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全)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孙久文高宇杰摘要: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经历了滞后发展、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在规模效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区域海洋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

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该在加强法律保障、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产业;海洋科技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38-10收稿日期:2020-10-14*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资金资助)项目“文化多样性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N0.20XNH134)。

作者简介:孙久文,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高宇杰,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①。

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重视海洋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周乐萍决摘要j在全球经济疲软乏力的情况下,海洋经济整体增速大I于全球经济增速,从而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新的I增长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海洋发展策I略,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新的布局。

本文选择了美国、I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具有不同特征的传统海洋强丨国,分析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海洋发展战略动态等,I了解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I趋势。

基于此,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海洋经济规划、I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绿色发展、海洋经济环境、海洋I民众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希望为中国海洋经I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I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世界海洋经济船舶制造业I传统海洋国家*本文为山东省软科学“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动态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项目编号:2019RKC23008)中间成果。

**周乐萍(1985~),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经济。

128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乙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未来福祉和经济繁荣的依托所在。

近年来,海洋经济的价值和战略意义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8年,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还将增加2倍,年均增速将达到3.45%,就业拉动水平也将高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

①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措施来应对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一)美国1-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美国来说,海洋经济是美国经济重要且具有弹性的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依赖海洋和五大湖的六大海洋产业。

美国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国民经济贡献和就业贡献突出。

2024年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

2024年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产业分类:海洋经济包括海洋 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 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
海洋经济的增长潜力:随着全球对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 的增长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将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海洋污染:海洋 垃圾、石油泄漏 等对海洋生态造 成严重影响
渔业资源枯竭: 过度捕捞导致渔 业资源严重减少, 影响海洋经济可 持续发展
海洋安全问题: 海盗活动、领土 争端等对海洋经 济活动造成威胁
气候变化:全球 变暖导致海平面 上升,影响沿海 城市和海洋产业 的发展
Part Three
海洋科技发展现状:全球海洋科技发展迅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海洋科技发展趋势: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
海洋科技应用领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等
海洋经济的区域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的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 等支持
气候变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如海 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变化等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如建立 海洋保护区、推广可持续渔业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个领域。
现状:全球海 洋经济持续增 长,海洋产业 成为各国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
柱。
挑战:海洋资 源过度开发、 海洋环境污染 等问题日益严 重,对海洋经 济的可持续发 展构成挑战。
海洋经济总产值:全球海洋经济总 产值达到数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比重逐年上升。
海洋经济的贡献:海洋经济为全球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国 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了科技创新和 绿色发展。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不断的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全球海洋经济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一、海洋能源开发随着全球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通过海洋能源开发技术,通过水力、潮汐、浪能等能源技术,将大量的海底能源资源变成了现实的取得手段。

这也是促使海洋能源发展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预计到2025年,海洋能源开发将是全球经济持续和稳定增长的一大动力。

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现如今,世界区域性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过度消耗。

而深入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是增加国家经济收益,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最佳方法。

海底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砂石矿、海底油气和岩矿等。

而我国海域的海底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这对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海洋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转型,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中的发展热点。

其产品的丰富性、新奇性、独特性等特点,也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海底景点的建设、船舶业的发展等,都将成为海洋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四、海水资源的开发海水是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资源。

海水资源的开发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水渔业、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污染控制等领域。

预计到未来海洋经济将会大量利用海水资源,这也将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五、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科技也是海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包括了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

预计到未来,全球的科技发展速度将会更快,人们对海洋科技的开发、应用也将进一步加强,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走向着一个更为开放的方向,而且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洋中心经济群的世界大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

未来的海洋经济将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开发模式等形式,带给我们更多的伟大的机会和发展前景。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及结构分析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及结构分析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及结构分析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

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作飞速发展,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89415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7.1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出现下滑,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开始恢复增长,2021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0385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0375亿元,同比增长12.97%,占GDP的7.9%。

其中,2021年中国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56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6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18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34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635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6262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长期占据海洋生产总值五成以上的比例,尤其自2019年起占比更是达到六成以上,2021年中国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61.55%,较2020年减少了0.1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05%,较2020年增长了0.1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3.40%,较2020年减少了0.02%。

分区域来看,2021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完成3551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9.30%,占比最大;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完成29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2.08%;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完成2586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62%。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将对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全球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潜力,接着深入探讨了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海洋旅游、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能源等领域。

最后,本文对全球海洋经济的前景进行了评估,包括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引言全球海洋经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海洋覆盖了地球的71%的表面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经济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海洋运输、渔业、油气开采、风能开发、海洋旅游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1. 海洋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旅游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选择。

美丽的海滩、潜水、游艇巡航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根据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的数据,海洋旅游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全球GDP贡献了超过$1.5万亿美元,并提供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机会。

未来几年,预计海洋旅游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 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药物、食品、化妆品和其他生物产品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和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生物技术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加大对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

预计未来几年,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将继续扩大。

3. 海洋能源海洋能源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如潮汐能、风能和波浪能等来发电的领域。

海洋能源具有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且清洁环保。

随着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海洋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正在开发海洋能源项目,包括风能和潮汐能发电。

预计未来几年,海洋能源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

全球海洋经济的前景1. 机遇全球海洋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海洋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思路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思路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思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岛国家,中国有着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不可估量。

但是,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生态系统破坏等等。

为了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战略和思路,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海洋环境是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海洋环境整治,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减少生态系统的恶化和退化。

二、推进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海洋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于各种产业的发展,包括海洋能源、海洋港口、船舶造船、海洋科研等五大领域。

针对这些领域的发展,我们应该推进海洋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资源的共享,推动各个产业间的互动和协同。

同时,也应该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全球性的经济活动,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都是全球资源和环境。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对国际海域的开发和利用,推进国际海洋法的制定和执行,增强国际合作的互惠互利性和共同发展性。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推进海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四、促进海洋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这些人才能够驱动和推进海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加强海洋科研和产学研用的联合。

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

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

2022年 第1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77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基于D E A -M a l m qu i s t 指数模型王耀宗(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收稿日期:2022-03-27;修订日期:2022-12-03作者简介:王耀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摘要:文章选取海洋经济发展指标,运用D E A -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模型测算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探讨其时序变化以及变化来源,并进一步根据不同区域进行异质性分析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升4.811%,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各沿海地区由于内外部条件不同,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的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南部的表现优于北部;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最高,其次是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最低㊂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D E A -M a l m qu i s t 指数模型;全要素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 06;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2)12-0077-08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D y n a m i cC h a n g eA n a l ys i s o fT o t a l 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C h i n a 'sM a r i n eE c o n o m y:B a s e d o nD E A M a l m qu i s t i n d e xm o d e l WA N G Y a o z o n g(C o l l e g e o fE c o n o m i c s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Q i n gd a o 266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y se l e c t i n g 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u s i n g D E A M a l m qu i s t i n d e x m o d e l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m e n t i n 11c o a s t a l a r -e a s o fC h i n af r o m 2006t o2018,t h i s 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dt h et i m es e r i e sc h a n ge sa n ds o u r c e sof c h a ng e s i n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f u r th e r di v i d e d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f o r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n a l ys i s .T h e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C h i n a 's 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h a d a g o o dm o m e n t u m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h a d i n c r e a s e db y 4.811%o na v e r a g ed u r i n g t h es t u d yp e r i o d .T h em a i nr e a s o nf o r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w a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e c h n i c a l l e v e l ,w h i l e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e c h n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l e v e l w a s s m a l l .D u e t o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n a l a n de x t e r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i n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i n c e s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F P i n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i n c e sv a r i e d g r e a t l y.O n t h ew h o l e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s o u t h e r n p r o v i n c e s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r t h e r n p r o v i n c e s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o t a l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t h es o u t h e r n 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w a st h eh i g h e s t ,f o l l o w e db y th ee a s t e r n7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a n d t h en o r t h e r n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w a s t h ew o r s t.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A M a l m q u i s t i n d e xm o d e l,T o t a l f a c-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0引言随着近年来地球陆地资源开发约束的日益趋紧,海洋在经济发展㊁资源开采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沿海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海洋发展战略㊂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在2018年就发布未来海洋发展计划,包括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日本由于土地面积较小,也非常重视海洋资源的利用㊂我国是海洋大国,但在海洋发展方面与沿海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也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海洋经济发展㊂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力和能源等因素的使用成本上升,在海洋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就要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㊂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体现海洋经济发展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应用于海洋经济发展中,能够客观评价投入资源与产出结果之间的关系,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㊂因此,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包含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㊂诸多学者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效率测度相联系,通过分析海洋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寻找效率变化的原因,提高发展效率㊂目前关于海洋经济效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㊂①侧重于单一产业的研究,即以海洋产业中具体的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㊂张懿等[1]和许瑶等[2]研究海水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钟敬秋等[3]研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效率,还有学者从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效率㊂②在研究中增加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绿色经济㊁海洋环境约束和海洋金融等海洋相关要素㊂丁黎黎等[4]㊁冯剑等[5]和任文菡[6]研究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陈艳丽等[7]研究环境约束下的海洋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王朝晖[8]和庄婷婷[9]测算海洋经济科技金融效率,宁凌等[10]和杜军等[11]将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进行研究㊂③研究范围聚焦于具体地区,分析其海洋经济发展特点㊂高田义等[12]评价青岛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创新效率,包特力根白乙等[13]研究辽宁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徐敬俊等[14]研究广东海水养殖生产效率㊂效率测算方法总体可分为2个大类㊂①参数方法,利用随机前沿方法等进行研究,设置特定的生产函数估计参数㊂纪建悦等[15]运用上述方法结合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计算,刘大海等[16]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㊂②非参数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 E A)方法在海洋经济发展效率测算中被经常使用㊂2研究方法与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 E A)模型属于运筹学和经济生产边界研究的交叉方法,可被用来测算决策的生产效率,其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比较投入和产出以及表示效率高低㊂D E A模型已由基本模型拓展至多种演化模型,如两阶段D E A模型㊁超效率D E A 模型和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㊂通过D E A模型测算结果能够判断相对有效单位和相对无效单位㊂通过对比不同的效率测算方法,本研究选择构建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主要考虑3个原因㊂①弥补参数方法的不足,无须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就可测算效率,避免模型设定错误导致的误差㊂②不受指标量纲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㊂③其他D E A模型属于静态分析方法,当加入时间因素时会造成各期前沿面不同,从而无法纵向比较各期效率;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能避免此类缺陷,通过测算2个相邻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79分析㊂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 f p c h)分解为技术水平变化指数(t e c h c h)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 f f c h);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 f f c h)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 e c h)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 e c h)㊂t e c h c h表示技术水平对决策单元的影响,t e c h c h大于1表明技术进步,反之表明技术退步;e f f c h表示决策单元对已存在技术的综合利用程度,e f f c h大于1表明技术效率提升,反之表明技术效率下降;p e c h表示决策单元的纯技术应用水平,p e c h大于1表明纯技术效率提升,反之表明纯技术效率下降;s e c h表示决策单元的现有规模效率,s e c h大于1表明规模效率提升,反之表明规模效率下降㊂上述指数能够体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㊂分析决策单元K在2个时期生产率的变化,须参考生产前沿得出其2个时期的生产率变化指数㊂参考前沿1,K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E1K1()=OK1' OK1E1K2()=OK2' OK2E1K2() E1K1()= OK2' OK2 OK1' OK1参考前沿2,K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E2K1()=OK1ᵡOK1E2K2()=OK2ᵡOK2E2K2() E2K1()= OK2ᵡOK2 OK1ᵡOK1式中:O K i㊁O K i'和O K iᵡ分别表示决策单元在第i 时期的实际产出㊁前沿1的有效产出和前沿2的有效产出;E1K i()和E2(K i)分别表示在前沿1和前沿2的状态下决策单元在第i时期的效率值㊂采用上述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M a c K2,K1()=E1(K2)E2(K2)E1(K1)E2(K1)=OK2'OK2OK1'OK1OK2ᵡOK2OK1ᵡOK1从t时期到t+1时期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M a c x t+10,y t+10,x t0,y t0()=E t(x t+10,y t+10)E t(x t0,y t0)E t+1(x t+10,y t+10)E t+1(x t0,y t0)式中:E t x t0,y t0()㊁E t x t+10,y t+10()㊁E t+1x t0,y t0()和E t+1x t+10,y t+10()分别表示决策单元在2个前沿状态下在2个时期的效率值㊂2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t e c h c h=E t+1x t+10,y t+10()E t x t0,y t0()e f f c h=2E t x t+10,y t+10()E t+1x t+10,y t+10()ˑE t x t0,y t0()E t+1x t0,y t0()éëêêùûúú最终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 f p c h=t e c h c hˑe f f c h=t e c h c hˑp e c hˑs e c h 3数据和指标选取本研究以我国11个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即D E A模型中的决策单元㊂基于数据可得性,研究期设定为2006 2018年㊂在D E A模型中选择合适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对于提高模型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㊂在选择投入指标时,本研究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即投入要素可分为资本和劳动2个部分㊂最终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㊂表1指标选取指标类别维度指标名称投入指标资本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投入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数港口客货吞吐量海水养殖面积劳动涉海就业人员数产出指标-海洋生产总值8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统计年鉴,个别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补齐㊂4实证分析4.1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总体特征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如表2所示㊂表2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数平均值t f p c h1.04811t e c h c h1.04809e f f c h1.00220s e c h1.00420p e c h0.99850 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平均值为1.04811,表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同比提高4.811%;技术水平平均每年同比提高4.809%,技术效率平均每年同比提高0.220%,其中规模效率略有提高(0.420%),而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0.150%)㊂因此,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改善状态,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㊂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表明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效率的提高㊂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表明我国海洋经济还存在粗放式发展现象,现有技术和规模尚有潜力可挖㊂技术进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要提高当下投入要素的利用水平,才能保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4.2指标改善程度的分布特征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3所示㊂2006 2018年每个沿海地区共有12次动态变化对比,因此综合11个沿海地区共有132次动态变化对比㊂各沿海地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共改善89次,占比为67%,表明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㊂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改善程度最大为提高82.6%,而最小为下降45.2%,二者差异较大,表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区域不均衡㊂技术水平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似,而技术效率改善次数较少,其中纯技术效率改善次数占比仅有4%,表明我国对现有技术的利用不充分,存在继续挖掘的潜力㊂表3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基本统计特征指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改善次数/次改善占比/% t f p c h1.048110.15300.5481.8268967t e c h c h1.048090.14580.5831.8269471e f f c h1.002200.08410.6601.4892217s e c h1.004200.07310.6981.4892217p e c h0.998500.05530.6401.39554注:改善次数为各沿海地区相关效率指标大于1的各年累计数;改善占比为改善次数占总对比次数的比重㊂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和未改善的来源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㊂表4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来源分布情形次数/次占比/%全要素生产率改善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67t e c h c h>1且e f f c h<16876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1517技术效率改善p e c h>1且s e c h<1314s e c h>1且p e c h<11777p e c h>1且s e c h>129表5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的来源分布情形次数/次占比/%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1126t e c h c h<1且e f f c h>12969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25技术效率未改善p e c h<1且s e c h>1315s e c h<1且p e c h>11050p e c h<1且s e c h<1735由表4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76%源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81于技术水平改善,而仅有7%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技术效率改善的77%源于规模效率改善,14%源于纯技术效率改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发挥作用的占比为9%㊂由表5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的原因为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占比有26%,大部分原因为技术水平未改善;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大部分原因为规模效率未改善,次要原因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改善,而纯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占比为15%㊂4.3 年度变化特征全要素生产率㊁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M a l m qu i s t 指数如图1所示㊂图1 全要素生产率㊁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M a l m qu i s t 指数总体来看,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共出现2次较为明显的波峰和1次严重的波谷,其中2次波峰分别出现在2009 2010年和2013 2014年,波谷出现在2008 2009年且达到最小值;2008 2009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许多地区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下降㊂技术水平的波动趋势与全要素生产率相似,从侧面说明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㊂技术效率的波动趋势较为平稳且在1附近变化,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小㊂各指标平均值的年度变化如表6所示㊂表6 各指标平均值的年度变化年份t f pc h t e c h c h e f f c h s e c h pe c h 2006 20071.09061.07471.01480.96671.05602007 20081.08521.06471.01951.02080.99862008 20090.85940.83061.04011.03851.00142009 20101.14231.13841.00341.00780.99552010 20111.04501.04610.99910.99451.00462011 20121.02251.00891.01831.02660.99152012 20131.08701.09750.99200.98281.00942013 20141.12761.13840.99241.00460.98722014 20150.99651.02180.97841.01210.96732015 20161.05351.03771.01531.02100.99442016 20171.01591.04740.97050.97930.99052017 20181.05181.07100.98260.99620.9857由表6可以看出:2008 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首次出现低谷,2009 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较大反弹,主要原因分别为技术退步和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提升促进技术效率的轻微提升,纯技术效率阻碍技术效率改善㊂2013 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第二次显著波峰,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2015 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再次提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善的原因为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善㊂随后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但技术效率却有所降低㊂综上所述,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有所提升,且技术进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技术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最优水平,尚有潜力可挖㊂虽然海洋经济的长足发展须依靠技术不断进步,但如何将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㊂4.4 区域分布特征我国11个沿海地区从北向南可划分为3个海洋经济圈,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河北㊁辽宁㊁山东和天津,东部海洋经济圈包括江苏㊁上海和浙江,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福建㊁广东㊁广西和海南㊂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如表7所示㊂8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表72006—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区域t f p c h t e c h c h e f f c h s e c h p e c h 北部海洋经济圈1.03451.04530.99471.00610.9891东部海洋经济圈1.05281.04681.00730.99961.0091南部海洋经济圈1.05821.05191.00591.00591.0000从总体看,3个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改善,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高(5.82%),东部海洋经济圈次之(5.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低(3.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㊂3个海洋经济圈的技术水平均有明显改善㊂在技术效率方面,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有所改善,表明其对已有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较高;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技术效率没有改善,原因为纯技术效率降低,最终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程度降低㊂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2所示㊂图2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有2次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2008 2009年大幅下降,2013 2014年明显提升㊂辽宁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最大,其中2008 2009年大幅下降,2014 2015年也有明显下降;该时期辽宁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要素,但在当年无法立即增加产出,导致当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㊂山东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小且大部分处于改善状态,表明其海洋经济的投入和产出效率较为稳定㊂天津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明显,2014年后持续下降,2015 2016年达到最低之后反弹; 2014年天津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海洋装备制造以及海水淡化和利用方面投资47个项目,投入要素快速增加,但产出效果不能快速显现,导致当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016-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也表明前期投入要素发挥作用;天津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程度在北部海洋经济圈乃至全国是最高的㊂东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3所示㊂图3东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2008 2009年下降程度较大,原因是2009年上海的海洋生产总值相比2008年小幅下降,同时上海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投入;2009年后波动提升并于2015 2016年达到最大值,表明前期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投入有助于后续的发展㊂江苏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13年后向好, 2015 2016年达到最大值㊂浙江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改善状态,但改善幅度降低;与广东和福建等相比,浙江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和科技支撑等方面还有差距㊂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4所示㊂福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为平缓,大部分处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83图4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于改善状态;福建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良好,而且在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金融等方面产生许多创新成果㊂广东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较为平缓,原因在于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每年新增加的投入要素比较均衡㊂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2008 2009年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平稳㊂海南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剧烈,2013 2014年大幅提升,随后大幅下降至最小值;海南开发建设比较滞后,但2012年加快海洋强省建设,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㊂2006 2018年全国11个沿海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如图5所示㊂图52006 2018年全国11个沿海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大部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只有辽宁出现下降的情况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最高的为天津和海南,福建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和广东的改善程度也比较明显,上海㊁广西和河北有轻微改善㊂大部分地区的技术进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山东和广西的技术效率改善优于技术水平㊂此外,南部沿海地区的整体表现优于北部沿海地区㊂5结语本研究对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到4点结论㊂①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4.811%,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原因是规模效率没有达到最优水平㊂②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占比为67%,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其中改善程度最高的是天津,最低的是辽宁,表明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的差异较大㊂③M a l m q u i s t指数出现2次明显的波峰和1次严重的波谷,其中波峰分别出现在2009 2010年和2013 2014年,波谷出现在2008 2009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类似㊂④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高,东部海洋经济圈次之,北部海洋经济圈最低;南部的全要素生产率优于北部,且大部分地区以技术进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效率的改善程度较低㊂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3项发展建议㊂①技术进步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我国海洋科技不断进步㊂②目前我国在技术效率方面尚未达到最优规模水平,技术的利用效率较低,应提高已有海洋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调整投入规模达到最优水平,深入挖掘海洋开发潜力,提高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改善㊂③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积极借鉴发展经验,寻找自身发展优势,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比㊂参考文献[1]张懿,纪建悦.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3):206-213. [2]许瑶,纪建悦,周婧琳.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193-198.8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3]钟敬秋,高梦凡,潘婧雪.基于D E A模型的滨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以我国53个沿海城市为例[J].海洋经济,2021,11(1):80-89.[4]丁黎黎,朱琳,何广顺.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5(2):72-78.[5]冯剑,田相辉,曹艳乔.中国环渤海湾区主要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海洋经济,2020(1): 82-99.[6]任文菡.青岛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2021(1):116-131.[7]陈艳丽,王波,王峥,等.在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21-26. [8]王朝晖.基于D E A的中国海洋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5):254-258.[9]庄婷婷.海洋经济科技金融效率测算研究:基于M a l m q u i s t模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56-58.[10]宁凌,宋泽明.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164-170.[11]杜军,寇佳丽,赵培阳.海洋环境规制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与P V A R模型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1):144-153,197. [12]高田义,常飞,高斯琪.青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科技创新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管理评论,2018,30(12):42-48.[13]包特力根白乙,蔡静.辽宁渔业供给侧及其结构性问题与改革思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94-98,104.[14]徐敬俊,覃恬恬.基于M a l m q u i s t指数的广东省海水养殖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1): 98-103.[15]纪建悦,王奇,任文菡.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11):615-621.[16]刘大海,李晓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2001-2015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学一.海洋的概念和作用1. 海洋的概念(1)什么是海洋?海洋是集海水水体海洋大气、海岸、海盆和各类海洋资源组成的统一体。

海是濒临大陆,位于大洋四周边缘的水域。

洋是远离海岸,深邃、浩瀚的水域,它在海洋中处于中心和主体地位。

(2)海、洋及海和洋的区别2. 海洋的作用第一,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二,海洋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第三,海洋是连接世界的水上大道第四,海洋是重要的国土组成部分海洋八大资源生物资源:鱼类、贝类、藻类、甲壳类、海兽类等;化石燃料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海底煤矿等;深海矿物资源:大洋锰结核、海底钴结壳、海底热液矿床等;海滨沙矿资源:非金属沙矿、金属沙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等;海水化学资源:海水淡水资源、地下卤水资源、海水化学物质资源等海洋能源: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风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空间资源:填海造地、人工岛、海上机场、海底仓库、海底隧道、跨海桥梁等自然景观资源:海浪、沙滩、海岸、海底世界等二.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研究1.海洋经济(1)什么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等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

(2)海洋经济的特点:涉海性、综合性2.海洋经济研究(1)海洋经济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人们对海洋经济的综合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以后,原因在于:第一,海洋资源价值的发现;第二,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

(2)国外海洋经济研究美国:1967年罗德岛大学资源经济系一教授研究了13个海洋经济部门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经济影响;该系从1969年开始培养海洋资源经济博士研究生;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分析了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些美国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研究了海洋管理问题。

前苏联:1975年出版《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1977年出版《世界大洋经济学》;1982年出版《世界海洋开发手段的技术经济论证》;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苏联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3)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学科任务研究为重点的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区域研究为重点的展开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地方海洋开发规划为研究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

三.海洋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海洋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海洋经济活动中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形式;海洋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2.海洋经济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逻辑思维方法(3)社会调查方法研究海洋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趋势。

唯物辩证法还有一系列范畴,如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等。

这些范畴反映了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不同侧面。

逻辑方法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分析方法、综合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等。

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有文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访问调查法等。

第二章海洋社会生产力和海洋社会生产关系一. 海洋社会生产力1.海洋社会生产力的概念海洋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能力,由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运筹性要素(生产管理、经济信息)、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等组成。

它是社会生产力在海洋经济领域的体现。

概念比较(1)海洋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种属关系(2)海洋社会生产力与海洋生物生产力:并列关系海洋生物生产力:海洋生物固定或转换有机碳的能力。

包括:初级生产力—海藻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有机碳的能力中级生产力—草食动物转化有机物的能力高级生产力—肉食动物转化有机物的能力2.影响海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1)资源供给—海洋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科学技术资源(2)市场需求—个人需求、社会再生产需求、国际贸易需求(3)社会环境—国内外经济环境,国际政治关系,历史、传统、习俗等人文环境3.科学技术在海洋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扩大海洋资源的利用范围;第二,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保护海洋环境;第四,催生新的海洋产业。

二.海洋社会生产关系1.海洋社会生产关系的概念海洋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利用和开发海洋的经济活动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海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它是社会生产关系在海洋经济领域的体现。

3.海洋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1)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管理体制(2)在经济体制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三.海洋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1.市场机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2.建立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3.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1)什么是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把自然资源这种特殊资产,从其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按自然规模和经济规模,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2)为什么要对海洋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因为海洋资源的无偿利用和滥用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①国有资源产权虚置,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②资源的无偿使用,造成了经济效益评价失真。

③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4)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和制度安排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制度安排:产权登记;价值评估;产权运营第四章一.海洋经济效益评价原理1.海洋开发活动的成本和收益(1)海洋开发活动的成本海洋开发活动的成本指一个海洋开发项目在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费用的总和。

这种所发生费用的总和就是总成本费用,它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产出量范围内,不随产出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包括借入资金的利息、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部分工资等。

变动成本指随着产出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包括原材料费用、与使用设备有关的折旧费、部分水电费、部分工资以及销售佣金等。

(2)海洋开发活动的收益海洋开发活动的收益是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3)海洋开发活动的利润海洋开发活动的利润是海洋开发项目的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附加和税金后的余额。

2.海洋经济效益海洋经济效益是海洋开发活动中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比较。

这种比较有两个角度:一是相同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就高,反之则低;二是相同的劳动成果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经济效益就高,反之则低。

3.海洋经济效益评价原理(1)生产要素组合原理a.生产要素整体论b.生产要素平衡论c.生产要素替代论(2)海洋资源报酬变动原理a.海洋资源边际报酬变动原理b.海洋资源规模报酬变动原理c.边际均衡原理二.海洋开发活动的外部性1.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外部效果,指经济主体在自己的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或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损失并不由经济主体自己所获得或承担。

外部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相关条件、不计价条件。

(2)外部性的分类a.积极外部性和消极外部性积极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消极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受损者并未得到补偿。

b.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公共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相关区域内的所有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福利都造成影响。

私人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只对相关区域内的极少数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福利造成影响。

c.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技术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确实对社会总生产或社会总消费产生了影响。

技术外部性介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技术外部性是真外部性。

货币外部性指经济活动中一些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变化。

货币外部性介入后,如果所有资源象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价格对收入的影响,则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没有改变。

货币外部性是假外部性。

2.外部性的原因和后果(1)外部性的原因海洋开发活动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在于海洋资源产权界定的模糊性。

海洋资源产权界定的模糊性导致海洋资源成为准公共物品和对其占有的非规范性。

(2)外部性的后果外部性使私人利益、集团利益和社会利益不一致,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从消极外部性来看,如果只考虑私人成本和集团成本,不考虑社会成本,就会过分刺激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活动,使生产扩大到社会认为不应有的规模;从积极外部性来看,如果只考虑社会收益,不考虑私人收益和集团收益,就会影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生产达不到社会认为应有的规模。

3.关于减少外部性带来的问题的两种观点一是主张政府干预。

如对产生消极外部性的厂商征税或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导致的社会所增加的成本,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产生积极外部效应的厂商或机构进行补贴;将有关单位或机构合并成一家或同一个利益集团,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二是相信市场本身可以解决(科斯定理)。

即在有外部效应的市场上,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而不管产权起初归哪一方。

这需要两个条件:产权明确和交易成本为零。

4.海洋开发活动成本和收益的调整和计算(1)海洋开发活动中成本和收益的调整调整前,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成本=该项目在计算期所发生费用的总和;调整后,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成本=该项目在计算期所发生费用的总和+该项目消极外部性所造成的所有损失。

调整前,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收益=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得收入;调整后,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收益=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得收入+该项目积极外部性带来的所有收益。

(2)计算海洋开发项目中由外部性所导致的成本与收益的步骤第一步,确定分析、评价范围,选择需要进行影响评价的环境因子;第二步,分析和确定重要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第三步,运用价值评估技术对上述物理效果进行货币估价。

(3)对环境影响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a.直接市场评估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并根据生产力的变动情况来评价环境质量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具体又包括生产效应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

b.替代市场评价法: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具体包括工资差额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

c.权变评价法:也叫意愿调查评估法、条件价值法,它是以调查问卷为手段来评价被调查者对缺乏市场的物品或服务所赋予的价值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