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中国特色文化产业之路
2020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0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白酒行业基本情况酒是指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成分的饮料,根据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三大类;按酒精含量不同分,可分为高度酒(40度以上)、中度酒(40 度以下 20度以上)和低度酒(含酒精成分在 20度以下)。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国白酒Spirit、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 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之一。
白酒系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
1、我国白酒行业发展阶段白酒作为世界主要蒸馏酒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酿酒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手工业部门,国家设有专门掌管酿酒的官职。
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浊酒到清酒,再发展到蒸馏酒的过程。
在建国初期,许多地区在私人烧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地方国营酒厂,我国白酒产业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私人经营的传统酿酒作坊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演变。
全国开展了总结传统经验为特征的大规模白酒试点研究,并逐步开展酿酒机械化改进,为白酒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完成了基础的技术准备。
在白酒品牌方面,国家自1952年开始陆续进行了多次名酒评选,评选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等“中国名酒”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目前白酒产业格局的基石。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白酒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白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也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相关产业政策进入调整期。
(1)1985-1989年:繁荣发展期本时期白酒产业的供应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为解决供求矛盾,国家按照“以放为主”的思路进行改革,不断减少价格控制,陆续放开了包括部分名酒在内的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白酒行业进入市场化定价阶段。
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中国酒城——专访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

发展文化产业繁荣中国酒城——专访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书
记刘国强
李思衡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到2015年,要把泸州基本建设成为“酒文化个性突出、特色优势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川滇黔渝结合部文化强市;力争到2020年,把泸州真正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极具个性魅力的“中国酒城”。
——刘国强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李思衡
【作者单位】《中国西部》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58.2
【相关文献】
1.省国资委主要领导调整:刘国强同志任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J],
2.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刘国强赴德阳调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J],
3.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立足本地、开展合作、放眼世界——专访中共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 [J], 胡宏;郑昊
4.“中国酒城”,建设白酒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专访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 [J], 胡宏;郑昊
5.众志成城再造一个美丽繁荣和谐新九寨——专访中共九寨沟县委副书记、县长陶钢 [J], 胡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酒: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

白酒: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白酒是一个千年传承的古老产业。
现有白酒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形成,与其漫长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白酒产业发展初期,规模小、家庭式小作坊是行业的基本存在单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按照行政区划将辖区内几家酿造作坊合并,成立了国营酒厂,构成了白酒产业均匀分布、平衡发展的产业分布状态。
改革开放30年来,多数名酒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全国化和高端化运作,逐步发展壮大,并首先确立了他们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也有部分强势品牌在区域崛起,与名酒企业共同推动白酒产业发展,并主导了白酒产业现有竞争格局。
从目前来看,白酒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名酒企业,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酿造工艺中继承了传统的精髓,是白酒的文化象征。
这些名酒企业的产品面向全国市场,主要满足消费者中高端需求,甚至是品鉴、收藏之用;第二层次为区域性强势品牌,凭借地域优势占据区域白酒市场主流消费,成为当地的特产,深受当地政府、商务人士推崇;第三层次是面对城乡低端消费的大众白酒品牌,这些企业数以万计,分布广泛,为大众消费提供低价白酒。
应该说,白酒产业的现有产业格局是由四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它延续了上千年来自然经济散漫、落后的产业状态;第二,它是建国60年来行政区划体制长期主导的必然结果;第三,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白酒企业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的结果;第四,它也是白酒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产业重心向名优白酒产区集中历史证明,天人合一是酿酒的最高境界。
人类的酿酒智慧必须充分尊重地理环境的神奇力量,必须充分研究并与地理环境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酿造出至真至纯的优质美酒。
也只有长期坚持这样的酿酒原则,才能最终形成芬芳后世的酿酒文化底蕴。
因此,酿酒产业竞争的本质是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和酿造历史。
地理环境决定产品质量,酿造历史决定品牌文化。
酿酒产业发展历史也同样在表明,优势资源向具有优势地理环境、悠久历史的区域集中,是酿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最终形成了优质葡萄酒多集中于法国,威士忌多集中于苏格兰,最好的伏特加一定产于俄罗斯的现实。
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白酒一直是中国人饮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也不断完善。
本文将就白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第一部分:白酒产业发展现状1.1 白酒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白酒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酒类市场总销售额达到10000多亿元,其中白酒市场销售额约为3000亿元,占据了酒类市场的相当大比例。
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到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2 传统白酒品牌持续崛起白酒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白酒品牌的持续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白酒制造历史,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白酒品牌通过持续的品质保证和市场营销活动,成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传统白酒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热销,也出口到了世界各地。
1.3 中小白酒企业成长迅速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相对于传统白酒品牌,一些中小白酒企业开始迅速崛起。
这些企业通过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积极创新白酒产品和包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中小白酒企业还加大了对科技和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与传统白酒品牌展开了激烈竞争。
1.4 外资品牌进军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对白酒需求的增加,一些国际权威的白酒品牌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这些国际品牌通过与中国白酒企业的合作或者自主发展,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种市场竞争不仅促使中国白酒企业更加注重品质和创新,也推动了中国白酒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二部分:白酒产业发展趋势2.1 白酒品质追求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白酒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酿酒业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中国白酒是以含有丰富淀粉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如高梁、小麦等粮食作物),以自然微生物接种制曲,采用独特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具有自然微生物发酵而伴随产生的多种微量香气成份的蒸馏白酒。
白酒作为我国特有的酒种,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在世界烈性酒类产品中独树一帜,足世界上六大蒸馏酒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酒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在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同时,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给国民带来精神享受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财政积累了大量资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分析1.从白酒产量看行业结构1949-----19911992----2007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白酒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一是产业发展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计划经济时期),时间从1949年到1978年文革结束,29年的时间里,白酒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比例相当大,白酒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领导人对传统白酒的发展十分重视。
这一阶段白酒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白酒的技术改造取得许多突破性的工作,茅台试点、汾酒试点、周口试点等项目的开展.为白酒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五”期间白酒产量增长了69%,“六五”期间增长了57%;二是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期间,农业包产到户,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过剩,同时酿酒行业进入门槛低,白酒产业得到空前高速发展.”七五”期间白酒产量增长了52%,“八五”期间增长了50.6%。
“九五”初期,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产量达到时801.3万吨。
这种高速发展给白酒行业的规范以及市场的良性竞争带来了隐患。
直到现在,我国的小酒厂依旧是多而杂的状况;三是90年代期至今的调整发展阶段。
“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九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23%.“十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315.3%,1 984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产量的45%.2006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总产量降至8.6%,烈性酒在整个饮料酒的比例曰趋合理。
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

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酒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类介绍。
古代白酒古代白酒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馏制成的。
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了酿造酒的技术。
到了唐代,白酒已经成为了官方礼仪和民间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时期,白酒的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度精细的工艺。
近代白酒近代白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白酒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主要酒类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白酒行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
20世纪初,一些白酒企业开始引进西方的酿酒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白酒的品质和产量。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白酒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白酒行业也开始了市场化的转型。
一些白酒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推出了一系列新品牌和新产品。
同时,国家也开始加强对白酒行业的监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促进了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白酒现代白酒是指在传统白酒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实现了白酒行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白酒的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可靠。
同时,现代白酒也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将白酒推向国内外市场。
总结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白酒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白酒行业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五)白酒行业品牌企业:
茅台 古井
LOGO
五粮液 郎酒
剑南春 酒鬼
泸州老窖
Page
6
子行业之龙头企业概述
茅台:依靠“国酒”金字招牌,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产能, 抢占市场先机;专卖店的推广;刚性的公款消费;抓准时 机,推陈出新;
五粮液:清理了子品牌,着手大力发展高端产品;领先的技 术;
剑南春:以酒业为支柱,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兵力,稳 扎稳打
(三)白酒保健、治病功效功效
开胃消食、预防心血管病
消除疲劳、紧张驱除寒、冷舒筋活血
LOGO
Page 5
(四)白酒行业特征:
1.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产业,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老百姓生活密切 相关。
2.白酒税率高,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国家的重要财源。 3.产业关联度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大。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
LOGO
Page
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学校:兰州商学院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08级金融学三班 小组成员: 安敏 20080202301 李进 20080202311 王丹萍 20080202321 杨莹 20080202331 胡家奇 20080202341 邹睿 20080202351
三、技术分析
T
国家专利保护政策不断加强 逐步实现生产方式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机结合 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风格、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有所创新
L
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行业发展正从成熟期过度到衰退期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替代产品的威胁
白酒产业化发展情况介绍

白酒产业化发展情况介绍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造酒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酒产业一直是中国酒类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白酒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白酒产业的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
下面我们就对白酒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一、白酒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中国白酒产业化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市场基础。
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酿造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
在过去,白酒产业一直处于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技术比较简单,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白酒产业逐渐转变为以科技和创新为主导的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白酒行业逐渐成型。
二、白酒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产品品质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白酒行业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不断进行创新,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些白酒企业也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口感独特、品质出众的优质白酒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
2.白酒品牌崛起在中国白酒市场中,一些白酒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这些品牌不仅在品质上有所突破,还在宣传和营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从原材料的选购、生产工艺到销售和品牌宣传,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些白酒企业还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尝试搭建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原材料的产量和质量。
4.白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白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大幅提升。
一些大型酿酒企业投资兴建了多条生产线,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同时,一些小型企业也在运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形成了白酒产业化的新趋势。
产自规模化,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三、白酒产业化发展的趋势1.数字化生产和科技应用未来,白酒产业将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推进智能化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产业----中国特色文化产业之路作者:江湖“CPI涨了”、银行利息也涨了。
酒价“涨了”、“涨了”、“又涨了”!!!!人们对于名酒价格井喷式上涨早已习以为常。
白酒全行业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1000亿元,到2008年近1600亿元,再到2010年近3000亿元的快速增长。
全行业产量到2010年再次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白酒产业的疯狂毫不亚于近年来楼市的疯狂,乃至众多机构不买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传统白酒企业的股票,而把茅台等名酒作为直接投资的对象。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在全国开展的老酒换金牌更是掀起了“国内白酒收藏热”。
----这就是中国白酒万象。
一、白酒产业—中国特色文化产业1、中国特色、华人文化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的白酒历史悠久,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商朝时期(距32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掌握了利用酒曲酿酒的技术。
白酒在唐朝又称为烧酒,历代诗句中常出现烧酒;在明清时代,白酒就逐渐代替了黄酒。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到1978年间白酒产量从10.8万吨增长到143.74万吨,增长了近15倍;“七五”、“八五”期间分别增长了52%、50.6%,“九五”初期中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801.30万吨;到2004年白酒的产量又降回到只有312万吨;在经历了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后,中国白酒再一次让国人沉醉,2010年据相关数据显示白酒产量近800万吨。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白酒积淀了丰富的饮酒礼仪以及饮酒文化,但是目前白酒消费的主要群体依然是以中国大陆、台湾(高粱酒也属于中国传统类白酒)泛华区域的华人为主,国内少有的几个厂家每年出口的少量的白酒,其中一部分被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华人消费掉了,还有一大部分都被转内销了。
世界其他人群对白酒依然没有多少兴趣。
因此,白酒产业依然是华夏民族的独特产业以及存在于华人圈子的华人文化。
2、涨价------拉伸销量的核心引擎一瓶普通的茅台在2001年出厂价仅为218元,而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619元,增长为2001年的2.9倍;而五粮液和国窖1573的价格厂价同样飙升到了6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在2010年年底,市场上一瓶普通的茅台销售价格早已突破1000元,很多商超甚至把价格标到了1500元左右,与2001年相比零售价格整整涨了5倍多。
每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要进行1-2次提价,而经销渠道上的价格变化更是频繁。
如此规模的价格变化在其他行业是从来没有发生的,然后就这个价格疯长,近三年来,基本上每年茅台的销量增幅都是1000吨左右,五粮液、国窖1573销售增幅都在600吨以上。
“涨价”成为了近年来白酒产业发展最流行的词汇,“价量齐升”成了描述白酒这个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这几年发展的最贴切的词汇。
3、高端市场容量大,高度决定强度、消费凸显个性中国白酒的消费几乎覆盖所有人群。
然而对于白酒企业来说,中高端酒水市场是人人都想争夺的肥肉,中高端酒水产量上只占20%,利润却高达行业一半以上,所以谁把握了中高端市场谁就赢得了行业发展的先机。
而真正能够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的企业也屈指可数,目前国内高端市场整体容量不到30000吨,真正上量的品牌只有茅台10000多吨、五粮液10000多吨、国窖1573有3000多吨、水井坊有2000多吨左右。
从盈利水品和规模以及品牌的角度衡量,中国白酒行业的前三强也依次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高端白酒的消费结构凸显中国特色。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高端白酒政务消费约占到46%、商务消费约占到35%、个人消费仅占到19%。
以政务消费为主导,以商务消费为支撑,以个人消费为辅导这是中国白酒消费的典型特征。
4、独特的中国奢侈品之路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而在中国最有潜力成为奢侈品的就是中国白酒。
国内的行业前三甲:茅台以酿造高品位生活的国酒形象展示给世人,五粮液以科技工业萃取五种粮食的精华服务于人类的方式传播自己,国窖1573以其具有厚重的国宝窖池阐释着品味的高度。
中国白酒巨人都不缺乏文化基因,但是真正让他们成长共同的路线确是-----价格拉伸品牌的奢侈发展之路。
这也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特性“价格就是高度,价格决定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
近年来高端名优白酒的价格越来越接近高端洋酒的的价格。
这或许是目前最接近奢侈品的中国品牌(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
中国白酒仅仅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为载体,文化大革命式的封闭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全盘拿来导致国人信仰缺失,从而出现盲目崇洋现象。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重视起来,从国家在天安门广场塑立孔子雕像到民间传统技艺上升到国家保护的层面,可以看出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传统文化的产业也将越来越被人们提上新的高度,白酒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产业之一。
近年来,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情况下,白酒产业依然能够保持每年的超过30%的增长,凸显白酒的中国特色。
所以白酒产业突出的中国传统色彩决定了未来白酒产业发展的特色的中国式产业发展道路----“文化主导消费、文化发展引导产业变革”。
二、白酒营销----创新中国式运营模式中国白酒营销发展的比较晚,中国白酒传承人却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计划配给时代、广告营销时代、渠道营销时代、文化品牌营销时代、整合营销模式时代。
然后,白酒销售渠道的发展却相对缓慢。
1、营销模式变更与发展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粮食产量有限,所以每年白酒产量极为有限,能够品尝到白酒的毕竟是中国精英阶层中的极少数,计划配给占主导,基本上不用什么营销概念。
白酒营销基本处于一个“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
广告酒时代,以秦池酒业的兴盛和衰亡为标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和结束。
秦池成为中国白酒企业在央视的第一个标王,其开创了中国白酒广告营销时代,其惊人增长又快速衰落告诉了我们“白酒营销既要避免了巷子深,也要高要求标准和质量”。
仅仅是广告做得好是不足以支撑白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渠道营销时代,以徽酒为代表的淮河名酒开启了中国渠道营销模式的时代,徽酒首创的盘中盘模式缔造了徽酒的崛起,也改变了中国白酒的竞争格局。
徽酒开创的终端盘中盘模式曾经支撑徽酒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甚至是徽酒开启了中国第一的成体系销售模式概念时代。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的销售都只是以销售部形式存在的。
文化品牌营销时代,水井坊和国窖1573成功的证明了文化塑造品牌的魅力,2001年全兴集团发掘酒坊文化,以“中国白酒第一坊”为宣传口号,以价格定位高于当时的茅台和五粮液,各项品牌宣传均围绕高端商务人群展开,成功的打造了“水井坊”这个品牌。
同是2001年泸州老窖深挖窖池文化,通过具有400多年的窖池考古,高举“中国白酒第一窖”的旗帜,经过数载努力,终于成功打造了“国窖1573”这个品牌。
整合营销模式时代。
随着白酒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依靠单一的侧重点,无论是强力的广告也好,还是强力的终端也好都很难再轻易的取得成功了。
目前的白酒营销需要的是一套完美的组合拳---“系统化整合营销”。
系统化整合营销既要考虑品牌和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考虑产品以及渠道的组合,还需要考虑推广模式的选择,最后还需要产品、渠道、传播、推广的整体协调与联动。
从最初的广告酒到后来的渠道推广,再到后来的盘中盘模式,最终使白酒的推广发展到了成系统化的模式进行操作。
总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系统化融合传播、体验、渠道、产品的整合营销模式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销售渠道裂变白酒的销售依然是以传统的代理制为主,近年来白酒行业新的渠道形式不断产生,其中以名酒巨头的专卖店模式以及以专业渠道商开拓的酒行成为其中最为亮丽的闪光点。
以团购为支撑点,以信誉为核心的专卖店渠道仅是少数巨头的游戏。
近年来茅台大力完善和建立全国的专卖店体系,预计全国茅台专卖店超过1000家。
茅台形成了真正以专卖店为核心的销售渠道架构体系。
而全国的五粮液专卖店超过数千家,但是目前五粮液的传统经销商依然占据主导优势。
而白酒行业的老三泸州老窖目前全国也拥有200家左右的专卖店,根据规划未来2年将发展到400家。
这三家是目前全国白酒行业可以称自己有专卖店体系的白酒企业。
白酒专卖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专卖店背后强大的团购资源。
白酒专卖店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卖店,白酒行业专卖店店面的功能仅仅充当了白酒销售的一个信誉保证以及一个小范围的形象展示场所,其店面的零售额异常小。
高额的店面固定运营成本以及白酒行业独特的消费和销售特点设立了高额的白酒专卖店渠道开发门槛。
以信誉为服务根本,提供整体酒水消费解决方案成为白酒酒行渠道存在的主要支撑。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连锁酒行如雨后春笋般得出现。
酒行以南京为例,南京的荣氏烟酒连锁、南京苏糖烟酒连锁、南京苏捷烟酒连锁店面数量都在100家以上,这些以保证品质为根本的烟酒连锁成为白酒团购的重要销售渠道,几乎占去了南京高端白酒销售的60%以上,江浙一带的烟酒连锁酒行已经成为了白酒销售的核心渠道之一。
全国其他地方该类渠道也发展迅速,比如成都1919酒业连锁短短的2-3年时间已经发展到了拥有近百家的门店。
与此同时华致酒行模式却又是走的另外一种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酒业国美、苏宁的华致酒行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是由于自身产品货源、品种以及白酒的独特消费特点影响,华致酒行距离其远景目标一直很遥远。
总之,白酒渠道的发展方向将为更加明显。
专卖店是近几年发展重要的方向,未来还将出现以文化为载体的体验式终端。
高端系列化的酒水及礼品解决方案的烟酒茶连锁将成为未来酒水产生终端销售的主力渠道。
传统的卖场餐饮渠道销售贡献率将会呈快速下降模式。
团购依然是未来进一步深挖以及系统融合与专卖店和连锁酒行渠道的重要形式。
三、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中国白酒行业的集中度低,地方壁垒森严。
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区分明显。
行业整合难度大,全国性品牌高端市场风起云涌,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充当中流砥柱。
区域性白酒占据区域主导优势,江苏的洋河开创中国酒业资本市场的新纪元、湖北的稻花香“515工程”、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就销售迅速接近10亿元充分显示了中国地产酒在白酒行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行业魅力资本整合推动行业整合集中资本市场充满活力,推动酒业竞争新格局。
2009年洋河IPO获得成功,自09年上市交易以来创造了中国酒业资本市场的神话,股价从09年上市之初的50多远涨到了2010年中最高时候的280多元。
与此同时由宿迁市国资委主导的洋河和双沟的整合拉开了中国白酒大举整合的序幕----苏酒集团的成立显示了苏酒强烈的发展愿望。
酒商华泽集团吴向东通过资本向上游整合,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数十家白酒生产企业,可以列为中国白酒资本整合第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