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近代史PPT)

合集下载

近代史课程课件ppt

近代史课程课件ppt
3、结果:破产,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 强的道路 4、管理:封建衙门式,被洋人控制,管理腐败
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国强兵 了”是洋务派的天真想法,而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强不强,求富未富, 其主要原因是(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培养新式人才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 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 生。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 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清末思想家 第一所新式学堂: 严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 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 京师同文馆( 1862年,北京) 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 任校长唐国安等。
后期
19世纪 筹划海防 70年代
后期
创办新学堂 京师同文馆;詹天佑、唐国 派遣留学生 安等
江南制造总局
引进西方 的机器
总局内生产大炮的厂房
新式海陆军 19世纪70年代 中期起洋务派开始 筹划海防。到80年 代中期,洋务派初 步建成 北洋、南洋 和福建 三支海军。 清政府还成立了海 军衙门。中国出现 了近代海军。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是在不变更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这必然造成两 者的不能很好结合,故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派遣留学生外交困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自强、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创建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 PPT课件

为半殖半封建国家。
8
侵略
条约
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
《南京条约》 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9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 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 指帝国主义势力。
《渔光曲》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是
商务印书馆
16
逐 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沦 为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
殖 半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封 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国 家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技术
戊戌变法(1898.6—1898.9)
制度
辛亥革命 (1911)
新文化运动(1915)
思想
3
(一)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
原因:
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借 林则徐虎门销烟。 口、导火线)
鸦 时间:1840年6月—1842 年8月

战 争
结果: 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中英《南京
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4
太平天国运动(抗争)
14

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30张PPT)

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30张PPT)

壹慈禧的允否之变与维新派的求索
问题探究一:分析康有为频繁上书的原因和目的,从上书的结果看,康有为 变法面临怎样的处境?为此,他做了什么准备?
背景 奏折名称
时间
结果
原因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中法战争 《上清帝第一书》
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
未达
目的 依靠光绪皇帝推行变法
《上清帝第二书》 清光绪二十一 未达 【公车上书】 (1895年)
课后思考: 梳理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之局与救亡图存之路,你有怎样的思考?
战争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国家
英国
条约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市场 英国、法国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对外扩张
日本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维护在华利益;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完全沦为半殖民
影响
民地半封建
一步加深
大加深
地半封建社会
磨难与出路探索的交织 危机与改革意识的连接 救亡与阶级局限的遗憾
失败原因 未动根本 前途出路 走向革命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改革层面广泛
103天里,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
前期:(慈禧)必曰:“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后期:“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 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
外国人绘制的慈禧光绪,上面的慈禧揪着光 绪的耳朵大发脾气

宫廷典藏慈禧照片

宫廷典藏慈禧照片

慈禧一生追求权欲和享受,她在生活上奢侈糜费, 挥霍无度。凡世间享乐之事,诸如美食华服、纸牌戏剧、 游山逗狗,她无所不好,在其晚年,又对照相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 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国画师 进宫供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 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当她看到摄影比画像快而方便, 并且神情酷肖,效果更为真实时,跃跃欲试的心情便日 益强烈,对照相产生浓厚兴趣,想亲身领略一下其奥妙 了。 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 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须进口,成本昂贵。
慈 禧 着 色 照
左起:瑾妃、德龄、慈禧、容龄、容龄之母、光绪皇后
左起:德龄、四格格(庆亲王奕劻的四女)、慈禧、 元大奶奶(慈禧内姪媳)、容龄
左慈 二禧 为扮 四观 格音 格。 右 一 为 李 莲 英 、
慈禧等人在中海乘平底船
慈禧与光绪皇后、瑾妃德龄、德龄之母、元大奶奶、 奕劻的三女儿、四女儿及李莲英等在中海乘平底船
一九零三年,慈禧太后和各国大使夫人的合影,老太太披的 “渔网”,据说都是珍珠织成,但表情就明显土了些,看来照 相对老佛爷来说也是个稀罕事。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慈禧在颐和园仁寿殿前乘舆照。前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右)、崔玉贵(左)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前与后妃、太监等合影,地上伏着她的爱犬.
清后宫妃子 相册
珍 妃
故宫典藏 慈禧照片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原满族镶蓝旗人,生于清 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咸丰帝奕詝登基后,于咸丰 元年(1851年)二月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叶赫那拉氏 中选,时年16岁,次年五月进宫,事咸丰帝,为兰贵人, 住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封懿嫔;六年三月生载 淳,晋懿妃;翌年春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载淳 继位,懿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诏旨称圣母皇太后,旗籍 亦抬入上三旗的镶黄旗。同治元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 太后,以后又累上徽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光绪帝死后,慈禧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她自己被尊为 太皇太后,次日即死于中海仪鸾殿,终年74岁。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慈禧经咸丰、同治、光 绪三朝,统治中国几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近代史 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近代史 戊戌六君子ppt

近代史  戊戌六君子ppt

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 杨悦和刘光弟二人相当厌恶康党
杨锐曾明言康氏“缪妄”:杨锐好友高树在其《金銮 琐记》记载,杨锐对同为军机章京的铁杆康党谭嗣同、林 旭相当不满,私下里形容谭嗣同为“鬼幽”、林旭为“鬼 躁。康党开设保国会,刘光弟仅前往一次,因厌恶其言论, 再未有过交往。刘光第死后,查抄其家,曾搜得弹劾康有 为之奏疏一份,尚未完稿。
杨锐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 1889年授内阁中书。曾入张之洞幕府,1895年参与发起强 学会。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 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在百日维新中受 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 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 妄”,戊戌政变时被捕,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 和《杨叔峤诗集》。
康党谋围颐和园诛杀慈禧
杨深秀被杀的直接原因,是 他于戊戌年9月19日呈递了康党拟 定的一份涉及武装政变计划的奏 折。奏折中,不但要求光绪调袁 世凯军队入京,还提议聘请李提 摩太和伊藤博文为新政顾问,甚 至建议皇帝考虑与英、美、日三 国“合邦”;而最让慈禧心惊胆 战者,莫过于该折附片中要求开 掘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并 请皇上准募300人。
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 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 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康广仁
林旭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 福州)人。举人出身。1897年进张元济创办的西学馆学习。 1898年创立闽学会,推动维新运动。4 月参与发起保国会, 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 作跋。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 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 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慈禧(近代史PPT)

慈禧(近代史PPT)
出行,除传统的皇舆、凤辇、御船外,还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 中有东洋车、火车、汽车。 慈禧常坐东洋车出游,“车制绝精美。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 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 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极以为快”,但慈禧说,还是不如乘轿舒服。 火车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专车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内也设有短距离轻便轨 道,起于宫门入口,终点为慈禧寝宫之外。车上一切设备俱全,只比平常者 略小。然慈禧不喜欢坐火车出游,觉得机车声音过于震荡,车座又太狭窄。 大内所有汽车不下十余辆,都是清朝出洋官员进呈以博慈禧欢悦的。其中有 一辆为黄色,绘以双龙,玻璃室内设宝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车。但慈禧从未 坐过,因为驾驶汽车的车夫须坐于慈禧之侧,就中国传统而言,此大为不敬! 又怕有意外危险,故宫中诸人商量甚久,终莫能决。虽慈禧极欲一试为快, 终为他人谏阻。 北京颐和园“德和园”现今停放着一辆袁世凯作为祝寿贡品献给慈禧的中国头 号老爷车。这辆古典汽车是敞开式黑色木质车厢,两轴四轮,车轮车辐条均 为木质,轮胎实心,铜车灯,酷似四轮马车。横置式气缸、10马力汽油发动 机巧妙地置于座席之下,最高时速为19公里。据说,此车慈禧曾乘坐过一次, 司机名叫系福龄。
慈禧大事年表
• • • •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 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 年。 •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 订马关条约。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慈禧近代史文档资料课件

慈禧近代史文档资料课件

任人唯亲,建立亲戚权力网
总结词
慈禧任人唯亲,通过提拔亲戚和亲信,建立 了一个庞大的亲戚权力网。
详细描述
慈禧在政治上任人唯亲,提拔了许多亲戚和 亲信,如荣禄、李莲英等。这些人被提拔后 ,成为了慈禧的得力助手,并在朝中形成了 以慈禧为核心的亲戚权力网。这些亲戚和亲 信在朝中掌握了大权,对慈禧的权力地位起
庚子拳乱的失败原因
由于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组织和领导,庚子拳乱最终失败了。
05
慈禧的生活与性格特点
奢华的生活及对享受的追求
01
追求物质享受
02
精致的生活细节
慈禧的生活极为奢华,她所用的物品 多数都是珍稀宝石、金银首饰等贵重 物品,彰显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慈禧对于生活的细节要求非常高,她 的饮食起居都由大批仆人精心照顾, 甚至在洗澡时,要由四个宫女同时服 侍,展现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总结词
慈禧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控制了皇帝,使 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
详细描述
慈禧在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都曾 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实权。她通过与皇 帝的亲信太监和官员建立紧密联系,掌控了 皇帝的信息和决策。这种垂帘听政的方式, 使慈禧能够有效地控制皇帝,将自己的意愿 强加于皇帝,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
正面评价
慈禧在晚清时期稳定政局、 推动改革、维护国家领土完 整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被认 为是一位具有政治智慧和决
策能力的领袖。
负面评价
慈禧在统治时期实行专制独 裁,压制民主,强化皇权, 导致政治腐败和民众不满, 被批评为一位极权主义者。
历史定位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 人物,对清朝及中国近代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 一个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的 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 压迫的过程。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中 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 厉的英勇斗争。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敢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 气概。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 予的特权,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 场和廉价原料基地。 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1865年开始出 现入超。此后,除 1872年到1876年 曾一度小量出超外, 一直是入超,而且 数额越来越大。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 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 强同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 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焚毁前的北京圆明 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鸟瞰图
被毁后的 圆明园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 灭亡中国。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 殖民地的狂潮。这期间,中国也成为帝国主义关注 的对象。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 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逐渐蚕食中国的领土。
西 什 库 教 堂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 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中华 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收 “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他们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 论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
•慈禧的生平 •慈禧的生活
•慈禧的功过与历史评 价
慈禧简介
•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 (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 “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 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 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 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 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慈禧其人Biblioteka 宽厚与残忍1861年11月2日,慈禧在以奕 为首的贵族、官僚和帝国主 义的支持下发动北京政变,这 一大的政变,处理得十分圆满。 原8位顾命赞襄政务王大臣,处 死3人,处分5人;与其关系密 切的处理了陈孚恩等6人,太监 5人,共计19人。这与肃顺办理 的戊午科场案动辄处分牵连数 百人,不可同日而语。以上事 实说明,慈禧是宽厚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又十 分残忍。她依靠曾国藩的湘军, 李鸿章的淮军,先后镇压了太 平天国、捻军以及回民和苗民 起义。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 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 京)的时候,分段搜杀,三日 之间,杀害太平军将士十余万 人,“秦淮河尸首如麻”。

慈禧——车舆
• • 慈禧出行,除传统的皇舆、凤辇、御船外,还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 中有东洋车、火车、汽车。 慈禧常坐东洋车出游,“车制绝精美。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 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 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极以为快”,但慈禧说,还是不如乘轿舒服。 火车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专车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内也设有短距离轻便轨 道,起于宫门入口,终点为慈禧寝宫之外。车上一切设备俱全,只比平常者 略小。然慈禧不喜欢坐火车出游,觉得机车声音过于震荡,车座又太狭窄。 大内所有汽车不下十余辆,都是清朝出洋官员进呈以博慈禧欢悦的。其中有 一辆为黄色,绘以双龙,玻璃室内设宝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车。但慈禧从未 坐过,因为驾驶汽车的车夫须坐于慈禧之侧,就中国传统而言,此大为不敬! 又怕有意外危险,故宫中诸人商量甚久,终莫能决。虽慈禧极欲一试为快, 终为他人谏阻。 北京颐和园“德和园”现今停放着一辆袁世凯作为祝寿贡品献给慈禧的中国头 号老爷车。这辆古典汽车是敞开式黑色木质车厢,两轴四轮,车轮车辐条均 为木质,轮胎实心,铜车灯,酷似四轮马车。横置式气缸、10马力汽油发动 机巧妙地置于座席之下,最高时速为19公里。据说,此车慈禧曾乘坐过一次, 司机名叫系福龄。
慈禧太后的一生与“二”这个数字十分 有缘,大致算起来有十二个。
10、在洋务运动与保守派之间找平衡。垂帘听政期间,慈禧太后一方 面支持恭亲王奕等人开展洋务运动,派出留学生、兴办工厂等。另 一方面,在治国思想上又倾向于曾国藩等保守派的主张,从而达到牵 制恭亲王奕等人的目的。 • 11、在满汉官员之间袒护满族官僚政治利益。满清立国之初就规定汉 族官员不得掌握实权。曾国藩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展出强大政 治势力,满清政府不得不给予一定实权,但慈禧太后仍然利用满清贵 族势力压制汉族官员获得更大实权。 • 12、在仇外与媚外之间摆动。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事顺利之际,慈 禧太后怕引起麻烦,一方面下令左宗棠停止进军,一方面派出谈判代 表,不惜出卖大片领土讨好沙皇俄国。在中法战争中,中方取得镇南 关大捷时,慈禧太后故伎重使,导致战争的结果变成中方虽胜而实败。 在对外交往中,慈禧也总是唯列强之命是从,唯恐应之不及。当洋务 运动失败之后,又转而仇外,轻率地引义和团入京,与列强开战,失 败后再次转而媚外,割地赔款,完全听命于列强。
慈禧——服饰
• 慈禧的服饰很多。她乘火车去 奉天时,有专门一节车厢载运 她的服装。她并不预备在那边 耽搁太久,因此所带的衣服只 是晚春时适用的一部分。但这 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龄 惊叹:“它的伟大和富丽几使人 目为之炫,神为之夺。除却你 能看见的一片彩云似的锦绣之 外,你就不用想细细鉴别它们。 因为它们委实是太多了,太美 丽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 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双。 好在太后走路的时候很少,平 均一双新鞋可以穿五六天。慈 禧既拥有如此之多的衣服,当 然可以随时更换。
慈禧——住所
• 慈禧的住所当然首先是位于北京正中的紫禁城。 慈禧大半生居住在西六宫。西六宫位于紫禁城 中路后三宫西侧,总称内廷西路,俗称西六宫。 原有十余座宫殿,清中后期改建为4个院落、8 座主殿。除东南角永寿宫和西北角咸福宫外, 东部的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及后殿丽景轩 为一个四进大院;西部的太极殿、体元殿、长 春宫和后殿的“怡情书室”为一个四进大院。同 治、光绪皆只有4个后妃,东西六宫均冷落萧 条,慈禧遂先后占据了西六宫大部分住所。 咸丰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丰谕旨,以“兰贵 人”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宫的储秀宫,在那里 生下了同治。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 侵,慈禧等随咸丰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驻 跸避暑山庄。庄内有烟波致爽殿,殿旁有东西 两跨院,分别称为东所、西所,慈安住东所、 慈禧住西所,加之在京城时慈安住东六宫的钟 粹宫、慈禧住西六宫的储秀宫、长春宫,人们 遂私下称为“东太后”、“西太后”,“东宫”、“西 宫”及“东边儿”、“西边儿”。同治即位后至光绪 十年(1884年)以前,慈禧住紫禁城西六宫的长 春宫。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又移居储秀宫, 耗银六十三万两(加上赏赐臣仆共计一百二十五 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并将同治降生的后殿定 名为丽景轩。
慈禧太后的一生与“二”这个数字十分 有缘,大致算起来有十二个。
• • • • • • 1、两次经历天子蒙尘。 2、两次发动政变。 3、两次指定幼儿为帝。 4、两次归政,两次重夺垂帘听政大权。 5、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6、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和新疆叛乱,外有 列强步步紧逼。 • 7、两次平叛成功。 • 8、两大恶邻。一是沙皇俄国,二是日本。 • 9、对日战争陆海双双失败。
慈禧的生平
•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满 洲正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先祖属 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 满族镇)。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 道道员,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为圣母 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 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 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 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 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 称西太后。)
慈禧大事年表
• 1898年,镇压戊戌变法。 •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京。慈 禧太后逃离北京。 •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 1908年11月15日大约在未正三刻(下午一 点四十五分)逝世。 • 1908年12月9日,慈禧太后出殡 。 •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金 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慈禧大事年表
• • • •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 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 年。 •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 订马关条约。



慈禧——起居
• 慈禧起居大致可分为两种:垂帘听政时期,早5点至6点即 起,有时4点即起,夙兴夜寐,常恐王公大臣说闲话;还 政时期,常驻中南海和颐和园,每天早过8点起,晚过子 时睡。 • 慈禧爱遛弯儿。据冯剑茹《慈禧爱遛弯儿》一文介绍,慈 禧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了一个强身健体的独特方法:每 年二月惊蛰一过,即顺应节令,开始遛早弯儿。早晨梳洗 完毕,吃一小碗百合银耳,走出寝宫,由李莲英陪伴、崔 玉贵跟随,带着四个侍女排成两行遛弯儿。这时太后几乎 不说话,静悄悄地数着脚步走,不愿有任何事情打扰她的 宁静。一边遛,一边还有规律地摆首、停步、吸气、调气。 同样,晚膳后,太后也必绕寝宫巡行一周。慈禧太后之所 以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参与政事,执掌政权长达四十八年之 久,与她懂得强身健体之法并旷日坚持锻炼有很大关系。
慈禧——发式
• 慈禧的发式亦即清末宫廷后妃的正式发 式——“大拉翅”,据说是她自己所创, 后来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一 直流传到今天的戏剧舞台上。慈禧的“ 大拉翅”发髻,实际是一个高约一尺有 余、内以铁丝为骨架、外包青缎青绒布 做成的两把头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 饰头发。两把头的头饰有扁方、簪、头 花、流苏等。慈禧夏天最喜欢戴的扁方 是六十整寿时张之洞进贡的,用檀香木、 金丝和小珠子镶成。头花是“大拉翅”发 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 慈禧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 大拉翅”发髻正中的大朵珠宝头花。慈 禧不但喜欢珠宝头花,还喜欢戴大朵绒 花。这是因为汉语“绒花”与满语中的“荣 华”音近。她常应时节戴不同绒花,如 清明日戴绒柳芽,端午日戴绒艾草,中 秋日戴绒菊花,冬至节戴葫芦绒花等。
慈禧的奢侈生活
•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 • 但正如曾给慈禧画像的美 • 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 • 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 帝之尊严,仅次于天。臣 • 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 • 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 之欢心。而皇帝则自以为 •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 • 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 亦无所用其顾惜也。
慈禧——陵墓
•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 位,理应稍逊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 样才能体现等级差别。然而,鉴于慈禧的特殊身份,本来 设计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 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 与无法遏制的贪欲,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 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 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革新与守旧
洋务运动一开始, 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 反对。在洋务派与顽 固派的斗争中,慈禧 熟悉政治手腕玩起了 平衡策略,一方面, 支持以奕为首的洋 务派,另一方面,又 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 务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