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圆明园爱恨交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的第三、四两个自然段;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感受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领悟作者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2.引导学生借助联想想象、反复朗读和展现图片等方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领悟作者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初读,理清思路1.导入:从课题的“毁灭”一词,理解毁灭的意思,理解题目的含义,以此导入课题。

2.交流生字: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描写昔日的圆明园,看到了什么样的圆明园?)侵闯掠毁(描写英法联军,看到了什么样的英法联军?)3.作者围绕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板书:布局收藏建筑2.品读文章,读中领会1.走进昔日的辉煌1.体会布局美: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体会“众星拱月的布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圆明园布局的句子;(2)找出关键词:“众星拱月”,借助图片理解众星拱月;(3)带着理解在读句子;2.体会建筑美: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和田园风光”等词语通过联想想象、反复朗读和展示图片等手段体会圆明园建筑的美,以此为基础带着感受朗读,并训练学生的朗读;(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批注喜欢的原因;(2)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3)展示大部分同学共同喜欢的句子,集体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带着感受在读,老师指导朗读,(4)假设学生漫步园内,交流感受,以此为基础理解第三段作者的感受,第三段集体朗读,在读感受文字的美;3.体会收藏的文物的美:通过展示图片,感受祖国历史的博大精深;2.走进圆明园的毁灭(1)找文中描写圆明园毁灭的内容,课件展示,学生反复朗读,画一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写一写感受;(2)谈感受,说一说是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体会到的,在读此句;(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启发学生对于圆明园毁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1

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_1

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资料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经过40分钟的组织教学和引导,我有以下几点初浅的感受: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最终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

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到达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仅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

丰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终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3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一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024年去圆明园的心得体会高中模版(3篇)

2024年去圆明园的心得体会高中模版(3篇)

2024年去圆明园的心得体会高中模版今日,父母携我一同前往圆明园公园游览。

早餐过后,我们一家人愉快地启程。

抵达公园时,适逢荷花展览。

入门即见一簇簇粉嫩的莲花,伴以一片片翠绿的荷叶。

遵循路标,我们步入花展区域,那里有睡莲、并蒂莲,更有王莲引人注目,其大如盘,边缘犹如围墙,足以承载人之重量。

远观,莲花与荷叶交织,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令我沉醉其中。

紧我们参观了西阳楼遗址。

此处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多座西式建筑和庭院构成。

我们依次游览了谐奇趣、养雀笼和方外观,据说方外观曾是乾隆帝的爱妃(香妃)进行礼拜的场所。

随后,我们步入海晏堂,其前的喷泉水池上曾立有十二生肖铜像,每到特定时辰,对应的铜像会喷水,直至正午时分,十二铜像同时喷射泉水。

离开海晏堂,不远处便是大水法,其对面是观水法,昔日皇帝在此欣赏大水法的喷泉美景。

大水法的西北侧是远瀛观,其高耸的石柱均采用上等汉白玉打造。

我们参观了黄花阵,迷宫中央设有一亭。

据传,每逢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手持黄绸荷花灯在迷宫中竞走,优胜者将受到奖赏,故此阵也被称为黄花阵。

圆明园原为皇家园林,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

它在____年遭受英法联军的洗劫与焚烧,____年八国联军的再次侵袭,使圆明园沦为废墟。

如今,这里被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铭记历史的教训。

面对被破坏的圆明园,我们心中充满了愤慨。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努力学习,以期在未来能够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2024年去圆明园的心得体会高中模版(二)离开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后,我们今日将探访一处在中国近代史上承载深重屈辱之地——圆明园,这座昔日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及“东方凡尔赛宫”的辉煌园林,如今仅余遗址供人凭吊。

踏入圆明园的大门,其往昔的辉煌与壮丽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据母亲所述,圆明园以其辽阔的地域、卓越的营造技艺、精致的建筑群落、丰富的文化珍藏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享誉全球,被誉为“造园艺术的巅峰”与“万园之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一、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

如将“众星拱月”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某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

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1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经过反复地分析琢磨课文内容,我想以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读者对英法联军的“恨”从而激起的民族情感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最终我决定从课题直接导入,抓住两个问题: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圆明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第二步,抓住第五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读激发他们的痛恨和惋惜之情。

第三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结合第五段再次激发学生愤恨和惋惜的情感。

第四步,结合第一自然段,拓展延伸,深化”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第五步,回扣课题,感受文章的写法。

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在脑中反复过电影,尽量让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

同时我知道这篇课文需要补充大量课外资料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被英法联军毁灭后激起的愤恨与惋惜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四十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走出教室反复咀嚼这节课,我觉得做的比较到位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课堂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流程轻松顺畅,有几个点做得还是不错的:(1)由课题直接导入简洁直接,最后回归到课题,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尾呼应,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

(2)重视读的训练,尤其是第五自然段,通过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抓重点词体会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最后利用课外资料的引入使得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憎恶的情感体会的相当到位,学生的朗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已经沉浸其中。

(3)板书设计富有个性化,简洁明了,突出文章的重难点。

2、教学重难点突出。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难点是(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题是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大量篇幅写昔日辉煌,这是为什么?为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自然段:首先,以第五段的主要情感“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然后,抓住第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从而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一、走近圆明园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

“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

”“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字:悲愤,无比的悲愤与愤怒。

”“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

”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458.9公顷,有一万多个礼堂这么大。

学生感受到课件上显示的废墟在风雨中已经伫立了144年。

学生低沉而缓慢地诵读:“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学生开始领悟课文上的这段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

便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

在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获取信息。

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

二、走进圆明园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

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

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

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圆明园爱恨交织-中学语文论文
走进圆明园爱恨交织
张新家
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让学生的学习情感推动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和探究。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巨大损失,而且对于世界文明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对于圆明园,每一个中国人都满含复杂的感情。

一、在情景创设中孕育情感
情感的形成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孕育的,真实生动的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作者感情的深层次理解。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中美得令人心醉的风景,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中所描述的魅力景象进行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培养对圆明园风景的珍爱之情。

教师在圆明园美景展示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指引,帮助学生进行鉴赏,增强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美丽风景的无限珍惜之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参观旅游经历,谈谈自己对于建筑物和文物的理解,将自己亲身经历所获得的思想情感带入到对圆明园中的各种雄伟建筑和珍贵文物的热爱之情中。

教师在情景创设中主要是要孕育学生对圆明园和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深厚感情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热爱。

二、在阅读对话中积淀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仔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在欣赏完美丽的风景之后讲述最后一自然段,所有珍贵的文物被抢走,美丽的风景被烧毁,增强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教师引导学生从宏伟的建筑物和珍贵的文物的角度来讲述自己对圆明园的认识和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原因,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圆明园的珍贵,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是多么惨重。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和毁灭者的痛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

在对话中积淀对毁灭者的痛恨和失去灿烂文化的愤慨之情再与之前对灿烂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形成鲜明对比,爱得越深,在失去的时候就会越痛心,由此学生能够更深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也能更加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件令人震惊和损失严重的事情。

三、在拓展探究中升化情感
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互动之后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只让学生将眼光局限于此,更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感
情升华到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不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而且明白个人对于祖国的发展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体会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的情感来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作者对圆明园景物的热爱和惋惜更深层次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走进圆明园,是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这不仅需要学生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需要学生对祖国具有深切的爱,这样才能理解作者文字之后的高尚情操。

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唤起的是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而圆明园的毁灭激起的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侵略者的痛恨。

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不仅仅要指引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祖国深沉的爱。

教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讲授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张新家,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