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_女性_对_永远有多远_中白大省的另一种解读

合集下载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永远有多远》是一部由吴念真执导,陈坤、倪妮等人出演的现代都市题材电视剧。

该剧以白大省一家为主线,讲述了一对分居多年的夫妻为了教育孩子、亲情和婚姻问题上的矛盾和挣扎的故事。

在这部剧中,女性人物白大省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性格和经历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就《永远有多远》中的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她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白大省是一位坚强又温柔的女性。

在剧中,她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面对婚姻的失败和孤独的困境,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她的努力和勇气去面对一切生活的挑战。

她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自信和果断,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与此她在家庭中展现出的温柔和关怀也让人感动。

她用自己的爱和关心来弥补孩子因为父亲的缺失而产生的心灵创伤,让孩子们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种坚强与温柔的并存,展现了当代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她们既要有独立自主的一面,也要有关怀家庭的另一面。

白大省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立人格和生活态度的女性。

在剧中,她在职场上展现出对待工作的认真和负责,她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为公司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与此她也有自己对生活的期待和追求,她渴望找到真正懂得珍惜她、爱护她的伴侣,她不愿安于平淡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有更多的精彩和意义。

她不愿因为自己是单身母亲就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幸福去拼搏。

这种独立自主、有着自己生活态度的精神,体现了当代女性追求个性化、自我实现的精神风貌,也为现代女性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白大省的形象也向我们展现了她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在剧中,她在感情上的挣扎和选择也让人为之动容。

发现自己的前夫出轨后,她虽然选择了离婚,却依然无法抹去对前夫的感情,她努力想和前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也经常在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中求证自己的选择。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当代女性在感情上的复杂和深刻,她们既有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也有对独立自主生活的追求。

.《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人物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人物形象分析

2014年13期目录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关于金代钱币制度特征的探讨马注《清真指南》中的忠孝思想研究浅析金代红绿彩瓷器陶澍研究综述法国年鉴学派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影…壬午兵变影响刍议浅析英法之争中英国战胜法国的原因浅谈为何中共二大能够提出反帝反封建…明朝宦官制度及当今时代启示浅谈四川地区的孝文化史绳祖生平考述明朝隐士略探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初…耶律楚材经济思想浅议略论金哀宗完颜守绪浅谈安源工运与萍乡早期学运[摘要]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在北京胡同里,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女主人公――白大省。

在铁凝轻松却不乏凝重的文字中,我们发现了白大省的真诚和善良。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大省的善良和仁义就像那圣洁的湖水一样给予生活在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我们以心灵的洗涤。

中国论文网 /4/view-6329254.htm[关键词]白大省;仁义;善良;传统《永远有多远》以表姐的叙述性的口吻,为我们再现了她天生善良,即使吃亏也仍旧坚持奉献的表妹白大省。

白大省的善良就正如驸马胡同里的老人们所评价的那样:“这孩子仁义着呢!”。

一个人做一件善事很轻松,可是一直在坚持做就十分困难了。

但面对他人的不解,但白大省还是坚守住了自己的仁义,这位当代雷锋般的人物,带给我们读者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而且更重要的是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1.坚守有人说:“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群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压制人的个性意识,传统‘性伦’文化更是强调女性的谦卑与奉献,漠视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1]也有人说:“在传统社会规范的制约下,女性就是由善良、宽容、忍耐、妥协、牺牲等词汇堆砌而成的奴性形象。

”[2]白大省虽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失去了一些自我,但是最终她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一种适合她的人生道路。

面对经济发展大潮中产生的种种诱惑,她并没有迷失自己,反而找到了一种可以在这一大潮中扬帆远航的方法――坚守传统道德。

白大省从一个小女孩成长到一名职业女性,但并没有学会城市中人们的精明与算计,始终以低微的姿态谦让所有人。

探寻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探寻——从《永远有多远》的人物形象看铁凝的女性生存意识

探寻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探寻——从《永远有多远》的人物形象看铁凝的女性生存意识
化、 空洞化从而成为另一种“ 空洞能指” 了。 …
时至今日 , 波伏 娃在《 第二性》 中呼唤的解放的重要基
的 解读与 分析, 试图廓清当 代女性在成长路上的犹疑和 迷 障, 找出束缚女性身心的痼疾 , 从她们身上主体意识的高扬 与隐匿来阐释女性在成长道路上应如何剥落和坚守传统以 及成长蜕变中的艰难, 从她们一步一回的面影中找寻女性 生存的唯美天堂和精神家园。 在“ 菲勒斯中心” 迷失了自我的白大省
的象征秩序中, 男性占统治地位, 男性是知者、 是主体。女 男人的爱, 可她不知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人, 什么样的 性要么被排除在男性的视野之外, 要么被视为观照的对象, 爱。只是盲目地善良仁义、 吃亏忍让、 委曲求全……可悲的
本文通过对永远有多远中的白大省和西单小六两个典型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试图廓清当代女性在成长路上的犹疑和迷障找出束缚女性身心的痼疾从她们身上主体意识的高扬与隐匿来阐释女性在成长道路上应如何剥落和坚守传统以及成长蜕变中的艰难从她们一步一回的面影中找寻女性生存的唯美天堂和精神家园
第1 3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从《 永 远 有 多远》 的人 物 形 象看 铁 凝 的女 性 生存 意 识
童 静
( 信 阳职业技术学 院 语言 与传媒学 院, 河南 信 阳 摘 4 6 4 0 0 0 )
要: 铁凝的《 永远 有 多远》 , 表达 了现代女性在现 代社会生活 中生存方式和 生存 意识 的多样性 , 及她们对
意识觉醒的第一音符, 奏出了动人乐章。丁玲的“ 莎菲” 以
《 棉花垛》 《 麦秸垛》 , 再到 冷峻的 《 玫瑰f - j ) , 几乎每隔几年, 她在写作题材、 手法上便会有令人耳 目一新的变化。但不 变的是对人的生存、 心灵的关注, 是对生活不倦的体贴和深 刻的理解。在体贴与理解里, 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独特、 熠 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可以说铁凝的创作一直执着于中国城 乡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 是她永远关注的主题。因此, 她 的作品显示着很强的女性文学意识。

善良背后的软弱——《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形象简论

善良背后的软弱——《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形象简论

善良背后的软弱——铁凝《永远有多远》中的白大省形象简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9140224 王辉指导老师李钧摘要:铁凝,一个集“政治身份、作家身份、女性身份”三重于一体的新时期文坛领袖,以她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是天生的弱势群体,这是由生理原因决定的,即使在人人享有自由,男女平等的今天。

面对生存、面对竞争、面对人性的善与恶,女性到底该何去何从?我们或许可以从铁凝的《永远有多远》中去寻找答案。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新时期创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传统意义下仁义、善良的北京女孩——白大省,铁凝主要通过对白大省的生活方式和她与郭宏、关朋羽、夏欣的三次恋爱经历的描述,叙说了这个仁义善良的北京姑娘的悲剧爱情和她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铁凝对女性生存的深层关怀,白大省的故事也引起了我们对女性生存问题的深深思考。

关键词:铁凝;《永远有多远》;女性主义;女性生存The Weak behind the Good---On Bai Daxing in the "How far is forever"Abstract:Tie Ning, the leader of the literary world in the new period, with her keen eyes, unique angle of view on the women survival condition. "How far is forever" is an important medium-length novel in Tie Ning’s works. The novel shaping a traditional sense of good girl who lived in Beijing, Bai Daxing .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y of life of Bai Daxing and her love, Tie Ning shows her deep concern for women survival, but also aroused our deep thinking about survival in women.Key words:Tie Ning How far is forever The feminist Kindness Survival引言随着近年来女性主义、女性文学的兴起,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铁凝的一系列作品也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

女性文学作业

女性文学作业

“仁义”的荼毒-----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铁凝《永远有多远》【摘要】:铁凝在她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的女性形象,白大省。

“仁义”本该是她值得骄傲的资本,但是“仁义”对于她来说却成了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并深受其荼毒。

本文将通过对白大省形象解读,探析铁凝笔下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铁凝、白大省、女性意识、仁义、男权社会。

新时期的文坛中,铁凝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

她是伴随着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杰出女性作家,而身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也一直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觉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命运。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20世纪末发表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曾先后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中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拥有如此殊荣的小说,也是作者的最推崇的小说,不仅仅是它获得的荣誉,更因为它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铁凝通过小说讲述了“我”的表妹白大省的辛酸爱情经历。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她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又一次一次的跌倒,失败。

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使她最后从心底呐喊出:“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从来就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但作为旁观者,作为读者,我们清楚地知道她永远无法成为她想成为的那种人,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1从白大省自身性格分析白大省的与生俱来的性格,使她只能成为这种好人。

首先,她从小谦让别人。

儿时跟“我”(即白大省的表姐)一起去买汽水,通常“我”喝第一口,而且比她喝很多,但是白大省却从来不计较。

更有甚者,“我”故意欺负她,浪费时间,最后还催促她快点抓紧时间洗头去看电影,导致她没洗干净,脑门上粘着黄黄的洗发膏。

可是她却放佛不知道似的,还认为自己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而对“我”更加好。

而对于弟弟白大鸣更是一味的不可思议的谦让。

从小她便认为弟弟是个苦命的人,从小到大体弱多病,当然这只是她眼中的弟弟,所以她认为自己应该去顺从弟弟的一切心愿,连她惟一的资本老房子换来的新楼房都愿意拱手相送。

从小的谦让也使得她在自己以后的爱情路上也是一味的保持自己的低姿态,甚至她的爱情标准竟是一个忘我的,为他人付出的,让人有点心酸的低标准,即“选择一个我爱他比他爱我更……”而她也确实这么做了。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永远有多远》是一部由孔飞扬执导,赵薇、葛优主演的电影,影片根据小说《永远有多远》改编,讲述了一段关于家庭、爱情和人生选择的故事。

在电影中,白大省是女主角之一,她的形象既真实又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接下来,本文将对《永远有多远》中的女性人物白大省进行形象分析。

白大省是电影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立意识的女性。

在影片开篇,观众便可以看到白大省搭乘火车离开故乡,奔赴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她的勇敢和坚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城市里,白大省顽强地生存着,她用自己的双手谋取生计,她没有依靠任何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

白大省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面对生活困难和压力的时候,白大省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坚定地面对和克服困难。

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勇气让白大省成为了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女性形象,她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不退缩的品质。

除了勇敢坚韧,白大省还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女性。

在故乡的时候,她照顾患病的父亲,抚养弟妹,尽心尽力地照料家里的一切。

在大城市里,她也一直关注着家人的生活和幸福,时刻牵挂着他们。

白大省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人感动,她无论身在何处,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家庭的一员,她为家人付出了很多,这种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宝贵。

在感情方面,白大省是一个非常坚强独立的女性。

她不依赖于男性,对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负责。

在电影中,白大省和赵大勇之间产生了感情,但她并没有轻易向感情妥协。

在面对感情的选择时,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对感情保持着理智和清醒。

这种独立而坚定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她不会因为爱情而迷失自己,而是在爱情中保持独立和自主,这种品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尊重。

《永远有多远》中的女性人物白大省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魄力的形象。

她的勇敢、独立、坚强和爱心,展现了一个当代女性的多重魅力,她不仅是一个对家庭负责、对爱情忠诚的女性,更是一个有着自己梦想、有着自己人生追求的独立女性。

简析_永远有多远_中白大省的艺术形象

简析_永远有多远_中白大省的艺术形象

简析《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的艺术形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吴小菲几次读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小说中白大省的形象让我有一种酸酸的、痛痛的感觉。

做为女性白大省的形象让我有一种想和她大吼的冲动,她怎么这么窝囊啊!可静下来思考,这难道说仅仅是白大省个人的问题吗?现实中有那么多的女性显性或隐性地为了取悦男性去整形、美容、搔首弄姿等・・・・・・什么时候可以做到男女互相尊重、平等共处哪?什么时候女性才能摆脱男权话语下的命运哪?白大省———一个仁义、真情、善良、乐于奉献的女性,却得不到她喜欢的男性的青睐。

她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一直不是她想要的,她一直想改变自己,变成一个让男人喜爱的形象,可得到的回答是:永远也不可能。

她绝望地发出了:永远有多远?白大省七八岁时就得到胡同里的老人们“仁义”的评价,在她成长的道路上身上总是有种不合时宜的“善良”。

她的善良、仁义并没有赢得自己所希望的异性的爱恋。

白大省的四段恋情都无果而终。

十岁时对九号院赵奶奶的侄子赵叔叔产生了单恋,这是少女最初的萌动。

但赵叔叔却被西单小六诱惑,根本无视白大省的存在。

长大后她的择偶标准是忘我的、为他人无条件付出的、甚至让人感到心酸的极低的:选择一个我爱他比他爱我更多的……大学同学郭宏一开始就不爱她,只图与她确定恋爱后能留在北京,因此一旦有去日本的机会就一走了之;同事关朋羽无论学历、职业都低于白大省却被她娇蛮的表妹抢走;夏欣是个无所事事只会吹牛的窝囊废,白大省却像是得了一块珍宝,对他全心全意,最后还是被夏欣用牵强的理由拒绝了。

这些白大省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都是在利用她的“善良”“仁义”达到各自的目的后毅然离她而去。

就这样,白大省在一次次伤害中依然如故地继续着她的“善良”与“纯洁”。

初次与郭宏的恋爱中,白大省并没有在乎自己“性”征的缺失,她认为用自己的仁义、真诚就可以换来爱情,她甚至在恋爱初始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忘我的的、为他人付出的、让人有点心酸的低标准:“选择我爱他比他爱我更厉害的人”。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

《永远有多远》中女性人物白大省形象分析《永远有多远》是著名作家三毛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的女性人物白大省是该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独立、坚强、乐观的女性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接下来,本文将对《永远有多远》中的女性人物白大省进行形象分析,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

白大省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白大省从小就是一个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受约束的女孩,她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长大后的生活中,白大省更是展现出了她的独立性,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她没有因为困难而选择逃避,而是坚定地去面对,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人敬佩。

白大省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磨难,但她从未轻易放弃。

无论是在面对家庭的不幸、生活的挫折还是感情的纠葛,白大省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毅力。

在生活中她时常面对着悲伤和失望,但她从不沉沦,继续勇敢地向前。

她的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白大省是一个乐观的女性形象。

尽管在生活中面对种种的困难和挫折,白大省总是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

她不停地勉励自己,告诫自己要相信,要坚强。

这种乐观的态度为她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提供了支撑,也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和喜爱。

白大省用她的乐观态度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白大省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白大省对身边的人都充满了关怀,她对待他人始终以真诚、善良的态度。

她不仅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经常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善良和关爱让她成为周围人心目中的典范,也使她在小说中塑造了更为立体的形象。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的一个非常鲜活和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她的独立自主、坚韧不拔、乐观积极、充满人文关怀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3期2008年5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 U I ZHOU UN I V ERSI 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 on)(B i m onthly)Vol.10No.3May.2008母性?女性?———对《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的另一种解读肖常纬(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 要:铁凝在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介于母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角色白大省,独特的女性心理使她在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时也直指男权文化的影响对白大省母性意识的强化与女性意识的背离。

关键词:白大省;母性;女性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09(2008)03-0133-03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发表于20世纪末的一部中篇小说。

讲述的是“我”的表妹白大省:一位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是一个介于母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文化形象。

小说中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挖掘女性的心理意识,独特的女性心理使她在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时也直指对男权文化的批判。

一、仁义、善良的母性意识与形成白大省相貌平平,脾气随和,“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永远怀着一腔过时的热情,迷恋她喜欢的男性,却总是失恋。

”“当她七、八岁的时候,就被胡同里的老人评价为仁义。

”只是她的这种“仁义”与“善良”在文本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无私奉献的母性。

在传统的文化预设里,提到母亲便想到:无私忘我、奉献牺牲、勤劳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想起在《永远有多远》这篇小说中的白大省,这个在骨子里已把自己的女性意识置换为母性的形象。

她勤劳,从小就照顾姥姥,“小学二年级,她就担负起每日给姥姥倒便盆的责任”;奉献与牺牲是母性的另一种伟大,她对弟弟白大鸣的疼爱,也超出了做姐姐的情感,她为弟弟小时候遭受的磨难深感内疚,在母性情怀的驱使下答应给弟弟换房。

在处理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时,她一上来就确定了“我爱他比他爱我更深”的屈尊与奉献式的择偶标准。

她对几任男友的关心、无私的付出更多的已是母性的关怀。

她“把伺候郭宏当成最大的乐事”,又因孩子的一块脏手绢击中了她心中脆弱的部位,捻动了她的母性柔情,而决定和郭宏结婚。

她对关朋羽说“要是咱们两过日子,我什么都不让你干”,任着夏欣在她那白吃白喝外加穷“白活”,整个一副母亲溺爱孩子的心态,而没有未婚男女相处应有的平等。

她的这种对男性母爱般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她另一种形式的人性:女性的贫乏与割裂。

正应了美国电影里的一句话“在每个现代女性洁白的衣领下,都藏着一个原始的女人———母亲。

”可见她的这种“仁义”与“善良”只是让她更接近于母性,而远离了女性的本质,女孩对自己本质身份的认识是一种肯定,其基础是等同、延续和对母亲的认同,这使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那么,白大省的这种仁义、善良的性格到底是缘何形成的呢?首先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

社会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一脉相连,息息相关。

“我们的父母当时也都不在北京,那几年我们与姥姥相依为命。

”而在与姥姥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白大省除了伺候姥姥、照顾弟弟与挨姥姥的骂之外,几乎就没享受到什么母爱与家庭的温暖,“少年家长”的艰辛与成功,促使了白大省超前的坚强和能干,同时也过早地让她承担了母亲的角色。

可以想象,如果:她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姥姥能对她多一点关爱,在她成长的道路上能从亲友那得到更多一些的理解与支持,她又将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正是这种“缺失”和“距离”强化着她对家庭与爱情的渴望,也让她为了更好地在那个缺少关爱的环境里生存而不得不拥有了更多的仁义和善良。

其次,源自约定俗成下大众对她不可改变的认可。

白大省这种类似于母性的孝顺、奉献的“仁义”性格并非基于小女孩的天性,而是在一个强大的传统文化体系的重新规训下形成的,有来自“我”对这个表姐白大省的评价判断和姥姥喋喋不休的责骂以及胡同里老人的评价;也有她在漫长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她热情地帮助大家,是学生会的干部;还有工作后她以她的善良热情赢得了所有人甚至值班室大妈的夸奖,在自身优势不足的前提下也可以把卖房间的工作做得很成功。

但在她的爱情道路上,郭宏、关朋羽、小玢、夏欣、白大鸣等都是利用她的“仁义”达到各自的目的,白大省在一次次真情付出后一次次失去,正是这个社会大环境让她过早地失去了自我,这种成长环境是促使她的女①收稿日期:2008-04-10作者简介:肖常纬(1973-),女,湖南娄底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师大在职硕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性意识淡薄、母性意识张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白大省的身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界定,无疑对她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的。

传统文化教育人要乐于助人、要尊老爱幼、要懂得谦让,这才是一个符合传统文化标准的好人。

所以白大省“仁义”的品性其实并不是白大省所独有的,也不是女性所独有的,而是所有带有儒家文化根性的中国人所共有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情心,更是“克己复礼”的个性的压抑。

因此,处于这个文化环境的白大省,在生存的技巧方面,也是少得可怜,但她也不刻意去学习,白大省朝着她不想活成那样的模样活了下去,胡同文化给了她仁义善良的母性。

在这种传统文化强大的影响下,白大省养成了一个自觉的习惯。

“我”记得白大省有个让人发笑的习惯,“白大省告诉过我,她看什么东西都喜欢看侧面,……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

就像一个母亲永远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

“大春”的英俊潇洒,姥姥因知道洗甲水而被认定为挺见过世面,关朋羽的小动作让她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夏欣会徒手抓苍蝇,西单小六潇洒自在,这些在白大省那都是一个侧面,一个人的好的一面。

所以白大省眼里只有好人和每个人好的一面,也许正是通过她的这个让人发笑的习惯,铁凝告诉人们:看人要看侧面,世界上没有完人,我们也应该这样去看待和接受白大省。

白大省就只看到了所有人的侧面———好的一面,所以她对所有人都不设防,没心没肺的仁义,而因为这一点,她的世界里有伤痛,但没有仇恨,这是人性———母性的一种宽容。

二、缺乏自我的女性意识与原因如果从女性觉醒、女性解放的角度来审视和观照《永远有多远》的白大省,她的确是一个值得批判的人物形象。

因为,当今的时代男女平等在法律上已得到充分的保证,她却仍然不断地屈从于传统“仁义”的要求,违背自己的本心。

她的女性意识因更多的承载了某种道德、文化和社会内容,而使其中的女性本能、独立意识尚处于边缘位置。

在笔者看来,女性应当有她存在的独立价值,应当意识到这个所谓“独立的价值”的重要性。

对待爱情更应该如此,要想获得真正的爱情,首先就应该自爱。

自爱并不等于自私,自爱不过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自我人格的独立。

但在男权文化长期统治社会的境况下,女性的存在已被预设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白大省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她渴望成为的女性角色恰恰是男性所喜欢所欣赏的女性角色,这正是缺乏自主意识的体现。

白大省的女性意识在与三个男人的恋爱与两个女人的关系中得以充分体现。

那个打定主意要吃女人饭的郭宏,吃她的住她的一切都依赖她,而一个日本女留学生的眼神就足以把他勾的神魂颠倒。

天生喜欢居家过日子的关朋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爱上了白大省,所以最终从白大省的“胳膊圈”里钻出来,把自己的怀抱敞开给了妩媚娇蛮的小玢。

坐在无辜的女人家里白吃白喝外加穷“白活”的夏欣,是一个惯于答应的角色,一句“你真好”就让白大省乱了方寸,而结局只是:不可能再有别的发展。

郭宏、关朋羽、夏欣、白大鸣,这些并不是很坏的男人们,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男人,是白大省这样的女性所要面对的。

他们的所做所为没有像别人要求的那么高尚,但是正是在男性中心已经内化为理所当然、普遍存在的生存条件时,他们对于宽厚善良的白大省的精神和心灵都是一种充满伤痛的挤压。

尽管作者在结尾走出了男女尖锐的对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这种女性叙事策略下还是体现了对男性中心的解构。

被世人称赞的白大省并不想成为她现在已经成为的这种人,由于这点是她秘密的梦想,所以西单小六实际上是她心中艳羡的对象。

然而白大省自身却充满着矛盾,一方面她羡慕西单小六,想做那样的身心自由的女人;另一方面她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使她自己的女性意识同道德文化联系在一起,她心灵中的渴望被压抑,但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由主义情愫的梦想,她渴望自由又约束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做一个公众心目中的好女孩。

因此,白大省的悲剧不仅仅是得不到男性真正的爱,而是她艳羡的西单小六是她难以学习的,即使她变成了西单小六,她也不会觉得幸福。

因为如果这样,她要承受来自外界和内心的责备。

无论是她的男同学,还是比他学历低的男同事,甚至养活自己都困难的男房客,都对他的善良产生不了爱情,她对男友的那种无私无我和无原则的奉献反而激发不了男性对她的爱恋,铁凝将她们(白大省们)性格中的美德和缺陷一起暴露出来,她希望女性身上有一些野性色彩。

象西单小六和小玢那样,因为这两个女人身上有白大省所没有的女性魅力,她们在男性世界里游刃有余,尽管在公众的眼里她们类似魔鬼。

为此铁凝不无沉重地说:“在中国,并非大多数都有解放自己的明确概念,真正压抑女性心灵的往往不是男性,恰是女性自身。

”白大省这个形象展示了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的压抑和异化。

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长成的。

”女性走出了封闭的世界,却走不出男性的眼光。

有多少看似新潮和现代的青年女性,心甘情愿地将自己降到男性目光的海平面以下?她们的美丽与青春,她们的学历与修养,她们所有的优势都成为取悦男人的资本,以至于接受了现代教育的白大省也只能提出一个令人心酸的求偶标准。

在男性有着绝对权威的意识里,女性也自觉不自觉地以这一标准来规范自己,作为被认知的存在价值。

男权制度固然是女性悲剧的根源之一,但是,在男性意识形态及文化的强大惯性和阴影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混沌和泯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31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肖常纬:母性?女性?———对《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的另一种解读531参考文献:[1]铁 凝.永远有多远[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2]米 兰.昆德.小说的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3]铁 凝.关系一词在小说中[J].当代作家评论,(2003),(6):6.[4]戴锦华.真淳者的质询__重读铁凝[J].文学评论,1994,(5):11.[5]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铁 凝.铁凝文集(第五卷)[M].南昌:江西文艺出版社,1996.M a tern ity?W om en?———Another I n terpret a ti on of Ba iDa sh i n g i n How Far Is Perpetu ityX I AO Chang-w ei(Loudi Vocati 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417000)Abstract:Tie N ing shaped a s ocial r ole Bai Dashing situated bet w een maternity and women in her novellete How Far Is Per petuity.W ith her unique women’s p sychol ogy,she thought male culture has an i m pact on the enhance ment of Bai Dashing’s a wareness of maternity and the deviati on of her women’s a wareness when analyzing women’s s p iritual world.Key words:Bai Dashing;maternity;women(上接132页)To I nhab it Poeti ca lly———The the m e of na ture i n Lawrence’s litera tureZEN G L an-lan(Depart m ent of Student Affairs,Hengyang Nor mal University,Hengyang421008China) Abstract:I n his novels,La wrence t ook all the things in the nature as his potential writing objects,giving the nature life with flesh and bl ood and pers onifying the nature.Moreover,he created a series of the i m age of the natural s on for the readers and ex perienced directly the existence conditi on of the humanity in the world.A ll of these not only showed the drea m and ideal of the writer,but als o dis p layed the writer’s l onely and painful pondering t o the modern industrial s ociety.Key words:La wrence;nature;s on of nature;poet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