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长清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合集下载

胆汁反流性胃炎小妙方

胆汁反流性胃炎小妙方
胆汁反流呢不是小事啊~而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很多人因为胆 汁的反流而导致非常难受的情况,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防治的方子~希 望大家喜欢~
抑反汤 组成 代赭石(先煎)20g,柴胡 6g,枳壳 10g,莱菔子 10g,黄连 3g,吴茱萸 0.5g, 白芍 15g,甘草 6g。
主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残胃炎 。
用法 代赭石先煎 30min,余药用清水适量浸泡 30min,合煎煮至沸后 10min,取汁约 200mL;再加水适量继二煎,煎煮至沸后 10min,取汁约 200mL,与一煎混合, 等份,早晚饭后 1h 服用,1 个月为 1 疗程。
方解 胆汁反流性胃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 畴。其病机为肝胆郁热,胃失和降,胆汁反流。临床以胃脘部疼痛,腹部饱胀,嗳 气,口苦,嘈杂为主症。方中代赭石重镇引胃气下行,然重用镇降,恐有妨于脾胃 之运化,故以柴胡疏肝宣通,降中有升,一药二益;枳壳、莱菔子行气开郁,消满 除胀;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之意,苦辛通降,泄热和胃;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本 方具有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之功效,可明显改善胃脘痛、嗳气、嘈杂、呕苦等临床 症状,能有效地消除胃黏膜炎症。脾胃升降斡旋之

胆汁反流秘方根治大全

胆汁反流秘方根治大全

胆汁反流秘方根治大全胆汁反流,又称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胃灼热、反酸、恶心、呕吐等。

胆汁反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溃疡甚至食管癌。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胆汁反流至关重要。

在医学领域,针对胆汁反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然而,对于一些轻度和早期的胆汁反流患者,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一些自然疗法或秘方来进行治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根治胆汁反流的秘方,希望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胆汁反流的关键。

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同时要控制饮食的时间和量,尽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酸菜等,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其次,中医药治疗在胆汁反流患者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胆汁反流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山楂、陈皮、泽泻等,可以制成中药汤剂或颗粒,进行内服治疗。

同时,也可以通过艾灸、针灸等中医疗法来辅助治疗。

此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秘方也能帮助缓解胆汁反流的症状。

比如,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睡前服用一勺苹果醋、适量食用生姜等,都被认为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胆汁反流的症状。

总的来说,根治胆汁反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全面的调理。

以上介绍的秘方只是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因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跟风,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以上介绍的胆汁反流秘方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重获健康。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标签:中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反复发作中上腹胀痛不适或伴恶心呕吐,喛气口苦,呃逆嘈杂,呕吐黄绿色苦水而求治,随着电子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而现代医学缺乏疗效好的药物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但长期服药又有一定副作用。

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总结如下。

1纯中药汤剂胡莹[1]运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20 g,黄芩10 g,枳壳10 g,人参10 g,法半夏10 g,公英15 g,竹茹10 g,旋复花(包煎)10 g,香附1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

随症加减: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去人参,加连翘20 g,败酱草20 g;黏膜糜烂或溃疡加珍珠粉5 g冲服,三七粉3 g冲服;黏膜苍白变薄去人参加太子参20 g,加百合12 g,玉竹12 g;胃内潴留液较多混浊黏膜加炒牵牛子3 g,虎杖10 g。

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一疗程。

治疗40例,治愈1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有效率87.5%。

蔡汉强[2]亦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10 g,黄芩10 g,半夏15 g,党参10 g,竹茹12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

热邪偏盛者去党参加黄连6 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5 g;病情反复发作,痛有定处,舌质红或舌边红者加元胡6 g,栀子10 g。

治疗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卢绍城[3]运用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柴胡、枳壳、白芍、姜、竹茹、旋复花(包)、半夏、川芎各10 g,代赭石15 g(先煎),甘草6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30 d为一疗程。

治疗100例,痊愈40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

张书昌[4]运用降逆汤治疗,药物:半夏10 g,旋覆花(包)10 g,柴胡10 g,白芍10 g,丹参10 g,蒲公英15 g,代赭石(先煎)15 g,枳壳6 g,黄连6 g,甘草6 g,大枣6枚。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
案例一:
一名28岁女性患有胆汁反流症状多年,伴有胃酸倒流、反胃、恶心、胸痛等不适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服用药物调节胃酸分泌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康复。

最终,医生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减少胆汁反流的风险。

手术后,患者逐渐恢复并不再经历胆汁反流的症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案例二:
一名45岁男性长期患有胆汁反流,经常出现胃酸倒流、胸疼
和嗝气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一些与症状相关的胃内结构问题。

医生决定通过内窥镜手术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手术中,医生发现并纠正了患者胃内的结构问题,随后进行了适当的药物治疗来减少胃酸分泌。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胆汁反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胆汁反流症状的原因可能因个体不同而异,因此治愈案例也具有较大差异。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手术、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来达到最佳效果。

如果您或
您身边的人患有胆汁反流,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李志云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18(036)001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为含有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胰腺分泌液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氢离子向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粘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随着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开展,其疗效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兹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型分布、临床辨治等角度展开研究,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4页(P144-147)
【作者】李志云
【作者单位】天津宝坻区黄庄卫生院中医科,天津宝坻区 3018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概况 [J], 司艳艳;田梅
2.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概况 [J], 朱初良
3.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J], 陈勇华;李英荃;何金玉;张财
4.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J], 陈勇华;李英荃;何金玉;张财
5.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概况 [J], 朱永钦;罗昭琼;朱永苹;黄连梅;林寿宁;奚锦要;蒙晓冰;林裕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

胆汁反流的治愈案例摘要:1.引言:介绍胆汁反流病症及其影响2.案例一:患者信息、病症表现和治疗过程3.案例二:患者信息、病症表现和治疗过程4.治愈效果: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5.结论:胆汁反流的治愈可能性及预防措施正文:胆汁反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会导致胆汁从胆囊流回胃部,引发胃部不适、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胆汁反流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本文将通过两个治愈案例,介绍胆汁反流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案例一的患者是一名35 岁的男性,他因为长期饮酒和饮食不规律,出现了严重的胆汁反流症状。

主要表现为胃部疼痛、泛酸、口苦等。

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并调整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症状和促进胃黏膜修复。

此外,他还注意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减轻胆囊负担。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的患者是一名40 岁的女性,她的胆汁反流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和泛酸。

在了解到胆汁反流的危害后,她积极寻求药物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作息。

她遵循医生的建议,服用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胆汁反流是可以治愈的。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是胆汁反流治疗的主要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是常用的药物;在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食物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

总之,胆汁反流的治愈可能性是存在的,患者应积极寻求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作息。

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胆汁反流患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从十二指肠倒流进入胃部,引起胃黏膜炎症的一种疾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胆道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底及幽门括约肌失弛缓等患者。

下面将介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和胆碱能拮抗剂(如山莨菪碱、左旋多巴等)。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从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胆碱能拮抗剂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分泌,减轻胆汁反流。

2. 生活习惯改变:改变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

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酸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柑橘类水果等;避免嗜酒、抽烟;定期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等待一段时间再卧床休息。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减少体重可以降低腹压,减少胆汁反流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对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非常重要。

4. 心理调节: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如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加重症状。

因此,进行心理调节非常有助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可以通过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如旅游、运动等,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5. 护胃治疗:胃黏膜受损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

因此,保护胃黏膜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剧效游离氨基酸如多草酸等,以减轻炎症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6.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手术通常会重建胃食管连接,从而减少胆汁反流。

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慎重考虑。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胆碱能拮抗剂。

此外,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心理调节、护胃治疗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内酸性反流、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疏肝利胆法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疏肝利胆法的理论基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胃肠道的胃酸和胆汁分泌失调有关,其中胆汁的倒流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疏肝利胆,可以调整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缓解胃炎的症状。

二、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1. 中药治疗采用中药治疗是疏肝利胆法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黄芩、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利胆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胃痛、恶心等症状。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也是疏肝利胆法的一部分。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帮助消化和促进胆汁的正常分泌。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饥饿。

3. 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在疏肝利胆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患者往往因为疾病带来的症状而感到烦躁、焦虑,这会进一步刺激胃酸的分泌和胆汁的倒流。

因此,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症状。

三、58例疗效观察本次观察对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计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

平均年龄为45岁。

所有患者均采用疏肝利胆法进行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58例患者中,症状明显缓解的有45例,占总数的77.6%;症状部分缓解的有10例,占总数的17.2%;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有3例,占总数的5.2%。

进一步分析疗效缓解的患者,发现他们的胃部不适明显减轻,胃内酸性反流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

而症状部分缓解的患者,虽未完全消除症状,但其病情也有所好转。

综上所述,疏肝利胆法是一种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心理调节等手段,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7月第26卷第7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23·陆长清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曹生海
青海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陆长清主任医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肝胆疏泄失调是其基本病机,气机郁滞贯穿始终并影响疾病转归。

其病位虽在肝胃,但与五脏相关,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胃,五脏并调,自创疏郁安胃汤加减,疗效满意。

关键词:名医经验;陆长清;胆汁反流性胃炎;疏郁安胃汤
中图分类号:R25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7-0123-0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7.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erience of LU Changqing in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CAO Shengha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ing 810000, China Abstract: Chief physician LU Changqing believes that the cause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 mostly is related to emotional disorder, improper diet, etc. Liver and biliary disorder i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BRG. Stagnation of qi activity runs throughout and affects th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Although the disease is in the liver and stomach, but it is related to the five-organs. The treatment is not only to dredge the liver and the stomach, but also to adjust the five-organs. The self-made modified Shuyu Anwei Decoction obtained satisfying efficacy.
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LU Changqing; bile reflux gastritis; Shuyu Anwei Decoction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常见于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发育异常(如颈部折迭)、胆囊萎缩或胆囊切除术后,外加胃动力障碍、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下降等因素而引起,可由心理压力、情绪变化、饮食不节等加重或诱发,合并便秘时更易复发。

陆长清主任医师为第一、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近60载,衷中参西,临证强调整体调整为主,调理气机为先,顾护脾胃为本,擅长治疗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笔者有幸侍诊陆师左右,受益良多,现将陆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管窥其学术思想。

1 病因病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反酸”“嘈杂”等范畴,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或情志失调导致。

陆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并参阅历代文献资料,认为本病的病机演变与“郁”相关,属肝胆疏泄失常范畴,其病机不离气机郁滞。

肝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调节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胆为中精之府,内藏胆汁,主决断,又为奇恒之腑,有藏有泻,藏泻有序,则五脏安和。

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或胆囊切除术后,藏泻失序,则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失常,不循常道,上逆犯胃,《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长大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临床因情志因素而复发或加重者甚众。

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胆胃失于和降,则气血郁滞,诚如朱丹溪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肝胃不和证最为多见[1],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少易饱等;若气郁化热,可见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身重乏力、二便失调等症;若木火刑金,
可见咳嗽咯痰,甚则胸胁胀满;长期反复发作,郁火内炽,耗伤心肾之阴,则见神志异常、焦躁烦闷、夜寐不宁、心悸怔忡等症。

《王九峰医案》认为:“忧思郁怒,最伤肝脾,木性调达,不扬则抑,土德敦厚,不运则壅,二气无能流贯诸经,营卫循环道阻,肝乃肾之子,子伤则盗母气以自养,致令水亏于下,水不济火,灼阴耗血……忧思郁怒,不解则伤神,肝病必传脾,精虚由神怯,情志乖违,气血交错”,又“心为一身之主宰,所藏者神,心神过用,暗吸肾阴,木失敷荣,肝胆自怯,神不安舍,舍空则痰聚之,心悸多疑。

”其将因郁致病的演变及转归阐述极为透彻。

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出涵盖五脏六腑功能失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19 Vol.26 No.7
调的症状,早期以肝气郁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等证为主;后期郁火伤阴,则在此基础上合并木火刑金、心肝阴虚、心肾阴虚、阴虚火旺等证候;若郁久入络,病入血分,瘀血内阻,可见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也有患者因禀赋因素及治疗失宜而出现寒热错杂之证。

总之,肝胆疏泄失调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的基本病机,气机郁滞贯穿始终并影响疾病转归。

其病位虽在肝胃,但与五脏相关,是“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在本病的表现。

2 治疗及用药
基于上述认识,陆师以自拟疏郁安胃汤(柴胡、川芎、郁金、枳壳、木香、法半夏、白芍、甘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为君药;川芎、郁金解郁利胆,枳壳、木香理气行气,共为臣药;法半夏燥湿和胃,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止痛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安胃之功。

加减:火热甚者,加牡丹皮、栀子、夏枯草;伤阴者,加生地黄、石斛、麦冬;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火麻仁、郁李仁;脾胃虚寒者,加炮姜、肉桂;木火刑金、肺气郁闭者,加瓜蒌、苦杏仁、青黛;心肾阴虚者,加阿胶、酸枣仁、柏子仁;饮食停滞者,加槟榔、焦三仙;痰湿内阻证,加白术、薏苡仁、茯苓;嗳气甚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腹痛甚者,加金铃子散,并重用白芍;腹泻者,加桔梗、炙大黄升清降浊,通因通用;瘀血内阻加香附、丹参;寒热错杂证,宜寒热并用,燮理中焦,宜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2岁,2017年2月24日就诊。

反复呕吐半年,食后即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逐渐发展到不能正常进食,厌食,形体极度消瘦。

胃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伴底体糜烂,胆汁反流”。

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余,长期注射胰岛素,更因学业负担重,半年来多次住院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近日因饮食不节复发。

刻下:恶心,呕吐胆汁,口干口苦,厌食,中上腹部阵作绞痛,急躁易怒,性格乖张,周身见大量抓痕,月经量少,大便干结难解、三五日一行,夜眠欠佳,舌嫩红,少苔,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乃糖尿病日久,更因学业负担重,以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加之饮食不节,肝木克犯脾土,胃气失于和降,胆汁随胃气上逆而发呕吐胆汁,日久伤阴,脾胃生化不足,更因郁火耗伤,肝胃阴虚,肝气横逆,故见恶心呕吐、腹痛、烦躁、性格乖张等;冲脉隶属阳明,胃阴不足,阴血虚少,肝阴不足,疏泄失职,故月经量少。

结合舌脉,辨为肝胃阴虚、郁火内结、胃失和降之证。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胃、养阴清热。

方以疏郁安胃汤加味:白芍30 g,太子参、北沙参、麸炒枳壳、麦冬、代赭石、火麻仁各20 g,柴胡、川芎、生地黄、法半夏、郁金、佛手、竹茹、延胡索、石斛、香橼、旋覆花、山药各10 g,川楝子、黄连各6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7年3月3日二诊:少量后进食后无呕恶,腹痛间隔时间延长,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精神好转,守方继服7剂。

2017年3月10日三诊:无呕吐,偶感烦躁,食欲增加,进食后无特殊不适,偶有轻微一过性腹痛,大便通畅,守方改制颗粒剂善后,另加服逍遥丸。

按:叶天士谓“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指出了因郁致病的病机及转归。

本案患者素体阴虚,更因学业压力,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伤阴,扰动心神,且有动风之虞;《临证指南医案》有“气血郁痹,久乃化热,女科八脉失调,渐有经阻瘕带诸疾”,故月经稀少,乃以疏郁安胃汤重用养阴之品,药证相符,守法叠进,故能取效而渐至和平。

参考文献:
[1] 李乾构.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乾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8.
(收稿日期:2018-04-07)
(修回日期:2019-01-29;编辑:梅智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