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提纲

景观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1.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词的创立与当前的含盖面看,应如何正确理解L.A.的含义?

创立时:强调的是关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和技术

概含面:包含了关于景观的,关于园林的,关于风景园林的科学、技术、艺术,它里面有规划,有设计等等。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即LA与Scenery Gardening的区别)

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经济和实用性。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是如何理解的?

4.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两者的关系?

5.景观、园林、风景园林、大地景观概念上的差异?

6.旅游的两大特点?

时空强化和时空异化

7.当前旅游界有哪三大领域?

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规划。

8.旅游规划A VC理论如何理解?

A, attraction,吸引力,V,vitality,生命力,C,capacity,承载力。

景观规划设计学教育

9.从大的学科背景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景观学科主要是负责其中的聚居背景的系统,聚居建设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完成的。景观也建设,更多的是保护,景观用的材料通常比较自然,对历史文化的考虑也比较多。

10.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理论核心内容?

三元论

11.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与代表人物?

早期,受欧洲的影响,勒伏(凡尔塞宫),布朗,帕克斯(水晶宫),唐宁。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成立于1898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

现代运动。更加理性。

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创造性的表达,文化意义,景观实质,不太在意科学理性。12.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的时间与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的时间

美国1898年,同济1958

12.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以及他的杰出贡献?

奥姆斯特德,中央公园,公园美化运动

13.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运动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

14.Beaux指的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典型风格是什麽?

巴黎美术学院,学院派风格,对称、和谐、几何化,比例,黄金分割,均衡等等。

15.景观规划设计的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征?

如前

景观感受

16.谈谈你对“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理解?

17.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景观尺度?(近景、中景、远景的尺度范围)?

20~25m,超过110m,390m

18.广场的定义?

从狭义来说,大型的人群聚集的地方形成的广场,广义,就是具有场地特征的开放空间,称为广场,用作各种人际交往活动。

19.广场与其他景观设计项目比,它最主要的设计特征是什么??

20.广场的设计元素有哪些?

有标志物、通达的场地、休闲聚会的场所、城市的家具,停车的地方。

21.广场的形态设计有哪几方面?

主题,景观要素的构成,竖向设计,构筑物,色彩设计,绿化种植设计

22.广场设计的转化演变趋势是怎样的?

形态,功效,构成材料

23.简述“了望——庇护”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意义是什么?

24.景观认知地图的概念及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经过思维、感受筛选,把重要的环境场所综合,形成的场景、图景,主观性

25.景观轴线的形式、作用和构成有哪些?

三方面:视觉的,生态的,还有它提供了一个带状的活动空间,

26.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要绘制哪些图纸?

27.绿道(Greenway)的概念?

轴线,廊道,绿道,道路。

28.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视域,

29.绿道(Greenway)的功能、效益?

环境美化,生态功能,游憩作用

景观生态

30.景观边界的概念?

两种景观面的交汇处形成了景观边界。

31.何为景观的边界效应?

带,丰富性。

可以运用两种不同景观之间的这种过渡区域,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产生丰富的可能性。

32.滨水地带规划设计的特殊性主要有哪些?

防洪,水位的变化,护坡的处理等,在满足工程上防洪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生态化。

33.水景的生态化设计中主要要考虑哪些问题?

健全自然机制。控制它的水质,水循环,生物净化。

综合考虑观赏,游憩,生产,生活的各种要求。观赏的角度,净化;功能的设置,设立生态保护隔离带;游憩带,观赏性。

维护上节约能源。雨水,净化,灌溉。

34.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

面向生活,面向家庭生活的景观设计,

35.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创造安全,安静,安心的居住环境。

36.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和主要指标?

绿视率,绿地率。

新区建设绿地率要大于30%。生态小区的绿地率要达到35%,改建的25%

37.居住区集中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集中绿地的布置应该尽量朝阳,并且和建筑以及地下管线留出一定的间距,并且照顾到与周围道路相邻的景观,也有不少技术上的指标,例如绿化种植的间距等。

40.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居住环境?

安全:空间设计,种植设计。。。

安静:静态景观,光环境设计。。。

安心:回归自然的设计,色彩。。。

景观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38.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概念策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39.概念策划和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念策划集思广益的过程,包括总体项目定位,远期的发展预测,发展导向等。

概念规划是总体的思路,想法,有初步的空间布局,理论探索比较强,多种方案比较

40.总体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布局,总体景观规划。。。

4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地块开发强度控制,片区开发控制,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4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包括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等

43.进行旅游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4.旅游的原始需要和深层根源是什么?

了望——庇护理论,探索和流动。

人类聚居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工作、休息、娱乐,娱乐又分为游憩和旅游。

45.如何理解时空异化强化?

46.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为多少大类?多少中类?多少基本类型?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八大类,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第二个层是31个亚类,第三个层次是155个基本类型。

47.如何理解无中生有和有中变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

4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49.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哪几大类?

50.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哪些主要步骤?

(1)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大气,水质,道路交通,绿化现状等;

(2)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布局,各类绿地规划,特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绿地发展指标,定额

(3)分期规划

5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什么?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53.绿地率是如何计算的?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100%

风景名胜区方面

54.风景名胜区的定义是什么?

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000)

55.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区别是什么?

风景资源开发成旅游地了,风景资源就转化为旅游资源

。。。。

56.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目标是什么???

57.风景名胜区分区体系是怎样的?

见韩锋老师教材

58.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础资料:测量资料、自然与资源条件,人文与经济条件,设施与基础,土地与其他

编制大纲:资源调查与评析,风景区性质类型特色,开发指导思想和原则,风景名胜区的构成、范围和保护区,环境容量分析和旅游规模预测,总体规划设想,专项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6d9226766.html,C、ROS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见韩锋老师教材

60.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与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比较?

见韩锋老师教材

1、谈谈对Landsape Architecture的理解?

1958年奥姆斯特德提出,目前有多种的翻译,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造园、景园,合理准确的翻译应为:景观规划与设计。从专业发展上来看,其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狭义理解的“建筑十书”中所包含的建筑、建筑环境等内容;我们现在理解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包括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还包含传统的园林技术与艺术,包含了更多的综合性学科的技术与艺术。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尺度更大,知识面更广,涉及的因素更多,是面向大众群体的,强调精神文化的综合学科,要求的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更高。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基础是:场地规划设计;核心课程是:场地规划与景观生态;终极目标是:寻求创造人类需求和户外环境的协调。

该学科的专业特征有:生命性、时间性、地方性

该学科的特点有:系统性、边缘性、完整性、开放性、综合性

根据美观建筑师注册委员会定义,现代景观设计的实践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

1、宏观环境规划

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

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

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

其又蕴涵3个层次的追求和理论研究:景观感受层面、环境生态层面、人类行为及相关历史文化层面。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区别?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服务范围上,强调面向大众群体,是为公众化的规划设计,终极目标是寻求创造人类

需求和户外环境的协调。

2、在设计元素和材料上,从传统的山、水、植物、建筑拓展到现代的模拟景观、庇护性景

观、高视点景观等综合的现代设计元素和高新技术材料。

3、在设计的范围上,从宅院的种植花木到整个户外生存环境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涉

及到:街头绿地、公园、风景旅游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区域和国土的规划设计、大

地的宏观生态规划设计。

4、在专业哲学上,从传统的二维景观到三维、四维甚至是五维的景观;从传统的山水、阴

阳二元到现代的功能、形态、环境的三元。

5、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现代景观设计不仅单纯讲究美观还讲究生态环保,讲究生态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6、在从业人员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要求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园林造园师,现代景观设计

师要求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地理、历史、人文等多学科人员的参与合

作,学科知识更加综合。

7、在设计手段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如模拟景观、计算机、

3R等。

8、新理论的运用,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生态规划等

理论

总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3、关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三方面包括环境空间形态、景观生态资源、景观行为感受

4、景观(landscape)、园林(gardening)、风景园林(scenery gardening)、大地景观(landscape of the global)概念区别

景观与其他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还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园林的区别,包括园林生态性、实用性、技术性各有所侧重。景观范围最大,可以扩展到整个宇宙。景观>大地景观>风景>园林5、从LS和LA一词的创立与当前的含盖面看应如何理解LS、LA 的含义?

LS三方面: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实践;LA---即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于管理。LS从LA拓展而来,LA更侧重于规划设计,LS更全面,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且三方面都是从社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涉及多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性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引领性学科。总目标是通过景观策划、规划、设计、养护、管理、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类聚居环境。

6、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即landscape architecture与scenery gardening?

景观与风景园林一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风景园林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有景观了。风景园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1)在时间上,景观先,地球产生时就已经具备景观,甚至是地球产生之前的宇宙也是一种景观。 2)在空间上,景观包括的范围大,从街头绿地一直到整个宇宙空间的景象都属于景观的范围。 3)从学科发展来看,风景园林首先发展起来,已经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景观是随着17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城市的快速增长,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及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门集景观、建筑、城市、环境、艺术、地理、生物等学科于一体综合学科。

4)学术方面,景观更系统、更严谨,实践从事人员多…风景园林强调植物,景观把树、海洋、高山、气候等各景观元素同等对待。

联系:1)从学科专业来说,风景园林发展在先,而到了现在已经被景观规划设计所替代;

2)跳出学科专业来看,风景园林是景观的一部分。

3)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方面,风景园林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城市化、游憩与旅游化的需求。

7、景观分析评价的意义?

贯穿于各种类型、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涉及景观资源保护、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既是制定各类景观建设政策、条例、规范、规章的理论依据,也是各类景观规划设计建设的导向和评判依据。

8、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景观规划师?/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景观规划设计师是从事包括环境视觉形态艺术、环境生态绿化、人类环境活动行为三方面规划设计内容的专业人员;涉及景观资源保护、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范围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和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专业及核心知识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其相关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等;作用目标是运用景观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闲活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四者统一的综合人才(KAQP标准)。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知识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规划设计必备能力、工程实践经验技巧(KAS)。

9、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及图纸比例?

1、概念策划

2、概念规划

3、总体规划1:5000—1:25000(面积较小的也可以是1:3000)

4、控制性规划1:1500—1:3000

5、修建性规划1:500—1:1500

6、方案设计不小于1:500

7、施工图设计不小于1:200

10、典型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提交哪些图纸?

方案阶段:1、总平面图;2、功能结构分析图(功能分区与景观轴线分析);3、道路交通分析;

4、景观绿化图。

全部:1、区位分析图(现状分析图);2、总平面图;3、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景观绿化等);4、详细设计图(详细平面、立面、剖面(节点)、景观小品设计

图);5、施工图(各节点详图、地形与土方工程图、公共设施图、管线图);6、分期规

划图;7、效果、鸟瞰、透视图。

11、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景观规划景观设计

定义综合部署、安排景观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

合布局,分期和投资估算等的活动使景观的空间造型满足使用者对其功能使用、审美欣赏要求的相关活动

范围较大较小

比例不大于1:500 不小于1:500

对象从景观总体角度出发从景观个体角度出发

侧重点宏观的综合部署和理性分析,具有前瞻性,

般时间较长;包括对象的保留、改造及创

微观的感性思维和艺术构思,具有现时性,过程时

间即建设当时;狭义的设计只是改造和创造,保留

不是设计,设计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工作

阶段

规划大纲、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2、联系

1)、工作程序上:是规划控制设计、设计指导施工,即:总规、详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规划是基础,设计是表现。

2)、实际工作中,规划和设计在某些层次上会产生一定的交叉。

12、谈谈你对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场所”、“领域”的理解?

在景观规划中,它们三者都是重要的概念

1)、在专业中空间主要是指和人有关的,限定的,确定的具体的有长宽高的的一个具体空间。

景观中像一些小环境,比如墙体,绿篱围合起来的小环境,如一个亭子,一些廊架,形成一些小环境。

2)、场所就是空间概念的淡化,没有非常明确的长宽高,尤其是在高度方面,在景观的场所往往是有区划线的,有历史,有感受的。比如,像传统村落口的打谷场,它们是景观中的场地,是有历史是有记忆在里边。

3)、领域是由动物的活动范围确定的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没有明显的边界,比如三清山风景区。

空间是我们在景观中直接感受到的,是非常明确的一个环境,通常是我们的一个设计范围,像建筑围合的庭院。场所也是能明显感受到的,是有边界的,如一个广场。领域是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通过线条把外围的景色引出来,融入到我们的视线中来。

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尺度是景观的三大门槛。空间主要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大约在20—25米见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辨认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在空间中可以自由的交流。场所是通过心理感受界定的,在超过110米的范围,只能辨认大略的人的行动和动作,看不清表情,在超出110米的范围有广阔感,形成场所景观尺度感。领域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要产生领域感的尺度在390米左右,在这样的空间尺度上,人看不见什么东西,会使人产生浑远和宏伟的景观尺度感,在景观规划的边界限定中是以场所为基准的。

13、景观规划设计和旅游规划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规划设计基于风景园林和景观建筑界为学科背景,以规划设计为中心,着重于景观游赏环境空间的创造,擅长于物质环境、空间形态及文化意境的调查分析,空间布局意向创造。

旅游规划设计是基于旅游管理和经济学界为学科背景,以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为中心,着力于旅游资源的识别,擅长于旅游资源、经营管理及社会人文的调查分析,综合利用发展决策。

14 旅游两大特点

一随机性:由受社会和经济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旅游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整合性:强调旅游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受社会经济综合因素影响的整体性。

15当前旅游界三大领域

旅游三大块: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旅游规划。

16旅游规划AVC理论

是关于旅游形象(评价)方面的理论,A吸引力(Attraction)、V生命力(Vitality)和C承载力(Capacity)。AVC三力与旅游观念、作用、规划分别对应。所以,旅游规划浓缩起来就是三力问题。

Attraction吸引力----旅游对游客,开发商对人才的吸引,对生态物种对资金物流的吸引

Validity生命力---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生存发展壮丽的能力

Capacity承载力----旅游地在经济投入产量,旅客居民社会文化的容量、对生态容量的承载

加----增加人工因素,增加新的成分、景点

减----去除不好的不懈条的部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认为干扰。有些资源自身就有很好的品位和吸引力,无须加以人工处理。

乘----在不增加景点和造景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形式、扩展起内涵的形式成倍的增加其魅力除----把原来较空洞贫乏的景点通过内涵与形式的多样化改变起大而空的现状,做到大中见小,丰富多彩。

景观规划设计学专业

17 从大学科背景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整个建筑学科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科三大部分。景观学科主要负责聚居背景系统,偏向于背景环境建设。聚居建设主要是由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来完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谈建设,但与其他学科相比,景观规划设计更多的是保护。而且从材料运用上来看,它的材料是比较活的,更自然一些。因为材料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可以说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粉底。另外,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对历史文化的考虑比较多。对历史文化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深刻。以上是景观规划设计在大背景下的一些特点。

总之,从大的学科背景看建筑三学科的实质内容:

1)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的建设,重在用地、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

2)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重在人为空间的设计;

3)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和保护,多种自然要素的综合利用,结合历史文化内涵再

创造,其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18.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理论核心

二十年前专家学界认为核心是景观资源分析评价,到今天看来分析评价并不能完全作为理论的核心,由三元论来概括更恰当。

19.景观规划设计知识结构(不详)

源于景观三元,每一大点还可以细分。比如,在行为感受方面,可以将人类行为分成三个基本方面: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

20.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历程、阶段、人物

早期美国景观规划主要受到欧洲影响,在这期间有几个代表人物:设计凡尔赛宫的勒富,英国“万能的”布朗,他们对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还有就是设计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的帕克斯,唐宁也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鼻祖。1898年成立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奥姆斯特德需要大家重点了解。现代运动阶段,其最大特点是一改传统园林中繁琐的装饰,在规划设计中更加偏重于理性。现代运动以哈佛三子(罗斯(James Rose)、埃克博(Garrett Eckbo)、克雷(Dan Kiley))为起始,他们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后现代运动中,景观教育的四个特点(见17题)。后现代运动比较突出例子是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园,像其中黑色大理石墙设计就很突出精神层面表达,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后现代另一个突出表达方式就是,部分实践中将景观作为艺术来处理,如玛莎舒沃茨的另类作品,商业区中设计青蛙方阵,糖果园设计等等。

21.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时间、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时间

美国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于1898年。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时间是1958(1960年开办此专业,1958年开始筹办。)

22.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创始人、奠基人及其杰出贡献

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之父。其最初设计受到英国风景园林影响,其公园作品中山丘起伏平缓,配以灌木丛和成群牛羊,一派自然田园景色。他最杰出贡献是美国曼哈顿的中央公园,另一个是其发起的公园美化运动。中央公园是一个大众化公园,可以说是美国公园规划设计的开始。其背景是工业化时代到来工厂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城市人群密集,居住开始密集化。其初衷就是为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150后的今天,中央公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这也是景观规划的特点,它需要有前瞻性,需要预测到一两百年后设计在城市中的作用,能为人们所用。该公园美化了纽约,也使得纽约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也吸引更多的人在此工作、生活。公园尺度是近人的,风格自然。

23.景观规划设计现代运动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

受巴黎美院影响,哈佛学生开始在毕业设计中反对传统设计方式,设计传统对称均衡图案化景观,开始反叛传统设计。

24.Beaux,它所代表的典型风格

Beaux是一个法语单词,指巴黎美术学院的风格,是一种学院派风格,基本设计原理上讲求和谐、对称、几何化,这种风格不仅对景观规划设计学,对西方的城市规划、建筑学都有重大影响。

25.景观规划设计的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征

后现代运动的特征:

1)创造性表达

2)赋予文化意义和景观内涵

3)注重实质性方面

4)强调人的精神感受

其的代表人物:彼德.沃克(Peter Walker)、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26.广场的定义

从狭义讲,是大批人群聚集的地方形成的.广义地说广场具有场地的特征的开放空间,用做人的各种交往活动,这两个概念是人群聚集交往的变化.

27.广场与其它景观设计项目比,它最主要的设计院特征是什么

是有通达的场地,有休闲聚会的场所.城市家具.包括:灯具,座具,以及垃圾桶等设施.小卖部.考虑

到人和车辆的聚集还要有停车场和标志物.如:雕塑,旗帜,旗杆,喷泉等.

28.广场的形态设计有哪几方面

有通过标志物体现的主题和其它一些形态.如场地的规划设计.还有具体的小场地,各种城市家具等.场地的竖向设计.它是广场设计院中十分的方面,平地没有起伏变化,如果加上几个台阶上下,就会造成广场的一些空间划分,有一些围合的感觉.还有一些广场上的构筑物,以及广场小品的色彩设计,还有广场的绿化种植设计院几个方面.

29.广场设计院的转化演变趋势是怎样的

从三元论来看,它的转化趋势主要从使用,形态,功能,,以及广场的构成材料来分析.现代的广场主要特点是向着大众化,休闲性的方向转化,不像过去的广场强调政治性和商业性作用.现在的广场更加强调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更加人性化.主要提供的是人们交流活动的空间.过去由于强调政治性,尺度宽广,让人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而现在的广场面向广大人群,有人性化特点,即使在大范围的广场区域进行规划设计,也应有意识地把它划分为小一些的空间小的分区,尺度人性化一些。广场材料也从硬质向软质化转变,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植物。现在广场景观更加自然一些,不像过去那样生硬。30.简述“了望——庇护”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在规划设计中有很多运用,空间设计中依据它使空间一目了然,看上去能抓住重点,有主有次。所以,在设计中是从轴线开始规划设计的。因为轴线让人马上能分清主次,有重点突出的感觉,这是其作用之一。还可继续展开。比如,形成围合空间,使人能驻足停下。

31.景观认知地图的概念及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认知地图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印象,逐渐经过思维和感受的筛选,把心目中比较重要的环境和场所综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个普景,这种地图是带有主观性的,因人而异的,它又有一定的异质性,它和一般地图的区别就是偏重于人的感受,是人们能够感受出来的景观环境,在我们设计一个不是很大的场所(几十公顷的公园),我们规划的时候先做一个景观认知地图,有意识的让游线形成“启承转合”有一点变化,并考虑人在哪个场所,会有哪些活动,会有怎样的印象,主要是通过设想游客认知地图来做我们的规划设计。

32.景观规划轴线的形式、作用和构成

形式有绿地、带状绿地构成的轴线、河流构成的轴线、道路、建筑的等,作用是在景观中起串通景观的之间的通道作用,一方面它串联的是一个个空间;另一方面在其内容是给从提供通道,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在视觉方面,强调主次分明;二、在生态中,绿色廊道,在景观中起到廊道的作用。包括物种迁移。河流是一种最典型的生态廊道,最有利于物种的迁移;三、从人的行为活动来说,轴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带状的生活空间。

构成:在大的尺度上是一个绿道的概念,道路+绿地=一种轴线。

33、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绘制图纸

在其设计中,内容包括:道路景观的选线、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其中竖向设计包括: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设计、道路绿化设计,以及道面两侧硬质景观附件和设施的设计。

需绘制的图纸,一般说来,包括:(1)总平面图、(2)典型地段平面图、(3)交叉口具体设计图、(4)比较重要的道路的竖向设计图,横、纵断面图纸、(5)专项设计图纸。如:绿化设计,设施分布图。

34、绿道的概念

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中提出,就是以河流、山谷等自然走廊或沿着用做游熄活动的风景线路等人工走廊所建成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的人工景观线路和自然景观线路。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历史古迹及高密度的居住区之间的开场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被认为是公园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公园。

总之在这样几个概念是:轴线、廊道、绿道和道路四个概念。这四个概念有一个层次上的关系。由大到小相互包涵的一级级排列下来,轴线是最大的,道路是细化的概念。

35、景观的感受的基本单元

是视域,是视觉形成的一个范围。比如说我们在风景旅游中,在一个山谷,这时的视域就是由周

围绵延的山际线围合形成的,视线所能及的就是我们在景观规划中通常确定的一个范围.视域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为:视点、视角和视距是比较基本的概念。是比较基本的概念。

36绿道的功能、效益

环境美化、生态功能、游憩作用。

37、景观边界的概念

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观面相互交江地带构成景观边界。包括视觉景观边界,环境生态的景观边界。人类使用方面的边界。有时候这些边界是重合的。

38、何为景观的边界效应

它不是一条线,不是单纯的两个面交接的线。它是一条有宽度的,常常是一种带状的表现形式。即不属于板块A,又不属于板块B的内容。它和两都有差异。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性的地带,往往在边界上的风景资源、物种分布,以及人的活动都是最丰富的。比如,中国版图的三个地形阶梯,变化最突出的就是边界地带,这是我们的丰富资源最的核心就是边界地带,这是我们丰富的资源最密集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往往是运用不同景观的过渡区域,在设计院中产生比较丰富的可能性。比如,像滨水地带的规划设计。,我们都不得强调它的活动和景观上的丰富性。

39.滨水地带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1)较大城市要考虑防洪和水系的变化,尤其是防洪。因为水是动态的,有季节性的涨落,如北方可能出现季节性的短流,因此,我们在机制设计中要结合安全水位变化,采取一些措施,2)另外滨水地带坡面护坡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从传统的到现在的做法,由于对景观生态学关注程度不同,相应设计做法也不一样。传统工程式做法就是像水利部门硬质化做法形式,水纹衬底,用虎皮石作成完全硬质的护坡。现代从景观生态学上来讲,河道硬质化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它打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破坏了水体中的生物链,所以我们在滨水带坡面设计上,在满足工程防洪需要前提下,先要做到生态化,以一些浮水沉水临水植物湿生植物,形成一个比较生态化的护坡。

3)大众使用的要求,要有亲水的措施,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安全,在设计上更多的考虑人性化处理4)道路系统和生态性处理,尽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循环和物种的迁移流动,考虑立体化设计5)考虑景观视觉功能

40.水景生态化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首先,要健全水体的自然机制,机制中,一是要控制水质。有的城市是使用中水作为景观生态中的水体,从水生态的角度,我们更加提倡雨水补给,通过雨水补给形成景观生态中水的补给,就需要地表潜水,以及净水收集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在景观中可以采用一些透水砖铺装,进行像停车场和道路铺装,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我们希望设计的水体中是没有死角的,以免形成一些死水区域,这些对环境都是非常不利的,从水源出来往往有一个高程变化,在设计一些涉水设施,例如桥等等,我们要避免阻断水流,形成死角。第三点是生物技术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植被,以及一些动物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它的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后期维护中的麻烦。第四,在引入植物动物时要避免物种干扰,避免物种入侵。如在很多水体净化中采用了水葫芦,其大量繁殖后引起物种入侵问题。

其次,生态化设计中考虑的第二个问题,要综合考虑游憩、生产、生活方面要求。从观赏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水体是洁净的,水质在雨水收集入口就需要控制好,其次才是水体内部的水质净化。一方面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涵养方面的保护。第二是功能设置,因为周边往往是游憩功能,或者是生产生活功能,这些功能会排下带有污染的水体。所以要设立生态保护隔离带,考虑植被对污染物的隔离、吸收作用。在滨水的游憩带还要考虑植物观赏性。最后一大点,在维护上,我们要考虑节约能源,最好用雨水来补给。

41、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面向生活特别是面向家庭生活的设计。所以,它和广场公园有很大不同。

4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是要创造一个安全、安静、安心的环境。

43、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目前主要有:绿地率、绿视率。绿视率目前还较少使用。在居住新区建设中,绿地率需大于30%,旧区改造要低些25%。生态小区绿地率大于35%,绿地本身绿地率要大于50%、60%,有旧区和新区之别。居住区绿地中,硬质场地也要满足要求。所以刘老师提出居住区硬地率设想,满足提供儿童游憩以及人们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居住区绿地中关于水域计算。在城市规划中大面积水域是不参与用地平衡的,但在居住区中水体范围往往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是计算在绿地面积里。

44、居住区中的集中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在规划设计中,布置集中绿地应该尽量朝阳,并且没有建筑物遮挡;应尽量减少遮挡,并且与建筑和地下管线留出一定间距,照顾到与道路相临的景观。它也有一些技术指标,比如规划种植间距、绿化种植与周围建筑间距等等。

45 居住区景观中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目标

1)安全方面,基于了望——庇护理论,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形成有围合安全感的空间,在规划中运用一些尽端路设计,模仿以前上海里弄,形成比较安全的居住环境。在植物种植中要注意植物安全性,比如不能使用带刺有毒的植物。

2)安静方面,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以静态水生态景观为主,而且在光环境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晚上绿化照明,要注意不能干扰住户的生活。

3)安心方面,居住区景观我们一般是强调回归自然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在色彩设计方面尽量采用比较和谐、柔和的色调。

37、居住区规划设计在生态方面考虑的因素/

1考虑住区的风向和朝向,组织住区的风道和生态走廊

2规划阳光区与阴影区,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环境和阴影影响,考虑人们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对阳光和阴影的需求

3最大可能的利用地面空间作为环境用地,有可能的把地层架空。

4尽可能的利用周围的环境,远山近水,利用借景手法把可利用的元素引入进来,创造山水画的自然小区

38、居住区从户外活动方面考虑要?

1动态娱乐活动区和静态安静静休息区结合

2公共开放空间和个人私密空间结合

4立体化空间处理

39、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四大基本问题?

1目标问题----面向生活面向家庭社区的需求,创造家园感、花园感、归宿感、

2评价指标-------安全、实用、美观

3在方案阶段把握住住规划设计,在设计处、规划师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同时介入

4注意住区的艺术品位档次------特色个性

景观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46.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

结合刘老师在张家港暨阳湖规划中谈到的基本步骤包括几个阶段:概念策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47.概念策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概念策划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策划中包括:总体项目定位、远期发展预测发展导向等等。概念策划就是拿到一个项目后,对它有一个总体的想法,对它将来发展的设想。概念规划是概念策划的

进一步表达、进一步深化,在概念规划中,和策划不同的是,会有一些图纸和初步的空间布局。在概念策划和概念规划中,理论的探索比较多,而且往往会提出多种方案。所以,它们是一个多种方案比较的过程。这是它们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48.总体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综合研究和确定某一景观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该地区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设施的关系,知道该地区建设和合理发展。对场地进行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布局、重要专项规划,比如:总体景观规划等等。

2、内容

1)确定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规划范围;

2)确定规模和容量,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功能分区等;

3)确定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内部交通系统的布局;

4)综合协调并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5)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6)编制近期设施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4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定为依据,细分地块并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制指标

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使用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50.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定义:是在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

2、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

3、要求: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4、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总平面布置;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计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51.旅游规划原则

需要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满足规划区域承载力和环境要求,不能让旅游规划和开发成为对当地规划的一种破坏。

52.旅游的原始需要和深层根源---人类不满足于现状,总要开拓,又有保证既得利益从人类进化角度来看,联系前面讲到的了望——庇护理论,人们有一种天性,一方面,他要保住自己的既有利益,在一个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开拓,这种开拓精神就造成了人们产生一种开拓探索,流动的需要,所以,就会产生旅游的需求、迁居的需求。在人类几十万年前,生存需要迫使人们到其他地点觅食,所以,他需要了望、需要探索,可以说,这是旅游的雏形和原动力。第二点,是由于旅游和游憩是人类聚居活动主要类型之一,它是在工作、休息之外,另外一块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旅游的一个原动力。

53.时空异化和强化

时空异化:从原来熟悉的环境换到不同与原来的环境,对人有吸引力.

时空强化:人对于比自己习惯的环境更加美好的环境同样有吸引力。

是在旅游规划中谈到的,所谓异化,就是一个人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会想换一个环境,因此,旅游地最能吸引人的是它和居住地的不同点,这种异化包括了:空间感觉异化和时间感觉异化。关于同化和强化。强化,比如说,一些旅游地,像杭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很相似,但是她在城市整体环境、自然风光都会比上海更好一些。人们因为追求更高质量环境,会到杭州去旅游。这种就是追求强化的过程。

54.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资源分类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八大类:地域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天候,地质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纪念品,人文活动;第二层次是31亚类,第三层次是以155个基本类型。

55.如何理解旅游规划中的无中生有,有中变无

有中变无是说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很好,但是我们没有去开发它,从旅游来讲就是一个有中变无。或者我们开发过度、开发不当导致这种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一种有中变无。无中生有的景观资源,常常是在主题公园建设中,比如深圳市介之窗,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旅游资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6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城市范围内各类绿地空间,确定合理的绿地指标,协调人类居住空间和绿色空间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绿地建设的关系,绿地系统内部的生物与非生物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健全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

5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市域、市区、建成区三个层次。总体绿地结构以及总体布局,下面细化会有一些绿地分类规划,整体绿地布局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定额。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内容,一个是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外围生态大环境建设,以及建成区内部各类绿地分布和具体规划。具体有以下一些:

1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和原则

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及城市自身要求,研究城市发展水平合速度等,制定城市绿地各项指标

3选择合理布局各项绿地确定性质规模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形成合理系统

4提出各类绿地调整充实提高意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规划分期规划和实施措施等

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的绿地设计任务书以被详细规划使用

57.城市绿地分类

结合5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依据,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纲要》,其中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纲要》也是我们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依据。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我们城市的总体规划。当然,还有许多专项规划也是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比如说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一些水利农林方面规划。但主要还是前面说的两大点,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

5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步骤

首先,是一个现状调查分析的过程。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大气、水质、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现状等的调查,然后对它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各个分项调查结果整合,作为绿地系统规划参

考。其次,在绿地系统规划阶段,包括绿地系统布局,各类绿地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及绿地发展指标和定额。第三步是做进一步分析(项)规划。具体如下:

1现状调查分析

2确定规划依据、指定指导思想原则

3对市域大环境绿地系统规划

4构思布局结构形式

5制定各项指标体系

6对各类绿地规划

7树种规划和古树名木规划

8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规划

9分期规划

10实施措施

11制定规划图纸文件

12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后规划文本和图纸同样有法律效力

59.绿地系统规划主要衡量指标

《纲要》中提及绿视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它们的计算公式也是大家需要了解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绿地率计算中,分母是城市建设用地也就是城市建成区面积。

60.绿地率如何计算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面积X100%

6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任务?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用的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项绿地的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民环境进城市了持续发展的目的。

6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

2现状图1:5000------1:25000

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4规划总图1:5000----1:25000

6绿地分类规划图1:25000---1

7分期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

风景名胜区规划

61.风景名胜区定义

在2000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给出的定义是: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这个定义比较新,85年还有一个定义,较老一些)。

48、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景物、景感、条件

49、风景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游览对象、游览设施、运营管理

51、风景区的5的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社会功能、科教功能、经济功能、

52、风景区按等级、用地规模分类?

1)按等级分;市县级、省级、国家级‘

2)按规模分小型20Km2以内中型21-100 大型101—500 特大型—500以上

53、风景区景观特征和功能分类?

按景观特征山岳型、山谷、江河、湖泊、滨海、草原、森林、史迹岩洞、综合、

功能;观光、游熄休假民俗、生态、综合

124风景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1天景2地景3水景4生景

人文资源:1园景2建筑3胜迹4风物

62.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区别

在于,风景资源无论人们认为其如何,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利用开发它,都是存在的、客观的。但是旅游资源,往往是被开发成旅游地的一种风景资源。如果这资源没有被开发,它就没有成为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有个特点,它一定是经过人们开发,为人们所用的风景资源。

区别

1有风景资源不一定有旅游资源,比如偏远地区无法到达,只有为人利用的风景资源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2风景资源评价有其客观的标准,不因为游客的意志转移,而旅游资源评价受游客的喜怒影响3风景资源品位自有高低与人无关,而旅游资源受到人的喜爱程度影响

4有旅游资源不一定有风景资源,风景资源以环境实体和历史遗存为载体,旅游资源不仅仅如此,还可以是各种节庆活动,是时刻发生的人类活动

5被开发利用的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

6无中生有和不断变化是旅游资源区别与风景资源的两大特征

7风景资源是全人类的遗产资源

联系: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得当,保护的好两者会相铺相成,相得益彰,开发保护的不好就会有中变无。

63、旅游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异同

●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核心差异为:前者侧重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后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角,景观建筑师负责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

下面从各个方面具体阐述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规划的异同:

1)规划对象:风景区规划是各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是各旅游区。但两者大多都是风景优美之地

2)规划层次: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按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3)开发力度:旅游规划的开发力度一般大于风景区规划。

4)规划的任务:两者都是通过对规划对象的整合,达到地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5)规划操作过程:两者基本一致---基础阶段、资料收集;原则、指导思想、期限确定;大致分区

确定;规划;预算;评审。

6)规划成果:风景区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

旅游区规划:规划文本、图件、附件(包括其他基础资料和规划说明)

54、风景区规划任务

1)综合分析评价现状

2)根据风景区特点历史等确定风景区发展方向目标规模

3)利用风景区资源特色,组织游览条件,调动景观潜能

4)风景区分区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统筹部署

5)对风景区有赏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容量系统等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目标综合安排

6)提出实施措施和配套措施

64.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目标

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使用方面,在风景名胜区中,人们的使用必须满足其生态承载力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管理中,首先要……未完Recorder 58:30

65、风景名胜区分区体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及风景区事业本身发展的要求,风景区域用地和功能区域复杂化,原有的分区模式已显过时单纯,城市规划中按照功能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利用分区方式很自然地吸收进来,先形成功能分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分区,从而形成一种功能分区、保护规划、景观划分相互交叉叠加的体系。

在我国新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明确了几大分区的关系:

1)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

2)当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

3)当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去划分;

4)在大型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方法并用。

其中,还特别强调了风景保护的分类。将风景保护分类划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我国风景名胜区分区体系的特点?)

66、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基础资料:测量资料、自然与资源条件,人文与经济条件,设施与基础,土地与其他

编制大纲:资源调查与评析,风景区性质类型特色,开发指导思想和原则,风景名胜区的构成、范围和保护区,环境容量分析和旅游规模预测,总体规划设想,专项规划。

67、LAC、ROS理论的主要内容

LAC,即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其研究重点和假设是:只要有游憩使用,就有游憩冲击的存在,自然会产生环境改变和社会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经营者希望将整个地区保持原始状态,而事实上只要该地区一旦开放使用,资源状况就开始改变,关系是这种改变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内才是可以被接受的。游憩冲击和资源状况的改变必然牵涉到了一个地区的游憩容量研究问题。其中游憩容量包括:生态的、实质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其规划程序分四个方面九大步骤。四个方面为:

1 由一系列可测量参数决定的可接受的社会与资源标准;

2 分析现状和已被接受的状况之间的关系;

3 鉴别为维护可接受状况所需采取的管理措施;

4 项目检测和管理效益的评估。

九大步骤:

1 鉴别特别需重视和考虑的区域与议题;

2 界定和描述游憩机会类别;

3 选区资源及社会状况的指标;

4 全面调查资源和社会状况;

5 对各资源及社会指标定出可接受的标准;

6 鉴别各种游憩机会类别分布的替选方案;

7 鉴别各种替选方案的经营管理方式;

8 评价并挑选一个最佳方案;

9 付诸实施并持续监测资源和状况。

ROS,即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游憩机会序列,是指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实质环境的组合,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游客所需的游憩体验,是个规划、管理、研究的构架。是美国70年代以来由林业局和土地管理局大力推广,广泛运用于游憩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现已为诸多国家所采用,研究重点转移到“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界定”重视的是游憩体验的人群和特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游憩本身所获得的体验。其实质是一个架构游憩体验与实质环境的桥梁,其理念和方法对于实质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68、生态管理理论和VERP理论?

生态管理:目标是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它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监测来研究生态进程和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政策法规等措施来调控,使供给和需求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关注的议题有:什么样的改变是重要的;在哪里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什么时候发生这样的改变;是什么引起这样的改变;用什么手段来检测;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控制这种变化。

生态管理最重要的特点:1)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态平衡的

2)是不断改进的而不是最优

3)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线性的

4)是整合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

Vis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各类型的旅游区在资源开发、产品营销和环境管理方面都有共同的双重目标:既满足旅游者出行游憩的需求,又满足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要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针对此目标提出一套程序和框架称为:Vis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该模式虽为国家公园设计,但是普遍适应各种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定义,VERP就是规划和管理的框架,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开发对旅游体验和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受到:游客行为、使用强度、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因素影响。

69、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与美国公园体系

美国:自然生态保护区中国:保护区划

(1)自然区

a旷野次区(1)特级保护区

b环境保护次区(2)一级保护区

c特殊自然景观次区(3)三级保护区等

d研究自然次区

e实验研究次区

人文史迹保护地区

(2)史迹区

a保护次区

b保护与适度使用次区

c纪念次区

资源利用地区功能分区景区划分

(3)公园发展区(1)游览区(含多个景区)

a管理发展次区(2)休疗养区

b教育解说发展次区(3)服务接待区

c游憩发展次区(4)行政区

d住宅发展次区(5)职工生活区

(6)农、副基地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三个类别九种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草原与草浔、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

2)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野生植物

3)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

125风景游憩地

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导景观特质的游憩地域。研究重点是在以自然景观为主导地域引入人的游熄活动是所产生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风景游憩地分类有两种方法:

1)以游憩活动类型为导向的分类

2)以风景资源要素为导向的分

《景园新论》

1、环境:定义因学科而异,在环境—行为研究中,一般认为人既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中不可分别

的一部分。就人类赖以生存的,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而言,通常可划分为社会、自然和人工环境

2、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它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完形或格式塔: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几乎引申意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凡是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里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成为格式塔。

3、图形与背景原则

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

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研究在环境设计中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想要突出的主题—景观和建筑。在设计中构成良好图形的原则: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单纯集合形态易形成图形;对称形式易形成图形;水平线和垂直线较斜线易形成图形;单个凸出形态比单个凹入形态易形成图形;整体性强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动的形态比静止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奇特的形态易形成图形。

在园林和景观中的图地之分:图形—背景关系涉及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丰富。如:涉及多种感觉,听觉、触觉等;视距、视点多样;多重层次;关系复杂;富于动态变化等。

4、简化原则:知觉在组织视觉刺激时,有简化对象的倾向。即对已有的单个或一群视觉刺激,采取尽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增加秩序,易于理解,从而加强总的视觉效果。

5、群化原则:总体性良好的多哥视觉刺激,有形成有组织整体的倾向:类似、对称、接近。总被感知为相互联系,具有内聚力的整体。

6、连续和闭合原则:知觉在组织视觉刺激时,有保持起始状态并使之连续的倾向。反映了在组织视觉刺激时具有保持已有信息,而不是增加未知信息的倾向。

7、直觉—知觉—认知

1)直觉:感觉开始认识世界,来自客观对象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官,传导到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引起刺激物的印象。(生理过程)

2)知觉:客观对象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把对事物的个别感觉综合成事物整体关系的心理过程。3)认知:个体理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范围比“知觉”广,包括:知觉、意象、记忆、想像、推理、判断和概念形成等。

8、环境知觉:客观环境整体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心理过程,即把对环境的个别感觉综合成环境整体关系的过程。

9、环境认知:个体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知觉、意象、记忆、想象、推理、判断、感念形成等。

10、认知地图

在一个新的城市里,你是怎样找路的呢?对于你生活的小区,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地图吗?中国扬州八杰之一郑板桥画竹时做到胸有成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老鼠如何在一个新的箱子里找到出路呢?心理学家托尔曼指出,在学习的时候,老鼠以及人类建立了关于箱子和城市的认识地图,当以后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这种地图。老鼠是怎样进行空间学习的呢?看起来,老鼠(或人类)是使用了它们所处的箱子中的线索来帮助他们认识整个区域的。当老鼠选择正确的路线时,就能够走到出口,反应得到强化;否则,就不能找到出口;在不断地强化下,老鼠通过摸索,掌握了整个空间的位置,到最后,老鼠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了对于空间的地图,就像郑板桥胸中的竹一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托尔曼用大白鼠做实验,建立起了符号学习理论,提出了“认知地图效应”原理,也成就了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

托尔曼的实验之一所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第一讲导论 1、景观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实践--景观学专业工作是什么? 1.1景观概念 本专业的概念 1)大众的概念 2)相邻专业的概念 3)本专业的概念 1.2从景观的起源演变理解景观 7类景观 景观1:旷野森林——人类远古的家园?——景观的起源/源头景观 景观2: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水体:人类生命之源 景观3: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森林:人类生息繁衍的庇护所 景观4: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草原:人类丰衣足食的基础 水·森林·草原景观为人类奠定了关于景观的原始自然美感 自然山水——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基础 景观5:人类农耕生存环境景观——乡村田野、乡村小镇 景观6: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旅游度假地景观 景观7: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都市居住景观 1、景观的三层含义 1)形态——大地表面 2)环境——生存空间 3)活动——行为心理 2、人类对于景观的本性需求 1)人类的本性必需——自然的生存环境 2)人类的发展需要——美好的生活场所 3)人类的精神向往——精彩的生命历程 3、“景观”与相关专业术语的差别 1)景观与风景 2)景观与园林 3)景观与环境 4.人居环境中的景观 1)聚居建设 2)聚居活动 3)聚居背景

1.1景观学专业实践概览 1.2社会对于景观师的三大领域的需求 (1) 规划设计 (2) 环境与资源保护 (3) 建设与管理 1.2.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 1 公园绿地 –国家公园、都会公园、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戏场等。 2 休闲游憩与旅游区 –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休闲渔业、温泉区等。 3 大型综合园区 –科学/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4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与自行车道等。 5 滨水景规划设计 –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亲水空间等。 6 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开放空间、公共建设、环境艺术等。 7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 –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 8 城乡风貌 –社区总体营造、地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等。 1.2.2 景观学专业实践领域概览 三大基本领域:1)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城乡环境、历史人文2)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形象空间、环境生态、功能使用 3)景观建设与管理——建设-管理施工建设、养护管理、活动组织1.2.3 中国景观的当务之急 需求1:资源与环境保护(环保与生态化) 需求2:城市化 需求3:游憩与旅游化 1)生命性:生长、变化 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人居问题: 1、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人聚问题:以人为本,创建人类聚集环境,满足游憩娱乐需求 ——景观环境创造问题(规模、生态、风格……)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学习笔记002——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学习笔记002——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1.景观的规划设计的特性 1)景观规划的生态性意味着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科学性意味着规划的知识性; 2)景观规划的艺术性意味着规划设计的技巧性和直觉本能; 3)在景观规划中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形态设计是不可想象的; 4)同时知识性与科学性又需要熟练的技巧性进行景观形态的设计与表达。 2.景观规划设计涉及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两方面,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 发展。 3.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 的途径(迈克哈格McHarg,1969)。 4.景观规划是一种物质空间规划,它有别于其他三大规划流派(包括社会、公共政策和经济 规划)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它的空间特征。 5.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性的景观或生 态系统。 6.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异同:生态学与景观规划有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对自然资源的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但生态学更关心分析问题,而景观规划则更关心解决问题。两者的结合是景观规划走向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7.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

8.技巧性需要知识性就如同解题的人需要一个问题一样,艺术与科学、知识与技巧、规划与 设计是应当有机结合的两个方面。——迈克哈格McHarg 9.景观规划设计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 10.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对抗的景观——满意的景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11.景观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景观环境所具有的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 规律和生态系统阈值特征。 1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以人与环境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为着眼点。 13.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 1)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自然——人文——产业、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系统,是 复杂系统的一种。 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将生物圈景观划分为建设景观和开放景观两大类型。将建设景观划 分为乡村和半城市化生态系统景观和城市与工业技术生态系统景观;将开放景观划分为自然和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和农业或半农业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3)建设景观和开放景观具有差异明显的景观特征、过程和生态系统运行规律,景观规划 设计以此为基础; 4)景观规划设计是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是生态规划 设计。重点对物种及生态系统、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三个核心进行规划设计。 摘自:[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20201227005320)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 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 学等。 2.社会需 要: 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 件: 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 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 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d9226766.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05-06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生专业理论课期终考试试卷(闭卷) (共2页)B卷 考试时间:05.1.20. 下午1:30-3:30 地点:教学南楼117、118、119 授课教师: 刘滨谊等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简答题、论述题的文字答案请写在本试卷正面余下部分和试卷背面,并标明相对应的题号)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 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 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14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案例分析报告任务书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课程结课考查作业任务书 满分(100分)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 一、作业目的与任务 运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以及要求,完成课程规定和自选的2个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高风景园林方案构思及设计能力。 1.题目:《风景园林规划原理》课程结课作业(副标题:某案例名称) (1)规定案例:上海方塔园 (2)自选案例: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事务所已建成作品,或学生竞赛获奖作品。 二、基本内容 1.背景及区位分析 (1)项目背景研究:a.政府做项目解决什么问题?b.政府愿景? (2)项目区位分析研究 2.场地设计分析 (1)场地的空间构成分析研究 ——场地的空间构成要素分析,空间的形态 ——空间的性质:如开放性活封闭性 ——空间尺寸、尺度分析:可用10X10网格对场地进行划分,对场地大小进行分析,小到对砖块大小的分析,都可以。 ——流线分析:a.对外交流b.内部交通c.其他特点可自己加入(人们在空间和构成的流线里是怎么活动?怎么交流聚会?可以图文分析,照片分析) (2)视觉空间分析 ——在平面图中标出你选择的照片的照片角度及拍摄位置 ——有没有circulation and views=空间序列的变化(凯文林奇用“五要素”方法分析城市景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 (3)物理环境分析: ——温度、光、风、水分对环境的影响,项目有无防噪音、防眩光、风等因素。 ——有无小气候的营建 (4)生态设计 ——种植中是否考虑本土植物群落的构建 ——动物群落的恢复 ——可持续性发展如再生材料的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文化分析 (注:三选一) 3.细节设计与工程技术分析 (1)材料与构造 道路广场的铺地材料、某区位的竖向设计、凳子的尺寸及做法、灯光设计 (2)各类工程设施

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精编版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 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 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王建国认为:1,城市设计的专业概念方向可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内容构成。理论形态是一般的、理想化的、整体的,其表达方式则是理性的、自律的、规范的;应用形态则偏重方法和技术,因而常是显示的、相对易于操作的,其表达方式常是经验的、证实的。2,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并不等同,尽管他们常有交叉。3,只能借鉴,而不能从国外整套引进城市设计的理论。4,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度、内容不同,世界各国对城市设计研究所运用的概念、适用范围的区别也有所不同。王建国给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设计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 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和精髓影视城镇建筑环境的设计,应着重于在空间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图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景观设计方法就是有意识地组织主要的景色、景物(图),再通过脑子转换成平面、立面。为了获得这一景观,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11120830 聂欢欢 写作步骤: 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 2、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3、阐述为什么要进行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的收益者是谁 4、作为职业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范围 第二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内容的简单梳理(首先梳理内容框架体系,其次便日后温故而知新,以及供查阅之用) 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来阐述场地规划与设计 1、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含义 2、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3、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场地规划和设计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 1、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的融合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第四部分:自己对景观生态学感触最深的部分,生态设计 1、关于生态设计 2、生态设计原理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eapeArchitee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 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 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景观设计师(Land-seapeArehitee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老奥姆斯特德(FrederiekLawolmsted)非正式使用,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 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F.L.olmst-edJr)和舒克利夫(A.A.sharch均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美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经过许许多多景观设计师先驱们的不懈努力,现代 景观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成熟值得各国研究和学习。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 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2、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认识 约翰·欧姆斯比·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这本书用简洁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了场地规划过程,本人认为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人如何与地球 和谐共存的书。主要讲解了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往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 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可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外部空间的容 量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有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时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 境的导则。 3、为什么要进行景观设计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收益者是谁 谁是景观设计师?谁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西蒙兹书中 点题的一句话中得到答案。西蒙兹说:“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广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景观设计师,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与此同时,自然系统既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也是景观

景观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05-06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生专业理论课期终考试试卷(闭卷) (共2页)B卷 考试时间:05.1.20. 下午1:30-3:30 地点:教学南楼117、118、119 授课教师: 刘滨谊等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简答题、论述题的文字答案请写在本试卷正面余下部分和试卷背面,并标明相对应的题号)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 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6)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是: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8)人类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是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7)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指边缘、通道、区域、节点、标志。 (8 )请列出人类生存的7类景观:森林,草原,田野(耕地、田地),水体,小城(小镇)旅游度假地,都市居住。 (9)参照城市规划,景观总体规划的图纸比例通常为:1:5000以上;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比例通常为:1:2000-1:5000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比例为:1:2000以下。 (10)制订旅游规划过程中依据的法律法规除“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及“旅游业标

个人复习笔记城市规划原理大全

个人复习笔记规划原理全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 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 个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 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 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 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60 岁以上占10%或65 岁以上占7%)、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美英格尔斯: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10、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6 个。(动开关整群层) 2)城乡整体发展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共9 个知识点 1、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规划理念的演变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提纲 景观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1.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词的创立与当前的含盖面看,应如何正确理解L.A.的含义? 创立时:强调的是关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和技术 概含面:包含了关于景观的,关于园林的,关于风景园林的科学、技术、艺术,它里面有规划,有设计等等。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即LA与Scenery Gardening的区别) 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经济和实用性。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是如何理解的? 4.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两者的关系? 5.景观、园林、风景园林、大地景观概念上的差异? 6.旅游的两大特点? 时空强化和时空异化 7.当前旅游界有哪三大领域? 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规划。 8.旅游规划A VC理论如何理解? A, attraction,吸引力,V,vitality,生命力,C,capacity,承载力。 景观规划设计学教育 9.从大的学科背景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景观学科主要是负责其中的聚居背景的系统,聚居建设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完成的。景观也建设,更多的是保护,景观用的材料通常比较自然,对历史文化的考虑也比较多。 10.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理论核心内容? 三元论 11.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与代表人物? 早期,受欧洲的影响,勒伏(凡尔塞宫),布朗,帕克斯(水晶宫),唐宁。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成立于1898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 现代运动。更加理性。 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创造性的表达,文化意义,景观实质,不太在意科学理性。12. 美国的景观规划师协会创立的时间与同济风景园林学科专门化开始的时间 美国1898年,同济1958 12.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始人、奠基人以及他的杰出贡献? 奥姆斯特德,中央公园,公园美化运动 13.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运动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 14.Beaux指的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典型风格是什麽? 巴黎美术学院,学院派风格,对称、和谐、几何化,比例,黄金分割,均衡等等。 15.景观规划设计的后现代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征?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基础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