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
三分钟看懂空间句法

三分钟看懂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空间关系的语法体系。
它主要研究词语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对句子的意义产生影响。
空间句法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在思考和表达空间概念时,会借助语法结构来表示这些概念。
在空间句法中,词语的位置和顺序在句子的语义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
空间句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和空间顺序:空间句法认为,词语的空间顺序与其在句子中的顺序之间存在联系。
例如,如果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之前,通常使用时间状语来表示这种关系。
2. 空间关系的表示:空间句法探讨了如何用词语来表示不同的空间关系,例如位置、方向、距离和相对位置等。
3. 空间语义的建立:空间句法研究了词语和句子的空间语义是如何建立的。
它认为,人们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会根据空间关系来推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语言和空间认知的关系:空间句法还关注语言和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措辞会影响人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空间句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空间
概念,从而提升对句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
空间句法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教学等。
总体来说,空间句法是研究词语和句子的空间关系的语法体系,它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旨在揭示语言中的空间概念如何影响句子的意义。
通过研究空间句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空间特性。
空间句法简明教程

空间句法简明教程空间句法是一种描述句子结构的方法,它着眼于句子成分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关系。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句子成分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空间句法要求将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不同成分在空间上进行划分和排列。
例如,在一句话中,“我看见了一只小狗”,我们可以将主语“我”放在左边,谓语“看见了”放在中间,宾语“一只小狗”放在右边,以形成一个清晰的空间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成分的语法关系和修辞效果。
二、空间句法的应用场景空间句法在日常生活和学术论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成分的排列方式来推断别人的意图和情感态度。
例如,在有人对你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不满意你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中“只是想让你知道”是一个修饰成分,说明这个人想传达的是一种警告的意味。
而在学术论文中,空间句法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晰地表达观点,并让读者更轻松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过程。
三、空间句法的注意事项在应用空间句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主题选择恰当的成分进行排列;其次,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复杂的排列方式,以免造成困惑;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将语义不一致的成分放在一起。
总之,空间句法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目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领域中,我们都可以利用空间句法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图和思想。
空间句法简述

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概述(国内)
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发表了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简要介 绍了 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 景、原理和其他应用。 随后又有学者开始运用空间句法对城市道路、城市地价等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 李江等以武汉市交通为例,在GIS环境下对不同尺度空间范围的句法变量进行对比分 析,探讨了空间可达性。集成度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 陈明星等基于空间句法对安徽省芜湖市城市交通网络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段瑞兰等将空间句法集成到GIS中,分析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间的关系; 高峰用空间句法分析了皖南村落巷道的空间系统等。 (备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空间句法假定人的空间行为和空间形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 系, 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由此难免惹出世间 的种种是是非非: 一方面,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空间句法对于模拟和理解 城市形态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如何使用电脑以及答案的有效性分析方面暂 时还不够具体,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依靠直觉判断的,以 及。。。
空间句法简述
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引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解释空间句法的经典案例:
如图,左数第一列的三个建筑平 面,其形状几乎一样,只是内部 隔墙开门略有不同。但在接下来 的分析中,会发现其 空间构形 有着巨大差异。
第二列的三个平面,是将第一列 平面进行图底反转,以强调我们 的研究对象——空间。 再用圆圈(即节点)代表矩形空 间,用短线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连 接关系,就可转换为第三列的三 个结构图解。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内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机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珍贵的艺术品藏品。
在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方面,如何更好地体现展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对山西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期为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山西博物馆的空间句法分析1.1 空间句法的概念及意义空间句法是指在空间组织和设计中,通过一定的空间排列和结构组织规律,营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和行为方式的空间环境。
空间句法理论强调了空间的构成和布局对人们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山西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是一座集山西历史文化、艺术品收藏和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庞大,展览空间广阔,展品涵盖了古代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目前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空间布局单一,缺乏变化和层次感;展品陈列方式较为传统,缺乏新意和互动性。
有必要对博物馆的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空间句法的优化方法进行设计改进。
(1)空间布局分析博物馆内部空间主要分为展厅、过道、接待区等。
目前的空间布局比较单一,展厅之间缺乏过渡和连接,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缺乏新奇感和趣味性。
需要通过空间句法的方法重新规划展厅的布局,增加交互和活动空间,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2)展品陈列分析目前博物馆的展品陈列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展柜和展墙为主,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
展品之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故事性和表现性,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感。
需要在陈列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入多媒体、互动装置等现代展示手段,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参与性。
在展厅的布局上,可以通过增加曲线墙面、灰空间等手段,打破原有的直线布局,创造出多样化的展厅空间。
可以通过加入座椅、观景台等元素,为观众提供休息和观景的空间,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空间句法原理与方法

建筑环境景观设计
结合空间句法分析,优化建筑周围环 境景观设计,提升建筑整体环境品质。
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网络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道路网络的空间结构 和连通性,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提高道
路通行效率。
公共交通规划
结合空间句法原理,优化公共交通线 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
平。
交通节点设计
根据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合理设计交 通节点,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停车设施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停车需求的空间分 布和流动规律,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布 局。
环境景观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和连通性, 优化绿地系统布局,提高绿地生态效益。
景观节点设计
根据空间句法原理,优化景观节点设计,提高景 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ABCD
水系景观设计
结合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合理设计水系景观,提 升水系的美观度和生态价值。
空间句法原理与方法
• 空间句法概述 • 空间句法的基本原理 •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 • 空间句法的实践应用 • 空间句法的未来展望
01
空间句法概述
空间句法的定义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空间关系的理论 和方法,它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来研究 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关注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关系 和变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 结构和变化,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交通工程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和交通流量的关系,优化 交通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地理学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揭示地理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空间句法运用教案

空间句法运用教案引言: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句子中单词之间的空间关系来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的方法。
在语言学习中,空间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空间句法运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能够通过分析句子中单词之间的空间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3. 能够将空间句法运用于句子分析和语法学习中。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句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空间句法运用的步骤和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句子分析来应用空间句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思考句子中单词之间的关系,并引出空间句法的概念。
2. 讲解:向学生介绍空间句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包括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空间位置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简单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句子中单词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4.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让他们尝试用空间句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空间句法运用到其他语言学习中,比如翻译、写作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对空间句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运用空间句法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空间句法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选择简单句子进行分析,对于复杂句子的分析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空间句法的运用,并结合更多的例句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空间句法是一种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的方法。
通过对句子中单词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运用空间句法,但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空间句法介绍

空间句法的技术参量与方法
空间句法的技术核心内容无疑是提出了五大技术参量,也被称为五大变量,这五 大变量的提出为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分析的量化带来了可能。 五大变量: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整合度和可理解度。 空间句法使用的方法:轴线法、可见图解法、凸状空间法、所有线法等。
对基础变量的了解和对基础方法的使用是空间句法操作的最基本要求。
轴线分割的绘制和计算
分析方法
②凸多边形法:对于建筑内部房间或者走廊,一般采用凸多边形法,它代表沿二 维平面展开的可感知的一个小尺度空间。该方法对城市系统研究不适用。从认知 意义来说,凸状空间中的每个点都能看到整个凸状空间。这表明,处于同一凸状 空间的所有人都能彼此互视,从而达到充分而稳定的了解和互动,所以凸状空间 还表达了人们相对静止地使用和聚集状态。空间句法规定,用最少且最大的凸状 覆盖整个空间系统,然后把每个凸状当作一个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便 可转化为前述关系图解并计算和分析各种空间句法变量,然后用深浅不同的颜色 表示每个凸状空间句法变量的高低。
根据所考虑结点情况,集成度可以表征一个空间与局部空间或整体空间的关系; 集成度值是个相对值,在不同的轴线图中集成度值的高低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只 能在同一轴线图中表示形态和网络的优劣情况。
形态分析变量
(5)智能值R2:智能值表述了局部与整体连接特征的相互关系。如果局部范围内 连通值较高的空间,在整体上其集成度也较高,那么这个空间系统是清晰的、容易 理解的。较低的智能关联值表明行人不容易通过街区的局部特征来感知整个街区系 统的空间特征。智能值的实质反映了观察者通过对局部范围内空间连通性的观察进 一步获得整体空间可达性信息多少的程度。智能意味着从局部感受整体,而非智能 就很难有整体的概念。智能值高的城市系统,则通过任一局部空间可以直接获得城 市系统空间可达性的信息级较高,相反,智能值低的城市系统,则通过局部空间获 得整个系统的信息量较少。表达式如下:
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句法入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句法入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内容:城市研究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对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在城市研究领域中,空间句法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入门知识。
首先,我们将介绍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的理论。
它将城市空间看作是一种由不同要素相互关联和组织而成的复杂系统。
通过分析和描述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空间句法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
其次,我们将探讨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领域。
空间句法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社会地理学等领域。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组织,空间句法可以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最后,我们将总结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意义,并展望它的发展前景。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它有助于深化对城市空间的认识,促进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入门知识。
通过对空间句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句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进行概述,介绍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其次,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空间句法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随后,我们将介绍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句法的概念和定义,并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作用。
在介绍空间句法的应用领域时,我们将重点关注其在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和空间分布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栏语:空间句法是建筑学理论中一支成熟的学派,它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吻合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分布,从空间的角度回答了形式与功能的问题。
同时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在西方的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笔者一直在伦敦学习并研究该理论及其实践,借《北京规划建设》这个难得的平台与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简介: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现师从空间句法创始人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研究大规模城市更新与城市空间网络的聚集效应,并协助希列尔教授完成了第六届空间句法国际会议主旨报告,同时参与讲授空间句法硕士课程;美国《环境心理期刊》审稿人;近期加入中英国际研究网络(城市历史与多尺度的空间整体规划)的筹建工作;曾在空间句法有限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曾师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北京街头零散商摊。
t.yang@说文解字:空间句法Looking Inside …Space Syntax‟摘要:近期,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论被介绍到中国,也得到学术界及规划设计单位的关注。
然而,很多专家感觉“空间句法”这个词语翻译得较为晦涩,不利于空间句法理论的理解。
本文试图明晰“空间句法”这个词组,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词组可以概括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讨论。
Abstract: The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in general,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recently, which draws attention to both academic and practice fields. However, many Chinese professionals have doubt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because this seems to set a barrier for Chinese to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and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these two words can summarize the basic ideas in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rough which, the …thinking aloud‟ has been expected in the future.上世纪60、70年代,比尔?希列尔研究了空间与社会这个课题,认为抽象性的社会结构中应该考虑空间因素,而物质性的空间结构中应该考虑社会因素,开创性地提出空间结构中的社会逻辑、以及其中的空间法则,并于1984年与其同事朱莉安·汉森合著《空间的社会逻辑》(Hillier & Hanson,1984)。
同年,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也在《社会的构成》中首次提出物质空间在社会结构的形成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Giddens,1984)。
可以说,希列尔在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与吉登斯在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定的交集,即明确了空间因素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他们各自在空间研究的学术地位。
此后,希列尔重点研究建筑和城市中形态与功能的永恒课题,认为空间结构是其联系的纽带,这些研究成果最终总结为1996年的《空间是机器》,开辟了建筑与城市理论的新方向,形成研究空间形态的新学派,也从实证与自组织的角度重新定义建筑与城市研究范式,批判了规范性的建筑学理论,呼吁分析性的建筑学理论,而且从理性和以人为本的角度推翻了城市规划中很多古典原则,被西方学者戏称为“数字化的简?雅各布斯主义”。
于是,希列尔也成为建筑与城市形态学以及复杂科学方面的学术大师。
《空间的社会逻辑》与《空间是机器》中涉及到研究内容往往简称为“空间句法”,它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建筑与城市研究逐步注重科学实证的变化过程,但它又注重传统的经验知识,这如同医学界既注重血液、体液等分析化验,又不排斥医生的经验积累。
到目前为止,“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从伦敦大学学院传播到75个国家与地区的400多个高校中,特别是它的研究在美国与荷兰形成相对成熟的分支团体,如亚特兰大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约翰·皮泊尼斯的研究团体、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斯蒂芬·瑞德的研究团体。
大部分研究成果在两年一次的国际空间句法会议上得以交流,而且论文提交量越来越多,如2007年第6届伊斯坦布尔国际空间句法会议接收到的论文超过了1000篇。
空间句法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步扩展,国际会议的交流表明不仅建筑、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早已开展空间句法的研究,而且地理学、认知学、社会学、考古学、信息科学、交通学等领域也在进行空间句法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这也说明空间句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就在建筑与规划实际工程中得到一定的检验,并逐步运用到一系列的实践工程中。
此后,在提姆·斯通纳的商业运作下,依托伦敦大学学院,成立空间句法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小到建筑物空间布局、广场局部改造,大到旧城更新、甚至整个城市的空间总体规划。
不少英美著名事务所也采用空间句法的咨询,包括空间句法公司长期合作伙伴诺曼·福斯特事务所,以及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SOM、泰瑞·法雷尔事务所、古斯塔夫森·波特事务所等,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产业、英国铁路、英国航空、英国电力、泰特博物馆,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等也采用空间句法进行规划设计,如最近大伦敦政府雇用空间句法公司制定伦敦的步行交通网,此外,不少私人开发商,特别是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商也进行空间句法方面的咨询。
随着空间句法影响力的增强,空间句法公司在波士顿、悉尼、东京、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南非等设立了分部。
可以说,这套理论与方法在世界很多地方得到检验与应用。
最近,国内也有一些期刊和书籍介绍空间句法,并且国内少数高校也展开空间句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体来说,空间句法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受到较多关注。
本文试图描述笔者对空间句法的理解,期望激发更多的讨论与研究。
在与国内专家交流过程中,笔者常常遇到相同的问题:空间句法的“句法”是否翻译得太晦涩?的确,“句法”这个词不仅在中文,而且在英文中也不常用,因此空间句法一词往往让人不知所云。
如在空间句法有限公司,员工接听电话时,说完“(这是)空间句法公司”之后,某些客户往往要求重复一下“句法”这个英文单词,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也许会让客户产生歧义或者听不懂。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句法”一词不是翻译得晦涩(赵冰教授首次翻译了“空间句法”这个词组),而是“句法”的英文单词本身就较为“晦涩”。
下文将通过解释“空间句法”这个晦涩词组来阐述这套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思想。
一、空间为什么用“空间句法”来概括这个理论与方法?在这个词组中,“空间”与“句法”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空间”一词。
希列尔的理论中又如何定义空间?为什么他的理论与方法强调“空间”?上世纪初期与中期,剑桥大学从数理的角度对建筑与城市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一方面关注有形的实体,如建筑实体、街坊块实体及绿地实体等;另一方面关注虚无的空间,也就是由实体而限定的空间,如菲利浦·史第曼论著《建筑形态》中讨论的建筑物内部空间(Steadman,1983)。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希列尔与史第曼先后到伦敦大学学院,他们延续剑桥传统,从数理的角度研究空间形态,这里指的“空间”是与实体相对立的物质形态,也是人们所穿行与使用的物质虚体。
希列尔甚至认为传统的建筑理论实际上暗示了空间是实体的依附,如谈到空间,必然说它是由实体围合而成的,而忽视空间是客观存在的自在物(Hillier & Hanson,1984;Hillier,1996),空间有其自身的特征,如笛卡尔所说的长、宽、高等简单的外延特征等。
在他的研究中更强调空间的本体性与重要性,如他为了说明空间的重要性,曾给出一个例子,大意为:人们购买房屋的时候,不会考虑购买了多少平米的砖头,而是考虑购买了多少平米的“空间”。
中国的老子也曾说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当讨论空间时,他们有相似的观点:空间是人们使用的客体。
从而,可以看出希列尔研究的空间是空间本体,而不是其他非空间因素的空间属性。
这种空间本体应该是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及物质空间规划师等非常熟悉的对象,而且国内的规划与设计者论述空间时,也会引用上一段中老子的名言来表明空间本体的重要性。
而对于地理学者、规划学者或者规划师、经济学者及社会学者等,他们讨论更多的是其他非空间因素的空间属性,如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分布等,这是需要与空间本体严格区分开的。
古典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就主要关注不同经济因素在空间中的分布,1826年杜能(J.H.von Thunen)提出的农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1940年廖什的区位经济论,这些空间模型实质上是根据土地的市场价格描述不同性质的用地是如何分布的。
此后,虽然消费微观经济学、考虑竞争的静态平衡模型,以及考虑突变、浑沌的动态模型等被引入到经济地理学中,这些也先后被引入到城市规划的领域中,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他们谈论的“空间”仍然是经济因素的空间属性。
在社会学方面,芝加哥学派率先根据社会人口构成、文化及用地功能建立了城市社会空间模型,他们认为社会个人之间的彼此竞争与依存关系就如同自然力量,使得个人会分布在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位置,其中最著名的是欧内斯特·伯吉斯(Emest Burgess)提出的工业城市的同心圆模型。
此后,1939年经济学家霍默·霍伊特(Homer Hoyt)提出了楔形模型,1945年地理学家哈里斯与乌尔曼(Harris and Ullman)的多中心模型,1989年地理学家爱德华·W·苏贾(Edward W Soja)以洛杉矶为例提出的后工业化模型,甚至2001年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的网络社会模型等,这些也被引入到城市规划之中,但也是关注社会与经济因素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