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第一节恶心和呕吐

恶心(nausea)、呕吐(womiting)是消化系疾病的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症状,但也可单独出现。呕吐可将有害物由胃排出,从而起到保持作用。当胃肠道及相关的肝胆及胰腺有疾病而至食物消化发生困难时,也可产生恶心呕吐。因此,恶心呕吐也是身体的一个警示。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障碍。

[定义]

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一般常发生与呕吐之前。呕吐是指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出口腔。它是由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反射动作组成。

[病因和机制]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常见二种:

1.胃源性呕吐,当胃粘膜受到化学性或机械性剌激(如急性胃炎、胃癌等)或胃过度充盈(幽门梗阻)时即可发生呕吐。此种呕吐常先有恶心、流涎等先驱症状,吐后觉胃部舒适或胃痛缓解,胃炎、胃癌病人呕吐多发生在食后不久,呕吐量不多;幽门梗阻病人呕吐常发生在食后6-8小时,可呕出发酵的前一餐至隔日的宿食,呕吐量较多。

2.腹部病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各种急腹症如肠梗阻、腹膜炎、阑尾炎、胆道及胰腺疾病,因剌激迷走神经纤维引起反射性呕吐常有恶心,此种呕吐胃已排空,但呕吐动作仍不停止。[护理评估]

1.病史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呕吐伴随的症状,如是否伴有腹痛、腹泻、发热、头痛、眩晕等。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疲乏,有无焦虑、抑郁及其程度,呕吐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2.身体评估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失水表现。

3.实验室及其检查必要时作呕吐物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等检查,呕吐量大者注意有无水电解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常用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3.焦虑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无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呕吐减轻或停止,逐步恢复进食

3.能保证机体所需热量、水分、电解质的摄入

4.活动耐力恢复或有所改善

5.焦虑程度减轻

[护理措施及依据]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⑴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性呕吐致大量胃液丢失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可浅而慢。

⑵观察失水征象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依失水程度不同,病人可出现软弱无力、口渴、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弱、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并可出现烦燥、神志不清及昏迷

等表现。

⑶观察呕吐情况观察病人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

⑷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在口服补液未能达到所需补液量时,仍需静脉输液以恢复和保持机体的液体平衡状态。

2.活动无耐力

⑴生活护理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病人呕吐应帮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呕毕帮助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去除异味。按医嘱应用止吐芭及其他治疗,促使病人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⑵安全告知病人坐起、站立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焦虑

⑴评估心理状态关心病人,通过观察及与病人家属交谈,了解病人心理状态。

⑵心理疏导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种种疑惑,解释呕吐与精神因素的关系,讲解精神紧张不利于呕吐的缓解,且紧张、焦虑将影响食欲及消化能力。而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则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⑶应用放松技术常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深呼吸法:用鼻吸气,然后张口慢慢呼气,反复进行。转移注意力:通过与病人交谈,或倾听轻松的音乐、阅读喜爱的文章等方法转移病人注意力。

[评介]

1.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在正常范围,无口渴、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等失水表现,血生化指标正常。

2.呕吐及其引起的不适减轻或消失,逐步耐受并增加食量。

3.摄入足够的热量、水分、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素,营养状态改善。

4.活动耐量增加,活动后无头晕、心悸、气促或体位性低血压出现。

5.能认识自己的焦虑并运用适当的应对技术。

第二节腹泻

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约1-2次,常发生在早餐后,此因早餐后较易出现胃结肠反射所致。粪便的颜色因尿胆原的存在而呈黄褐色。粪便的特有臭气系因粪臭素和酪酸等引起;有时也因所食食品或疾患而有所改变。正常的有形软便中含60%-75%的水份,其余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道分泌物和细菌等。当大便性状和次数等改变时,即为不正常排便

[定义]

腹泻(diarrhea)是指大便中水份增加,呈稀薄泥状或液态,排便次数增加或仅一天一次。大部分病人在腹泻前后伴有腹痛、排便不尽或里急后重等。

[病因和机制] 从消化系统角度可将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

消化道感染,如胃肠道的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寄生虫感染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病毒等损害和剌激肠黏膜致其糜烂、溃疡,可造成肠黏膜吸收障碍和分泌亢进而发生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1)饮食不当

大量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冷饮冷食可以消化道造成机械性剌激,有因食物不消化而腐败、发酵,产生化学性剌激,该两类剌激促使肠蠕动和黏液的分泌亢进。

2)食物过敏

对过敏体质者而言,摄入的某些食物是抗原,体内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所产生的乙酰胆碱剌激副交感神经使肠蠕动亢进。

3)食物中毒当意外摄入有毒菇类或鱼类等,其毒素可引起腹泻。

4)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时,肠黏膜功能障碍、肠液分泌亢进、

蛋白漏失、水电解质吸收障碍。

5)胃肠切除胃切除后,胃内食物的混和乳糜化程度不全,使之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同时,

由于胃酸分泌大大减少,致肠道内细菌增殖。小肠大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如短肠综合症病人有效吸收面积丧失。

6)胰腺疾病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时可因胰腺组织遭受破坏而使消化性酶类的分泌不足或

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

7)胆囊或胆道疾病胆囊或胆道疾病时,胆汁的分泌和向十二指肠的释放、流动过程异常,

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造成脂肪泻。

8)肠黏膜水肿肝硬化病人常伴有严重低蛋白血症,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肠黏膜水肿,引

起吸收障碍。

[伴随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腹泻病人因病因不同而可能不等程度的伴有呕吐、食欲不振、打嗝、嗳气、肠鸣、腹痛或肛门糜烂、疼痛等症状。

2.全身症状:头晕、畏寒、发热、口干、全身乏力和睡眠差等。

[护理评估]

1.病史腹泻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或诱因、病程长短;粪便的性状、次数和量、气味和颜色;有无腹痛及疼痛的部位,有无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有无口渴、疲乏无力等失水表现;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2.身体评估

急性严重腹泻时,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皮肤弹性等,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

慢性腹泻时应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的体征。

腹部触诊有无包块,有无腹痛,肠鸣音是否一分钟多于5次。

肛周皮肤:有无因排便频繁及粪便剌激,引起肛周皮肤糜烂。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正确采集新鲜粪便标本作显微镜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学检查。急性腹泻者注意监测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常用护理诊断]

1.腹泻与肠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腹泻引起失水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的腹泻及其引起的不适减轻或消失

2.能保证机体所需水分、电解质、营养素的摄入。

3.生命体征、尿量、血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及依据]

1.腹泻

1)病情监测包括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的监测。

2)饮食选择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剌激性

食物、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3)活动与休息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

水袋等取热器热敷腹部,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