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部性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二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一)需求曲线的变化 ❖ 传统经济中,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网络经济中,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但因为存在网络外
部性,又将随着其预期将售数量的增加而上升。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 个人需求
U
k
(ne )
p
0
p k (ne ) p k (ne )
本章主要内容
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引言
❖ 普通商品的购买决策。 ❖ 当你购买网络产品如电脑软件时,你将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 ❖ 网络经济的最显著特点:消费者接入一个网络的价值与已
接入该网络的消费者的数量息息相关,即网络规模与支付 意愿存在正向关系。这种特征被称为网络效应、网络外部 性或需求方规模经济。(如网游中工具的价值)。 ❖ 与这一特征相关的研究还包括正反馈、路径依赖、锁定、 转移成本、兼容、标准等相关概念。 ❖ 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存在矛盾。
(二)正的网络外部性(价值增加)与负的网络外部性 (网速太慢)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一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
❖ 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 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叫做网络内部 信息流的交互性)。也就是说,这种系统性和互补性 衍生了产品的协同价值。
❖ 从网络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 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 速度。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与网络外部性相关的市场失灵存在,不加区分两 者的定义,本书采用这一观点。
第二节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二 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一)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CHAP3 网络外部性

CHAP3 网络外部性

CHAP 3 网络的外部性本章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具体内容:1)经济学中外部性的定义2)网络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及相关概念)3)网络外部性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一、经济学中关于外部性的定义1. 定义所谓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生产或消费过程中,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或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

EG:同一条河流中,有一家化肥生产厂家将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进河流,而下游还有人在这条河流中捕鱼、淘米、洗衣、饮用水源。

科学家做某项基础科学研究,其成果将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信息网络技术),由此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他本人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利益。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一个是存在负外部性,一个是正外部性。

(提问:哪一个是正/负外部性?如何判断?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是正外部性?2. 外部性的后果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即此时通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存在正外部性情况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情况:如下图通常市场机制下的供求均衡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

存在正外部性时,社会的边际收益大于私人的边际收益,导致现实中的均衡产品供求量要小于社会最优的均衡产品供求量,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同样,分析一下在存在负外部性时,资源配置情况。

(供给过多)二、网络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1.网络外部性的定义首先思考一下:如何套用经济学中标准的外部性定义来理解和定义“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发生变化时,即出现网络外部性。

一般而言,网络外部性都属于正的外部性,即用户的收益会随着其他使用同种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加,而无须为这一部分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

✓例子之一:在选择办公软件产品时,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购买微软提供的office办公软件而不选择其他商家的产品?✓例子之二:越来越广泛使用的通信网络如E-mail或新闻组。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综述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综述

外部性(Michael Katz和Carl Shapiro,1985;Nicholas Economides, 1996)。直接网络外部性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 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是随着某一产品使用 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变化[7],例如会展业和展具提供商。
学术论坛 Forum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研究综述①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 陈秋英 杜志豪
摘 要:经济学上,网络外部性被用来描述一项经济活动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某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外部性
概念的起源及内涵回顾,区分出网络外部性的分,总结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进入策略研究、定价策略研究和发展策略研究,为企业
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的研究中,Katz和Shapiro(1985)发现产 品的网络效应使得消费者决策相互依赖,这就导致市场结构演 化最终结果存在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现象[9]:新产品有 可能凭借其制度优势完全替代旧产品,市场演化出现赢家通吃; 新 产品 也 有 可 能 与旧产品 共 存,比 如 在 文 档 处 理 软件市场中的 Word和WordPerfect;新产品还有可能扩散失败即使其质量更好, 旧产品凭借网络效应的正反馈机制依然占据整个市场,市场演化 出现锁 定。国外 一 些 学 者 还 对网络 外 部 性下 的 企 业研发动 机 和 策略进行了研究,Kim(2000)从消费者对网络效应预期的角度研 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兼容性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生产高质量 产品的企业偏好完全不兼容,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则相反[10]。 Saaskilahti(2006)则发现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当溢出效应较低时, 领导企业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11]。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3篇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3篇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网络的利与弊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就网络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网络的利首先,网络拓宽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世界动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建立新的友谊和联系。

其次,网络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和等待时间。

例如,人们可以在线购物,不必前往实体店铺,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和折扣;还可以在线支付账单、预约机票等,避免了排队和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便捷性。

此外,网络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例如视频网站、游戏平台等,让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游戏,不必外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也让人们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

网络的弊当然,网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暴力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在网上容易发泄情绪和攻击他人,影响了正常的交流和社交环境。

这会给一些弱势群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压力,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其次,网络也加剧了人们的信息焦虑,大量的信息让人们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感,需要人们自己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此外,网络上也流传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容易误导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需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和规范,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大。

综上所述,网络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其负面影响,并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才能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外部性理论综述

外部性理论综述

外部性理论综述摘要: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而真正提出外部性概念并对外部性理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马歇尔、庇古和科斯三位经济学家,本文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并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外部性;外部经济;庇古税;科斯定理一、导言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外部性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外部性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这可以算作外部性思想的萌芽。

1887年,西奇威克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他在该书中说,个人并不总能通过自由交换得到与他所提供的劳务适当的报酬,这一论断也体现了外部性思想①。

1890年,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该企业所在产业的普遍发展,另一类则为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他将前一类称为“外部经济”,后一类为“内部经济”。

外部性理论从此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庇古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出发,正式提出和建立了外部性理论。

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其出版的《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对他以前的外部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他认为在某地某种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单个厂商扩大生产而其他厂商情况不变,那么由于该厂商生产扩大导致资源的减少会使其他厂商的生产成本提高,这时就出现了外部性。

1960年,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外部性的相互性,在庇古的基础上提出试图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

网络经济相关概念和理论

网络经济相关概念和理论

网络经济相关概念和理论(一)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1.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规模能给用户带来的协同价值,这种价值增加了用户的福利,但是用户无需为此支付报酬。

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连接到这个网络的用户数量,梅特卡夫定律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正相关。

一般情况下,网络效应的概念等同于网络外部性,如果对两者进行严格的区分,那么网络效应中包括了网络外部性和被内化的网络外部性(即网络外部性在价格上得到了体现)。

2. 临界规模在网络规模达到临界规模前,网络的价值对用户的价值不大,用户的支付意愿低;当网络规模突破临界规模时,网络对于用户的价值很大,用户的支付意愿高。

因此,临界规模是网络经济下决定企业能否生存或更好发展的用户规模。

3.突破临界规模的途径由于网络效应的悖论(产品投放初期,网络规模小,对用户的价值低,用户不愿意加入网络,这反过来导致网络规模无法扩大,网络效应无法增加)的存在,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采取措施,突破临界容量。

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和关键平台、提供政策帮助协助企业突破临界容量;企业则可利用特殊的竞争策略,如免费策略来搭建自己的网络,或者通过寻求合作,互联网企业能将合作方的流量导入到自己的平台。

4. 转移成本和锁定用户从一个系统转向另一个系统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转移成本。

锁定的概念与转移成本相关,是指当用户的转移成本很高时,用户更倾向于停留在原有网络中,此时,用户就被锁定了。

5.正反馈和马太效应网络经济下,由于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在运行过程中,其本身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效应的同向增强。

因此,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最终会形成“赢家通吃,输家通盘”的结果,这也就是马太效应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和理论1.并购的定义并购的含义广泛,一般包括合并和收购两个概念。

收购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前者属于资产买卖行为,收购方无需承担目标方的负债,目标方仍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在股权收购中收购方拥有目标方的股权,并因此承担目标方的债权。

网络外部性理论综述

网络外部性理论综述

网络外部性理论综述在经济生活中,个体的消费行为总是会发生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体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也会受到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社会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从众现象。

但是其中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即产品对个体的效用会随着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供给方规模经济相对应。

当需求方规模经济被运用到信息技术与网络领域中时,学界提出“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来予以概括和解释。

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Externality)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当某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便产生了外部性。

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当个体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本质上,外部性就是指经济主体的利益受到了他人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经济影响,也包括非经济影响。

外部性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诞生较晚,对于其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界定也存在不同表述,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

Rohlfs (1974)在对电信服务的研究中发现,用户在选择电话网络时,更倾向于那些用户规模更大的网络,因为这意味着潜在通话对象越多,对于用户的价值就越大。

虚拟网络中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Windows操作系统在市场中受到的青睐即是一例,Rohlfs将这种现象称为“正的消费外部性”,Rohlfs的研究也被公认为是网络外部性领域的最早论述,但直到1985年,经由Katz和Shapiro 的论述,“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这一概念才作为“正的消费外部性”的指代正式出现并首次获得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

Katz等在对耐用品的研究中提出,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不仅与该产品的现有消费规模有关,也可能与其未来规模之间存在联系。

正是在此基础上,大量相关研究进一步展开,该研究也成为网络外部性领域的重要标志。

网络外部性也被认为是网络产业竞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根本因素。

现代经济中的网络外部性

现代经济中的网络外部性

现代经济中的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现代网络经济中的一个标志物。

与传统经济的外部性相比,网络的外部性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其外部性的大小受网络规模和网络交互程度的影响。

此外,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网络经济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呈现出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特质。

标签:网络外部性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一、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和特点网络外部性是“新经济”中的重要概念,是标志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其实质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

网络的外部性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网络外部性指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产生的外部性,例如电话、电邮和网络游戏等。

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数量的增加、该产品互补品数量的增加、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正如互联网与网站,随着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内容各异的网站出现,网络群体越来越庞大,进而使得整个互联网的价值也随之上升。

网络的外部性是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传统经济的外部性相比,网络外部性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1.互依性:所谓互依性是指消费者极易联结成一个联盟,因为这些消费个体间的决策是互动的。

2.用户锁定:用户在购买了某件产品之后,通常还要购买配套的硬件或软件,并且学习产品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此时,一旦产品的用户进一步向该特定系统投入各种补充型、耐用型资产时,就会产生锁定。

并且锁定程度与转移成本有关,即投入的越多,转移成本越大,锁定程度越大。

二、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从网络的物理特性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速。

网络规模越大,网络中的结点越多,网络的外部性就越大;同样,其内部物质流动速度越快,网络外部性也越强。

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s law)指出网络价值与网络大小的平方成正比,这里的网络大小是指网络结点数目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外部性理论综述
在经济生活中,个体的消费行为总是会发生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体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也会受到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社会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从众现象。

但是其中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即产品对个体的效用会随着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供给方规模经济相对应。

当需求方规模经济被运用到信息技术与网络领域中时,学界提出“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来予以概括和解释。

网络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Externality)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当某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便产生了外部性。

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当个体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本质上,外部性就是指经济主体的利益受到了他人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经济影响,也包括非经济影响。

外部性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诞生较晚,对于其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界定也存在不同表述,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

Rohlfs (1974)在对电信服务的研究中发现,用户在选择电话网络时,更倾向于那些用户规模更大的网络,因为这意味着潜在通话对象越多,对于用户的价值就越大。

虚拟网络中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Windows操作系统在市场中受到的青睐即是一例,Rohlfs将这种现象称为“正的消费外部性”,Rohlfs的研究也被公认为是网络外部性领域的最早论述,但直到1985年,经由Katz和Shapiro 的论述,“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这一概念才作为“正的消费外部性”的指代正式出现并首次
获得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

Katz等在对耐用品的研究中提出,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不仅与该产品的现有消费规模有关,也可能与其未来规模之间存在联系。

正是在此基础上,大量相关研究进一步展开,该研究也成为网络外部性领域的重要标志。

网络外部性也被认为是网络产业竞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根本因素。

Katz等根据研究给出网络外部性的相应定义:即当消费同样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量。

相比之下,给出的定义则更为宽泛,他们认为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

他们同时指出,这种影响也可以是负的,当超过一定规模时,用户的效用也可能因此降低!
互联网用户过多所造成的网络堵塞就属于负外部性的情况。

从市场主体中的消费者层面来理解网络外部性,他认为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