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磁法勘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磁法勘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海洋工程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其中涉及众多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
在海洋工程中,地质勘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地质环境,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避免潜在的风险。
在地质勘察中,磁法勘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具有无损、高效、高精度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法勘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磁法勘察是利用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地磁场是一种天然的、分布广泛的磁场,其强度和方向在地球表面和内部不断变化。
当岩石或土壤中含有磁性矿物时,它们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磁性,从而改变地磁场分布。
通过测量和分析地磁场的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情况。
数据采集:使用磁力仪等设备,测量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在海洋工程中,通常采用船载或海底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磁场异常识别、数据校正等。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提取出反映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磁场异常数据。
结果分析:根据磁场异常数据,结合相关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情况的结论,为海洋工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海洋工程中,磁法勘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海洋石油钻探:在海洋石油钻探中,磁法勘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底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识别出可能存在石油资源的区域。
通过对地磁场分布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和岩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石油钻探的选址和钻井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天然气开采:在海洋天然气开采中,磁法勘察可以用于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寻找可能存在天然气资源的区域。
通过对地磁场分布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层的厚度、结构和岩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天然气开采的钻井位置选择和开采方案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深海钻探:在深海钻探中,磁法勘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底以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
海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测绘技术变得愈发重要。
海洋测绘技术是一门涉及测量、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它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测绘技术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洋测绘技术的现状1. 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应用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已成为海洋测绘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将GPS接收仪与测绘设备相结合,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同时,惯性导航系统(INS)的应用也成为海洋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INS结合惯性测量单元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航向、航速和航向角的高精度测量。
2. 深海探测技术的突破随着人们对深海资源的关注度提高,深海探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声纳技术是现代海洋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多波束声纳系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海底地形图像,从而为海洋科学家研究海底地貌、地震活动和海洋生物等提供了重要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海洋测绘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因此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数据处理方面,海洋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使得对海洋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更加高效。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测绘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测绘数据。
二、海洋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为了提高深海勘探的效率和安全性,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将成为未来海洋测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主水下机器人可以实现海底地形测量、水质监测和资源勘探等任务,减少人力投入,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洋测绘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测绘人员更快地分析数据、提取特征,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的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

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的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随着地球上陆地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的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勘探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重力与磁性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和地磁场的变化,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重力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在某一点上物体所受到的引力来确定沉积物或矿体的存在与储量大小;磁性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具有磁性的矿物质。
这两种技术在海洋矿产勘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具有快速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海底钻探等勘探方式,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无需大规模的人力投入和设备搭建,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下信息,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具有非破坏性的优势。
传统的海底钻探等勘探方式往往需要破坏海底环境和生态系统,而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几乎没有对环境造成损害,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在勘探结果的准确性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和地磁场的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通过将重力与磁性测量结果与其他地质勘探数据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勘探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测量设备和技术要求更高。
海洋中的水流、海底地貌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设计和使用更加稳定和精密的测量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其次,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还需要克服数据解释的困难。
重力和磁性数据的解释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判断。
这就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
此外,重力与磁性测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处理和引用方法。
海洋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海洋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几年来,我国在海洋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于海洋测量技术的关注也愈加深入。
本文将着重介绍海洋测量技术的概念、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对于未来前景的展望。
标签:海洋测量;测量设备;数据处理引言地球——别称为蓝星,缘于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都被湛蓝的大海所笼罩。
海洋不仅占据着广阔的地球面积,也孕育古老的生命。
也有说法说人类亦是起源于海中的。
大海储藏着人们所必需的各类资源,也蕴含了许多未曾发现的秘密。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大海的探索脚步就不曾停歇。
到了当代社会,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大海的探索手段日新月异。
这些探索手段覆盖了许多专业的科研领域——包含生物学、化学、地质地貌学、气象学和物理学在内的种种学科。
海洋测量就是基于探索海洋的目的而生的一门技术。
海洋测量属于测绘科学研究,是当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
测绘是对地域和空间分布的有关数据进行采样、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海洋测量也正是对海洋几何场和物理场参数进行采集、精密量测和描述,目的就是探索海洋,为人类提供来自海洋空间的信息。
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获取手段的进步令海洋测量技术也获得了成长与改进。
与此同时,海洋测量的内容也愈加广泛,运用到的学科和技术也愈来愈多。
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通信技术这些学科和海洋测量交叉相融,给予了海洋测量全新的活力;海洋水文——包括风暴、潮汐、海上龙卷风等对海洋测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卫星遥感、扫测技术、水下摄影以及水下电视这些新兴的遥感技术亦应用于海洋测量。
海洋测量已经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而是一项混合多种手段的技术。
一、海洋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新兴海洋测量的技术研究1.多波束测深技术多波束测深技术源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一项海底地形测量技术,具有效率高、精度准确、分辨率清晰这些特点。
同过去传统的单波束测深技术有所差异,多波束测深技术量测的范围更加大,测量的速度也更加快,并且准确度高,能够将记录数字化,成图自动化。
量子测量在海洋探测领域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量子测量在海洋探测领域的应用与市场前景量子测量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特高大上?感觉好像离咱们日常生活十万八千里。
但您别急,今儿咱就来唠唠量子测量在海洋探测领域那点儿事儿,还有它那让人期待的市场前景。
我先跟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回,我去海边度假,那碧海蓝天的美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我沿着沙滩漫步,海浪轻轻拍打着脚丫子,舒服极了。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群科研人员在海边摆弄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器,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凑过去一打听,原来他们正在进行海洋探测的相关研究,其中就涉及到了量子测量技术。
咱先来说说量子测量在海洋探测里到底能咋用。
您知道海洋有多深、多神秘不?那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未知世界。
传统的测量方法在面对海洋的复杂环境时,常常有点力不从心。
而量子测量就像是给海洋探测开了个“金手指”。
比如说,利用量子磁力计,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海洋中的磁场分布。
这可不得了,海洋磁场的变化能反映出很多重要信息,像海底的地质结构啦、洋流的走向啦等等。
想象一下,通过量子磁力计,我们能像给海洋做“CT”一样,清晰地了解海底的情况,这对于寻找海底的矿产资源、规划海底电缆的铺设,那可太有用了!再说说量子重力仪。
它能精确测量海洋中的重力场变化。
这有啥用呢?通过监测重力场的细微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海底的地形起伏,甚至能探测到隐藏在海底深处的神秘地质结构。
这就好比给海洋装上了一双“透视眼”,让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秘密无处遁形。
还有量子陀螺仪,在海洋导航中那也是一把好手。
在茫茫大海中,如果导航不准确,那可就麻烦大了。
量子陀螺仪能提供超高精度的导航信息,让船只在海上航行得更加安全、准确。
那量子测量在海洋探测领域的市场前景咋样呢?我跟您说,那是一片广阔的蓝海!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对海洋探测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量子测量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优势,必然会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
现在各国都在加大对海洋探测的投入,相关企业也纷纷瞄准了量子测量这块“大蛋糕”。
海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海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海洋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储量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但由于其广阔性和复杂性,使得海洋测量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海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国家的经济、科研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测量技术的发展1. 传统测量技术的应用限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海洋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测量船只和人力进行,工作效率低且受限于天候条件。
传统测量技术只能获得有限的数据,难以满足对海洋环境的全面了解和预测。
2. 遥感技术的应用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成为海洋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的实时观测,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从而揭示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3. 激光测距技术的突破激光测距技术是近年来海洋测量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激光测距仪,可以精确测量海洋中的各个点的距离,实现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海洋地震活动的监测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4. 海底探测技术的进步海底探测技术是海洋测量技术的重要分支,可以获得关于海底及其下方地壳的各种信息。
声呐探测技术、气象浮标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海底探测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二、海洋测量技术的应用1.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海洋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判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环境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海洋测量技术可以对海洋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3. 海洋灾害预警海洋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海洋灾害,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4. 海洋科研与探索海洋测量技术的应用也为海洋科研和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海洋测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为人类认识海洋做出贡献。
海洋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一直以来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而在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海洋测量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海洋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海洋测量技术的现状1.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以其全球性、快速性和高精度性,为海洋测量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海量的数据。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海洋的表面温度、海流、水色等进行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海洋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2. 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是了解海底地形和地貌特征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海底地形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声呐测深、多波束测深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精确测量海底地形,还可以获取海底地质信息,为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3. 海洋观测装置技术海洋观测装置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常见的海洋观测装置包括海洋浮标、浮标探测器、浮标测温仪等。
这些装置通过采集海洋表层和深层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数据,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海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测量技术也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海洋测量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远程监测和快速分析,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处理精度。
2. 多源数据综合分析海洋测量通常需要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海洋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未来,随着各类数据源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海洋测量技术将更好地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分析,为科研和应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3. 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海洋测量技术中的数据分辨率对于获取准确、精细的数据非常重要。
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未来海洋测量将朝着高分辨率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反映海洋环境的微观变化和细节特征。
4. 环境友好型技术在海洋测量过程中,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洋测量技术将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推动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
磁法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磁法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对地球内部物理性质进行观测和研究,以获取地下信息的科学方法。
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磁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磁法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一、磁法原理和方法磁法是利用地球的磁场和地下物质的磁性差异进行勘探的方法。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下的大地构造和地壳内磁性物质的分布所决定的。
磁法勘探主要依靠测量地磁场的参数,如地磁强度和地磁倾角等,来推断地下物质的磁性性质和空间分布。
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磁法测量设备是磁力计。
磁力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和倾角的仪器,通常由磁棒和指示装置组成。
磁法测量过程中,磁力计会通过船载设备或者浮标悬挂在海面上,沿着不同的航线进行测量,获取一系列地磁数据。
二、磁法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1. 海底地壳磁性差异的分析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海底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测量海底地壳的磁性差异,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岩性和构造。
磁性差异主要由海底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等地质过程所引起,这些过程会导致磁铁矿物的形成和沉积,从而改变地下岩层的磁性特征。
2. 海底断层和构造的研究海底断层是海洋地壳中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它是海洋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通过对海底断层的磁性差异进行测量和解释,可以研究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机制。
磁法勘探能够提供关于海底断层的位置、走向、位移等信息,对研究地震和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3. 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寻找海底的矿产资源。
一些富含磁性矿物的矿床,如铁矿石和锰结壳等,常常通过磁法方法进行勘探。
通过测量海底的磁性异常情况,可以推测出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分布范围,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4. 海洋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地球的磁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磁法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通过长期观测和分析磁场数据,可以了解海洋地磁场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以及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一、引言海洋是地球最广阔的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目前海底还有95%的未知世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着力打造“向海经济”,搞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洋磁力测量技术是海洋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是认识和开发海洋的重要手段,海洋磁场信息是海战场环境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物理场和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海洋磁力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地磁场或地磁异常场。
地磁场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矢量场,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属于弱磁场探测技术,海洋磁力测量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海洋区域地磁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解释和应用海洋磁力信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海洋磁力测量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高精度的海洋磁场信息可为地震监测与研究、海底地质研究、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海洋沉船打捞搜救、海洋油线管道调查、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导弹地磁匹配导航、水下潜器自主导航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涉及到磁力仪传感器技术磁场测量数据的采集、磁力测量信息的处理、磁场模型的建立以及磁力成果与应用需求的结合等多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处在发展阶段,我国海域和部分重要海区精密海洋磁力测量,还是以船载地磁总场测量为主,航空磁力测量为辅。
磁场信息获取手段不完备、测量平台效率低、测量要素不齐全、测量区域覆盖不全等问题普遍存在。
本文结合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在海洋工程和军事方面的应用需求,对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磁力测量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越来越成熟,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在民用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比如,海洋磁力测量发现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在海洋工程开发上有广阔的空间。
(一)海底光缆铺设中的应用海洋磁力探测技术是通过探测海底线缆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从而实现对海缆的探测和定位。
地磁场分布较为复杂,在易受海区磁场(如海床上有海砂矿等之类的磁性物质)干扰的区域外,可探测埋设较浅的(小于1m)海缆,其相对地磁场(25000~65000nT)的变化量约为50nT,可以据此探测海底电力电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光缆。
其他采用饱和式磁力仪探测、质子磁力仪探测、光泵磁力仪探测等方法其均可达到很好的探测精度,能够对海缆故障点和敷设路由进行探测和定位。
(二)在海底油气管线维修的应用我国海洋石油产业发展迅速,建立了很多石油平台并铺设了大量的海底管线(输油管线、输气管线及注水管线等),由于海水腐蚀、海洋生物损害等,部分管道出现损害和抗力衰减,造成油气泄露,产生经济损失并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探测现有海底管线铺设现状及准确位置对海底管线及时维修和实时更新十分重要。
由于海底管线基本都是较粗的铁质管,其产生的磁场比较大,有几十到几百纳特的磁异常,利用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对油田平台周边海底管线进行探测,探测效果明显。
(三)在海底废弃军火及其他磁性物体方面的应用在海洋战争中,近海遗弃的水雷和炮弹,对海洋工程和正常工作构成威胁。
因此采用磁力测量技术,通过布设较密的观测网,及时发现磁异常点,对海洋工程施工和未知海域航行进行前期排查处理,为海洋区域的安全提供保障。
(四)在大型海洋工程选址的应用大型的海洋工程必须确保其地基稳定可靠,与地面飞机场跑道类似,海上相关工程也需要对地磁环境进行测量,确保区域稳定性。
应用海洋磁力测量技术既可以排查海底沉船残骸等有害障碍物,又可以有效避免将重型工程建设在海底矿产之上,影响日后开发使用。
另外最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工程区域内断层及其他地质构造情况。
利用海洋磁力测量技术结合地震勘探和钻孔资料,对地质异常进行地质解释。
(五)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海底及海面污染物堆积会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日常海洋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海洋环境治理,相较于传统的密集取样,采用海洋磁力测量能够大范围、宽海域、多层次的对海洋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监测和掌控。
三、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海洋磁力信息是海军海战场环境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海洋磁性目标探测识别技术、海洋地磁匹配导航等关键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及海洋磁测资料的支撑。
(一)在探潜中的应用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到水下及水面磁场、变化信息,对海洋中的磁性物体(潜艇、水雷、舰船等)进行探测,可以在已知背景场的基础上对磁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探测潜艇活动情况,可以采用大深度目标探测识别技术,还可以与航空磁力测量相结合,探测复杂背景场条件下的潜艇目标。
世界上先进的航空磁探测系统可实现在潜艇上方300~800m处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二)在潜艇消磁隐身中的应用为了应对磁异常探测的威胁世界上军事强国均投入大量财力对潜艇磁隐技术进行研究,以提升其生存能力。
潜艇消磁集中在控制或减少潜艇磁场方面,由于潜艇本身具有较大的磁场,使其接近地球背景场信息很难,加上不同海域其本身磁性变化未知,因此消除固定磁场这种方法很难保证消磁效果。
现代消磁技术已采用磁抵消技术,即通过海洋磁力测量技术实时获取当前海域的磁场信息,经过地磁解算运用消磁设备进行抵消潜艇本身磁性,达到潜艇消磁隐身目的。
(三)在舰艇导航和武器制导中的应用地磁导航是海洋军事应用领域之一,海洋磁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地磁导航与GNSS、惯性系统等结合,为导航与制导提供了更加先进科学的选择,其具有无源、无辐射、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
潜艇、无人潜航器可依托地磁导航实现长航时,高精度水下航行;巡航导弹可依托地磁导航实现跨海制导定位;同时,地磁导航还应用在走航式水雷导航系统中。
四、海洋磁力测量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一)海洋磁力传感器技术海洋磁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Vacquier等人采用磁通门磁力仪在大洋进行地磁场测量。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磁力测量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灵敏度和精密度越来越高。
根据测量原理不同,磁力测量系统主要分为感应线圈式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核子旋进质子磁力仪、Overhauser 效应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原子磁力仪、超导磁力仪等。
20世纪初,早期的海洋磁力测量主要采用感应式磁力仪进行磁偏角测量。
20世纪40年代,磁通门磁力仪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磁测精度。
磁通门磁力仪是矢量磁力仪,可以测量三分量,但是相比量子磁力仪,测量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磁测的需求。
随着量子磁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20世纪70年代开始,海洋磁测大量采用质子磁力仪和光泵磁力。
质子磁力仪只能点测,噪声水平约为0.1nT/Hz@0.1Hz,Overhauser效应质子磁力仪可以连续测量,其噪声水平约为0.01nT/Hz@0.1~1.0Hz,光泵磁力仪也可以连续测量,其噪声水平约为0.001nT/Hz@0.1Hz。
近些年来,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和原子磁力仪的研发也十分活跃。
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是一种矢量磁力仪,它的优势是灵敏度高。
在液氦温度下(4K)用低温超导体制成的LTCSQUIID,其灵敏度可达1fT / Hz,测量频带宽。
原子磁力仪完全利用光学方法测量磁场,灵敏度达到0.54fT/Hz,空间分辨率达到毫米级。
当前海洋磁力测量主要以质子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为主,美国的Geometrics、加拿大的Scintrex、英国的Bartington等几家外国公司海洋磁力仪产品发展起步早,种类多、可靠性好,几乎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
(二)海洋磁力测量要素信息地磁场是空间和时间的矢量场,以观测点为坐标系的原点,地磁场矢量有7个要素,分别是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向分量Z、水平分量H、磁偏角D、磁倾角I及总强度F,见图1。
其中地磁总场F、磁偏角D、磁倾角I称为“地磁3要素”。
海洋磁力仪根据测量要素不同可分为总场磁力仪、矢量磁力仪、总场梯度磁力仪和全张量梯度磁力仪。
总场磁力仪测量地磁总磁场强度的大小,一般使用质子磁力仪或光泵磁力仪,多使用光泵磁力仪。
矢量磁力仪测量地磁场三分量,一般使用磁通门磁力仪或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由于定向要求较高,现有系统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因此较少进行。
图1地磁要素示意图总场梯度磁力仪测量总场模量的空间变化率(包括垂直梯度、水平梯度、三轴梯度)。
全张量梯度磁力仪测量地磁场三分量的在3个方向的空间变化率,包含9个要素,可实现单点定位,对于提升目标探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单探头的总场磁力测量技术已较为成熟,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测量规范。
很多单位已经开发多探头平台,可以完成模量梯度测量任务,但尚未大规模应用。
全张量梯度测量信息丰富,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尚不成熟。
由于海洋磁场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应用,西方各国都通过船磁测量完成了本国海域的磁场测量工作,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图就是船磁测量的大西洋海区的磁偏角等值线图。
船磁测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无磁性船上安装地磁仪器;二是用普通船只拖曳磁力仪在海洋上测量。
特别是远海磁测时,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精度,还需要把磁力仪沉入海底,获得测区日变改正数据。
航空磁测是一种速度快、费用省的磁测方法。
美国海军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全球航空磁场测量计划。
由于有人飞机航程有限,一般只能执行近海的航磁测量任务,随着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的成熟,远海航磁测量也将日趋成熟。
船载和航空磁力测量磁测精度高,但是速度太慢。
卫星磁测为全球磁场的高精度快速测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卫星磁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球磁场资料,用来建立全球磁场模型。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空磁测,由于测量目的是为地学基础调查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服务,多数测量比例尺较小,磁测精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以船载磁测为主,航空磁测为辅的我国海域磁场和部分重要海区的精密探测。
海洋磁力测量成果一般用地磁图和地磁模型来描述。
地磁场模型就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地磁场的一种近似和描述,对人们认识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电离层磁层活动、地磁导航与定向等都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地磁场模型是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协会(IAGA)推出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是广泛收集卫星、台站、航空和船载磁力数据的研究成果。
随着高精度、长周期的卫星和地面台站等磁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场建模方法的改进,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机构也在研究和推出一系列新的地磁场模型,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世界地磁场模型(WMM)是由美国国家地理情报局(NGA) 和英国国防地理中心(DGC)等联合发布的。
美国国防部、英国国防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国际海道组织(IHO)等都将该模型作为导航和姿态确定参考系,数据主要来源于Oersted和CHAMP等卫星的磁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