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节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1.1 什么是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1.2 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三种图像。

这些图像展示了某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行动的情况。

1.3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恒定或在运动中有规则变化的运动。

加速度是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1.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在无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运动。

重力是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章力学2.1 力的概念力是能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例如,重力、弹力、机械力等都是力的例子。

2.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合力,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2.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加速度的乘积。

它指出了物体加速度与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2.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施力,都存在一个反作用力作用于给定系统中的其他物体,这两个力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被称为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第三章能量3.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运动或储存能力。

能量以许多形式出现,例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

3.2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最基本的能量类型之一,它们分别指静止物体获得速度时获得的能量和物体处于环境中的位置时储存的能量。

3.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的总量都是不变的。

这个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适用于各个领域,从动力学到热力学等。

第四章波4.1 波的概念波是通过空间传递的能量,可以由振动粒子或电磁场引起,波被视为与空间的交互作用。

4.2 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是需要介质传递的波,典型的例子是海浪等。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典型的例子是光等。

4.3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可以被折射和反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

3. 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

4.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水沸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强调物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

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这些方法的应用。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报告,主题是“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生活或进行简单实验来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实用性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来判断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绪论课

绪论课

高一物理必修一:绪论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黄,单名一个琳。

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1.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其中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这里有的同学们可能想问了,力学、电学、光学我们都学过了,为什么高中还要学呢?有预习过课本的同学可能就会发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也说不清楚,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请大家翻开目录,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是怎么体现它的系统性的。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二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看课本牛顿第二定律,就一个公式F=ma)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匀速直线运动是初中物理中较为简单的内容,高中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是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速度均匀变化而已,这个速度均匀变化就涉及到我们刚才牛顿第二定律中提到的a。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简单的说就是,高中物理增加了计算方面的要求。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 时器.
课堂练习: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 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 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 课的时间
提问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注: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③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要有个参照标准; ④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 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二、物体和质点
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
课课 课
8 45min 945min 10
上午前两
节课开始与 结束的时刻 及两节课与 t/h 课间休息的 时间间隔
10min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
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三秒
第二秒
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 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全球定位系统属于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
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该 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 24 颗高度约 2.02 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1+3 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 11 小时 58 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 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 55 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 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 几何图形( DOP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课: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认识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和课件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提出问题: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物理学在科技领域有重要作用?
3.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分类、研究对象和方法
4.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描述第一节认知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体育的特征:普遍性、持久性和多样性。

参照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对象的,这个参考对象被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统的选择是免费的。

1)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使用相同的参考系。

2)参考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颗粒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集中在这个点上,称为质点。

2.粒子条件:1)物体中每个点的运动完全相同(物体被平移)。

2)物体的尺寸(线性)& lt& lt它经过的距离。

3.粒子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对象)第二节时移时间和时刻1.由时钟指示的读数对应于某一时刻,即对应于时间轴上某一点的时刻。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是min和h。

3.通常,问题的初始时刻是零点。

距离和位移1.距离代表物体轨迹的长度,但物体位置的变化无法完全确定,是一个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到运动的* *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它是一个矢量。

3.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被称为标量;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4.只有当粒子沿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才等于距离。

这两种算法是不同的。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计时器:通过在纸带上输入一系列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计时器——火花点,电磁点计时器——电磁点);一般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率叫做速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路程与位移》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路程与位移》课件(共49张PPT)

5 1
t=1s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X/m
例二.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
A.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选取的参考系必须是一样的 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任意物体做参考系,其运动的描述都是 一样的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定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D.选择地面或者选择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研究运动状态,科学家们引入了“质点”的概念
1.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质点的特点:其特点是无大小、无形状、无体积、有质量。
特别注意: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不是真实存在 的,理想化模型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次要因素。
什么时候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呢?
时间与时刻
小蜜蜂教育资源
同学们几点起床呢?
这两个关于时间的
描述物理意义是一 样的吗?
同学们从家里过来需要多久呢?
1. 时刻:一个时间点。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2.时间间隔:一个时间段。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
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7:40 7:50 8:00 t/h
小蜜蜂教育资源
例二.(多选)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B.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C.任何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 的问题 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参考系与坐标系
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 但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
1
怎样学好物理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 个知识体系。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 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 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 析。
怎样学好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上课认真听讲,可适当做笔记 动手动脑,学会思考 认真完成作业
建立错题集
学好数学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
物理学研究什么 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物理学的未来
一、物理学研究什么
•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 动规律的,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力学 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 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航天
嫦娥三号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医学
放射治疗
CT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军事 激 光 武 器
激光束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交通
超导磁悬浮
磁悬浮列车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纳米技术
镶嵌了48个 Fe 原子 的 Cu 表面的扫描 隧道显微镜照片。 48 个 Fe 原子形成 “电子围栏”,围 栏中的电子形成驻 波。
祝:
同学们在新的学习征途上, 克服一个个困难, 取得一个个胜利!
电磁学
高压输电线
电子管
集成电路
三、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 第三次产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
光导纤维
单晶硅片
互联网(示意图)
四、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重视逻辑推理
• 公元前613--1910年,中国有它31次回归的纪录;1705年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 它的回归。Βιβλιοθήκη 周全缜密,注意变化与差别!
量子围栏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生命技术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二、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 物理学与其它
半 导 体 芯 片 电视机显像管
三、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 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中叶
热 学
第一辆蒸汽机车(模型)
三、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 蒸汽机的应用
三、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 第二次产业革命--19世纪后半叶
• 洛仑兹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 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五、物理学的未来
小资料:
• • • • •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 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发明电灯时是31岁, 贝尔发明电话时是29岁; 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 37岁; • 沃森和克里克提DNA双螺旋结构时分别是25岁和37岁„„. • 八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李政道、杨振宁 、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琪、钱永健、高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