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一点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在于一个“新”字,不同的时代对“新”的定义和要求不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纪元,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里程碑。随着改革进程的一步步深化,随着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变,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字号,这也是我们当前讲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也反映了“三农”问题在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和紧迫。

当前我们讲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农村建设方面的体现。“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这是共同富裕目标的在农村建设方面的体现。“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建设方面的体现。“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显示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决心,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的生态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不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

接下来的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主题鲜明的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反映出中央工作的一个主体方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过十六大以来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页有了新的发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省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绩,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9月省政府下发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举省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美好安徽建设的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一件件中央和地方文件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意义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的进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一个政党要实现党的奋斗纲领,首先就要取得政权,将自己的主张、纲领转换成国家的政策、目标。取得政权后的任务就是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将党的意志、主张长期贯彻下去,实现党的纲领。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说进行各项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不能取得政权、不能巩固政权,什么推动社会发展、进行各项建设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农业是并将仍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村在我国仍占有着极大的面积,农民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依然很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