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氨水分离岗位技术讲课 33
净化一系统氨水焦油分离存在问题分析

净化一系统氨水焦油分离存在问题分析倪修柱;李善宁【摘要】着重对一系统氨水焦油分离存在的原因进行详细分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解决方法。
【期刊名称】《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z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焦油氨水;分离;分析【作者】倪修柱;李善宁【作者单位】马钢煤焦化公司安徽马鞍山 243000;马钢煤焦化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22.52煤气净化分厂一系统承担回收1#、2#焦炉来的氨水焦油分离,并提供合格的氨水返送焦炉冷却煤气集气管和用于高压氨水的无烟装煤,多余的氨水送至溶剂脱酚处理。
返回焦炉的氨水循环量在750m3/h-800m3/h左右,送往溶剂的剩余氨水量在28 m3/h-35m3/h,该系统氨水焦油分离后每日可生产粗焦油120t。
1.1 氨水颜色偏离,经常出现氨水浑浊发黑现象1.2 分离后的焦油含水量控制不稳定,经常超标2.1 氨水的来源氨水焦油系统保有量:一系统有300m3机械化澄清槽3座,130m3循环氨水槽1座,不计集气管中氨水管保有量,全部氨水系统容量在1030m3左右。
循环氨水压力0.5MPa(泵出口表压),高压氨水压力不小于1.8MPa(表压,变频控制)。
3.1 工艺流程及现状(图1)一系统氨水焦油分离系统共有三座机械化氨水焦油澄清槽,为并联使用,荒煤气管来的氨水和焦油混合液并联被分配后进入三座澄清槽,在澄清槽内静置分离。
分离后的氨水从每座澄清槽末端的两个DN400管道流出进入循环氨水槽,在循环氨水槽内短暂静置后由泵部分送回焦炉,多余部分送往溶剂单元,澄清槽内分层后的下部焦油则采用提桶式压油方式将焦油压出,底部的焦油渣则由链条刮板机连续缓慢匀速刮出。
每座澄清槽压油处提桶高度根据氨水焦油的混合物进入澄清槽的分布及分离后焦油层的高度来确定,以确保焦油能缓缓连续被压出。
提桶口设在澄清槽末端中部的一个封闭小槽内,提桶下部焊接压油管道(DN150)延伸至距澄清槽底板200mm处,在此处,分离后的焦油在上部氨水静压的压迫下不断被从底部管口压出,实现氨水与焦油有效地分离。
第二章 煤气的初冷和焦油氨水的分离

第一节
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
二、煤气在集气管内冷却的技术要求
1、用72~78℃的氨水而不用冷水喷洒 2、焦炉形式不同,所需循环氨水量不同 (原因)
3、经常对设备进行清扫
第一节
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
三、循环氨水量的计算
1、某厂实际生产数据
(1) 产品产率,%(占干煤质量) 焦炉煤气 15.80 化合水 2.0 煤焦油 4.0 粗苯 1.1 氨 0.3 硫化氢 0.3 焦炭 76.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
一、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机理
75℃左右的循环氨水喷洒煤气
图2-1 上升管、桥管和集气管 1—集气管; 2—氨水喷嘴; 3—无烟装煤用蒸汽入口; 4—桥管; 5—上升管盖; 6—水封阀翻板; 7—上升管
图2-2 桥管
第一节
传热
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
平衡时
(温差)
图2-3 立管式间接煤气冷却器
第二节
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
煤气
煤气
气液 分离 器
煤气 初冷 器
鼓风机
电捕 焦油 器 冷凝液槽
氨水
煤焦油 三层 剩余氨水
煤焦油渣
机械化焦油 氨水澄清槽
循环氨水 (主要含有固定铵盐)
冷凝液 中间槽
冷凝氨水中主要含有挥发铵盐
第二节
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
2、剩余氨水量的计算 m1 煤气 气液 分离 器 m2 由物料衡算 煤气 煤气 初冷 m1 = m2+ m3 器 其中, m1 =配煤水分+化合水
第二节煤气的间接初冷煤气的直接初冷第二节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相结合煤气的间接初冷煤气的直接初冷立管式初冷器横管式初冷器相结合第二节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一煤气的间接初冷1立管式冷却器间接初冷工艺流程集合温度冷凝氨水图23立管式间接煤气冷却器冷凝液挥发铵盐固定铵盐循环氨水混合分离和单独分离剩余氨水煤气第二节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煤气初冷器煤气初冷器鼓风机电捕焦油器电捕焦油器煤气剩余氨水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冷凝液中间槽冷凝液中间槽冷凝液槽氨水煤焦油煤焦油渣氨水煤焦油煤焦油渣三层循环氨水主要含有固定铵盐冷凝氨水中主要含有挥发铵盐主要含有固定铵盐冷凝氨水中主要含有挥发铵盐第二节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2剩余氨水量的计算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集气管煤气初冷器煤气初冷器煤气m1m2m1m2m3由物料衡算其中由物料衡算其中煤气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m3剩余氨水循环氨水剩余氨水循环氨水m1配煤水分化合水150008515010085002m215010085340352106第二节煤气在初冷器的冷却总结剩余氨水量取决于总结剩余氨水量取决于配煤水分和化合水的量以及煤气初冷后的的量以及煤气初冷后的集合温度和压力的高低
煤制气工题库(技师)

煤制气工题库一、填空题1、鼓风机开启前机体放液管及各处放液管必须用(蒸汽)扫通。
2、鼓风机在小于临界输送量的情况下操作时,因风机工作不均衡,易发生振动,这种现象叫(飞动)。
3、焦油氨水分离槽是根据焦油和氨水的(比重)差异进行重力沉降,分离焦油的氨水。
4、循环氨水喷洒冷却煤气,其传热过程取决于(煤气与氨水)的温度差,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是循环氨水液面上的水汽分压和煤气中水汽分压之差。
5、进入集气管前的煤气温度约为(650-700)℃。
6、煤气管道一般都设计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斜度为(7-15%)。
7、为了防止锈蚀,备用鼓风机不允许通入(蒸汽)。
8、煤气的生成量随配煤(挥发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9、冷凝液水封槽的作用是排出初冷器中冷凝焦油和氨水,而又防止(空气)漏入煤气中的设备。
10、剩余氨水的量主要取决于(配合煤水分)和(炼焦化合水),以及煤气初冷后的(集合温度)。
11、为解决初冷器萘沉积堵塞问题,可采用(混合焦油)喷洒冷却器的煤气空间。
12、设置安全阀的目的是防止高压设备和容器内压力过高而产生(爆炸)。
13、横管初冷器喷洒液流量(25~30m3/h)。
14、液力偶合器进口油压≤(0.35)Mpa,出口油压≥(0.05)Mpa。
15、对各种不同形式炼焦炉所需循环氨水量也有所不同,单集气管焦炉每吨干煤需(5)m3循环氨水,双集气管焦炉需(6)m3循环氨水。
16.炼焦煤的(挥发份)越高,回收的副产品量就越高。
17.焦炉煤气从碳化室出来经过上升管时的温度为650~750℃,在桥管和集气管内硬盘那个表压为150~200kpa的循环氨水通过喷头强烈喷洒,将煤气温度降至(80~90℃)。
18.煤气经过循环氨水喷洒降温后,再经过(初冷器)继续降温降至25~35℃。
19.在炼焦生产的化工产品回收以及精制过程中,输送液态介质的离心泵主要由叶轮、泵壳和(轴封装置)组成。
20.鼓风机前的管道内煤气均为负压,而鼓风机后的煤气为正压,负压段管道的直径比正压管道的直径(大)。
焦油氨水分离技术介绍

焦化厂氨水焦油品质改进技术介绍Introduction to Improve Tar & Liquor Quality济南万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纳尔科工业服务(苏州)有限公司1. 概述除了焦炉煤气之外,焦炉煤气喷淋冷凝产生的氨水和焦油是炼焦工艺中两个最主要的副产品。
焦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焦化厂补偿煤气洗涤所带来的成本的压力。
虽然循环氨水并不象焦油那样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但是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处理,不但会对生产工艺带来影响,还会遇到环保排放方面的压力。
很多方面来看,焦油和石油都很相似,是一种日趋减少的资源。
现代西方的炼焦工业越来越注重于无回收的炼焦工艺,未来焦油市场必将出现供小于求的市场格局。
所以,优化回收工艺,最大可能的回收炼焦工艺产生的焦油无论是在当前还是在未来都将为焦化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工艺问题和场地的因素,依靠增加设备的手段来改进焦油氨水质量受到限制,在国外企业应对此问题的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提高焦油和氨水的分离程度,降低焦油粘度,这样既达到脱水的目的又能防止循环氨水中所含焦油在系统设备中的沉积。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化学方法可以提高焦油质量,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水基技术方案和油基技术方案。
这种化学的方案和现场设备操作改进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水基技术方案水基技术方案(破乳剂)通常是将化学药剂加入焦油产品中,从而进入到储罐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停留,水基药剂将破坏这些乳液,使氨水从中分离出来并重新流回到系统当中。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达到降低焦油含水率的目的,但它对循环氨水质量的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
•油基技术方案这种技术是在集气管和桥管喷淋回路中加入焦油减粘剂和破乳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焦油脱水率,而且对循环氨水的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纳尔科焦油脱水剂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减粘结剂,它会在焦油的表面生成一层膜使得焦油的粘结性大大降低。
另一个影响焦油脱水率和循环氨水质量的因素是喹啉不溶物的含量,这是因为喹啉不溶物与焦油和氨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焦油氨水分离研究

产二百万吨焦炭和二十万吨 甲醇 , 焦炉产 生的粗煤 气经过化学产品回收车间净化后作为甲醇合成原料 气所 用 。在煤 气 净 化 过 程 中 . 生 一 种 副 产 物— — 产 焦油 , 焦油最 初 是 以焦 油 气 的形 式 从 焦 炉 炭 化 室 出 来, 经过循环氨水 的冷却并 与其混合一起进 入焦油 氨水分离系统 。分离 出的氨水包括循环氨水和剩余 氨水 。循环 氨水 用 于 煤气 初 冷 却 , 余 氨水 用 于 后 剩 续 工段 洗 涤硫 化 氢用 。 该 焦油 氨水 分离 系统 自 20 06年 6月 投 产 以来 , 日产焦油 9 t 0。但经过几年 的运行 , 分离系统一直存 在 一些 问题 。 11 循 环氨 水 中焦 油含 量 高 . 自投 产 以来 , 环氨 水 中焦 油 含 量 一 直 保 持 在 循 00 5% ~ .5 35 . 以在 冷 却煤 气 时 , 环 氨 .18 00 8 .% 所 循 水 的喷 嘴堵 塞 严 重 , 般 每 天 堵 塞 8~ 6个 。部 分 一 2 焦油还跟随煤气进人后续 , 工段 给煤气初冷器带来 很大的工作负荷 , 8 就要清洗一次。 每 h 12 剩余氨水中焦油含量高 . 剩余 氨水 含焦 油量 一 度 达 到 60m / 远 高 0 g L 远
t d t n ltc nc n od rt e y l tr A h a i 。 N 9 wa s d i h a r io a e h isi re.o rc ce a . tte s me t a i me 9 6 s u e n te tr— a 1 mmo i na
tep o eso h mia rd csrc v  ̄ a d g sp r c t n h rc s fc e c lp o u t e o e n a u i ai .Te h ia rfr w sp r r e n te i f o c nc l eo m a efm d o h o
焦油氨水分离岗位技术讲课 33

2.1机械刮渣槽
放散管 主要结构参数: 有效容积:16m³ 直联电机:0.75kW 刮板机工作速度:14.81m/h 转速:0.2r/min 进口管
放散管
转鼓筛 出口管 刮板机 底部放尽阀 刮板机 电机 焦油渣车
转鼓 筛电 机
机械刮渣槽工作原理
焦油氨水混合物从进口阀进入机械刮渣槽,
大块焦油渣及颗粒较大的焦油渣不能通过 转鼓筛就自由沉积在底部,被刮板机从底 部刮起落入焦油渣车,而通过转鼓筛的焦 油氨水混合物及细颗粒焦油渣从出口管进 入到焦油氨水分离槽进行分离。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小时1次 每小时1次 每月28号中班 每月28号中 班 每月15、28号
23 24
乳化液泵定期切换运行 气浮除焦油器定期切换运行
每月15、28号中班 每月15、28号中班
25
26
陶瓷过滤器定期反冲洗
泵加润滑油、阀门杆打润滑油、泵 手动盘车
每周五中班
每周五早班
27
28 29 30
技术讲课
主讲:付忠原
焦油氨水分离岗位技术讲课
一.工艺流程
二.设备简介
三.离心泵介绍 四.定期工作 五.指标控制
一.工艺流程
1.1焦油流向
焦油脱水及蒸汽吹扫焦油 管道废水
1.2焦油渣流向
锥内底 部焦油 渣
1.3循环氨水、高压氨水、热氨水流向
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内
上部氨水通过 溢流管流到锥外
锥外循环氨水槽
焦油氨水分离槽的清理
焦油中间槽清理 地下放空槽底部残留焦油渣清理 气浮除焦油器清理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31
32 33
剩余氨水中间槽清理
剩余氨水槽清理 焦油溢流瓶清理
煤焦油加工技术课件

称
酚及其同系物含量(无水基),%
馏程(按无水基计算)
210℃前(容),%
230℃前(容),%
中性油含量(含水成品中),%
硫酸钠含量,%
水分,%
PH值
指标
>83
>60 >85 <2 <0.3 <10 5~6
3.1.1馏分洗涤
C6H5OH + NaOH C6H4CH3OH + NaOH
C6H5ONa + H2O C6H4CH3ONa + H2O
图2-18 14630MJ/h焦油蒸馏圆筒管式炉 1—球形看火门;2—炉底消火蒸汽管接 头;3—炉室消火蒸汽管接头;4—看火 门;5—对流段油出口;6—对流段油入 口;7—热电偶入口;8—烟囱翻板;9— 测压管接头;10—对流段炉管;11—辐 射段油出口;12—辐射段油入口;过热 蒸汽出、入口;13—辐射段炉管;14— 煤气燃烧喷嘴
•29
第三章 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精制
馏分名称
轻油 酚油 萘油 洗油 一蒽油 二蒽油 合计
表3-1 酚在煤焦油各馏分中分布
馏分产率 (对无水焦油)
,% 0.42 1.84 16.23 6.7 22.0 3.23 50.42
占馏分量
2.5 23.7 2.9 2.4 0.6 0.4 32.5
含酚量,% 占焦油量
2 1.5
1 0.5
0
10
20
30
40
挥发份产率,V%
图 1-4 煤 的 挥 发 分 产 率 与 煤 焦 油 产 率 之 间 的 关 系
•《煤焦油加工技术》
•5
图1-5 焦油质量与炉顶空间温度之间的关系 1—甲苯不溶物;2—喹啉不溶物;3—萘;4—菲;5—荧蒽;6—芘;7—蒽
煤焦油工艺中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研究

煤焦油工艺中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研究摘要:煤干馏分离技术在煤转化和煤化工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将煤产物进行分离,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不断推进煤干馏分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为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煤焦油;分离;提纯;工艺引言沉淀法、蒸馏法以及萃法分离技术是煤干馏分离技术中的重要分支。
通过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和优化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煤焦油、煤气和焦炭等组分的高效分离。
这些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为煤化工领域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煤干馏工艺概述1.1煤干馏工艺原理煤干馏工艺是一种将煤通过升温和分解的过程,将其转化为煤焦油、焦炭和煤气等有用产品的方法。
在煤干馏过程中,煤在高温下被加热,产生大量的挥发物质和固体残渣。
煤干馏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加热将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个相态的产物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650-1,1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
1.2煤干馏工艺流程(1)加热和蒸发:将煤料加热至干馏温度,并使其脱水和挥发。
在这一步骤中,煤中的水分、轻质烃类以及一部分比较易挥发的组分会被逐渐释放出来。
(2)干馏和析出:经过加热蒸发后的煤在干馏室中进一步分解和裂解,产生大量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残渣。
其中,气体部分称为煤气,液体部分称为煤焦油,固体残渣则是焦炭。
(3)气体处理:干馏过程中产生的煤气需要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典型的处理方法包括洗涤、冷却、除尘等工艺。
(4)产品分离和收集: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工艺,将煤焦油、焦炭和处理后的煤气分别收集。
煤焦油可以通过凝聚、沉淀或萃取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焦炭则可用作燃料或冶金原料。
1.3煤干馏产物的组成和应用(1)煤气:煤干馏产生的煤气主要由一些有机物质组成,如甲烷、乙烷、乙烯等。
这些煤气可以用作燃料,具有高热值和低污染的特点,在城市燃气、发电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焦油溢流瓶
手拉葫芦
瓶身(内 有活塞) 溢流瓶焦 油出口阀
溢流瓶焦 油进口阀
旁通阀
分离槽焦 油出口阀
焦油溢流瓶工作原理
①焦油溢流瓶内部结构相似于注射器,手拉葫芦相似于注
射器内活塞,溢流瓶与分离槽内焦油层相连通形成一个U 形管,而活塞处与焦油层分别为U形管两端,当在U形管 一端施加压力时(活塞往下压),另外一端(焦油层)液 位上升,重力加大,焦油就会从U形管上任何一个出口被 压出。 ②把手拉葫芦提起来( U形管两端都无压力),焦油就静 止在分离槽内。
焦炉桥管 喷洒冷却 荒煤气
循环氨水泵 热氨水泵
用于焦炉无烟 装煤
高压氨水泵
经加压后送往初冷器装置、 电捕焦油器装置、HPF脱 硫装置进行喷洒、冲洗或 冷却。
1.4剩余氨水流向
锥外循环氨水槽
焦炉上的氨水和化 产热氨水要不完时 从溢流口流入
剩余氨水中间槽锥内
通过溢 流管
流泵用压缩空气 往射氨水带少部 分焦油物中吹气 泡,利用焦油亲 气疏水将焦油浮 到表面进行剩余 氨水除油
2.1机械刮渣槽
放散管 主要结构参数: 有效容积:16m³ 直联电机:0.75kW 刮板机工作速度:14.81m/h 转速:0.2r/min 进口管
放散管
转鼓筛 出口管 刮板机 底部放尽阀 刮板机 电机 焦油渣车
转鼓 筛电 机
机械刮渣槽工作原理
焦油氨水混合物从进口阀进入机械刮渣槽,
大块焦油渣及颗粒较大的焦油渣不能通过 转鼓筛就自由沉积在底部,被刮板机从底 部刮起落入焦油渣车,而通过转鼓筛的焦 油氨水混合物及细颗粒焦油渣从出口管进 入到焦油氨水分离槽进行分离。
锥外底部 积油 锥内、外底 部积油和上 部浮油
剩余氨水 槽
底部积油和 上部浮油
气浮除 焦油器
气泡浮 起的浮 油溢流
焦油中 间槽
上部排水和 溢流
陶瓷过 滤器
底部、 侧面、 顶部放 尽
放空槽
各泵及泵进出口管的放空物料
循环 氨水泵
高压 氨水泵
剩余 氨水泵
热氨 水泵
焦油 泵
乳化 液泵
焦油 渣泵
液下泵
气液分离管
乳化液管
锥外排 积油阀 锥内排焦油渣或放尽阀
焦油氨水分离槽工作原理
①焦油氨水混合物被分配盘均匀分配到分离槽锥内,焦油、氨水混合 物由于密度的不同会自由分层,密度大的焦油沉在锥内的下部,密度 小的氨水在上部 ②当上部氨水的液位达到溢流口高度时,氨水会通过溢流管流到锥外 循环氨水槽,大部分氨水通过循环氨水泵抽到焦炉桥管处喷洒冷却荒 煤气,一部分通过高压氨水泵抽到焦炉无烟装煤,一部分通过热氨水 泵抽到化产初冷器装置、电捕焦油器装置、HPF脱硫装置进行喷洒、 冲洗或冷却 ③当锥外循环氨水槽内循环氨水、高压氨水、热氨水量用不完时,就 会从锥外上部流到剩余氨水中间槽,剩余氨水是来自配合煤中的水分。 ④锥内焦油液位达到1.7—2.1米时,通过溢流瓶压到焦油中间槽,再 通过焦油泵抽到油库。 规格;R=12500mm h=11500mm 锥内V=750 m3 锥外V=340 m3 工作温度;100℃ 设计压力;0.003MPa 液位控制:焦油液位1.7—2.1m(第二阀—第三阀)
技术讲课
主讲:付忠原
焦油氨水分离岗位技术讲课
一.工艺流程
二.设备简介
三.离心泵介绍 四.定期工作 五.指标控制
一.工艺流程
1.1焦油流向
焦油脱水及蒸汽吹扫焦油 管道废水
1.2焦油渣流向
锥内底 部焦油 渣
1.3循环氨水、高压氨水、热氨水流向
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内
上部氨水通过 溢流管流到锥外
锥外循环氨水槽
3.4多级离心泵
四.定期工作
序号 1 2 定期工作 工作周期
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外底部排焦油
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内及机械刮渣槽底部抽 焦油渣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班1次
3 4 5 6 7 8 9
回炉煤气管道冷凝液排放管吹扫 焦油中间槽上部排水 焦油氨水分离槽顶部呼吸阀吹扫 焦油氨水分离槽上部排浮油 剩余氨水中间槽上部排浮油 剩余氨水中间槽下部排积油 剩余氨水槽底部排积油
每班1次
每班1次 每小时1次 每小时1次 每月28号中班 每月28号中 班 每月15、28号
23 24
乳化液泵定期切换运行 气浮除焦油器定期切换运行
每月15、28号中班 每月15、28号中班
25
26
陶瓷过滤器定期反冲洗
泵加润滑油、阀门杆打润滑油、泵 手动盘车
每周五中班
每周五早班
27
28 29 30
V=25 m3
2.7陶瓷过滤器
1#、2#出口 联通管
出口管 进口管
侧部放 尽管
反冲洗用加 热氨水蒸汽 底部放 尽管
规格;Φ2800×6265
工作压力1.0MPa 流量40 m3/h 实验压力1.25MPa
陶瓷过滤器工作原理
经过气浮除焦油器的剩余氨水中焦油含量还
高于蒸氨用氨水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除焦 油,剩余氨水从陶瓷过滤器下部进,上班出, 在由下往上的流动过程中氨水通过陶瓷过滤 片过滤焦油。
2.8气浮除焦油器
出口阀
氨水溢 流口 空气射 流管
放空阀
进口阀
气浮除焦油器工作原理
由于剩余氨水中还带有一部分焦油需要除
去,用射流泵把空气加压后往气浮除焦油 器内氨水射空气,当空气射入氨水时,氨 水中的焦油由于亲气疏水性会被气泡浮到 表面上形成一层浮油,浮油再通过溢流口 流到放空槽。
2.9地下放空槽
1.6各装置废气流向
焦油氨水分离槽
剩余氨水中间槽
剩余氨水槽
负压煤气管道
还没有 接
焦油中间槽
机械刮渣槽
化产初冷器 前,电捕后
二. 设备简介
2.1机械刮渣槽
2.2焦油氨水分离槽 2.3氨水中间槽
2.4剩余氨水槽
2.5焦油中间槽 2.6放空槽 2.7陶瓷过滤器 2.8气浮除油器
原理:在启动泵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
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带动叶片间的液体一道旋 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 轮外缘(流速可增大至15~25m/s),动能也随之 增加。当液体进入泵壳后,由于蜗壳形泵壳中的流 道逐渐扩大,液体流速逐渐降低,一部分动能转变 为静压,于是液体以较高的压强沿排出口流出。与 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 真空,而液面处的压强比叶轮中心处要高,因此, 吸入管路的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内。叶轮不停 旋转,液体也连续不断的被吸入和压出。
气浮除焦油器
锥外上部自由 流入
剩余氨水中间槽锥外
剩余氨水槽
剩余氨水泵
陶瓷过滤器
蒸氨工段 或熄焦池
1.5乳化液流向;各槽积油浮油和各泵放尽物料流向
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内
从焦油层取30%—50%焦 油;从上部氨水层取 50%—70%氨水混合物
乳化液泵
初冷器上段喷洒, 以增强洗萘效果
焦油氨水 剩余氨水 分离槽 中间槽
粘度(E80)
萘含量(无水基)
不大于4
不小于7.0%(不作考核指标)
Thank you!
呼吸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4剩余氨水中间槽
锥内排浮油 高度调节
废气管 进口阀
排废气 管 溢流管
锥外排 浮油阀
出口阀(进气浮除焦油器) 锥外放 尽阀 剩余氨水泵进 口阀门(关闭) 锥内放 尽阀
规格;Φ7500×6317 V=225m3
剩余氨水中间槽工作原理
从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外来的剩余氨水(含少
部分焦油)流入剩余氨水中间槽锥内,进行 焦油与氨水的自由分层(焦油在下层),当 上层氨水液位达到溢流口高度时溢流到锥外 (氨水中含焦油),锥外氨水自由流到气浮 除焦油器进一步除焦油。
焦油氨水分离岗位
所有放空液、积油、 浮油往放空槽排 处理冒槽事故时通 过排水沟往放空槽 排,然后再用液下 泵抽到气液分离管 循环 液位控制;0.5-1.6 米
三.离心泵介绍
3.1各泵铭牌参数 3.2离心泵原理 3.3离心泵调节 3.4多级离心泵
3.1各泵铭牌参数
3.2离心泵原理
2.2焦油氨水分离槽
搅拌杆 顶部放尽阀 高度调节杆 进口管 50%—70% 氨水(7.5m)
分配盘高 度调节阀
呼吸阀
焦油液位测量阀(一 阀5.8m,相距0.4m) 废气管
废气管
锥内到 锥外溢 流管 分配盘 堵锥低 铁球 焦油出口 阀(5.7m) 剩余氨 水出口 阀(5m)
30%—50%焦 油(6m)
焦油氨水分离槽的清理
焦油中间槽清理 地下放空槽底部残留焦油渣清理 气浮除焦油器清理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31
32 33
剩余氨水中间槽清理
剩余氨水槽清理 焦油溢流瓶清理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五.指标控制
5.1焦油质量指标
5.2剩余氨水油含量 5.3乳化液质量
5.1焦油质量指标[符合YB/T5075-93(1号指标)] 密度(20°C) 甲苯不溶物(无水基) 灰分 水分 1.15~1.21g/cm3 3.5~7% 不大于0.13% 不大于4.0%
3.3离心泵调节
3.3离心泵调节
3.3离心泵调节
流量调节: 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最简单方法为利用阀门调节,
人为改变管路阻力。 缺点:多耗动力、工作效率低 优点:迅速、方便,可在最大流量与零间调整
2. 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常见措施为利用变频器改变
泵的转速 缺点:一次投入成本高 优点:节能、减少机械磨损、降低噪音、便于 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