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技术说明
3%双氧水消毒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3%双氧水消毒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3%双氧水消毒水,又称为过氧化氢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消毒产品。
它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款消毒水适用于多种场景,如医疗器械、环境、物体表面等消毒,尤其在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成分与含量3%双氧水消毒水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含量为3%。
这种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同时保证了使用的安全。
过氧化氢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使用方法1. 医疗器械消毒:将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械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3%双氧水消毒水中。
浸泡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最好达到1小时。
浸泡完成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使用。
2. 环境消毒:将3%双氧水消毒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用拖把或擦拭布沾取稀释后的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
擦拭后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于卫生间、垃圾桶等易滋生细菌的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
3. 物体表面消毒:将3%双氧水消毒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用擦拭布沾取稀释后的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
擦拭后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于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应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4. 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医疗领域消毒:根据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使用3%双氧水消毒水。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该消毒液对医疗器械、创口等进行彻底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四、注意事项1. 本产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食品、饮料等物品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2. 本产品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本产品与还原性物质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应避免混合使用。
临床常用消毒剂介绍及染菌量检测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
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并达到灭菌要求
的制剂。
消毒药物基本种类
灭菌剂或 高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醛类:
氯类:
碘类:
季铵盐:
甲醛、戊二醛、 次氯酸盐类、氯 碘酊.碘伏.洗必 苯扎氯铵、 苯
邻苯二甲醛
化异氰脲酸类、氯胺泰碘
扎溴铵、 吡啶溴
类、氯化嗪酮类、氯
铵
烷基化物类: 化海因类
醇类:
双胍类:
环氧乙烷、环氧
乙醇、异丙醇、 氯己啶、阿立西
丙烷、乙型丙内酯、 溴类:
丙二醇、三氯丁醇 定
溴化甲烷
溴化海因类
酸或碱类:
酚类:
乳酸、醋酸.碳
过氧化物类: 甲氧基乙内酰 石炭酸(苯酚) 酸钠
过氧乙酸、过氧 脲类:
煤酚皂(甲酚)
化氢、臭氧、二氧化 二溴二甲基乙内 卤化酚(六氯酚) 金属类:
氯
酰脲、二氯二甲基乙
高锰酸钾、红汞
内酰脲
双长链季铵盐 、银离子
消毒是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 过程。除芽胞以外的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过程能使人工染菌存活概率减少到10-3
消毒: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
7.5%过氧化氢消毒液技术安全说明书

7.5%过氧化氢消毒液技术安全说明书一: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过氧化氮华学员英文名称: bydrogen perxide化学品俗称:双氨水CAS No:7722-84-1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有害物成分含量:过氧化氢,27.5% 35% CAS No:7722-84-1。
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强氧化性、有腐蚀性侵入途径: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环境危害:无。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四: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C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本身不燃烧,分解助燃。
安全技术说明书快活全能消毒清洁剂

安全技术说明书:快活全能消毒清洁剂产品介绍快活全能消毒清洁剂是一款多功能清洁剂,具备杀菌、消毒、除臭、去污、除螨等多种功能。
适用于客厅、卧室、浴室、厨房、地板、墙壁、家具、床垫、空调等各种场所和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本产品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无毒、环保材料制成,无刺激性气味,能够有效清除细菌、病毒、霉菌等有害物质,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全面的清洁保护。
使用方法1. 普通清洁1.取适量清洁剂于清水中,搅拌均匀。
2.使用擦拭或刷洗等方式清洁需要清洁的物品表面。
3.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消毒杀菌1.取适量清洁剂于清水中,搅拌均匀。
2.将搅拌均匀的清洁液喷洒于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
3.待清洁液挥发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 除臭功能1.取适量清洁剂于清水中,搅拌均匀。
2.将搅拌均匀的清洁液喷洒于需要除臭的物品表面。
3.清洁液挥发后,继续待一会儿即可。
4. 地板清洁1.取适量清洁剂于清水中,搅拌均匀。
2.使用抹布沾取清洁溶液,均匀擦拭地板表面。
3.用清水冲洗干净。
注意事项1.本产品只适用于表面清洁和消毒,不能用于口服、注射或涂擦在皮肤上。
2.避免与眼睛、口腔接触,如不慎接触,请及时用清水冲洗,如感觉不适请及时就医。
3.请置于小孩手边不易触及的地方,保持本品容器密封。
4.本品应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常见问题1. 本产品是否可以代替医用消毒用品?答:本产品是一款日常清洁消毒剂,不能代替医用消毒用品,如果需要对医疗器械和器材消毒,请使用专用医用消毒用品。
2. 本产品是否可以用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答:本产品可以用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但使用时请确保清洗干净,以免本产品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 本产品是否会对家具、电器等物品表面造成损伤?答:本产品是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无毒、环保材料制成,不含有害成分,可以放心使用,但请勿使用于易受损的物品表面。
结语快活全能消毒清洁剂是一款多功能清洁剂,具备杀菌、消毒、除臭、去污、除螨等多种功能,适用于各种场所和物品的清洁和消毒,能够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全面的清洁保护。
医院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一、消毒剂管理1.各类需稀释配置的消毒液使用时配置方法正确,容器专用。
2.容器上标签清晰,写明消毒液名称、浓度、用途、配置方法、配制时间、作用时间。
3.各类消毒剂专柜集中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示清楚,无变色、无杂质。
含氯消毒液需单独放置。
4.各类消毒剂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不得过期,含氯制剂专柜单独放置。
5.配置后消毒液化学测试登记:含氯制剂每天测试;2%戊二醛每周测试;并记录。
二、配制消毒液流程:选择消毒对象使用的浓度↓检查消毒剂的名称、剂量及有效期↓做好自身防护↓用量杯或注射器将与所配消毒液容量相等的水加入到容器中(例子:配制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1000ml,先用量杯加入1000ml水到容器中)↓根据消毒对象要求的有效氯含量,按比例计算所需水量,从容器中抽出适量水(例子:根据消毒原液与水比例计算需990ml水,用注射器从容器中抽出10ml水)↓按比例加入消毒液原液到容器中(例子:用量杯加入消毒液原液10ml到容器中)↓混合均匀,待完全溶解后,测试浓度(测试纸比色)↓达到消毒浓度后,将待消毒物品浸没于消毒液中,加盖↓记录配制时间量杯:加盖浸泡容器:浓度测试纸:三、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1.含氯制剂(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2)使用溶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小时。
(3)使用溶液前应监测浓度。
使用时消毒容器应加盖。
(4)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手套。
(5)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
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6)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7)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例:不同含氯制剂的具体消毒要求一、含氯消毒液消毒对象有效氯含量(㎎/L)消毒源液:水(比例)消毒时间(分钟)使用方法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5001:99>10对污染物品擦拭、浸泡。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PPT课件

使用方法
将含氯类消毒剂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 ,均匀喷洒或擦拭在待消毒物品表面 ,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空气、环境、医疗器械 等的消毒。
使用方法
将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按照一定比 例稀释后,通过喷雾、熏蒸等方 式进行消毒,作用一定时间后,
通风换气。
注意事项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稳定,易分 解产生氧气,使用时需现配现用 ;不能与还原性物质混用;对眼 睛和皮肤有刺激性,需做好个人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 法PPT课件
目 录
• 消毒剂概述 • 使用方法与技巧 • 注意事项与误区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与展望
01
消毒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化学或物理因子。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成分,消毒 剂可分为氧化剂、酚类、醇类、 季铵盐类、含氯消毒剂等。
通风换气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保持室内 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环 境导致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妥善处理废弃物
使用过的消毒剂包装瓶等废弃 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注意存放安全
消毒剂应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 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导致
安全事故发生。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 示
家庭环境中常用消毒剂选择及使用方法
很多人对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浓度等 缺乏了解,容易造成使用不当或误用。
3
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部分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一定的危害,如刺 激性气味、皮肤刺激、环境污染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绿色环保消毒剂将更受欢迎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消毒剂 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1.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
1.1使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1.2常用的剂型:常用 2%碱性戊二醛(2%戊二醛水溶液加 0.3%碳酸氢钠制成),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 2%中性戊二醛。
1.3 使用方法:1.3.1灭菌: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 10 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方式擦干后使用。
1.3.2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 2% 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 20-45 分钟,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1.4注意事项:1.4.1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金属医疗器械及内镜消毒灭菌时,必须加 0.3%亚硝酸钠防锈剂。
1.4.2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接触戊二醛溶液时须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1.4.3戊二醛稳定性能较好,但碱性戊二醛比酸性戊二醛要差,盛药容器必须加盖,碱性戊二醛在室温(20℃)下可连续使用 7-14 日,但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的检测,每周1—2 次并做好记录签名。
2.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2.1使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2.2常用的剂型:对二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冰醋酸和过氧化氢)两液混合(放置24 小时后使用),其浓度参照使用说明书,一般为16-20%。
根据有效成份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
2.3使用方法2.31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
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 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15min ;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 0.5%(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10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5min,灭菌时,浸泡 30min;然后,诊疗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二氧化氯消毒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氧化氯消毒粉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氧化氯消毒粉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强大的消毒能力。
为了保障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以下是二氧化氯消毒粉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产品介绍二氧化氯消毒粉,化学式为ClO₂,外观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状,具有强烈的漂白和杀菌作用。
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水处理、居家消毒等领域。
二、安全操作指南1. 阅读使用说明: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粉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佩戴防护装备: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产品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通风环境:操作时应保证通风环境良好,避免二氧化氯气体集聚造成危险。
4. 防止误配:切勿将二氧化氯消毒粉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
5. 储存安全:储存时应将二氧化氯消毒粉放置干燥、阴凉处,并远离可燃物和易燃品。
三、安全应急指南1. 接触皮肤:若二氧化氯消毒粉意外接触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2. 吸入气体:若误吸入二氧化氯气体,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并迅速就医救治。
3. 吞食产品:若误食二氧化氯消毒粉,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并立即求医治疗。
4. 泄漏处理:若发生二氧化氯消毒粉的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物理隔离,并使用洗消剂进行清理。
四、环境保护指南1. 合理用量: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粉时,请按照使用说明中推荐的用量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乱倒乱扔,以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 包装回收:产品包装应进行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使用注意事项1. 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推荐的用量和方法正确使用。
2. 儿童和宠物远离使用区域,以免误触或误食。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4. 使用后要及时关闭盖子,避免产品受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1.范围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评价,本规范规定了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2.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消毒剂杀灭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化学处理剂2.2消毒设备产生生活饮用水消毒剂或消毒作用的设备2.3消毒副产物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使用后在消毒生活饮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2.4新产品依据新原理、新有效成分生产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新剂型和新复配制剂。
3.卫生要求3.1 所有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以表1所列检验步骤,检验结果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消毒目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3.2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在消毒过程中余留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剂残留物、由原料和工艺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
3.3 消毒剂及其原料副产物和消毒设备使用后水中可能带入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未予规定的有害物质时,该有害物质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且该有害物质增加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限值的10%。
如果上述有害物质没有可参考相关标准时,应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进行试验以确定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容许增加值为最高容许浓度值的10%。
3.4消毒剂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3.5 消毒设备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消毒设备中与生活饮用水接触部分的浸泡试验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要求。
4.检验4.1 消毒剂4.1.1总体性能试验按表3规定项目进行。
4.1.2 消毒效果按照表1规定项目检验;用于疫源地或特殊条件下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的消毒效果检验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4节进行。
4.1.3主要原料按《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2001年版)3.4节“消毒剂”项目进行。
4.2 消毒设备4.2.1 总体性能试验按表3规定项目进行。
4.2.2 消毒效果按照表1规定项目检验;用于疫源地或特殊条件下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的消毒效果检验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4节进行检验。
4.2.3 消毒设备中与饮水接触部分按《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2001年版)的3.3节进行浸泡试验。
4.2.4 消毒设备产生的消毒剂的主要化学原料按附录A和表3要求进行检验。
5.检验方法5.1生活饮用水化学消毒剂的样品采集和配制见附录A5.2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年版)执行。
附录B是对《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年版)锑和亚氯酸盐的补充检验方法,作为锑和亚氯酸盐检测的第一方法。
5.3生活饮用水化学消毒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参照《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安全性评价规范》(2001年版)的附录B进行。
表1表2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附录A 生活饮用水化学消毒剂样品采集与配制1. 样品的采集见《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年版)附录A1节2. 样品的前处理2.1 试剂空白和实验用水按照样品制备同样方法制备试剂空白。
所有本实验用水均为纯水。
2.2 样品的配制方法2.2.1 次氯酸钙、漂白粉精(次氯酸钙)、氯酸钠、亚氯酸钠、硫酸铜、硫酸铵、碘按10倍评价剂量和所需的样品溶液的体积称取样品于250mL聚乙烯烧杯中,用100mL纯水溶解,在通风橱中以硝酸[ρ20=1.42g/ml]酸化pH<2,将溶液用纯水定量稀释至所需体积。
按(1)计算称样量。
m=10×ρ×V (1)m——称样量,mg;ρ——受检产品建议的评价剂量,mg/L;V——受检样品溶液所需体积,L;10——倍数因子。
2.2.2 高锰酸钾、次氯酸钠、氢氧化铵、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氨T、清水龙参考2.2.1,用盐酸[ρ20=1.18g/ml]代替硝酸酸化至pH<2,加盐酸羟胺至溶液清澈。
配制次氯酸钠不加盐酸羟胺,但加碘化钾作稳定剂,加至棕黄色。
2.2.3 硫酸、盐酸、柠檬酸2.2.4 过氧化氢按所需的体积用纯水进行稀释2.3 计算见《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年版)附录A2.3节按1:10比例用纯水定量稀释到所需的体积。
附录B 检验方法1 锑的补充检验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1.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锑。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锑的测定。
本规范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78μg/L, 实验表明当砷、锗、锡、汞、硒浓度高时,对锑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浓度低时,无干扰。
饮用水中这些离子的浓度都较低。
另外加入一定量的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可以消除干扰离子对锑的干扰。
1.2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使锑生成锑化氢,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原子化,受热分解为原子态锑,基态锑原子在特制锑空心阴极灯的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锑含量成正比。
1.3 试剂1.3.1 氢氧化钠溶液(2g/L):称取1.0g克氢氧化钠溶于纯水中,稀释至500mL。
1.3.2 硼氢化钠溶液(20g/L):称取10.0g硼氢化钠(NaBH4)溶于500 mL氢氧化钠溶液(1.3.1)中,混匀。
1.3.3 盐酸(ρ20=1.19g/mL),优级纯。
1.3.4 载流[盐酸溶液(φ=5%)]:取25 mL浓盐酸(3.3), 用纯水稀释至500 mL。
1.3.5 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称取12.5g硫脲加约80mL纯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加入12.5g抗坏血酸,稀释至100mL。
1.3.6 锑标准贮备液[ρ(Sb)=1.0mg/mL]:称取0.5000g光谱纯锑于100mL烧杯中,加10mL盐酸(1.3.3)和5g酒石酸,在水浴中温热使锑完全溶解,放冷后,转入5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500 mL,摇匀。
1.3.7 锑标准中间溶液[ρ(Sb)=10.0μg/mL]:吸取10.0mL锑标准贮备液(1.3.6)于1000mL容量瓶中,加3mL浓盐酸(1.3.3),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1.3.8 锑标准使用溶液[ρ(Sb)=0.10μg/mL]:吸取5.0mL锑标准中间溶液(1.3.7)于5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1.4 仪器1.4.1 原子荧光光度计(如:AFS-230型、AFS-830型等)1.4.2 锑空心阴极灯1.5 分析步骤1.5.1 仪器配置:灯电流:75mA;负高压:310 V;原子化器高度:8.5 mm;载气流量: 500mL/min;屏蔽气流量:1000 mL/min;进样体积:0.5 mL1.5.2 样品测定A 取1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B 标准系列的配制分别吸取锑标准使用溶液(1.3.8)0.00、0.05、0.10、0.30、0.50、0.70、1.00mL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10mL,使锑的浓度分别为0.00、0.50、1.00、3.00、5.00、7.00、10.00ng/mL。
C 分别向水样和标准系列管中加入1.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3.5),加入1.0mL 浓盐酸(1.3.3),混匀,以硼氢化钠溶液(1.3.2)为还原剂,上机测定,记录荧光强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1.6 计算由样品的荧光强度可直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锑的质量浓度,µg/L。
1.7 精密度和准确度四个实验室测定含锑0.97~8.07µg/L的水样,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6.5%,在1~8µg/L范围内,回收率为85.7~113%。
2 亚氯酸盐的补充检验方法(离子色谱法)2.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含量。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含量的测定。
本规范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取决于不同的进样量与检测器的灵敏度,一般情况下,进样200μL,电导检测器量程为2μS时适宜的检测范围为:10-1000μg/L ClO2-,20-1000μg/L ClO3-。
水样中存在高浓度的ClO2对分析有影响,可以通过吹入氮气和加入乙二胺作保护剂消除ClO2对分析的影响。
水样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时,可能因保留时间相近造成干扰。
用加标后测量要以帮助鉴别此类干扰。
水中NO3-浓度太大,对ClO3-测定有严重干扰浓度,可以通过稀释水样及改变淋洗条件来改善此类干扰。
由于进样量很小,操作中必需严格防止纯水、器皿在水样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为了防止保护柱和分离柱系统堵塞,样品必需先经过0.20µm滤膜过滤。
为防高硬度水在碳酸盐淋洗液中沉淀,必要时要将水样先经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柱。
不同浓度离子同时分析时的相互干扰,或存在其它组分干扰时可采取水样预浓缩,梯度淋洗或将流出部分收集后再进样的方法消除干扰,但必需对所采取的方法的精密度及偏性进行确认。
2.2 原理水样中待测的阴离子随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系统中(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根据分离柱对不同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抑制器系统转化成具有高电导度的强酸,而淋洗液测转化成弱电导度的碳酸,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种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相对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蜂高定量。
2.3 试剂和材料2.3.1 试剂2.3.1.1 亚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ClO2-)=1.0mg/mL]:使用工业品位作标准品,含量约为82%,按HG/T 3250-2001标定亚氯酸盐含量,及杂质氯酸盐的含量(见2.7、2.8及2.9)。
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经计算后,称取适量工业品位亚氯酸钠,用纯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置4℃冰箱备用,可使用一个月。
2.3.1.2 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ClO3-)<1.0mg/mL]:使用基准纯试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