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

合集下载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解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形变化、口令与指挥、动作要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具备独立完成队列队形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形变化的指挥与协调。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要领和口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哨子、指挥棒、音乐播放器。

学具:体育服装、运动鞋、队列队形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队形排列,让学生体验队形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队形变化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1)队列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队形变化的方法与技巧(3)口令与指挥的基本知识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并示范立正、稍息、看齐等基本动作要领(2)讲解并示范队形变化的方法和步骤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练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2)分组进行队形变化练习,教师点评与指导5. 小组竞赛(15分钟)组织小组进行队列队形竞赛,评选出最佳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基本概念2. 队形变化方法与技巧3. 口令与指挥知识4. 基本动作要领5. 队列队形竞赛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队形变化的方法和步骤。

(3)分析队列队形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 答案:(1)队列队形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口令,进行集体排列的形式。

(2)队形变化方法有:换队、分队、并队、错队等。

步骤:口令→指挥→动作→检查。

(3)队列队形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

队列队形教案精品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队列队形教案精品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补充说明:
1.板书内容应包括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动作要领等关键信息。
2.板书布局要合理,字体要清晰,颜色要鲜明,以提高视觉效果。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补充说明:
1.作业题目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作业答案要详细,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3.队形变化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队列队形训练计划。
答案:略。
2.作业题目:简述队列队形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队列队形在集体活动中具有组织性强、便于指挥、提高活动效率等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4.板书设计;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应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为队列队形动作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重点为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要领及队形变化的实际应用。
补充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反思评价方式是否全面、客观,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完善评价体系,使之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能力提升。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的动作执行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队列队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队列队形动作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要领及队形变化的实际应用。

《队列研究研》课件

《队列研究研》课件

队列研究的重要性
01
病因研究
揭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 系,为病因提供科学依据。
02
疾病预防
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为制定 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03
临床医疗
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队列研究的分类
开放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部分或全部对象已有结局,需长期追踪观察。
封闭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所有对象均无结局发生,追踪观察一定期限后 结束。
04
队列研究的实际应用
公共卫生领域
03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监测健康状况
制定疾病控制策略
队列研究可以用于评估各种预防措施的效 果,如疫苗接种、健康宣传和教育等,为 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队列研究,可以长期追踪特定人群的 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并评估 疾病控制措施的效果。
基于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 疾病控制策略,如筛查、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疾病管理和治疗水平。
多中心队列研究
01
总结词
多中心队列研究将加强研究的 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02
详细描述
通过多个研究中心的合作,多 中心队列研究能够纳入更多的 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
可靠性。
03
总结词
多中心队列研究还有助于发现 不同地区或人群中的差异性。
04
详细描述
由于不同地区或人群的暴露因 素和疾病发病率可能存在差异 ,多中心队列研究能够更好地 揭示这些差异性,为制定针对 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队列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
总结词
随着研究的深入,队列研究将更多 地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全 面地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024精选班队列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班队列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班队列精品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队列队形》这本教材第四章“队列变换”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实际操作技巧。

通过这一章节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高效地进行队列变换,提高队列整体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队列变换基本原则,理解各种变换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地进行队列变换。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列变换中协调性与节奏感。

教学重点: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及具体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视频、PPT、口哨、指挥棒。

2. 学具:队列队形练习场地、标志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队列队形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队形变换中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两个典型队列变换案例,分析其变换过程,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案例进行队列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队列变换基本原则2. 队列变换具体方法3. 队列变换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队列变换基本原则。

(2)举例说明队列变换具体方法。

(3)结合实际,设计一个队列变换方案。

2. 答案:(1)队列变换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动作迅速、整齐划一、协调一致。

(2)队列变换具体方法:直线变换、曲线变换、分队变换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队列变换练习,但在变换过程中,部分学生协调性和节奏感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队列比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队列队形编排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完整版队列队形教案最新(1)

完整版队列队形教案最新(1)

完整版队列队形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部分,具体包括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基本队列动作,以及直线行进、转弯行进等队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熟练掌握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基本队列动作,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形变换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和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哨子、音响设备、队列队形图解。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团队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提问:大家在游戏中是否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如何将这种力量应用到队列队形学习中?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演示基本队列动作,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两个典型的队形变换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体会动作要领。

4.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队列队形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2. 基本队列动作:立正、稍息、看齐、报数3. 队形变换:直线行进、转弯行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队列队形的定义和分类。

请列举并描述三个基本队列动作。

请举例说明队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队列队形定义:队列队形是指在集体行动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排列的人或物的形状和布局。

队列队形分类:按照形状可分为直线形、斜线形、圆形等;按照人数可分为单列队形、双列队形等。

基本队列动作:立正、稍息、看齐、报数。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精选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精选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部分,具体包括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运用。

详细内容如下:1. 队列队形的定义:介绍队列队形的概念,理解其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性。

2. 队列队形的分类:学习常用的队列队形,如直线、横队、纵队、方队、圆队等。

3. 基本动作:学习立正、稍息、看齐、报数、齐步走、正步走等基本动作。

4. 队列队形的运用:结合实际场景,进行队形变换和行进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提高集体行动的协同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纪律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体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队形变换和行进中的协同性、节奏感。

2. 教学重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队形变换的熟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哨子、音乐播放器、队列队形示意图。

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抢凳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体行动的协同性,引出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运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基本动作,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队形变换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队形变换,学生分组进行队形变换练习。

6. 行进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齐步走、正步走练习,注意节奏感和协同性。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定义2. 队列队形分类3. 基本动作要领4. 队形变换方法5. 行进练习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队列队形的定义和分类。

(2)描述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基本动作要领。

(3)举例说明队形变换的实际运用。

2. 答案:(1)队列队形是集体行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直线、横队、纵队、方队、圆队等。

2024年基本队列队形教案公开课

2024年基本队列队形教案公开课

2024年基本队列队形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队列队形》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基本队列动作要领及变化、队形变换原则及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队列队形的概念,掌握队列动作要领及队形变换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形变换的灵活运用及配合。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动作要领的掌握及队形变换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哨子、指挥旗、音乐播放器。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把小椅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模拟运动员入场,感受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基本队列队形的概念、动作要领及队形变换原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基本队列动作,如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并讲解队形变换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基本队列动作及队形变换,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竞赛(10分钟)设立小组竞赛,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队列队形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基本队列动作要领2. 队形变换原则及方法3. 小组竞赛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基本队列动作要领。

(2)举例说明队形变换原则。

2. 答案:(1)基本队列动作要领: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

(2)队形变换原则:保持整齐、迅速、有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掌握基本队列动作要领的情况。

(2)队形变换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及团队合作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2)开展队列队形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队列队形的认识。

(3)结合体育课程,将队列队形训练融入日常锻炼中。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包括直线、斜线、圆形等队形;步伐的整齐与协调,重点关注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基本步伐的训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性。

2. 培养学生步伐的整齐与协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口令的准确与洪亮,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步伐的整齐与协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反应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口哨、指挥棒、队列队形示意图。

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队列队形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步伐的整齐与协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直线队形为例,示范并讲解齐步走的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直线、斜线、圆形等队形的练习,重点关注步伐的整齐与协调。

5. 口令训练(10分钟)进行口令的准确与洪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反应能力训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口令反应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分类及基本要求2. 步伐的整齐与协调3. 口令的准确与洪亮4. 反应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2. 答案:(1)队列队形分类:直线、斜线、圆形等。

基本要求:步伐整齐、口令准确、反应迅速。

(2)齐步走的动作要领:身体保持正直,步伐均匀,手臂自然摆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失访偏倚的防止
3.信息偏倚的防止
4.混杂偏倚的防止
三、常见偏倚的估计与处理
1.选择偏倚与失访失倚
2.信息偏倚
4.混杂偏倚:
第五节研究的优缺点(熟悉)
一、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PAR=It-I0
5.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偏倚的种类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二、常见偏倚的预防
1.选择偏倚的防止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n1
a/n1
非暴露组
c
d
c+d=n0
c/n0
合计
a+c=m1
b+d=m0
a+b+c+d=t
二、人时的计算
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
2.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的计算
(一)常用指标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1.抽样方法
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3.预先估计一下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
(二)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4.效力
(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一)基线资料的收集(掌握)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
a)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第1学时
强调为分析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概念比较
历史性队列与前瞻性比较,强调本质皆为前瞻性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3.标化比
(二)显著性检验
1. U检验:
2.其他检验方法:
四、效应的估计(重点掌握)
1.相对危险度(RR)
lnRR的95%可信区间= ,其反自然对数即为RR的95%可信区间。
2.归因危险度(A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
(二)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
(2)特殊暴露人群
(3)一般人群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
(1)内对照
(2)特设对照
(3)总人口对照统计资料作比较。
(4)多重对照
四、确定样本大小
(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掌握)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第2学时
结合CS2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
重点介绍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相应暴露人群
在实际情况中应选择何种对照
各因素对样本量大小的影响
估计失访率,增加相应样本量
结合职业流行病学介绍如何获取基线信息
第3学时
本节为难点
强调规范的资料整理格式
人时概念
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计算人时的方法
授课章节
第四章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授课对象
预防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五学年上学期
授课地点
科技楼 401
教学
目的
与要

1.掌握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及种类;
2.熟悉队列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资料收集;
3.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偏性及其防止;
4.4.掌握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教学
重点
与难

1.队列研究原理;
2.队列研究的实施;
3.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4.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
教学
方法
讲授
教具
教学课件
思考题
1.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2.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讲授内容
注解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4.监督:
1由另一名调查员作抽样重复调查;
2人工或用计算机及时进行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
3定期观察每个调查员的工作;
4对不同调查员所收集的变量分布进行比较;
5对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6在访谈时使用录音机录音等。应注意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调查员。
第三节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
一、基本整理模式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2.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及“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二)队列研究的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3.研究疾病自然史
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施(掌握)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跨时太长,研究对象也容易从半途中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强调各种指标的适用情况
各种效应估计指标的定义、意义及适用情况
第4学时
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失访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记忆
本章要求的英文单词: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二、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