黑衫:夏奈尔作品,“时装界的福特”,无袖 无领的连衣裙,纯粹、利落、帅气、潇洒。 妆饰:各种妆容,指甲蔻丹、棒状口红、防水睫 毛油等等面世。 牛津裤:裤型宽大、裤口翻卷。 3、名师 可可·夏奈尔:设计风格简练、流畅、雅致等, 代表作“无领粗花花呢套装”、“黑色连衣裙”、 “真假珠宝混合的项链”。夏奈尔作品
洛可可末期男子装束
3、妆饰与饰物
假发时代
假发庞大要用支架支撑,形式多种多样
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盛行高发髻,
发髻上装饰各种饰物,做成模型;但是高
发髻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裙撑一样引起人们
重视,因其违反自然,很快就消失了。
法国香水称为时尚
扣子受到青睐
黑色缎带索立台儿
洛
可
可
时
路易十六,玛丽安
期
托瓦内特王后持续
六、20世纪70年代服装
1、时尚与流行 朋克风:廉价低俗的衣服、乱七八糟的 饰物。 牛仔裤:国际性 热裤、喇叭裤、高底鞋 2、名师 三宅一生:运用披挂、包裹、缠绕、褶 皱,风格十分独特;代表作“Pleats please”系列。 山本耀司:主张披挂、缠绕;代表作, 与阿迪合作的Y-3品牌。 高田贤三:多元文化,以简洁的线条体 现幽默、青春和超意识得交融,凸显宽松、 舒适与无束缚。
曼特尔
三、哥特式服装(新奇、怪诞与修长)
1、主要服装
(1)丰富的外衣:
筒形外衣科特 男女同型(布里奥演变)
套头式筒形外衣修尔科 (内衣演变)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中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西服饰文化方面,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服饰的设计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着手。
中国的服饰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汉代。
汉服作为传统的中国服饰,曾经流行了几千年之久,其特点是宽袖、大襟、长衫、长裙等。
而西方的服饰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服饰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西装、裙装、裤装等。
其次,中西服饰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上。
中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因此服装在两种文化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服饰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护身体、展示个性和表达社会地位。
古代的朝服和官服就是为了显示权贵的身份和地位而设计的。
然而,在西方社会,服装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审美选择和时尚的追求。
服装不仅仅是保护身体的工具,更是用来展现个人品味、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最后,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
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的服饰设计和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服饰设计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对称美,追求端庄、典雅和内敛的风格。
色彩上以红色和金色为主,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而西方的服饰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表达。
色彩上更为多样,可以使用各种鲜艳和对比强烈的颜色,以突出个人的时尚品味。
总结起来,中西服饰文化在服装的历史渊源、功能和象征意义、设计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服饰的不同认知和追求,导致了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服饰差异很重要,这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西方服装发展史

古希腊服饰
• 古希腊服饰特点——优美、典雅 • 主要采用披挂方式、但以优美、典雅为目标,崇尚女性柔美。 • 古希腊服饰面料大多采用毛织物,其次为亚麻织物。白色为其主要
色彩,搭配红、蓝、黄、紫图案,图案纹饰涵盖各种植物、动物的 图形,还有几何图形。
古罗马服饰
• 古罗马服饰特点——豪华富丽、庄严
• 古罗马十分崇拜紫色,但与希腊相同,以白色和乳白色为主体。 • 古罗马人的服装 • 一般服装男士服装用羊毛织物,女士服装用亚麻布。 • 特尼卡:筒形长裙,相对宽松,在腰间扎带
20世纪服饰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和多极特征: 流行的多中心性, 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 20世纪初的女装是讲求优雅的,尤其是一顶精心装饰的女帽为 着装者增添了光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S型曲线裙子
20世纪初女性的日装
20世纪30年代女性服饰形象
克里思汀·迪奥的第一件设计作品
• 一、二十世纪50、60年代现代工业革命——现代工业成衣发展 时期。
第九、十、十一章
西洋服饰史是现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泛指古代西亚、 罗马、希腊等时期服饰起源阶段,以及近代西方服饰的风格潮流与精 神。
1) 古代埃及服饰特点 2) 美索不达米亚服饰 3) 古波斯服饰 4) 古希腊服饰 5) 古罗马服饰 6) 拜占庭服饰 7) 哥特式服饰 8)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9) 巴洛克服饰 10) 洛可可服饰
洛可可服饰
• 洛可可服饰特征——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 男装基本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形式,只是将繁复装饰去掉,渐渐吸
收英国绅士风格,简洁、严谨、实用。
• 女装强调温润柔艳、装饰琳琅,将浮华装饰于女子的服饰上。
第十二章 近代后期服装
19世纪无论是政治、经济,还 是从社会的状态直至文化、服装,都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产业革 命的成果,转化为近代工业社会的变 革世纪。如与服装有关的新发现就有 1846年发明的缝纫机、1856年发现 染料、1884年发明人造丝等。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比较

东方服饰:注 重平面剪裁, 强调图案和色
彩
西方服饰:款 式多样,注重 个性化和时尚
感
东方服饰:款 式相对较少, 注重传统和传
承
东方服饰:注重装饰性和象 征性,强调华丽、精致、典 雅
西方服饰:注重实用性和功 能性,强调简洁、干练、时 尚
西方服饰:注重人体工程学 和舒适度,强调合身、舒适、
自由
东方服饰:注重文化内涵和 象征意义,强调文化传承、
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旗袍:体现女性优雅气质, 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
汉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唐装:融合中西方元素,具 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少数民族服饰:展现民族特 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族元素:如蕾丝、珍珠等, 代表高贵和优雅
宗教元素:如十字架、天使 等,代表信仰和神圣
民族元素:如苏格兰裙、爱 尔兰帽等,代表民族特色和
中式服饰:注重手工制作,工艺精细,注重细节 西式服饰:注重工业化生产,工艺简单,注重效率 中式服饰:注重传统工艺,如刺绣、缂丝等 西式服饰:注重现代工艺,如印花、染色等 中式服饰:注重传统图案,如龙凤、牡丹等 西式服饰:注重现代图案,如几何、抽象等
西方服饰:注 重立体剪裁, 强调线条和轮
传统
时尚元素:如流行色、潮流 款式等,代表时尚和个性
西方服饰:注重个性化、时尚化, 强调自我表达
未来发展:中西方服饰文化相互 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时尚潮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东方服饰: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 设计的结合,强调文化传承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材 料的使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 尚理念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西方服饰礼仪文化

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造就了很多的地方服饰也不同,那么你们知道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西方服饰礼仪文化晨礼服(Morning coat or Cutaway):上装为灰、黑色,后摆为圆尾形,下衣为深灰色底、黑条子裤。
系灰领带、黑皮鞋,黑礼帽等。
这种礼服在白天参加典礼,星期日教堂礼拜,以及参加婚礼等场合穿用。
小礼服:也称晚餐礼服或便礼服(Tuxedo, Smoking dinner jacket or Black Tie):为全白色或全黑色西装上衣,衣领镶有缎面,腰间仅一钮扣,下衣为配有缎带或丝腰带的黑裤。
系黑色领结,黑皮鞋。
穿着这种礼服一般为参加晚六时以后举行的晚宴、音乐会、剧院演出等活动。
大礼服(或称燕尾服)(Full evening dress or Tail coat):黑色或深蓝色上装,前摆齐腰剪平,后摆剪成燕尾样子。
翻领上镶有缎面。
下衣为黑或蓝色配有缎带、裤腿外面有黑丝带的长裤,系白色领结。
配黑色皮鞋黑丝袜、白色手套。
妇女的服装种类、样式花色繁多,日常均穿着便服。
礼服也可分为常礼服、小礼服和大礼服等。
常礼服为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与裙子,可带帽子与手套。
小礼服为长至脚背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式服装。
大礼服则为一种袒胸露背的单色拖地或不拖地的连衣裙式服装,并配带颜色相同的帽子,长纱手套及各种头饰、耳环、项链等首饰。
了解西方服饰一、哥特式风格「歌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早先指涉的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
出现于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当时的「歌特复兴」(gothic revival)是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
哥特这个词汇,主要存在于建筑,音乐,文学和服装当中。
现在所指的哥特风是指在八十年代,由音乐风格发展而来的一种着装风格,染黑的长发、苍白的皮肤、紧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银饰。
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
西方服饰文化

美索不达米亚服装 苏美尔,阿卡德(公元前3500 - 2000 年)
苏美尔服装 公元前2140年至2000年 女人 连衣裙从脖子缠裹到脚踝 单独的披肩裹住她的胳膊
美索不达米亚服装 巴比伦的服装(公元前1894年至1595年)
服装面料与图案都有了较大 的变化,以棉,亚麻为衣料, 取代了原来的羊毛衣料,服 装的造型也有了改变,衣服 的垂褶更加丰富. 巴比伦穿这种缠绕式的 衣服,衣长至膝下,称为卷 衣.
男子服饰
赤膊 下身包缠式围裙,通常采 用亚麻布 法老褶裙后会垂下狮尾, 士兵则穿着带有条纹的或 彩色布料的褶裙。 卡拉西里斯,征战美索不 达米亚的战利品 筒型上衣,穿在半身围裙 外的罩衣,长而宽松,没 有褶皱纹样,腰上缠绕着 毒蛇的图案
装饰品与形象
发型与头饰
宗教因素,出于爱干 净的需要,男子剃光, 女子剪短,假发,假 胡子成装饰品 新埃及王朝时期,假 发发展到极致,镶黄 金饰代,五彩玻璃, 珠宝
西方服饰赏析
班级:15人物形象一班 姓名:侯玉尧 学号:1518431046
西方服装史的划分
古代服装 (B.C.3100年~A.D.5世纪) 包括: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服装 中世纪服装(A.D.5世纪~15世纪) 包括:拜占廷时代、欧洲文化黑暗时代、罗马式、哥特式 时代服装 近世纪服装(15世纪~18世纪) 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服装 近代服装 (19世纪) 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洛可可时代、巴斯尔时 代、S形时代 现代服装 (20世纪)
巴比伦时代:披肩或多莱帕里 亚述时代: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
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服装古代西亚——苏美尔服饰男:裹裙,一直缠到底部边缘,而其余的织物挂在腰间,皮带,赤脚,长发成流苏状女:包裹服饰,不露肩,就想一大块布从她的肩上覆盖下来,赤脚,头发缠住她的头古代西亚——巴比伦服饰服装面料与图案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以棉,亚麻为衣料,取代了原来的羊毛衣料,服装的造型也有了改变,衣服的垂褶更加丰富,巴比伦穿这种缠绕式的衣服,衣长至膝下,成为卷衣。
古代北非——古埃及服饰由于古埃及天气炎热,服饰具有三个特点,宽敞、轻盈,省布,布料决定地位,法老的衣服用细软的亚麻布制作,还用金丝来装饰。
男:赤膊,下身包缠式围裙,通常采用亚麻布,法老的褶裙后会垂下狮尾,士兵则穿着带有条纹的或者彩色布料的褶裙,卡拉西里斯,征战美索不达米亚的战利品,简型上衣,穿在半身围裙外的罩衣,长而宽松,没有褶皱纹样,腰上馋着毒蛇的图案。
女:贴身长裙,以直筒裙为主,在一侧缝合,从胸一直垂至脚踝。
紧身的直筒裙上做很多固定的褶皱,贵族用漂白的亚麻布做成褶衣,上浆固定。
宗教因素,出于爱干净的需要,男子剃光,女子剪短,假发,假胡子成为装饰品,新埃及王朝时期,假发发展到极致,镶黄金饰品,五彩玻璃,珠宝。
古代欧洲——古希腊服饰多利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泛指矩形布料,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长3-5.5米,宽约1-2米,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古代欧洲——古罗马服饰特点:豪华富丽、庄严古罗马十分崇拜紫色,但与希腊相同,以白色和乳白色为主体。
托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时古罗马法律规定,只有罗马男公民才能穿。
帕拉:古罗马女公民制定的衣服,披肩外衣,穿在丘尼卡或者斯托拉外面。
二、中世纪服装拜占庭服装基本沿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
而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
主要服饰有——男:达尔马提卡、丘尼克、霍兹哥特式服装强调垂直线和锐角建筑风格反映了基督教盛行时代的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风貌。
家徽图案成为显示自己身份和所属家族的标志,图案纹样题材以动、植物为主,鹰和狮子最为常见,也有天体和人物图案。
主要服装——女:修尔科、希克拉斯男:普尔波万、肖斯(霍兹)、希克拉斯、科特三、近代前期服装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认的个性,反对宗教束缚,开始通过服装表现认的形体美、曲线美,服装的本质被挖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世俗化,但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的实用功能,盲目追求视觉享受,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充满雄伟、壮丽和豪放的底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服饰一改以前的灰暗而直板的艺术风格,把目光从人体转移到了人与自然的自然联系上,服装变得自然、松弛的同时,装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并趋向于奢侈。
前期——荷兰式男子服饰特色为3L——蕾丝、皮革、长发,特征主要是领子,盛行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称为拉巴。
外套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1640年出现了长裤,裤子到膝盖的长度,裤腿包裹着大腿,下面是长袜。
鞋子是长筒靴,像水桶型,靴口很大,装饰有蕾丝边,向外翻或口朝上,富有装饰性中后期——大量使用缎带和花边,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想这个时候般妩媚化,男装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花边,带马刺的靴子也成为了时尚,还有羽毛大帽子以及佩剑,巴洛克后期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褶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女子服饰摆脱了夸张的特点,丢弃了宽大的裙撑,腰线上移,收腰十分不明显,使女子外形变得平缓、柔和和圆润。
上衣有的是齐脖子的花边大领,有的完全袒露到胸口,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一层层的装饰花边。
法国风格女装的特点是大量的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领口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袖子有长有短,都镶有花边。
洛可可时期洛可可特点是在图案造型上运用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纤巧、华丽繁复的装饰纹样。
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洛可可的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1715-1730)由于宫廷画家瓦托选择了这种女装造型作为其绘画的对象,故此称为瓦托罗布,特点是在后背领处有分量很大的箱型褶皱,从肩部直至地面,造型优美流畅。
路易十五时代(1703-1770)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并称为后来几十年中女士服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1740年后,裙撑逐渐变成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据说最宽竟然达到4M,被称为巴尼尔裙撑。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服饰样式兴起的转换期,这个时期开始从洛可可优美而轻薄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称为新古典主义。
波兰式罗布——1776年受波兰服装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波兰式罗布,特征是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的鼓起的布团。
18世纪中叶,男上衣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再那么向外张扬,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为夫拉克,这种礼服的特点在于门襟自腰围线开始斜向后下方。
洛可可时期的尖头高跟鞋,织锦缎刺绣加上缎带蝴蝶结,优雅秀丽。
高发髻用马毛做垫或用金属丝做称,在上面覆盖自己的头发或假发,并且挖空心思的做出许多特制的装饰,如山水盆景,田园风光等等三、近代后期服装西方工业革命对服装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变化,表现在如缝纫机、服装设备、燃料、面料等科学技术对服装带来的变化,产业革命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也影响了人们的穿衣生活。
法国大革命废止过去衣服强制法,推行服装民主化,黑色服装上升为礼仪场合的正式服色,并且迅速流行具有权威地位。
于此同时,平民阶层服装成为时尚,雅各宾派革命者的服装最具代表性,上衣叫做卡尔玛尼奥尔,本来是意大利工人的夹克装,夹克有挖兜和金属或者骨质纽扣。
裤子叫庞塔龙,裤脚肥大,腰臀部比较宽松,常用红蓝白三色条纹毛织物裁制,象征革命。
夫拉克此时也开始流行,夫拉克18世纪下半叶就曾出现,十年的演变又出现新的样式:前襟从高腰身处斜着向后裁下来,衣长短到膝盖,后片有箱型普利兹褶和开锲。
竖领,扣子一直扣到颈部但穿时或不扣或扣两粒,敞开衣襟时露出里面的基莱。
基莱多用条纹面料制作.19世纪将近结束时,欧洲男子的典型着装形象是:头上礼帽,尽管高筒、矮筒、宽檐、窄檐不断有所变化,但基本样式未改。
上衣有单排扣、双排扣之分。
里面是洁净的衬衣,衬衣领口处有一个非常宽大的活结领带。
领带结是整套服装中十分醒目的一处装饰。
裤子的尺寸更加趋于以舒适为标准。
裤管正中开始有笔挺的裤线。
传说是爱德华王子一条久放叠折的裤子,裤管前后形成很深的折痕。
当他穿上带裤线的裤子走到公开场合后,立即引起人们的效仿。
如果出门,要穿上双排扣礼服大衣,佩上带链的怀表,有人还拿着手杖,但手杖已不如以前那么普遍了。
这种男子着装形象,就是19世纪风卷世界各地的所谓“西装”样式。
四、近代后期服装新古典主义是以法国为源头的欧洲艺术领域出现的一股新的思潮和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相对应新古典主义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过度装饰,追求古典的宁静和自然,又注入了考古式的精确形式,创造了一种充满理性又优雅古朴的美。
这一时期的代表服装是修米兹连衣裙(chemise dress),用白色棉布制成,形式宽松,有衬裙。
这种连衣裙和中世纪的内衣相似,作为外衣穿,其简练的造型和朴素衣料,和洛可可风格形成极大的反差。
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十年间的服装仍受新古典主义影响,渐渐出现所谓的帝政样式,高腰身以突出胸高,细长裙子上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很低很大,展现女人的迷人胸脯。
裙长不再拖地,下摆变宽,加有飞边、蕾丝。
披巾是这时期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材料有开司米、薄毛织物、白色丝绸等。
继新古典主义思潮后法国又产生了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其中绚丽的想象、夸张的形象和奔放的语言是最为显著的特点。
浪漫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法则,追求幻想的主观情感的东西,在服装上力图创造风韵独具而又柔情万种的风格。
精致而又不奢华,夸张而又不怪异,奔放而又不扭捏,成为浪漫主义时装的特点。
该时期运用花草纹饰或造型呈现出丰富变化的曲线和富有动感的纹样,与过去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相似,被人们称之为新洛可可主义。
表现女性纤细的腰除了紧身胸衣外,扩大裙子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也能达到视觉上的效果,于是新的裙撑产生了,称作克里若林(crinoline),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是马毛和麻的意思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
其特点就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服装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能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欣赏。
女子上身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腰部勒细,背部沿脊背自然下垂至臀部外扩,划出优美的曲线。
连衣裙的袖子为羊腿袖,称作gigotsleeve。
五、20世纪服装(上)第一阶段(1907年以前)服装仍然流行上世纪末S型样式,服装的造型基本相同,紧凑的上身、宽大的裙子、高耸的衣领,强调胸部,臀部突出,小腹平直,夸张的帽子上有复杂而庞大的鸵鸟毛或鹦鹉毛装饰。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式样。
第二阶段(1907—1914年)把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这阶段女装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其线条趋于直线,在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妇女穿着行为的激烈较量中,女装从丰胸、束腰、翘臀的传统形态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现代形态转变。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战后)女装向简洁、轻便的方向发展。
在战前几年和战争期间,衣服和裙子都变得瘦而短,两件套的衣服很常见。
帽子在战争期间,逐渐变小。
而且女士服装的样式也模仿男士的制服。
总的来说,时装变得更加直挺,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
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整体形象,西方女装从此趋于功能化和轻便化,初步完成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在西方女装由传统型迈向现代型的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变化的关键是对紧身胸衣的改造及处置;变化的基础是生活方式与着装观念改变;变化的契机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与第一次1910年,可可·香奈儿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凭着非凡的针线技巧,香奈儿小姐缝制出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
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俏的饰边,所以香奈儿设计的帽子对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
短短一年内,香奈儿生意节节上升。
于是她把店搬到气质更时尚的Rue Cambon区,至今这区仍是香奈儿总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