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海洋学研究意义何在?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⑴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并且各种海洋灾害污染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⑵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制品,丰富多彩的生物)、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发电)、矿产资源(油气、锰结核等)⑶ 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匀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地球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生物圈中生物通过呼吸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到处都有了生命的踪迹,生物所导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内容,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3、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⑴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

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2)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衡。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占海陆总面积的61%,在南半球约占81%。北纬60°至70°—带陆地占海陆总面积的71%,而南纬56°至65°之间几乎没有陆地,因而有人把北半球称为陆半球,把南半球称为水半球。(3)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从陆地分布来说,欧洲南面有非洲,亚洲南方有大洋洲,北美洲南连南美洲;从海陆分布来看,庞大的欧亚大陆南方有较小的印度洋,庞大的太平洋南侧有较小的大洋洲大陆,北极有北冰洋,南极有南极洲。(4)地表大部分为

海水所覆盖。

4、海水组成恒定性原理

1891 年马赛特发现“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据此,如果能测出海水中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便可推算出海水盐度。

5、定压比热Cp和定容比热Cv;位温;

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压比热容,记为Cp;在一定体积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容比热容,用Cv表示,Cp和Cv都是海水温度、盐度、与压力的函

数,Cp值在低温、低盐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高温、高盐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p值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定容比热容略小于定压比热容,一般而言

Cp/Cv为1~1.02。正因为海水的比热容远大于大气的比热容,因此海水的温度变化缓慢,而大气的温度变化相对比较剧烈。

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

P0)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记为:,海水的位温显然比其现场温度低,若其现场温度为t,绝热上升到海面温度降低了△ t,则该深度海水的位温=t-^ t。在分析大洋底层水的分布于运动时,由于各处水温差别甚小,但绝热变化效应往往明显起来,所以用位温度分析比用现场温度更能说明问题。

6、简要回答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及其温度变化的大致趋势

按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即根据前置温度梯度的方向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

层、中层和热成层。对流层低层大气总趋势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再往上温度的降低趋于缓慢或向上稍有增加。平流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无大变化,其上部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明显增高。中层最重要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很快。

热成层温度始终是随高度增加的,且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很显著。

7、海洋全热量平衡方程?

Qt=QS-Qb± Qe± Qh± Qz± QA

9.海水中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HBCOFNaMgSClKBrRaSr

10.温跃层的定义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11.洋流的定义及分类?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洋流的分类:(1)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暖流(2)按受力分:地转流、惯性流(3)按成因分: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4)按发生区域分:赤道流、陆架流、东西边界流(5)按运动方向分:上升流、下降流

12.正压场;斜压场;海洋内压场;外压场的定义正压场:在静态的海洋中,当海水密度为常数或者只是深度的函数时,海洋中压力的变化也只是深度的函数,此时海洋中的等压面必然是水平的,即与等势面平行。这种压力场称为正压场。斜压场:当海水密度不为常数,特别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时(或者由于外部的原因),此时等压面相当于等势面将会发生倾斜,这种压力场称为斜压场。内压场:当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时,必然导致两等压面之间的距离不等,使其相对于等势面发生倾斜。这种由于海洋中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斜压状态称为内压场。外压场:由于海洋外部原因,例如海面上的风、降水、江河径流等因子引起海面倾斜所产生的压力场称为外压场。

13.什么是科氏力?特点?

在研究海水运动时,必须引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方能直接运用牛顿定律作为工具,从而阐明其运动规律,这个力即成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1)只有当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2)如果人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看,在北半球它垂直指向物体运动的右方,在南半球恰恰相反,即指向左方;(3)科氏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4)科氏力的量值与物体运动的速率即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比例,在赤道上为零。14.均匀海洋中地转流的特点(空间结构的特点)?

地转流特点:(1)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

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2)沿两面的交线流动,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3)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

(4)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

15.风海流的附效应的种类?

升降流:1、顺岸风2、气旋与反气旋3、辐散、聚带等引起

16.什么是热盐环流?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成为热盐环流。

17.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有哪些?赤道流系、西边界流的特征?

赤道流系、西边界流、西风漂流、东边界流、亚北极海流、极地环流、副热带辐射区。

赤道流系溶解氧含量高,营养盐低,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

西边界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北强南弱。

18.东西边界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东边界流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文特征。

19.海洋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

氮、硅、磷。

21.大洋水团的种类和特点?

1.表层水:具有高温、相对低盐特性,其源就是低纬海区密度最小的表层暖

水本身。 2.次表层水:具有独特的高盐特征和相对高温,它是由副热辐聚区表层海水下沉而形成的,其下界为主温跃层,南北范围在南北极锋之间。 3.中层水:具有低盐特征,是西风漂流中的辐聚区表层海水下沉而形成。其深度约在1000~2000m 的范围。但地中海水、红海-波斯湾水是高盐的。 4.深层水:北大西洋上部但在表层以下深度上是它的源地,因此贫氧是其主要特性。其深度约在2000~4000m 的范围内。 5.底层水:源于极地海区,具有最大的密度。

22.海洋内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特点?

在海底深层,当海水因温度、盐度的变化,出现密度分层后,经大气压力变化、地震影响以及船舶运动等外力扰动,就可能在海水内部引发起内波。当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尤其是在海水出现跃层,也就是两层海水的相对密度值大于0.1%时,在外力扰动下,就会在两层海水界面上产生内波。

特点:⑴内波的传播速度比表面波慢得多;⑵振幅较大;⑶内波在海洋内部处处都可能产生;⑷频率不同,传播方向不同;⑸当波形向斜上(下)方传播时,波动能量则向斜下(上)方输送;⑹内波引起上下两层海水方向相反的水平运动,从而在界面处形成强烈的流速剪切,导致水质点的辐聚与辐散。

23.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的特点?

开尔文波:开尔文波是一种长周期重力波,即它同时受重力和科氏力的作用。它是一种以波速。=根号(gh)沿x方向传播的长波,波面的变化与水质点运动的水平分量u 的变化时同步的;由于水道的限制,故水质点在y 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为0。它具有重力波的基本特征。开尔文波的振幅却是y 的函数。当波动通过水道时,水道两岸的波动振幅不等,右岸大而左岸小,对南半球而言恰好相反。

罗斯贝波:亦称行星波,是一种远小于惯性频率 f 的低频波,恢复力是科氏力随纬

度的变化率。它的传播方向始终偏向西方,波速极慢。由于罗斯贝波的波长很大,相比之下它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十分微弱,在实际海洋中可以认为它只是一种

水平流系,流向基本与波向垂直。

24.表面波和内波的恢复力有何异同?

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故有表面重力波之称,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与弱化重力(即重力与浮力之差),正因为其恢复力很弱从而使其运动比表面波慢得多,无论是它的传播速度还是由它引起水质点的运动都很慢。

25.风浪与涌浪的区别?形成风暴潮的条件?

风浪: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特征: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规律,波峰线短,周期小,当风大时常常出现破碎现象,形成浪花。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特征:波面比较平坦光滑,波峰线长,周期、波长都比较大,在海上的传播比较规则。

形成风暴潮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26.潮汐的定义?引起潮汐的力是什么?

潮汐现象是指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引潮力是引起潮汐的力。

28.半日潮时简易算法?

一天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周期约为12小时2 5分,称作半日

潮。

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 分)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相等。

高潮时=(日差)0.8 X【(阴历日子)-1或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

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小时12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

29.潮汐动力理论比较潮汐静力理论有何不同?

1、潮汐静力理论:⑴假设:①圆球,等深海水覆盖;②海水无粘性,无惯性;③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⑵形成潮汐椭球:在重力、引潮力作用下海面变成椭球形,长轴恒指向月球。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相对椭球形海面运动,使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

2、潮汐动力理论:此理论认为,对于海水运动来说,只有水平引潮力才是

重要的,因此铅直引潮力所产生的作用只是使重力加速度产生极微小的变化,

故不重要。潮汐动力理论还认为,海洋的潮汐实际上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水平

引潮力作用下的一种潮波运动,即水平方向的周期运动和海面起伏的传播,海洋潮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受引潮力作用之外,还受到海陆分布、海底地形

(如水深)、地转偏向力(即科氏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潮汐动力理

论的基本思想:潮汐动力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出发来研究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潮汐的过程。

30.气候系统的组成?

气候系统是由五个主要分量构成的综合系统,这五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分量是:大气圈、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

31.气候系统的性质?

1)气候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气候系统与其外空间的物质交换是微乎其微的。

从这个意义上,气候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封闭系统。气候系统与外空间有能量交换。从这个意义上,气候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2)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从描述气候系统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上讲,还是从气候系统中发生的过程类型上讲,气候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3)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系统:气候系统中的重要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气候系统中发生的重要过程是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是气候系统表现出高度非线性的根本原因。

32.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如何?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导论》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材料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在给出的a、b、c、d选项中选择一或多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使得题目中给出描述完整准确。 1、材料的性质是在元器件或设备实现预期的使用性能而得到利用的。即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 b )。 a 材料的组成 b 材料的基本性能 c 材料的结构 d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 2、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的原材料多数来自( d )、为矿物资源,形成于亿万年之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必须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回收再生。 a 工业 b 农业 c 材料加工行业 d 采掘工业 3、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 b )。 a 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b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 c 其加工工艺过程所决定的 d其使用环境所决定的 4、如果使用温度是室温,就可以优先考虑高分子材料,因为在相同密度的材料中它们是 b、d 的。 a 最容易得到 b最便宜 c 最常见 d 加工最方便 5、根据其性能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陶瓷材料分为( a、c )和两大类。 a 结构材料用陶瓷 b特种陶瓷 c功能陶瓷 d 传统陶瓷 6、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也会造成制品性能的差异。因此,材料的( a、d )的总和决定了制品性能。 a 内在性能 b成型加工 c附加性能 d 成型加工所赋予的附加性能 7、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作用的能力。它包括溶蚀性、耐腐蚀性、抗渗

入性、抗氧化性等,可归结为材料的( c )。 a 有效性 b 实用性 c 稳定性 d 可用性 8、切削物体或对物体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工具材料可分为高碳钢、高速钢、超硬质合金、金刚石等材料,其中可列入超硬质材料范畴的是( c、d )。 a高碳钢 b高速钢 c超硬质合金 d金刚石 9、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 a、b、c、d )等特征尺度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通常由直径为纳米数量级的粒子压缩而成。 a 颗粒直径 b 晶粒大小 c 晶界 d 厚度 10、天然矿物原料一般杂质较多,价格较低;而人工合成原料( a、b )。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选用原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a 纯度较高 b价格也较高 c难以得到 d 以上所有 11、电化学腐蚀必须要有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在纯金属中( a )或( b )可以构成阴极。 a 晶界 b 晶粒 c 环境的介质 d 更小的不均匀物种 12、腐蚀一旦发生,材料或制品就会( d );所以腐蚀是材料设计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a大受影响 b性能显著下降 c服务寿命缩短 d 以上所有 13、晶体的宏观形貌可以是( d )。 a一维的 b 二维的 c 三维的 d 上述所有 14、范德华键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非键结合的力,是一种( a )。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1-10)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 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 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 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新兴科学:工程海洋学,遥感海洋学,环境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和渔业海洋学等 (二)、海洋的特性 2.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第二节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三节海洋学研究方法 1.(物理海洋学)常规和遥感观测。 2.实验和数值模拟。 3.理论研讨 第四节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1、早期研究(麦哲伦,库克,郑和、王充、哥伦布、列文虎克、牛顿、贝努力、拉瓦锡、 拉普拉斯)2.海洋科学研究开始(达尔文、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被认

材料科学导论习题解答

材料科学导论习题解答 材料科学导论作业 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 1. 氧化铝既牢固又坚硬而且耐磨,为什么不用来制造榔头? [答] 因为Al2O3的耐震性不佳,且脆性较高,不适合做榔头的材料。 2. 将下列材料按金属、陶瓷、聚合物或复合材料进行分类:黄铜、氯化钠、环氧树脂、混凝土、镁合金、玻璃钢、沥青、碳化硅、铅-锡焊料、橡胶、纸杯 [答] 金属有黄铜、铅-锡焊料、镁合金。 陶瓷有氯化钠、碳化硅。 聚合物有环氧树脂、橡胶、沥青、纸杯。 复合材料有混凝土、玻璃钢。 3. 下列用品选材时,哪些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特别重要性:汽车曲柄轴、电灯泡灯丝、剪刀、汽车挡风玻璃、电视机荧光屏 [答] 汽车曲柄轴的疲劳寿命最为重要。 电灯泡灯丝的熔点需高,其发光性能要强。 剪刀的刀刃的硬度要强。 汽车挡风玻璃的光的穿透性要强。 电视机荧光屏光学的颜色及其他穿透性各种光学特性极重要。 4. 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哪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 通常把粒子尺寸小于0.1μm(10nm)的颗粒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有以下效应: ⑴ 小尺寸效应 ⑵ 表面效应 ⑶ 量子尺寸效应 ⑷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举例略 第二章原子结构 1. 原子序数为12的Mg有三个同位素:78.70%的Mg原子有12个中子,10.13%的Mg 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Mg原子有14个中子,计算Mg的原子量。 [答] M = 0.7870×(12+12)+0.1013×(12+13)+0.1117×(12+14) = 24.3247 g/m ol 2. 试计算原子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若K、L、M和N壳层中所有的能级都被填满,试确定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答] N壳层内最大电子数为2×42 = 32。但考虑能级交错:N壳层内刚刚达到最大电子数时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该原子的原子数 为70。 (本题目书上原解:N壳层中电子最多有2+6+10+14 = 32个,K、L、M、N壳 层中电子共有2+8+18+32 = 60个,故原子序数为60。) 3. 试计算原子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并定出K、L、M、N和Q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 填满时的原子序数。 [答] O壳层内最大电子数为2×52 = 50。但考虑能级交错:O壳层内刚刚达到最大电子数时的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7s25f146d105g18, 该原子的原子数为130。 (本题目书上原解:O壳层中电子最多有2+6+10+14+18 = 50个,K、L、M、 N、O壳层中电子共有2+8+18+32+50 = 110个,故原子序数为110。) 4. 试说明四种原子结合力并举例说明。 [答] 金属键: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称为金属键。其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例如:Hg、Al、Fe、W。离子键:金 属原子将最外层家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得到价电子后成 为带负电的负离子,正负离子依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其基本特点是以离子而不是以原 子为结合单元。大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主要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例如:NaCl、MgO。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搭配_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教材)

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 1.氧化铝既牢固又坚硬且耐磨,但为什么不能用来制造榔头? 答:氧化铝脆性较高,且抗震性不佳。 2.将下列材料按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进行分类: 黄铜、环氧树脂、混泥土、镁合金、玻璃钢、沥青、碳化硅、铅锡焊料、橡胶、纸杯答:金属:黄铜、镁合金、铅锡焊料;陶瓷:碳化硅;聚合物:环氧树脂、沥青、橡胶、纸杯;复合材料:混泥土、玻璃钢 3.下列用品选材时,哪些性能特别重要? 答:汽车曲柄:强度,耐冲击韧度,耐磨性,抗疲劳强度; 电灯泡灯丝:熔点高,耐高温,电阻大; 剪刀:硬度和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 汽车挡风玻璃:透光性,硬度; 电视机荧光屏:光学特性,足够的发光亮度。 第二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 1.下列电子排列方式中,哪一个是惰性元素、卤族元素、碱族、碱土族元素及过渡金

属? (1) 1s2 2s2 2p6 3s2 3p6 3d7 4s2 (2) 1s2 2s2 2p6 3s2 3p6 (3) 1s2 2s2 2p5 (4) 1s2 2s2 2p6 3s2 (5) 1s2 2s2 2p6 3s2 3p6 3d2 4s2 (6) 1s2 2s2 2p6 3s2 3p6 4s1 答:惰性元素:(2);卤族元素:(3);碱族:(6);碱土族:(4);过渡金属:(1),(5) 2.稀土族元素电子排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答:稀土族元素的电子在填满6s态后,先依次填入远离外壳层的4f、5d层,在此过程中,由于电子层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分布没有变化,这些元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故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3.描述氢键的本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氢键? 答:氢键本质上与范德华键一样,是靠分子间的偶极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它是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物理键。当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或原子团)X结合成分子时,氢原子的一个电子转移至该原子壳层上;分子的氢变成一个裸露的质子,对另外一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Y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与Y之间形成氢键。 4.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第三章: 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何谓海水盐度? 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 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 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何谓海水状态方程? 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 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 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 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 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 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 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13、活动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个亚型。 14、Wilson旋回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痕期。据此则东非大裂谷属于胚胎期,而大西洋属于成年期。 3、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6、大洋上层西边界流主要有湾流、黑潮。 7、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和弱化重力。 8、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潜热输送和感热交换。 9、深层环流的驱动力是海水密度差异。 12、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13、海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分子混合、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14、对小振幅重力波而言,深水波波速取决于波长,而浅水波波速取决于水深。 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海洋科学导论作业

必做作业 向一个没有学过海洋学的人介绍并解释大尺度海流与普通人直觉相悖的现象。 一、风海流体积输送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冰洋浮冰随海水运动的方向与风吹方向不一致)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风海流是湍切应力和科氏力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引入一个理想的海水模型: 1)密度均匀; 2) 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 3) 风场均匀,长时间吹; 4) 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5) 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且视为常数。 也就是说,在我们研究的理想海水中,密度均匀,海区宽广,这意味着因密度造成的海流和地形的制约因素可以不考虑;风场均匀并且恒有风,意味着风海流的动力是源源不断且均匀的;科氏力,也就是地转偏向力不随纬度变化,即海水的受力不会因位置的变动而改变大小;同时,我们只对水平方向上海水层之间的摩擦力予以考虑,方便起见,将其大小视为常数。 于是,我们可以在理想海水海面上加一股定向的风,假设风吹向北。由于海水表面与大气的摩擦力的存在,海水得以运动,而科氏力的存在,又使得海面上海水流动方向与风向存在一个45°夹角,即海面海水流向东北。

我们继续研究更深处海水的运动状态。可以想见,随着深度的增加,风的动能越来越多地通过摩擦力做功转化为海水的内能,海水的流速在竖直方向上显著减小,到达一定深度后,海水的流速甚至不到表面流速的5%. 另一方面,科氏力在海水的运动中客观存在着,并显著改变着其方向。如果把海水看做由一层一层薄薄的海面拼合而成,那么,上一层海面的运动会带动下一层海面的运动,他们间的摩擦力因上一层海水的运动产生,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一致,但科氏力的方向不会改变,于是他们的合力方向愈发向右偏(对于科氏力向右的北半球而言),进而导致每一层海水的运动方向都较上一层偏右,在到达某一深度时,甚至会偏向与表面海水完全相反的方向。 该模型被称为埃克曼(Ekman)深海漂流理论,在三维空间中,每一层海水速度矢量终点的连线呈螺旋状下降,该曲线叫做埃克曼螺旋线。 而对沿竖直方向从海面到无限深处速度的定积分,便是风海流的体积输送量。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北向和东向分别求定积分。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北向的定积分为零,而东向的定积分为一常数。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速度方向千变万化,风海流的体积输送方向却是与风向垂直的正东! 积分算是十分复杂,我们不妨定性地解释这一现象。上文说到,从表面到深水,每一层海水的运动速度不断减小,方向不短偏向右,而运动速度减小的速度是远远快于方向变化之速度的,这就意味着,当海水运动方向指向正南或西南时,它的速度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海水向西运输的体积微乎其微,难以与向东运输的体积抵消,但向南和向北运输的海水体积大致相等,相互抵消,总量为零也就并不奇怪了。所以宏观来看,海水的体积运输方向是垂直于风向向东的。 二、洋流的西向强化现象(大洋西岸洋流比东岸强许多) 显而易见,考虑全球范围的洋流运动时,如果仅仅加入风应力和不随纬度变化的科氏力时,大洋环流会是图(a)中的样子:一个套着一个的环流圈。

让学英语成为乐趣

让学英语成为乐趣 对任何科目的学习而言,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将事半功倍。 入学,班级中就成立了英语学习小组,将英语角设到班级中来,大家经常晚上到小五四广场把大家分成几个组,用英语讨论一些最近的热点问题,还把一些经典的相声用英语来进行表演。为让大家共同进步,班委们还商量在班级中开展英语学习一帮一活动——比如有些男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班委就安排一个学习英语好的女生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大家一起学习英语。下半年,他们率先在班级中成立了英语俱乐部,如今英语俱乐部已经成长为学院学生会的主要社团并为整个学院全体同学的英语学习服务。 为让大家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他们在班级中坚持开展英语晨读活动,每天早上6点半,在其他同学上课之前,班级全体同学集中找一个教室进行晨读,班主任和班委同学对晨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早读的材料都是英语俱乐部收集的疯狂英语的例句和美文,每次考试的范文和班级中同学写的好的作文也让大家去朗读和背诵。有一个同学起初不愿意早起和大家一起晨读,他担心起早了太困,班委了解后就与他谈心,辅导员有时候也叫他到办公室一起学习英语,大家都鼓励他可以先尝试一段时间与同学们一起晨读学英语,效果不好再想其他办法,经过动员,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晨读的队伍,慢慢地他发现原来每天早起一点晨读学习英语也是很有乐趣的,原来的那种怕困也逐渐转变为晨读后一天的头脑很清醒,他逐渐喜欢上了与大家在一起学习的那种氛围。 为提高大家的英语写作水平,他们在班级中坚持开展每周每人写一篇英语作文,选题来自历年英语四级考试真题。批改作文一般都是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有时候

班主任也找水平高的研究生去帮着批,或者多找几个班级中学英语好的同学互相批改。然后班委找一个时间把修改意见反馈给大家。开始班委对大家写作文并没有硬性要求,后来尝试了几次后大家就发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慢慢地每周写一篇作文就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无形中大家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材料学院的班主任都非常关心大家的英语学习,在最近学校组织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有几个同学没有报名,考试时就没有试卷,班主任了解后就出钱给他们买了卷子。为让大家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效果,班委每周都安排进行一次英语摸底考试,考试题库都是由学院英语俱乐部统一购买的全真英语试题和大家反映好的题库。辅导员和班主任每次考试也都到场,他们把大家错的题收集起来利用班会等时间给大家集中讲解。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班委们深刻意识到:要想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的积累是绝对不行的。背单词时考虑到有些同学自觉意识不强,为督促他们背单词,班委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规定每周大家一起学习三个单元大约120个左右的单词量,然后组长对每个同学进行提问,加深印象。从大一开始他们就利用每次班会结束时听写英语单词,正在上研究生的辅导员熊克思也与大家一起听写,并经常组织一些四六级考试的经验交流会。为锻炼大家的听力能力,他们还凑钱买了音响和放音设备,在睡觉之前在宿舍放历年的真题听力磁带,一直放到停电,早上来了电听力马上就接着放,大家互相调侃——我们这真是在英语听力中入睡,在英语听力中起床。如今听力录音已经成了大家的作息铃声。他们努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 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另外这与材料学院多年来狠抓学风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该学院始终以英语学习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长抓不懈。经过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A A,大气 B,生物 C,地质 D,太阳 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D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 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 A,贝努利 B,牛顿 C,富兰克林 D,拉普拉斯 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 A,1B,2C,3D,4 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 A100B150C200D250 6海的水文特征:C 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8,面积最大的洋是:A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渤海属于:B 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 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 A100B200C300D400 11,中国最大的海区D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2,海冰的危害:D 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 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 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 14,海洋科学的分支:C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李宏鹏 学号:1004132227 任课教师:杨娟、刘宝林、周东身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开课时间:2015.3-5

一、简述《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学习海洋科学的意义。海洋是生命的发祥地,是气温的调节器和大陆水汽的源头,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海洋是也兵家必争之地,海洋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利益、资源保护、交通通道保护、地缘政治等方面。海洋还是科学的实验室,人们自古就在海洋中探索人类起源。 我们从海洋地质与地理、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方面详细的学习了海洋的科学。这门课带我重温了初高中时学习的基础海洋知识,例如全球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一些地质成因。同时,更进一步的从自然地理、政治和经济地理方面学习了五大洋。此外我还学习到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以活动论观点为主导,对奠基于大陆的传统地质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革命”,影响所及,不仅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结构,还改变了地球科学人员的思维方式。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影响到地球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是研究海底构造的理论核心和指导思想。而且,板块构造学说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全球构造学理论,它吸取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精髓——活动论思想,以海底扩张说为基础,经过威尔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的综合而确立的。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在陆上矿物资源已趋枯竭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更显得重要。海洋化学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为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化学,活体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我们了解了海水的组成和性质,还有其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这也让我联想到高中化学时学到的海水淡化技术。 海洋物理是研究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水体的运动形式和过程,以及它们与大气和海底相互作用的学科。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影响海水的运动,还有科里奥利效应等也会影响,产生波浪、潮汐、洋流和水团等。同时,海气之间有物质、能量交换,海洋对大气有热、水效应及气候效应,如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等。这些气候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洋生物是研究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的种类、分布、生理、生化,尤其是它们的生态,即它们的生长、发育、栖息、活动与海洋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海洋生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力,海洋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和食用价值,对海洋环境和全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指示,对海底沉积物和海洋油气能源形成和开发起到巨大贡献作用。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条件,海洋水域生产力和海洋生物资源。 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这个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相信在海洋科学领

材料科学导论 期末试卷(4)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闭卷 B 卷 120 分钟 一、 名词解释(中文作答,每小题3分,共15分) 1. 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 2. Concentration gradient 3. Plastic deformation 4. Slip system 5. Fatigue life 二、简答题(共45分) 2 . If the Mg 2+ substitutes for Ce 4+, what kind of vacancies would you expect to form? How many of the vacancies are created for every Mg 2+ added? (b) How to differentiate the edge, screw, and mixed dislocations motion? (10分)

2. (a) How to differentiat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lip and twinning? (b) Describe in your own words the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Be sure to explain how dislocations are involved in the strengthening techniques? (10分) 3. (a) Why are ceramic materials generally harder yet more brittle than metals? (b) For polymer material, what do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 (10分) 三、看图题(每题10分,共40分) (1)Which is the more stable, the pearlitic or the spheroiditic microstructure? Why? (2)Compare fine (or coarse) pearlite, bainite and martensite with respect to (a)heat treatment,and (b) micro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