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 问答题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复习题

1.全血的粘度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生理盐水是临床上常给病人输入的液体,所以输入生理盐水不能降低血粘度。
[A]是[B]否[是非]2.生理盐水的等渗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与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也相等,,所以输入生理盐水一般不会改变细胞的形态。
[A]是[B]否3.[是非]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任何引起肾氧供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不足均可足进EPO的合成和分泌。
[A]是[B]否4.[是非]使血液接触粗糙面可加速血液凝固。
[A]是[B]否5.溶血实际是指血细胞的破裂溶解。
[A]是[B]否6.血清中不含同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应的凝集素。
[A]是[B]否7.同型血之间进行输血不需作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A]是[B]否8.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的血液一定是A型。
[A]是[B]否9.Rh阴性率越高的民族, 输血时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可能性越小。
[A]是[B]否10.[是非]水和晶体渗透压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的。
[A]是[B]否11.[是非]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越强, 说明红细胞的脆性越大。
[A]是[B]否12.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A]8%[B]15%[C]20%[D]60%[E]40%13.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 维生素K缺乏[D] 抗凝血酶灭活延缓[E] 肝素增多1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A] 组织液减少[B] 组织液增多[C] 尿少[D] 红细胞萎缩[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15.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A] 红细胞不易破裂[B]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C]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D]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E]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加16.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A] 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B] 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C] 红细胞内的黏度较高[D] 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E] 此处血管口径大17.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A] 组织液减少[B] 组织液增加[C] 尿少[D] 红细胞萎缩[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18.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B] 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 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 将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1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 提供营养[B] 缓冲温度[C] 运输激素[D] 运输O2和CO2[E] 提供铁20.小血管损伤后止血栓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是由于血小板的哪种生理特征:[A] 吸附[B] 粘附[C] 聚集[E] 释放21.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C] Ca2+[D] ADP与血栓素A2[E] 花生四烯酸22.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 因子XII[B] 因子II[C] 因子X[D] 因子III[E] 因子VII23.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 因子XII[B] 因子II[C] 因子X[D] 因子III[E] 因子VII24.血液凝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的最主要差别在于:[A] 因子X的激活过程[B] 凝血酶激活过程[C] 凝血速度快慢[D]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E] 是否有血小板参与25.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 A型[B] B型[C] O型[E] Rh型26.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B]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C] 抑制因子X的激活[D]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E] 增强抗凝血酶III活性27.血清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A] 纤维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凝血酶[D] 血小板[E] 凝血因子28.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A] 激活因子XII[B] 激活补体系统[C] 抑制激肽系统[D] 水解凝血酶及因子V、VII[E] 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29.关于输血的原则,错误的是:[A] 必须保证ABO血型相合[B] 输同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凝集为首选[C] 紧急时O型血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D] AB型人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E] 反复输血病人必须保证Rh血型相合30.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和时可引起:[A] 血液凝固[B] 红细胞凝集[C] 红细胞叠连[D] 红细胞收缩[E] 无反应31.输血时主要考虑:[A]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C]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D]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E] 受血者红细胞不与其血浆发生凝集32.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少[A] 铁[B] 蛋白质[C] 维生素B12[D] 叶酸[E] 维生素B12和叶酸33.能促进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分化及增殖的调节因子主要是:[A] 雄激素[B] 雌激素[C] 甲状腺素[D] 生长素[E] 促红细胞生成素34.枸橼酸钠抗凝的机制为[A] 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B] 阻碍凝血的基本过程[C] 络合Ca2+[D] 增加纤溶酶的活性[E] 抑制因子Ⅹ35.下列关于肝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在体内有抗凝作用[B] 在体外有抗凝作用[C] 由肥大细胞产生[D] 是一种蛋白质[E] 能结合血浆中的抗凝蛋白36.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A] IgA[B] IgM[C] IgE[D] IgD[E] IgG37.Rh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A] IgA[B] IgM[C] IgE[D] IgD[E] IgG38.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A] 正常[B] 先膨胀后破裂[C] 缩小[D] 破裂[E] 先缩小后破裂39.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则其血沉速度将[A] 正常[B] 下降[C] 增快[D] 与之前比无变化[E] 以上都不是40.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 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E] 以上都不是41.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肝素[D]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E] 血液中加入草酸钾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A]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B] 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C]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D] 血凝块回缩障碍[E] 以上都不是4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43.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动脉血压下降[B]红细胞的比容升高[C]心率加快[D]中心静脉压下降[E]皮肤苍白湿冷4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5.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6.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葡萄糖[B]Na+[C]K+[D]球蛋白[E]白蛋白4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葡萄糖[B]Na+[C]K+[D]球蛋白[E]白蛋白48.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NaCl浓度[D]KCl浓度49.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Na+浓度[B]总渗透压[C]胶体渗透压[D]Cl-浓度[E]K+浓度50.维持血浆pH值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A]Na2HPO4/NaH2PO4[B]NaHCO3/H2CO3[C]K2HPO4/KH2PO4[D]KHCO3/H2CO351.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A]缺O2[B]CO2潴留[C]雌激素[D]肾脏疾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5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A]CSF[B]GH[C]IGF[D]EPO53.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D]EPO生成不足54.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55.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56.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A]红细胞内的粘度较高[B]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C]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D]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57.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A]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B]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C]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D]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下列情况下,能使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降低[C]红细胞膜内磷脂/胆固醇比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58.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肝脏[B]脾[C]肾脏[D]淋巴结59.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A]抑制PLA2[B]抑制COX[C]抑制TXA2合成酶[D]抑制PGI2合成酶60.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A]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61.生理止血过程中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内皮受损,PGI2生成减少[B]血小板释放ADP和TXA2[C]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多选]62.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A]黏附于内皮下成分[B]释放ADP和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C]释放TXA2,促进血管收缩[D]释放PF3促进凝血63.血小板聚集可形成[A]牢固的止血栓[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4.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A]牢固的止血栓[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5.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组成是[A]FⅢ-FⅦa-Ca2+-PL[B]FⅩa-FⅤa-Ca2+-PL[C]FⅡa-FⅩa-Ca2+-PL[D]FⅨa-FⅧa-Ca2+-PL66.下列凝血因子中,需要维生素K参与其合成的是[A]因子Ⅱ、因子Ⅶ、因子Ⅸ、因子Ⅹ[B]因子Ⅲ、因子Ⅶ、因子Ⅹ、因子Ⅺ[C]因子Ⅴ、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Ⅺ[D]因子Ⅰ、因子Ⅲ、因子Ⅷ、因子Ⅻ67.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A]因子Ⅴ[B]因子Ⅶ[C]因子Ⅹ[D]因子Ⅻ[E]因子ⅩⅢ[多选][ABCD]68.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血物质存在69.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Ca2+70.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Ⅹ因子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去除Ca2+[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71.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维生素K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多选]下列物质中,能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的有[A]蛋白质C[B]尿激酶[C]凝血因子Ⅻa[D]激肽释放酶7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多选]73.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A]A型[B]B型[C]AB型[D]O型74.Rh阴性的母亲所生的Rh阳性子女,有可能患[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血友病[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D]红细胞增多症75.ABO血型系统的主要抗体是[A]IgA[B]IgM[C]IgE[D]IgG76.Rh血型的主要抗体是[A]IgA[B]IgD[C]IgG[D]IgE77.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Rh阴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E]将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78.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NaCl[B]白蛋白[C]球蛋白[D]纤维蛋白[E]血红蛋白79.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A]0.85% NaCl[B]0.85% 葡萄糖[C]1.9% 尿素[D]5% NaCl[E]10% 葡萄糖80.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A]血浆总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目[C]血浆球蛋白含量[D]血浆白蛋白含量[E]血浆氯化钠含量81.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A]铁、维生素B12[B]叶酸、维生素B12[C]蛋白质、叶酸[D]蛋白质、维生素B12[E]铁、蛋白质8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A]肝[B]肾[C]脾[D]骨髓[E]血液83.衰老红细胞难以通过微笑血管和孔隙的主要原因是[A]渗透脆性增加[B]细胞体积增大[C]悬浮稳定下降[D]血红蛋白减少[E]变形能力减退84.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的是[A]Ⅶ[B]Ⅹ[C]Ⅷ[D]Ⅸ[E]Ⅱ8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B]凝血酶的形成[C]第Ⅻ因子被激活[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E]第Ⅹ因子被激活86.能增强抗凝血酶抗凝作用的物质是[A]肝素[B]蛋白质C[C]凝血酶调制素[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α2-巨球蛋白87.决定红细胞血型的物质是[A]红细胞膜特异性凝集原[B]红细胞膜特异性受体[C]红细胞膜特异性凝集素[D]血浆特异性凝集原[E]血浆特异性凝集素88.可导致输血反应的天然抗体类型是[A] IgM[B] IgG[C] IgD[D] IgB[E] IgA89.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A] B型[B] AB型[C] A型[D] O型[E] A型或B型一.名词解释血清、等渗溶液、粘度、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血型、凝血时间、交叉配血试验问答题1,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对因冶疗贫血?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试说明血小板减少会出现什么?3,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血型相合为何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5,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6.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7.小血管损伤后, 不给任何处理, 血流是怎样停止的, 说明其机理。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6.血浆(plasma)7.血清(serum)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10.血量(blood volume)11.血型(blood group)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二、填空题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23.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钾离子浓度,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这是由于红细胞膜上活动极度降低的结果。
2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是和。
25.一次急性失血超过总量的%,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三、选择题A型题26.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A.Ⅴ因子B.Ⅲ因子C.Ⅹ因子D.Ⅻ因子E.Ⅶ因子2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8.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AB 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将O 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Rh 阴性的血液29.冰库中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较高?2+C.K+ D.Na+ E.有机负离子A.Cl- B.Ca30.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快回缩是因为: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血小板聚集3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需要血小板磷脂表面,后者不需要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E.前者需要Ca2+,后者不需要Ca2+32.B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B 抗原C.A 和B 抗原都有D.A、B 及H 抗原均无E.H 抗原33.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发生溶血症:A.Rh(+)母亲所怀Rh(+)胎儿B.Rh(+)母亲所怀Rh(-)胎儿C.Rh(-)母亲所怀Rh(+)胎儿D.Rh(-)母亲所怀Rh(-)胎儿E.父亲是Rh(-)、母亲为Rh(+)34.某人的红细胞与B 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 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E.无法判断35.决定ABO 血型抗原的基因控制细胞合成特异的:A.抗原的肽链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转氨基酶36.血小板聚集的第二时相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的:A.内源性ADPB.内源性ATPC.内源性5-HTD.外源性ADPE.外源性ATP37.草酸钾之所以能抗凝是因为:A.增强血浆抗凝血酶的活性B.去除血浆中的Ca2+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E.增强纤溶酶的活性38.输血时应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39.一般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A.糖原B.蛋白质C.磷脂D.脂蛋白E.糖脂或糖蛋白40.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A.红细胞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B.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41.输血原则是:A.输同型血,即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 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42.父母双方一方为A 型,一方为B 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A.只可能是AB 型B.只可能是A 型或B 型C.只可能是A 型、B 型、AB 型D.A 型、B 型、AB 型、O 型E.只可能是AB 型或O 型43.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C.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将明显降低D.血浆渗透压决定了血管内外水平衡E.血浆渗透压变化时,红细胞的脆性发生变化44.下列哪项不能使血沉加快:A.血浆中白蛋白增多B.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多C.红细胞发生叠连D.活动性肺结核E.风湿热45.下列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特异受体作用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它是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生存和繁殖的必需条件C.它主要产生于肾髓质D.肝脏也能产生一部分E.它是一种糖蛋白46.下列凝血因子中,哪一个不是蛋白质:A.因子ⅡB.因子ⅣC.因子Ⅴ和ⅦD.因子ⅪE.因子Ⅹ和Ⅻ47.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都不同B.起始因子不同C.最后形成的血凝块不同D.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E.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稳定因子48.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ⅢB.因子ⅫC.PF3 D.Ca2+E.凝血酶原49.关于ABO 血型系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AB 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 和抗B 抗体B.AB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有A 抗原和B 抗原C.A 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 抗体D.B 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 抗体E.O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抗原50.Rh 血型抗体是:A.IgA B.IgDC.IgG D.IgEE.IgMB型题A.(4000~5500)×109/LB.(4.0~10)×109/LC.(3800~4600)×109/LD.(100~300)×109/LE.(4.5~5.5)×109/L5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为:52.正常人安静时的白细胞计数为:53.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内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54.将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血浆中,血沉将:A.葡萄糖B.Na+C.K+D.球蛋白E.白蛋白5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56.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等渗和等张溶液D.既不是等渗溶液,也不是等张溶液E.高渗溶液57.0.85%NaCl58.20%葡萄糖59.1.9%尿素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溶血性贫血60.骨髓收到X 线损伤引起的贫血是:61.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62.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尿的贫血是:63.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将引起:A.8hB.3~4dC.7~14dD.一年以上E.120d64.红细胞平均寿命为:65.血小板平均寿命为:X型题6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含有大量的清蛋白E.以上都不是67.如果某男是B 型血: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 型B.他的父亲可以是O 型血C.他的孩子不是B 型血就是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 型或O 型E.如果他的妻子是O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 型或O 型68.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E.以上都对69.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血物质存在E.以上都不对70.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A.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B.缓冲血浆pH 变化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参与生理性止血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7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是:A.爆式促进活性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E.甲状腺激素72.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白细胞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减少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血浆磷脂增多73.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是:A.激活因子XIIIB.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C.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D.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抑制纤溶酶活性74.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试管中的血液延缓凝血:A.血液中加入草酸钾B.将血液置于有棉花的试管中C.加入肝素D.将试管置于冰水中E.将试管壁涂上石蜡油,再放入新鲜血液75.生理性血小板致聚剂有:A.ADP B.肾上腺素C.5-HT D.细菌E.病毒76.生理性抗凝物质有:A.抗凝血酶B.蛋白质C 系统C.草酸钾D.肝素E.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四、问答题7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血清2、血浆渗透压3、红细胞沉降率4、凝血因子5、血型6、输血原则7、交叉配血实验8、等渗溶液二、填空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3、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4、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贫血。
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增多所致。
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_。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
1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增多。
11、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3、凝血酶原激活物为、、、的复合物14、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15、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1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不被受血者_______所凝集。
17、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____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18、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三、简答题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2、简述实际应用中抗凝和促凝的措施有哪些?3、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4、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以及输血原则。
03.生理学题库(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2.渗透压3.悬浮稳定性4.红细胞沉降率5.输血原则6.交叉配血实验二填空1.骨髓受大剂量X线照射,引起____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____贫血。
2.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____和____。
3.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4.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7.红细胞平均寿命为____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____吞噬破坏。
8.白细胞中吞噬作用最强的是,细胞,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____细胞。
9.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液有____和____,临床上常用血沉检查红细胞的____。
10.血型是依据红细胞上____的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三单选题1.肝素抗凝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X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2.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是A.5%~6%B.6%~7% C.7%一8% D.8%一9%E.9%~10%3.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参与的凝血因子都不同B.启动因子不同C.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D.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E.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稳定因子4.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5.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为A.40L与4LB.30L与4L C 20L与4L D.30L与2.5LE.20L与2.5L6.大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铁B.铁和蛋白质C.维生素D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雄激素7.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A.尿激酶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激肽释放酶D.组织激活酶E.蛋白质C8.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人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人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 E.B亚型9.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因为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C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0.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ⅢB.因子ⅦC.PF3 D.Ca2+ E.凝血酶原11.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发生收缩E.纤维蛋白降解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3.输血时下列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的人是A.O型,Rh阳性B.A型,Rh阴性C.B型,Rh阳性D.AB 型,Rh阴性E.AB型,Rh阳性14.某人接受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为:其红细胞与B型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 血浆8. 血清9.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 血型11. 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 。
血浆是_______ 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 。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 。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 贫血时,其值__________ 。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_ o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 o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 与_______ 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 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0.9 % NaCICD血细胞形态________ o9.正常人血液pH值为 ________ 。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 o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 ;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__ 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__ 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 女子的Hb含量是 ________ o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__ ,越不易_____ o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 ;女子为 _________ o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和_______ o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 和_______ o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_ 下段是________ o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 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_ o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__ 曾多所致。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一、单选题1.血液的pH值约为A.7.15~7.25B.7.25~7.35C.7.35~7.45D.7.45~7.55E.7.55~7.65【答案】C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B.凝集C.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延长【答案】D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A.无机盐B.葡萄糖C.白蛋白D.纤维蛋白E.血细胞【答案】C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血小板【答案】E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A.4LB.5LC.6LD.7LE.8L【答案】A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雌激素B.肾素C.甲状腺素D.生长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E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Ⅹ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答案】B8.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答案】B9.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的反应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聚集C.血液凝固D.红细胞凝集E.红细胞沉淀【答案】D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答案】B1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答案】A12.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B.血小板3因子和Ⅴ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D.Ca2+E.磷脂【答案】A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答案】E14.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D15.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0%~50%B.凝血时间为5~10minC.白细胞数目为4.0×109/ml~10.0×109/mlD.女性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10mmE.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答案】C1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A.铁和维生素B12B.维生素B12和叶酸C.蛋白质和钙D.蛋白质和铁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答案】D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答案】B18.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亚铁离子B.蛋白质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D3【答案】C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血清D.细胞外液E.体液【答案】C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A.ⅣB.ⅧC.ⅢD.ⅫE.Ⅱ、Ⅶ、Ⅸ、Ⅹ【答案】A21.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值的是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血细胞比容D.血液渗透压E.血红蛋白含量【答案】C2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答案】D23.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A.钙离子B.球蛋白C.白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答案】E24.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A.ⅤB.ⅨC.ⅩD.ⅪE.Ⅻ【答案】E二、问答题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生理学习题集第三章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三章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一、重要内容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突触与突触传递、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等内容。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2. 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神经纤维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称为冲动。
传导过程包括:电生理过程、化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3. 突触与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地方。
突触传递包括电突触传递和化学突触传递两种形式。
其中,化学突触传递是最常见的传递方式。
4. 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规律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5.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对生物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进行调节。
二、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 细胞体、树突、轴突B. 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C. 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前膜D. 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后膜答案:A(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形式是()A. 生物电B. 光能C. 热能D. 化学递质答案:A(3)以下哪个不是突触传递的方式()A. 电突触传递B. 化学突触传递C. 光突触传递D. 磁突触传递答案:C2. 填空题(1)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递冲动(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电生理过程、化学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3)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个部分。
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3. 简答题(1)简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生理学基础第三章试题(含答案)

生理学基础第三章1.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单选题] *A.血浆蛋白的含量B.白细胞数量C.红细胞数量(正确答案)D.无机盐含量E.渗透压的高低2.血浆中最重要的一对缓冲对是[单选题] *A.Na₂HPO₄/NaH₂ PO₄B.K₂HPO₄KH₂PO₄C.KHCO₃/H₂CO₃D.蛋白质钠盐/蛋白质E.NaHCO₃/H₂CO₃(正确答案)3.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单选题] *A.白蛋白B.球蛋白C.NaCl(正确答案)D.血红蛋白E.纤维蛋白原量4.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选题] *A.葡萄糖含量B.白蛋白含量(正确答案)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数量E.无机盐含量5.维持细胞容积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 *A.血浆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通D.组织液静水压E.血浆总渗透压6.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与血容量的维持是[单选题] *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C.血浆总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7.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单选题] *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正确答案)8.在0.6%NaCl溶液中正常人的红细胞形态是[单选题] *A.缩小B.不变C.膨大(正确答案)D.先缩小后破裂E.立即破裂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是由以下哪种因素所致[单选题] *A.血栓形成B.脆性增加C.凝集反应D.叠连加速(正确答案)E.溶血10.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单选题] *A.起保护和防御作用B.缓冲血液的酸碱变化C.形成渗透压D.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正确答案)E.参与生理性止血11.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单选题] *A.肝B.脾C.胸腺D.红骨髓(正确答案)E.黄骨髓12.骨髓长期受到X线过度照射后易发生[单选题]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D.恶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13.某患者在胃大部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种物质吸收障碍[单选题] *A.铁B.维生素B₁₂(正确答案)C.蛋白质D.叶酸E.脂肪14.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那个器官产生[单选题] *A.肾(正确答案)B.肝C.心D.肌肉E.肺15.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单选题] *A.肝B.肾C.脾(正确答案)D.胸腺E.淋巴结16.当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常伴有下列哪种白细胞数目增多[单选题] *A.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7.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常伴有下列哪种白细胞数目增多[单选题]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8.当机体有出血倾向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目可为[单选题] *A.<50×10⁹/L(正确答案)B.<60×10⁹/LC.<80x10⁹/LD.<100x10⁹/LE.<150×10⁹/L19.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单选题] *A.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B.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降低(正确答案)C.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D.不能吸附凝血因子E.不易黏附于血管内膜20.成年女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据中,不正常的是[单选题] *A.白细胞数8.0×10⁹/LB.红细胞数4.5x10¹²/LC.血小板数180×10⁹/LD.血红蛋白135g/LE.淋巴细胞占60%(正确答案)21.血小板在止血中的作用是[单选题] *A.释放ATP促使其本身聚集B.为凝血因子激活提供磷脂表面(正确答案)C.促进Na⁺释放D.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加速凝血E.血小板做变形运动堵塞伤口22.血液凝固的本质是[单选题]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B.凝血酶形成C.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D.纤维蛋白的形成(正确答案)E.血小板磷脂的形成23.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单选题] *A.因子Ⅲ(正确答案)B.磷脂表面C.凝血酶原D.因子ⅥE.因子Ⅻ24.无论外源性或内源性凝血,哪个凝血因子被活化,其后的过程是相同的[单选题] *A.因子ⅢB.因子ⅦC.因子ⅨD.因子Ⅹ(正确答案)E.因子XI25.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单选题] *A.抗凝血酶Ⅲ减少B.血小板减少C.某些凝血因子减少(正确答案)D.维生素K减少E.血中抗凝物质增加26.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为[单选题]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抑制X因子激活C.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正确答案)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E.去除Ca²⁺27.甲状腺或肺手术后易渗血,主要是由于这些组织[单选题] *A.肝素含量多B.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多(正确答案)C.血管丰富D.血液流速快E.凝血酶原激活物多28.一个体重50公斤的正常成人,其血液总量为[单选题] *A.4.5~5.0LB.4.0~4.4LC.3.5~4.0L(正确答案)D.2.5~3.5LE.1.5~2.5L29.血型的分型依据是[单选题] *A.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正确答案)B.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类别C.交叉配血情况D.凝集原和凝集素配合情况E.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和类别30.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单选题] *A.A型B.B型C.AB型(正确答案)D.O型E.Rh阳性31.交叉配血试验为下列哪种情况时最适合输血[单选题] *A.主侧、次侧都凝集B.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C.主侧不凝集,次侧不凝集D.主侧、次侧都不凝集(正确答案)E.以上都适合32.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单选题] *A.B型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B.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C.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D.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正确答案)E.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33.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单选题] *A 6.35~6.45B 7.35~7.45(正确答案)C 8.35~8.45D 6.35~7.3534.下列那种物质不属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单选题] *A 葡萄糖B 无机盐C 血浆蛋白(正确答案)D 尿素35.哪种物质不参与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单选题] *A 离子B 小分子物质C 血浆蛋白(正确答案)D 无机盐36.将正常的红细胞置于0.9%的NaCl溶液中,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单选题] *A皱缩B膨胀C破裂溶血D形态不改变(正确答案)37.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而发生血沉加快,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单选题] *A 溶血B 血栓形成C 红细胞叠连(正确答案)D 红细胞凝集38.能运输O₂和CO₂的血细胞是[单选题] *A 红细胞(正确答案)B 中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血小板39.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什么物质?[单选题] *A 铁B 蛋白质C VitB₁₂(正确答案)D 促红细胞生成素40.中性粒细胞的重要功能是[单选题] *A 产生抗体B 参与止血C 释放组织胺D 吞噬异物(正确答案)41.能释放肝素、组胺等过敏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是[单选题] *A 嗜酸性粒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浆细胞D 肥大细胞(正确答案)42.淋巴细胞的生理作用是[单选题] *A 吞噬作用B 生理止血C 运输O₂和CO₂D 参与免疫(正确答案)43.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单选题] *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正确答案)4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哪些物质?[单选题] *A 纤维蛋白原(正确答案)B 钙离子C 血浆蛋白D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45.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出现皮肤及黏膜下出血或紫癜,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 血小板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正确答案)B 血管回缩障碍C 缺乏纤维蛋白原D 血小板释放的物质46.参与血液凝固的蛋白质是[单选题] *A 血红蛋白B 白蛋白C 球蛋白D 纤维蛋白原(正确答案)47.血液凝固的第一个步骤是[单选题] *A 凝血酶原形成B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正确答案)C 凝血酶形成D 纤维蛋白形成4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单选题] *A 红细胞膜上受体类型B 血浆中凝集原类型C 血浆中凝集素类型D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正确答案)49.某人的红细胞膜上只有A凝集原,这个人的血型是[单选题] *A A型血(正确答案)B B型血C AB型血D O型血50.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 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试验B 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C 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D 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正确答案)5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那种物质的数量[单选题] *A 葡萄糖B 无机盐C 血浆蛋白(正确答案)D 血细胞52.维持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 *A 血浆胶体渗透压B 血浆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 组织液静水压5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什么物质?[单选题] *A 铁(正确答案)B 叶酸C VitB12D 内因子54.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白细胞是[单选题] *A 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55.枸缘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机制是[单选题] *A 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B 去掉血浆中的Ca²⁺(正确答案)C 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D 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56.血型的分型依据是[单选题] *A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有无及种类(正确答案)B 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及种类C 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及种类D 交叉配血情况57.成熟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能运输O₂和CO₂[单选题] *A 红细胞(正确答案)B 血小板C 嗜碱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58.主要参与免疫[单选题] *A 红细胞B 血小板C 嗜碱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正确答案)59.参与生理性止血[单选题] *A 红细胞B 血小板(正确答案)C 嗜碱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60.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单选题] *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浆(正确答案)D 血清61.血液凝固后,血凝块收缩释出的液体[单选题] *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浆D 血清(正确答案)62.抵抗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细胞[单选题] *A 血小板B 淋巴细胞C 中性细胞(正确答案)D 嗜碱性粒细胞63.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的细胞[单选题] *A 血小板B 淋巴细胞C 中性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64.红细胞膜上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单选题] *A A型血B B型血C AB型血(正确答案)D O型血65.血清中有抗A和抗B凝集素[单选题] *A A型血B B型血C AB型血D O型血(正确答案)66.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要点: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构成,其中晶体渗透压约占99%。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氯离子等构成,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其中,白蛋白分子量较小,
数目最多。
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问题
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正确答案:
要点: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运输 O 2 和 CO 2;缓冲作用;免疫作用。
具体内容参看教材p52-53。
问题
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正确答案:
要点: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便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三个时相。
首先是受损伤局部及附近的血管挛缩,这是神经调节和肌源性自身调节的结果。
其次是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经过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作用,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实现初步止血。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的过程。
根据传统的瀑布学说,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
成,而且每步酶解反应均有放大效应,是一种正反馈反应。
这一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
这两条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完全相同。
目前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组织因子被认为是启动子,由于组织因子嵌在细胞膜上,可起“锚定”作用,使凝血限于局部。
凝血过程由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后,一方面通过生成的少量凝血酶反过来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续促进凝血;另一方面加强内源性凝血途径,维持和巩固凝血过程。
问题
简述血液的抗凝系统。
正确答案:
要点:
血液中的抗凝系统主要包括: 1)细胞抗凝系统
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凝血因子的吞噬灭活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形成作用,限制血液凝固的形成和发展。
2)体液抗凝系统
(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最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2)蛋白质C系统
(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如抗凝血酶) (4)肝素(增强抗凝血酶活性)
问题
简述纤溶过程。
正确答案:
要点:
纤维蛋白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液化的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
问题简述输血原则。
正确答Array
案:
要点:
1)同型输血。
不仅要考虑ABO血型相合,还要考虑其他血型,如Rh血型是否相合。
2)无同型血时,可按下列原则:(1)O型输给A、B型,AB型可接受A、B、O型血。
(2)必须少量(<400mL)、缓慢进行。
3)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给称为交叉配血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应,只能在应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
4)提倡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