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股份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炼钢厂连铸车间事故检讨书

炼钢厂连铸车间事故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近日,我厂连铸车间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此,我代表连铸车间全体员工,就此次事故进行深刻检讨,以汲取教训,确保今后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一、事故基本情况2023年4月20日,我厂连铸车间在进行常规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钢水在浇铸过程中发生喷溅,造成1名操作人员受伤,设备损坏严重。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在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违反了“三步法”操作程序,导致钢水喷溅。

(2)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未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管理因素(1)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车间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疏漏,未能使操作人员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约束操作人员的行为。

(3)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车间对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设备因素(1)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事故发生前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未做到位,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2)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导致事故发生。

三、事故教训1. 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全体员工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车间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操作人员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车间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可靠性: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

轧钢生产事故检查总结汇报

轧钢生产事故检查总结汇报

轧钢生产事故检查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近发生的轧钢生产事故,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检查,并总结了相关的问题和原因。

现将检查结果和总结汇报如下:一、问题总结1. 设备维护不到位:经检查发现,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轧机的部分关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轧机失控。

进一步调查发现,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在事故发生前的监控录像中,我们观察到有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操作过程中疏于安全检查、操作不遵守规程等。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安全意识淡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存在一定的漠视态度。

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抱有轻视的态度,这也为事故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原因分析1. 设备维护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所导致。

同时,一些关键部件的及时更换和维修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致使设备长期处于故障状态。

2.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不到位,在长期的操作中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同时,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不足也是导致不规范操作的原因之一。

3. 安全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产任务的压力造成的。

工人们长时间在高温、高噪声、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警觉性降低,同时,生产任务的压力也使得他们忽视了安全。

三、解决方案1. 加强设备维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加强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培训,并加强对其操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

钢铁公司安全事故总结汇报

钢铁公司安全事故总结汇报

钢铁公司安全事故总结汇报标题:钢铁公司安全事故总结汇报一、前言自去年以来,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然而,近期发生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深入调查事件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特向各级管理层和员工汇报事故的详细情况及我们的反思与改进措施。

二、事故背景事故发生于今年4月15日晚上8点左右,在我们公司B炉车间的高炉区域。

事故导致3名员工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不幸离世。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显示,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大意,在高炉维修期间未按规定落实安全措施,导致高温溅射物伤及人员。

三、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不足:在此次事故中,操作人员未能意识到高炉维修期间高温溅射物的危险性,忽视了安全措施的落实。

2. 管理措施不到位:落实安全措施受困于管理层对于安全培训和监督的不力,未能严格要求并检查操作人员对安全流程的遵守情况。

3. 沟通不畅: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未能及时汇报安全风险和协调资源,进一步加大了此次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2. 强化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履行安全职责。

3. 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措施的全面贯彻。

4. 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情景,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维护,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及时响应和处理工作。

5. 加强监督与检查:建立定期的安全巡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五、结论与展望此次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安全工作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将本次事故作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公司的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公司“”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公司“”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11月21日20时20分,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在电机更换后调试运行时爆裂,风机转子、机壳碎片飞出击中现场作业人员,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11月22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相关人员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对事故展开调查。

在调查中,事故调查组聘请省、市安全生产领域4位冶金、机电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责任人。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3年11月21日凌晨5时左右,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电机在运行中发生弧光接地故障,造成停机,经检查确认为电机线圈烧坏(电机型号为YKK560-8)。

上午7时40分,烧结厂厂长王建军在公司早调会上进行了汇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胜国要求尽快修复。

王建军回厂后,成立了以烧结厂维修车间主任左彦兵为组长的检修小组负责电机更换。

检修小组依据公司规定编写了检修方案,制订了安全措施。

根据公司设备维修规定,烧结厂设备科长武世伟将电机损坏情况上报给公司设备部长孔凤琴和供应部长石洁。

根据职责分工,供应部具体联系确定既有维修能力、又可以在维修期间提供相同型号替代电机的维修厂家。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11月21日20时20分,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在电机更换后调试运行时爆裂,风机转子、机壳碎片飞出击中现场作业人员,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11月22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相关人员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对事故展开调查。

在调查中,事故调查组聘请省、市安全生产领域4位冶金、机电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责任人。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民营企业,是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每年向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缴纳管理费500万元,并接受其业务指导,与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无资产关系。

营业执照注册号130400000065355;经营地址位于武安市上团城乡崇义村东;法人代表王建兵;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精密铸铁件、铸钢件、铸锻件的制造与销售及生铁冶炼、烧结矿、钢铁制品、钢坯、特钢、轧钢、线材的生产与销售等。

该公司下设8个分厂、14个部室,员工5000余人,年产生铁300万吨,钢坯300万吨,中厚板100万吨。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3年11月21日凌晨5时左右,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电机在运行中发生弧光接地故障,造成停机,经检查确认为电机线圈烧坏(电机型号为YKK560-8)。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3·18”机械伤害事故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3·18”机械伤害事故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3·18”机械伤害事故一、事故发生企业概况事故发生单位为邯钢连铸连轧厂。

连铸连轧厂设有安全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武装保卫科和综合办公室等4个科室和连铸车间、轧钢车间、精整车间、维修车间和运行车间等5个车间,共有员工557人。

其主要生产工艺为: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为钢卷板。

事故发生的地点位于连铸连轧厂精整车间钢卷打捆机处。

二、事故发生经过与救援情况3月18日16时,连铸连轧厂精整工段甲班班长谭新衡组织所属人员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内容为:将从生产线下线的钢卷吊运到精整车间运输链后,经过开卷、平整、分卷和再次卷起后到打捆机处进行打捆入库;17时20分左右,谭新衡发现1号步进梁运送的钢卷到达打捆机处后打捆机不工作,于是就打电话告知负责维修打捆机的机械班维修工冯文军打捆机发生故障;17时30分左右,谭新衡看到冯文军来到现场,就从主控室走到打捆机旁的操作面板处,配合冯文军检修打捆机。

冯文军在打捆机两侧查看了一会,就站在打捆机机头西侧继续检查;17时40分,打捆机机头突然动作,将冯文军挤压在钢卷和机头之间。

站在打捆机旁操作面板处的谭新衡看到这一情况,立即按下操作面板上的打捆机急停按钮并呼叫附近人员前来救助。

稍后,谭新衡与先后赶来的付洪涛、赵崇先合力将打捆机机头扳回原位,把冯文军救出后送往邯钢医院抢救,冯文军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8时40分死亡。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一)事故直接原因。

机械维修工冯文军违反规定检查、判断打捆机故障,由于其站位不当,当打捆机机头突然动作时,将冯文军挤压在打捆机机头和钢卷之间,致使其受伤死亡。

(二)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工安全意识薄弱,长期存在违规作业现象。

2.安全管理不到位。

连铸连轧厂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日常安全监管检查工作不到位。

(三)事故性质。

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轧钢厂“12?2”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docx

轧钢厂“12?2”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docx

事故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 16 时 38 分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伤亡情况:一人死亡事故经过:2013 年 12 月 2 日 16 时 38 分,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甲班接班停机更换 16#轧机机架,维检钳工汪 XX 和周 XX负责安装轧机接手,两人安装完离开后,调整工易 X (班长)和陈 X(副班长)开始试小样。

试完第一组小样后,陈 X 发现小样尺寸偏大,到就地操作台操作16#电动压下,准备试第二组小样。

就地台操作工李 XX 听见陈 X说:“可以装钢了”后,按下操作台的点动按钮。

当易 X 正准备夹第二组小样放入进口跑槽,听见一声喊叫,随即发现汪 XX 双手臂被接手卷入,立即停机反转,将其救出后发现双手、胸部、面部左下颌被绞伤,紧急送往水钢总医院抢救。

12 月 3 日0 时 40 分汪 XX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对岗位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三规一制”的督促和执行不到位,职工现场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 、间接原因:轧钢厂制度修订不细致、机械旋转部位有效防范不足、涉及电力(电源)控制未全部实现安全锁,以及对一棒线作业区安全生产作业的监督、检查、管理不细致、不全面,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事故性质:经调查组调查确认,该事故属机械伤害责任事故。

预防措施:1、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要真正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3、要加大对从业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三违”现象。

事故时间:2013 年 12 月 4 日 9 时 0 50 分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伤亡情况:一人死亡事故经过:2013 年 12 月 4 日,攀长特公司焊管钢丝厂冷带车间成品班纵剪组上早班,车间调度安排用焊管料(81mm*1.0mm)剪切成打包带(30mm*1.0mm),纵剪工刘 XX 开操作台,另一名纵剪工韩 XX 在剪切机出料端整理边丝,当两人共同剪完 2 卷料后,8 时 40 分左右,由于剪切的边丝缠住万向轴,两人将万向轴安全防护罩搬移,处理缠住的边丝。

钢铁火灾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钢铁火灾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钢铁火灾事故案例心得体会一、案例背景2015年9月,中国河北邯郸市一家钢铁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当时,该厂生产车间内的一台设备突然出现故障,瞬间引发了大面积火灾。

由于该厂所处地区为工业区,火势极快,且容易蔓延。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派出了大量的消防人员前来扑救,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才得以将火势控制住,但火灾造成了数十人受伤,另有数十人失踪。

与此同时,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案例分析1. 预防措施不足该厂生产车间内的监控设备严重不足,导致对设备的故障情况无法及时察觉。

若当时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者有相关的安全警报系统,或许能够避免火灾的发生。

2. 应急措施缺失火灾发生后,现场没有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导致事故扑救过程失序,造成火势蔓延加剧,关键时刻抢救生命的机会丧失。

3. 员工应急意识不强当火灾爆发时,部分员工对应急逃生没有做好准备。

有些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最终导致了人员伤亡的增多。

三、反思与心得1. 安全意识的培养此次钢铁厂火灾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对安全意识的不足导致的。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要加强在员工中间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是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仅仅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长期不断地发挥安全宣教的作用,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完善应急预案企业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充分的预测和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是保证应急措施得以迅速有效执行的关键,而且预案要不断地进行演练与修改。

在危急时刻,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员工安全逃生能力,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3. 确保设备安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务必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时排查隐患,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4.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消防设施的保障水平,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万无一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钢铁股份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3·18”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3月18日16时40分左右,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5万元。

3月19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监察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参加的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3·18”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聘请2名专家,对事故展开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的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和防范整改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企业概况
事故发生单位为邯钢连铸连轧厂。

连铸连轧厂设有安全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武装保卫科和综合办公室等4个科室和连铸车间、轧钢车间、精整车间、维修车间和运行车间等5个车间,共有员工557人。

其主要生产工艺为: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为钢卷板。

事故发生的地点位于连铸连轧厂精整车间钢卷打捆机处。

二、事故发生经过与救援情况
3月18日16时,连铸连轧厂精整工段甲班班长谭新衡组织所属人员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内容为:将从生产线下线的钢卷吊运到精整车间运输链后,经过开卷、平整、分卷和再次卷起后到打捆机处进行打捆入库;17时20分左右,谭新衡发现1号步进梁运送的钢卷到达打捆机处后打捆机不工作,于是就打电话告知负责维修打捆机的机械班维修工冯文军打捆机发生故障;17时30分左右,谭新衡看到冯文军来到现场,就从主控室走到打捆机旁的操作面板处,配合冯文军检修打捆机。

冯文军在打捆机两侧查看了一会,就站在打捆机机头西侧继续检查;17时40分,打捆机机头突然动作,将冯文军挤压在钢卷和机头之间。

站在打捆机旁操作面板处的谭新衡看到这一情况,立即按下操作面板上的打捆机急停按钮并呼叫附近人员前来救助。

稍后,谭新衡与先后
赶来的付洪涛、赵崇先合力将打捆机机头扳回原位,把冯文军救出后送往邯钢医院抢救,冯文军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8时40分死亡。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机械维修工冯文军违反规定检查、判断打捆机故障,由于其站位不当,当打捆机机头突然动作时,将冯文军挤压在打捆机机头和钢卷之间,致使其受伤死亡。

(二)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工安全意识薄弱,长期存在违规作业现象。

2.安全管理不到位。

连铸连轧厂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日常安全监管检查工作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