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慈禧太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人们通常会把她与孝庄皇太后相比,因为一个经历了大清帝国前四个朝代,一个则经历了大清帝国后四个朝代;也有人会把她与武则天相比,因为她们在这个本该由男人独霸皇权的世界里,夺取皇权,影响了中国封建帝国的发展。

她就是慈禧,一个凭借其天资聪慧、天性机敏、倾国倾城,从秀女到妃嫔再到皇太后,地位一步步提高,最后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

她历经清朝后四朝并于后三朝三度垂帘听政。

市井坊间都认为慈禧是一个“红颜祸水”,是她导致清朝末期中国的衰败,加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好像印证了“一个人的好不管再多都不被铭记,但她的错误缺点却被世人永记。

”慈禧就是这样。

慈禧,生于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也就是1835年11月29日,根据现在的星座观点,慈禧是射手座。

而射手座个性中有“为人变化多端,有双重牲格的特质。

”这正符合了我眼中慈禧的形象——矛盾的女人。

一、慈禧的政治能力(一)领导天分初露头角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已陷天津,巨变面前,咸丰帝痛苦不止,懦弱无主见暴露无疑,而慈禧,不同于其他妃嫔一般手足无措,她走向咸丰帝对他说:“事危急,环泣何益,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会之策。

”她在危难面前的冷静、沉着、敢作敢为,想必也是她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她像一个灰姑娘一样,以卑微的身份嫁入皇家。

原本,她只是一个爱享乐的精明的贵族女子,像如今一般贵妇一样,无需操心家里的产业,只需要做个出色的家庭主妇,把家内的大小事务整理的井井有条即可,无需涉及那些大小事业问题。

并且当时毕竟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在男人独断乾坤的世界里,男人当家,女人足不出户,男人们主外,女人只要主内,闲暇时懂得如何享受荣华富贵,丈夫归家时及时给予关心和问候,过着出则宝马香车,仆从如云的生活即可。

而慈禧,她是想替懦弱的丈夫当当家,后来,就是想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再后来,就是真正上了这个独霸皇权的瘾,要做做男人们做了那么多年的事了吧。

慈禧

慈禧

我心目中的慈禧自古至今,女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难以抹去的色彩。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各有各的特点,因她而亡国或兴国的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历史命运和结局,几乎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最佩服的女人有两个,分别是武则天和慈禧。

然而在近代史上慈禧曾经让世界震惊,也让民族汗颜,是一位在历史上统治整个大清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

一直以来慈禧太后都是一个争议不断,盖棺难定论的人物,当然在那个环境之下她也肯定有她的历史局限性和很多错误,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晚清那个暴风骤雨内忧外患交加的时代,她凭着她的手腕使大清这辆老牛破车没有散架,没有使中国出现地方割据或者被列强吞没成为真正的殖民地也尽量保全了现在的版图不然新疆西藏内蒙古早就没有了,我也认为她个人还是很有一套能力的只不过生不逢时,其实当时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大于武则天的时代。

在鸦片战争中,列强把中国大门打开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而在这段历史中,有很多人可以说是青史留名,有受人景仰的,当然也有受人唾弃的。

公元1835年11月29日,正值深秋,在这个毫不起眼的日子,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二十多年后她掌管了大清的朝政,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从没有人像她这样恶评如潮,有人骂她是祸国殃民的,是嗜权如命的一代妖后,也有人说她是狠毒凶残,攻于心计的恶女人还有人说她是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的误国者,她就是统治中国近47年之久的——圣母皇太后慈禧。

慈禧的一生,完美的演绎了中国的一段屈辱史。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评判一个人,则几乎每个人都是有她的两面性,慈禧虽然有麽多的骂名,虽然有这麽多的批评和抨击,然而从一个侧面出发,从一个女人的角度,从中国现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基础出发,她的才能,政治手腕,胆识几乎也是无人能及的。

慈禧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她要驾驭皇帝,为的当然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要自己的命运受别人的掌控。

而咸丰帝的无能为她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慈禧有一项后宫之中无人能及的才能,就是她能读懂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后宫嫔妃中唯一的一个双语人才。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

(3)咸丰驾崩托孤

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带领亲信逃往热河。咸丰十 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 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朝廷重臣,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 命廷臣承写朱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 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 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 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 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
儿童篇——动画中的慈禧
慈禧:清末太后,人称 “老佛爷”。她位高权 重,在政治上顽固、守 旧,很会玩手腕,心狠 手辣。在生活中,她贪 恋美食,喜欢一些新鲜、 时尚的东西,有时候也 会流露出一些真情。片 中的慈禧一直在吃吃吃, 没钱了凑活吃,有钱了 举行厨师比赛挑着吃, 演绎了吃货太后的一生
成长篇——影视剧里的慈禧
(2)慈禧的上位攻略
二·合咸丰帝喜好 咸丰帝有三大爱好:美色,好酒, 听戏(昆曲)。慈禧的美色是没的说, 但宫中佳丽三千,比慈禧漂亮的也有 的是。真正合乎咸丰胃口的是慈禧对 昆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当时在宫中 除了咸丰帝之外也是只有慈禧喜欢昆 曲。这样看,慈禧不仅仅是咸丰的夫 人,更是他的朋友,知己。具有这样 的优势,不想红也难~
在《垂帘听政》中,慈禧完成了一个从清纯少女到暗黑女皇的转变。 在剧中,慈禧竟然因嫉妒丽妃的好身段命人将丽妃做成人彘。而根 据史实,两人关系却是情同姐妹。
终章——我眼中的慈禧
全名:叶赫那拉 杏贞 乳名:兰儿 属相:羊 星座:射手座 原住址:北京劈柴胡同 现住址:清东陵 家族:满八旗镶蓝旗
射手座女生的性格特点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也在后世被多次评价。

在我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获得了统治权,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命脉。

从历史上来看,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和胆略,成功地摆脱了宫廷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种奇迹。

然而,她的手段也非常毒辣,常常打压异己,对待贪官污吏也不手软。

她的作为虽然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可能会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可怕。

她在当时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同时也有许多政治对手在暗地里活动,想要取代她的地位。

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她必须要担负起稳定局势、保障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并推动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作为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略了她的优点。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残暴、贪婪、无情的暴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远见、有智慧、有爱国心的伟大女性,她的领导让中国在危难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稳定。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她真的那么坏吗?
让我们看看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挫折。

她的统治被认为是腐败、专制和愚昧的代表。

她经常干预政治,任用她自己信任的官员,而不是能力和品德更好的人才。

她还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废黜了两位皇帝,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还经常追求奢华和享乐,消耗国家财富,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对于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是存在的。

她在位期间,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持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她还积极推进了一些改革,例如推广科技、建立邮政系统、开放商业港口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慈禧太后还对教育和文化事业非常重视,她支持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博物馆,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呢?我们认为,慈禧太后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的统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要一味地将她定性为“坏人”或“好人”,而应该全面地认识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也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断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如何评价慈禧

如何评价慈禧

慈禧的功过作为女人,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作为政治家,她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作为统治者,她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作为历史人物,她是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她,就是慈禧。

长久以来,人们对慈禧的认识都是一个她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丑恶形象,认为正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腐败的清政府,给了本来就日薄西山摧枯拉朽的大清王朝最致命的一击。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

因为慈禧善于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真正将慈禧太后推上历史舞台当要算1861年的辛酉政变。

当年,年仅27岁的慈禧以自己敏锐的政治觉悟,机智过人的胆识,突破重重障碍,成功与小叔子奕訢联手,打败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核心集团,一举扫清了同治登基前的所有障碍,令人着实佩服。

八大臣好歹也是经历多年政治纷争久经考验的沙场老手,居然会被这样一个弱女子所扳倒,由此可见,慈禧的本事非同一般。

试问一下,有谁会在沉浸在丈夫去世悲痛的同时,敏锐的遇见到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政权之争,从而心思缜密的先发制人,大获全胜呢?苏同炳曾这样说过,如果不是道光误立奕矃,清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也不致以一个浅薄无知的妇人而一手掌握中国的命运达四十年。

又说,慈禧虽有才具,而实见识,所以晚清中国的命运,才会在她的手中变得衰败没落,终至有亡国灭种之虞。

其实在我看来,他的这个说法不太对。

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即使假设六阿哥奕盺真的是皇上,也不一定能挽救晚清中国的命运。

其次,同治中兴正是在慈禧当政期间发生,而洋务运动如果确实可以算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话,这和慈禧大量信任,启用洋务派有很大的关系。

在慈禧47年的统治中,正是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却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

政治人类学期末作业读书笔记之我眼中的慈禧年级专业姓名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杏贞,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惠征之女,母富察氏,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18岁时于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怀孕册封懿嫔。

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后诏晋为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从此宠冠后宫。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继位,定年号“祺祥”,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后上徽号慈安;懿贵妃母凭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后上徽号慈禧。

咸丰帝临终前安排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

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

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 ,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 被封为议政王。

至此,慈禧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3字,连皇后共25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杏贞也好,兰儿也好,懿贵妃也好,慈禧太后也好,如今都已经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慈禧这一个连名字都算不上的徽号。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甚至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菁 齐欣妍
珍珠
23540 颗 翡翠 白玉 祖母绿
1470 块
+4升珍珠
谈到这份神秘的笔记,我们还得先从慈禧太后驾崩说起。1908年, 74岁的慈禧太后突然病逝,遗体被安葬在清东陵内。
民间传说的笔记叫做《爱月轩笔记》。对于笔记作 者,民间和史学界所怀疑的首要对象就是大太监李莲英。
笔记中不仅记录了慈禧墓中随葬品的具体名称、数 量,字里行间中还解秘了慈禧地宫的平面方位和进入地 宫每一步骤的操作秘笈。据说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 打开慈禧陵墓的钥匙。相传当年孙殿英带领的国民革命 军第十二军驻扎在清东陵附近,孙殿英根据当地的传言 掘地三尺搜到了这本笔记,十分顺利地进入慈禧地宫, 劫获随葬珍宝三十大车,扬长而去。 1928年夏,流氓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制造了一 起骇人听闻的盗陵 窃宝案。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 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清东陵。
慈禧太后, 满族 (1835~1908) 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又 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 死后清朝上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 有史以来皇后死后衰荣之最。是1961年至1908 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正面评价

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 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 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 威。






无 冕 女 皇 慈 禧 太 后
她 就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的
穷 奢 极 欲 , 乱 世 偏 安 。
不 居 皇 位 , 独 断 专 横 ;
母 以 子 贵 , 垂 帘 听 政 ;
选 秀 入 宫 , 青 \ 云 直 上 ;
——
选秀入宫,青云直上
1851年,被选入宫,号兰贵人 1854年进封懿嫔妃。 1856年生子载淳(后来同治帝) 1857年进位为懿贵妃。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 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她与皇后 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
负面评价

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 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为恭亲王等大 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 等均耗费大量银两。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 兴,但对于皇帝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 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 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 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 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母以子贵,垂帘听政 发动政变,掌握政权
皇子年幼 大臣辅政 慈禧不满 联合奕䜣 发动政变 设计大臣 掌握大权 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于养心殿 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不居皇位,独断专横
奕䜣辅佐; 整饬吏治; 重用汉臣; 依附列强; 镇压起义; 缓解危机; 暂得稳定。
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 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 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 慈禧病死,享年七十四,葬于 河北遵化定东陵
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 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 布《钦定宪法大纲》,过渡期更长达 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 骗局。
数千年所未有之变局 看她如何统治
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 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 强政权实力。
再次垂帘听政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 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 垂帘听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 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撤帘归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 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 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仍居于傀儡 地位
必 请 命 乃 行 。 ”
朝 廷 大 政 ,
上 事 太 后 谨 ,
傀 儡 光 绪

六十大寿 穷奢极欲 恰逢中日战争
“今日令吾不欢者, 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六十寿辰 ,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 布置景点,广收贡献。 1894年 ,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 禧亦主战。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 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主和。
乱世偏安 意见反复



甲午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 维新变法运动。 慈禧对于变法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 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触及其利益,立场开始动摇. 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 “戊戌六君子”,扼杀了“百日维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