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殊是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它会导致骨骼变薄和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进行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变薄、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碎。
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在其他年龄段浮现。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
二、骨质疏松的原因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变薄,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2.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的人,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3. 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这会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4. 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钙和维生素D)、长期吸烟和酗酒等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三、骨质疏松的症状早期骨质疏松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以下症状可能会浮现:1. 骨折: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腰椎、髋关节和手腕等部位。
2. 身高减少:椎体骨质疏松会导致身高减少,弯腰驼背。
3. 骨痛:骨质疏松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骨痛。
四、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1. 饮食调理: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豆制品、鱼类和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照射,也可通过食物或者补充剂摄入。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游泳等,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同时,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3. 药物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药物治疗,如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等。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和监测骨质疏松的发展。
五、骨质疏松的重要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至关重要。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传统中医学中没有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一般将其归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是指由肾虚、脾虚或血瘀等原因导致的骨枯而髓减,一般表现为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一系列症状。
1、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2.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在众多的中医文献中有“骨枯”、“骨痹”、“骨痿”、“骨极”等类似骨质疏松症的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有着详细的描述.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各医家都有自己的论述,目前大家较为认可的观点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脾、肝、血瘀等都有关系,其中肾亏为主,脾虚为辅,肝失疏泄为关键,血瘀是促进因素.古代文献记载的定型定位为与骨质疏松症最为接近的是“骨痿”,并认为“肾虚为本”、“脾胃虚弱”、“肝失疏泄”、“瘀血阻络”是其主要原因;绝经后骨质丢失的病因病机,认为该症病因为肾虚精亏,病位在肾,与脾关系密切,气血不行、痹阻经络为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从肾、脾、淤三个方面去考虑。
2、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原则及用药规律是什么?根据导致骨质疏松的不同病因,中医防治骨质疏松有3条基本原则:补肾为先、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补虚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补阳药以补肾阳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活血祛瘀药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类中药。
骨质疏松属肾阳虚衰时,应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属肝肾阴虚时,应用滋补肝肾的药物,属气滞血瘀时,应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属气血亏虚时,应用健脾益气养血的药物。
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1)补肾为本既然肾主骨,肾虚导致骨质疏松,那么,治疗骨质疏松就要补肾。
《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骨痿者补肾以治之”的治疗原则。
肾虚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虚。
肾精乃是骨骼的内在化生之源,肾精亏虚,阴液不足,阳气无以化生,所以阴虚、阳虚、气虚只是骨痿的外在症状表现,归根到底还是肾精亏虚所致,因此补肾益精为其正治,亦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体现。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骼密度减少和骨质变薄而导致骨骼易碎的疾病。
它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因为肾气亏虚、肝肾不足、阳虚阴盛等原因导致病理性的骨质变得脆弱和易损。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肾气亏虚是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
肾在中医理论中主司生长发育,骨骼是肾精的主要所在,所以肾气亏虚会导致骨骼的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
肾气亏虚还会导致骨髓功能减弱,影响骨质的新陈代谢,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二、肝肾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
肝主疏泄,肾主贮藏,肝肾不足会导致疏泄不畅,容易导致骨髓受损,影响骨髓的生成和营养,使骨骼变得脆弱易损。
三、阳虚阴盛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
阳虚阴盛导致寒湿生于骨中,阻碍了骨骼的气血流通,容易造成骨质变薄变弱,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补肾壮骨的药物如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肝肾的药物如地骨皮、红枣、当归等,调和阴阳的药物如熟地、何首乌、莲子心等,可以有效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促进骨质的新陈代谢。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技术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组织的生长发育,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外,中医还强调调节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骨骼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主要是从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的角度来看待疾病,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调节饮食习惯等手段来治疗骨质疏松,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医将继续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和治疗,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组织退化,导致骨质的脆性增高,并容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妇女。
根据数据,全世界大约有两亿人患有骨质疏松,这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骨折,所以要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病,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骨密度、骨质量的降低、骨微结构的破坏、骨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
更年期后骨质疏松通常出现于女性绝经后5~10年;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人70岁以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症;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少年,原因不明。
2、治疗单纯的补钙还不足以治疗骨质疏松症。
(1)抗骨吸收药物1)一种可供选择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是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
2)对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病人,降钙制剂更适宜。
长期服用是不可取的。
三文鱼降钙素,按情况一周2-5次皮下或肌肉内注射;三文鱼降钙素鼻喷雾;鳗鱼降钙素,肌肉注射。
3)对妇女病人应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减少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侵袭性乳腺癌,而不会使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雷诺昔芬,因静脉栓塞或有血栓的患者,如长期卧床或久坐时,均应慎用。
4)雌激素类药物仅适用于女性。
应该综合评价优缺点,并遵守下列原则:①对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或骨质疏松症和/或骨质疏松症的女性,特别是在绝经前期使用,获益较大,风险较低。
②禁忌症:禁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病、结缔组织病等。
注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及垂体分泌瘤的患者。
有子宫的女性在使用雌激素的时候要配合使用合适的黄体酮制剂来抑制体内的雌激素,对于已经做过子宫手术的女性,应该只使用雌激素而不使用黄体酮。
百度百科

定义:以慢性腰背疼痛,甚则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
基本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
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
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概念的理解和认识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
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内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骨质疏松症图例因素。
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 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精充足对骨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肾虚会导致骨髓生长不畅,骨骼强度下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2. 脾胃虚弱导致骨质疏松症: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骨骼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容易出现骨质流失。
3. 血瘀导致骨质疏松症:血液循环不畅、气血淤滞会导致骨质疏松。
血瘀会影响骨髓的血液供应,使骨髓功能减退,加速骨质流失。
4. 气滞导致骨质疏松症:情志不畅、痛苦郁结等导致气滞,会阻碍骨髓的正常运行,使骨髓功能减弱,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5. 湿阻导致骨质疏松症:湿邪入侵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影响骨髓的正常供应,导致骨髓衰竭,加速骨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肾虚、脾胃虚弱、血瘀、气滞、湿阻等病机的形成,进而引发骨骼质量减少,骨骼密度降低,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
因
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通常从调理肾脏、健脾胃、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湿等方面入手,以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骨质密度。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有效预防措施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有效预防措施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中渐渐普遍,由于其本身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而且此病在发展中又是个缓慢的渐进过程,因而直到病发,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
据资料表明,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约有7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那么怎样认识该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延缓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呢?1.发病有因,思想不可麻痹有一位65岁的陈世平老人因骨折住院了,说来也怪,这位老人一没摔倒,二未遇碰撞,只是在端了半盆水准备起身倒掉时,突感腰痛难忍,直不起身来,到医院拍片才知道是腰椎骨折。
端盆水也能造成骨折,这或许让人听起来比较离奇。
其实,端水仅仅是骨折的诱因,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骨折的最根本原因是其已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此病在临床上没有特殊的表现,加之它的发展是很缓慢的,所以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
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有90%的女性和60.72%的男性患有此病。
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活性的降低,患病率随之迅速增加,骨折发生率也急剧上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周身性疾病,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量的减少,骨组织结构的破坏,骨脆性相应地增加,人的骨髓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同多孔的海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骨折。
所以医学专家告诫中老年人,切不可在思想上忽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科学检测预防是关键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最好的办法是测量骨密度,这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测方法,医生根据所测的数值,可以诊断出是骨量减少,还是骨质疏松。
在一些无条件做骨密度测定的地方,可根据其危险因素(如绝经后、胃肠疾病、缺少活动、甲亢、糖尿病等)来判断可能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疏松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预防该病发生是延缓骨质疏松发展的最好方法,措施包括在青少年时期应获取最高骨峰值,戒除烟酒,治疗相关疾病,建立起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他补充说,更年期是骨量丢失期的高峰,发现有病也不可惊慌,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延缓或停止骨量继续丢失,降低骨折的危险度。
骨质疏松科普宣教小知识

骨质疏松科普宣教小知识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它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骼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骨骼变得脆弱易碎。
这是由于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减少,骨骼结构变得不均匀所致。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以下症状可能会出现:1.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腕部、髋部和脊椎。
2. 身高减少:骨质疏松导致脊椎骨骼变形和压缩性骨折,使身高缩短。
3. 姿势改变:脊椎骨折可能导致驼背或弯曲的背部姿势。
4. 骨痛: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骨骼疼痛,尤其是在腰背部和髋部。
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质量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2.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的人,个体患病的风险较高。
4.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低钙摄入)、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四、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1.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豆类等,有助于骨骼健康。
2. 运动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3. 避免烟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药物治疗: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钙补充剂、维生素D补充剂或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五、结语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治疗的骨骼疾病。
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就医,我们可以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保持骨骼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宣教,能够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次骨折发生率高
认识骨质疏松症
认识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
→
认识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
• 20%一年内死亡 • 25%恢复到骨折前生活质量 • 55%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认识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死亡原因
• (美国)估计有800万名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症,2200万妇女有骨质减少,存在骨质疏松 症的发病危险3
1Melton LJ J Bone Min Res 7: 1005-10, 1992 2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Osteoporosis Study (EPOS) Group, J Bone Min Res 17: 716-724, 2002 3America’s Bone Health: The State of Osteoporosis and Low Bone Mass in Our N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Osteoporosis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 型) : 一般发生在 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 :一般指老人 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主要发
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分类和分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演变进程
健康的脊柱
脊柱后凸 (驼背)
50岁 更年期
出现血管舒缩症状
55岁以上
绝经后期 75岁以上 驼背
脊柱骨折的危险性高于其它类 髋骨骨折危险性高
型的骨折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MarketForce 认识骨质疏松症
每1000名妇女每年 的发生率
50岁以后妇女脊柱、腕部和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40 脊柱
30
20
髋
部
10
腕部
50
60
70
80
Wasnich RD: 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年龄 (岁)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 认识骨质疏松症
4th edition, 1999
统疾病,抗癫痫药物,其它代谢性骨 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如糖 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 他因素所致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1.“无声无息”: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 2.女性比男性多:绝经后女性激素分泌锐减,加速骨质
的流失 3.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
认识骨质疏松症
Foundation 1-12, 2002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的 微结构破坏,而导致骨强度降 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
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骼是活的组织,不断地新陈代谢,旧的 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 吸收期过多或过快,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
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 疼痛: 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 • 脊柱变形: 身高变矮,驼背 • 骨折: 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
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 发生过一次骨折,再次骨折风险明
显增加 • 内脏功能障碍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常见骨折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最大危害
骨质疏松性骨折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以在X线摄片中显现出来,故对早期诊 断意义不大
认识骨质疏松症
检查骨密度
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方法可准确地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 安全性:接受X线只有胸片的1/30 准确度 精确性 正常人群参考数据库 与骨折发生风险相关 诊断 “ 金标准 ”
• 肺炎 • 褥疮 • 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 泌尿系统感染与肾衰 • 老年性痴呆 • 全身衰竭
认识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不可控制因素 ➢ 人种 (白种、黄种人危险高于黑人) ➢ 老龄 ➢ 女性绝经 ➢ 母系家族史
认识骨质疏松症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 妇女过早绝经 • 遗传因素 • 体形瘦小 • 钙质不足 • 缺乏运动 • 吸烟、酗酒 • 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 •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
激素等 • 患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审查和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 生活习惯与方式, 以帮助诊断致病 的原因。
2.了解骨的存量-检查骨密度 3.了解骨量流失速度-生化指标测定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密度测定方法: 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金标准 其他评估方法 1.定量超声测定法 2.X线摄片法:只有当骨量下降30%才可
认识骨质疏松症
认识骨质疏松症
上海(1993年)调查表明
•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 • 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 • 并发骨折者高达12%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问题的严重程度
• 全球范围内,一名妇女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 性骨折的危险性为30-40%1
• (欧洲)大于50岁的妇女中椎体骨折的发生 率为每年11/10002
认识骨质疏松症
正常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Courtesy Dr. A. Boyde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微细结构的重要性 影响骨强度的决定因素
•正常骨
•骨质疏松骨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WHO)
• 骨量减少 • 骨微结构破坏 • 骨脆性增加 • 骨强度降低 • 易骨折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分类和分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其它疾病 发病率的比较
年发生率*1000
2000
1500 1000
500
1 50万
25万 髋部 25万 前臂 25万 其它部位
75万 椎体
51。3万
0
骨质疏松性骨折 心梗
椎骨骨折妇女中仅50% 患者进行诊治
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后 死亡率达20%
22。8 万
卒中
18。4 万
乳腺癌
Riggs BL, Melton LJ. Bone 1995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6,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1996, American Can认ce识r S骨oc质ie疏ty 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