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合集下载

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1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第一篇序言一、规划背景(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全球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产业转移日趋加快,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和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中国将依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

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普遍收紧,国际资金急于寻找安全出路,中国是最坚实、最广阔的投资市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某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河北沿海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必将在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中大有作为。

(二)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北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资源环境条件的改善,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特别是制约北方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正逐渐化解,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沿海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产业和要素南资北移,河北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必将成为资本、产业由南向北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这标志着河北沿海等区域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是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战略举措。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省##市 绿地系统规划
汇报流程
•##市概况 •##市的指标 •##市绿地系统布局 •##市各类绿地分析
##市概况
• ##,简称秦,别名是京津的后花园.首批全 国沿海开放城市.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 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 尊号而得名的城市.中国北方著名港口 城市.是20##奥运会的区面积将达到140.5平 方公里.
2、##市人口为287万 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 4、城市绿地率达到42.7% 5、人均绿地48.0平方米/人.
##市绿地系统布局
•两线三组团网格式 •两线:东线〔北环路〕和
西线〔联峰北路、##路〕 •三组团:北戴河、海港区、
山海关

• 和海洋路,规定其绿地率为35%. • 山海关:道路红线分别为60米的道路,
绿 • 地率为35%.在满足城市交通功能的同
时,可能地增加绿量,发挥绿地的综合效
道路绿地
海洋路
滨海路
生产防护绿地
• ##的生产防护绿地的多在市郊,一般有几带组 成,每带有不小于10米的主林带和与主林带垂 直的副林带.其宽度不小于5米.
附属绿地
##临港产业聚集区
树种选择
• 根据##的历史和现状,规划选用了51种 乔灌木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 油松、黑松、桧柏、铺地柏、##道黄杨、 小叶杨、银白杨、山杨、枫杨、垂柳、 馒头柳、榆、刺槐、国槐、银杏、皂角、 元宝枫、白蜡、泡桐、榆叶梅、丁香、 石榴、紫荆、紫薇、锦带花、金银木、 紫穗花等
##绿地系统布局
北环路
联峰北路 ##路
##绿地系统布局
##市各类绿地分析
公共绿地
• 到20##人均公共绿地13.2平方 米/人

秦皇岛战略规划

秦皇岛战略规划

秦皇岛市发展战略分析历史背景:秦皇岛,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部,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现为河北省省辖市,是中国北方著名港口城市。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是国内既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唯一城市。

秦皇岛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接唐山,北接承德,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秦皇岛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开发区四个市辖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300万。

秦皇岛市成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

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秦皇岛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动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愿景秦皇岛政府已经正式提出了“产业立市”的概念,秦皇岛正在打造一幅“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美丽画卷。

随着省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正式提出,尤其是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强力推进秦皇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Sowt分析优势1、旅游资源: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中央暑期办公——北戴河最具魅力,是集长城、雄关等古文化和大海、山林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更有长城等大量文物与古迹点缀其中。

海沙细而平矿,海水污染低,水质清洁,阳光充足,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沙滩活动与海上观光、海上游动的最佳场所。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为支撑,提升城市风貌和规划管理水平。

(一)打造城市建设精品。

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建好城市标志性地段、景观、建筑,打造“城市客厅”和优美天际线。

塑造滨海风情、时代风尚、欧式风韵协调一体中西融合的城市风貌,打造优美、宁静、舒适的自然田园风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力度,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构筑完善城市路网骨架,推进路网配套工程。

突出政策性住房建设,建立结构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序调控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统筹职住平衡,大幅提高城镇化率。

创新推进联勤联执管理机制,统筹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增强执法合力,持续优化城市管理的“北戴河标准”。

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整治,深入落实路长制,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美丽街区、精品街道等创建工作。

(三)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依托北戴河数据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北戴河城市打造“海量、绿色、安全”的大数据生态圈,围绕政府治理、惠民服务、产业创新和城市环境智慧化建设,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立城市智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派出所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普惠民生服务体系,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温暖”。

(四)规划培育特色小镇。

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理念,着力培育一批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类用地,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有关文件和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我区已编制了《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规划》中相关内容公告如下:(一)批准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京政函〔2010〕119号)。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通州区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905.8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 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更新时点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三)主要规划调控指标1、总量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600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27500公顷(含城镇工矿用地19034.57公顷);耕地保有量33066.67公顷;基本农田指标为29600公顷,其中责任基本农田27733.33公顷、多划定基本农田1866.67公顷。

2、增量指标切实调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一、评估目的《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称现行总规)于2008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至2015年底,实施期限已经过半,为了有效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正确指导,现按照住建部印发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要求,对现行总规开展全面的评估,并以本次评估为契机,重点梳理我市城市建设短板,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总规修编和其它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或依据。

二、实施期限:2008至2015年。

三、评估范围:分为市域-滨海地区-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的评估范围,并采用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前的行政名称和辖区范围,重点对秦皇岛市中心城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三、实施绩效评估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秦皇岛实际情况,主要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1. 阶段性目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源环境保护情况较好人口规模、经济和城镇化发展速度较慢,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情况较好,资源、环境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

2. 城镇体系:中心城区实现规模转变,重点城镇发展迅速在现行总规“两带一轴”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指导下,南部沿海城镇发展带初具规模,北部生态保护带保护较好;中心城市实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规模转变,城市人居环境和功能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县城空间进一步拓展,功能逐步完善,各县县城均步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现行总规确定的9个中心镇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其中5个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3. 综合交通(1)对外交通建设成绩斐然,区域对接能力有效加强在现行总规指导下,北戴河机场、津秦客专、承秦高速、新火车站等一批重要交通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极大地完善了秦皇岛市和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西港搬迁工程进程相对较慢,港口建设方面距离总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组团高速互通格局基本成形,国道改线工程稳步推进滨海地区“4+2”组团之间,均已实现高速道路相互连通;北戴河区205国道改线工程已经完成,对缓解暑期北戴河区交通压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
202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12.31
•【字号】冀政函[2008]133号
•【施行日期】2008.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的批复
(冀政函〔2008〕133号)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你市秦政〔2008〕181号文收悉。

经研究,同意《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现批复如下:
一、秦皇岛市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

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1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49平方公里。

二、城市建设要与滨海自然风光相协调,突出滨海城市特色,沿海地带全部用于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

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总体规划是你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加快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制订,形成完善的城乡
规划体系;要坚持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各类城乡规划及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规划要求,规划确需修改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省建设厅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北戴河拆迁征收调查一:一竿子插到底

北戴河拆迁征收调查一:一竿子插到底

一竿子插到底——秦皇岛北戴河区赤土山村突破拆迁困局调查之一黄骅报社赴北戴河报道组记者王蔷赤土山村位于旅游胜地北戴河的‚东窗口‛,它紧邻滨海大道和北戴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奥林匹克大道公园、鸽子窝公园等著名景点。

每年,千万名国内外游客从它身边经过,老旧的村庄面貌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及不匹配,直接影响了游客对北戴河的印象。

2006年4月,赤土山村被列入秦皇岛市第一批‚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

然而11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赤土山改造四次启动、四次停滞。

直到2017年初,全村仍有221处房屋未完成征收,不仅影响了北戴河的环境和发展,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2017年3月21日,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北戴河区委书记田金昌组织召开了‚解决赤土山问题动员大会‛,举全区之力破解‚赤土难题‛。

经过11天夜以继日地奋战,到3月31日,剩余221户居民全部签字搬迁。

11年没有完成的拆迁任务,为什么会在11天内奇迹般地完成?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然而,纵观整个赤土山拆迁的全过程,抽丝剥茧,寻踪觅源,答案不难解开——认准的事,就要一根竿子插到底,不达目的不收兵。

“这块伤疤不除,社会公平正义何在!”2017年2月,北戴河区委、区政府换届选举,秦皇岛市委副书记田金昌同时担任北戴河区委书记。

赤土山村久拖未解的征收拆迁难题又落到了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头上。

残垣断壁、垃圾遍地的赤土山村俨然成为北戴河风景区里一道刺眼的伤疤。

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怨声载道经年不断。

‚这块伤疤再不根除,社会公平正义何在?党和政府的威信何在?‛这是新一届北戴河区委区政府立下的坚定信念,也是对责任和良心的拷问。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一根杆子插到底,一碗水端平端到底。

背水一战,不留后路!绝不把这一代的责任留给下一代,绝不把这一届的困难留给下一届!‛这是田金昌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发出的铮铮誓言。

3月1日,北戴河区召开了‚整治‘双违’提升城乡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誓师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调整完善方案北戴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 (3)(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二)自然条件 (3)(三)经济社会条件 (4)(四)土地利用现状 (5)(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源潜力情况 (10)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1)(一)历年规划修改调整情况 (11)(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4)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7)(一)指导思想 (17)(二)指导原则 (17)(三)主要任务 (18)(四)相关依据 (19)四、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3)(一)市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 (23)(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24)(三)农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7)(四)建设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优化情况 (30)(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33)五、“三线”划定情况 (35)(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35)(二)城市开发边界 (36)(三)生态保护红线 (37)六、土地利用管制分区调整优化情况 (39)(一)允许建设区调整 (39)(二)有条件建设区调整 (39)(三)限制建设区调整 (40)(四)禁止建设区调整 (40)八、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2)(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42)(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42)(三)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3)(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44)(五)结论 (45)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7)(一)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47)(二)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7)(三)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 (47)(四)完善规划实施的信息化管理 (48)(五)加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力度 (48)附表 (49)附件 (72)前言《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自201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统筹保障全区发展和保护耕地,促进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秦皇岛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下,北戴河区致力做好北部新城、开发区、南部旅游区、西部商务休闲区的建设及村庄改造提升发展。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北戴河区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从全区实际情况出发,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十分必要。

根据《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冀国土资办字〔2015〕46号)和《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6〕84号)等文件要求,北戴河区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了《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北戴河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落实上级下达的主要规划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方案》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现状数据为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规划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北戴河区行政辖区全部土地。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1号)将原抚宁县牛头崖镇划归北戴河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北戴河区辖海滨镇、戴河镇、牛头崖镇和海滨林场,总面积162.89平方公里。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北戴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渤海湾北岸中部,东经119°18′48″-119°31′58″,北纬39°45′35″-39°54′41″。

地处秦皇岛市西南部,东南两面临海,北倚燕山,西、西北部与抚宁区接壤,东北与海港区毗邻。

区内交通便利,京沈铁路、205国道横贯境内,高速公路引线与京沈、沿海高速公路相连,是华北连接东北的咽喉。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1号),将原抚宁县牛头崖镇划归北戴河区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辖海滨镇、戴河镇、牛头崖镇3个镇,东山街道、西山街道2个办事处及海滨林场,共66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自然条件北戴河区属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年均日照时间在2700-285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12℃,年均降水量650-750毫米,无霜期181天,年均湿度65%左右。

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境内主要河流包括戴河、新河、洋河和浦河。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剥蚀平原,南部为低山区,山南为狭窄的剥蚀平原;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局部有沿海沼泽地,西部为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10米以下,土壤以棕壤和潮土为主,植被种类繁多。

北戴河区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57.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3.33平方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最高可达15000个,是一般城市的2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优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休养疗养基地和会议培训中心,现有各级各类驻区休疗养院、培训中心159家。

同时,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有联峰山、鸽子窝、中海滩三大风景群组等40余处景观,是世界著名的观鸟胜地之一,被誉为“观鸟的麦加”。

荣获“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三)经济社会条件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12.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9万人,城镇化率80%。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6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2亿元,同比增长4.52%,第二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同比增长6.93%,第三产业增加值42.23亿元,同比增长5.0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7:31.66:56.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35亿元。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1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元。

2014年,全区旅游业呈健康稳步发展势头。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742.49万人次,辖区景点门票收入12043万元。

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土地利用现状行政区划调整前,根据原北戴河区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7289.89公顷。

行政区划调整后,根据原北戴河区和原抚宁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6288.71公顷,土地利用具体情况如下:1、农用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农用地面积为3321.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56%。

其中,耕地737.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2%;园地586.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4%;林地154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1%;其他农用地451.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9%。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农用地面积9243.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74%。

其中,耕地5467.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56%,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戴河镇北部;园地880.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1%,主要分布在戴河镇南部;林地193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1%,主要分布在联峰山山林和海滨林场;其他农用地955.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6%,以设施农用地和坑塘水面为主,零散分布在各乡镇。

2、建设用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3433.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10%。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972.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78%,包括城镇用地2482.9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89.7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415.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包括铁路用地86.15公顷、公路用地323.39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2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2%。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建设用地面积583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81%。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4903.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11%,包括城镇用地3138.0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712.70公顷、采矿用地53.05公顷,城镇用地主要集中于主城区和各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星分布在各行政村内,采矿用地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北部;交通水利用地81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7%,包括铁路用地179.98公顷、公路用地607.84公顷、港口码头用地16.1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18.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6%,主要为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3、其他土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其他土地面积53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4%,其中,水域494.29公顷,自然保留地40.6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6.78%和0.56%。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其他土地面积1211.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5%。

其中,水域994.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1%,主要是戴河、新河、浦河等河流水系及沿海滩涂;自然保留地217.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以荒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

北戴河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源潜力情况行政区划调整前,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于土壤质地、生态条件及地形因素限制,全区没有耕地后备资源。

根据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主要为宅基地腾退,因生态及土壤质地和厚度等因素限制并不适合耕种。

因此,北戴河区没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潜力。

行政区划调整后,根据最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区内耕地后备资源为80.96公顷,集中分布在牛头崖镇,其中其他草地79.90公顷,内陆滩涂1.06公顷,未来补充耕地空间较小。

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一)历年规划修改调整情况《规划》实施以来,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原北戴河区在2015年进行了规划修改,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50.00公顷。

原抚宁县在2014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规划修改,其中牛头崖镇落实追加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9.86公顷和8.56公顷。

历次调整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变化情况如下表:北戴河区历次规划指标调整情况表单位:公顷1213(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1、耕地保有量及补充耕地情况2014年,全区耕地面积5467.44公顷,比2009年的5876.55公顷减少了409.11公顷,比2020年耕地保有量5403.25公顷多64.19公顷,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