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标签:中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反复发作中上腹胀痛不适或伴恶心呕吐,喛气口苦,呃逆嘈杂,呕吐黄绿色苦水而求治,随着电子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而现代医学缺乏疗效好的药物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但长期服药又有一定副作用。

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总结如下。

1纯中药汤剂胡莹[1]运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20 g,黄芩10 g,枳壳10 g,人参10 g,法半夏10 g,公英15 g,竹茹10 g,旋复花(包煎)10 g,香附1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

随症加减: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去人参,加连翘20 g,败酱草20 g;黏膜糜烂或溃疡加珍珠粉5 g冲服,三七粉3 g冲服;黏膜苍白变薄去人参加太子参20 g,加百合12 g,玉竹12 g;胃内潴留液较多混浊黏膜加炒牵牛子3 g,虎杖10 g。

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一疗程。

治疗40例,治愈1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有效率87.5%。

蔡汉强[2]亦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10 g,黄芩10 g,半夏15 g,党参10 g,竹茹12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

热邪偏盛者去党参加黄连6 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5 g;病情反复发作,痛有定处,舌质红或舌边红者加元胡6 g,栀子10 g。

治疗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卢绍城[3]运用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柴胡、枳壳、白芍、姜、竹茹、旋复花(包)、半夏、川芎各10 g,代赭石15 g(先煎),甘草6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30 d为一疗程。

治疗100例,痊愈40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

张书昌[4]运用降逆汤治疗,药物:半夏10 g,旋覆花(包)10 g,柴胡10 g,白芍10 g,丹参10 g,蒲公英15 g,代赭石(先煎)15 g,枳壳6 g,黄连6 g,甘草6 g,大枣6枚。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体会

1 g 乌药 1 g 甘草 5 , 附 1 g 红 花 1 g 枳 壳 1 g 0, 0, g香 0, 0, 5,
柴 胡 1 g 白花 蛇 舌草 1 g 0, 5 。加减 : 胃痛甚 者加 延 胡索 、
食 欲不 振 、 便 干或溏 、 志不舒 、 大 情 抑郁 、 躁易 怒 。治 急 法 : 肝和 胃, 疏 理气 解郁 。方 药 : 柴胡 1 g 香 附 1 g J 0, 0 ,I f
痛 较甚 者 , 川楝 子 、 胡 索 以理 气 止 痛 ; 气 较 频者 加 延 暖
2 1 疗 效 标准 .
临 床痊 愈 : 胃黏膜 光滑 红润 , 胃液清 ,
加 沉香 、 覆 花 以顺 气 降 逆 ; 酸 者 加 海螵 蛸 、 楞子 旋 泛 瓦
以中和 胃酸 。 I 2 脾 胃湿 热 证 症 状 : . 胃脘 胀 痛 、 恶 、 欲不 振 、 呕 食 尿少 而黄 、 舌红 苔黄 腻 或 伴 体倦 身重 、 恶 油 腻 、 厌 大便 溏泄 不爽 、 身热 , 渴不 多饮 、 口苦 。治法 : 清热 利湿 。方 药: 茵陈 1 g 栀 子 1 g 大 黄 6 , 胡 1 g 枳实 1 g 蒲 0, 0, g柴 0, 5, 公英 1 g 白花 蛇 舌 草 1 g 半 夏 1g 芍 药 1 g 茯 苓 0, 5, 0, 5,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痛; 中医药疗法
d i1 . 9 9 ji n 1 0 —9 4 2 1 . 1 0 0 o :0 3 6 / .s . 0 38 1 . 0 0 1 . 6 s 文 章编 号 :0 3 8 1 ( 0 0 一12 4 -2 10 -9 4 2 1 ) 1 —0 70
光 明中医2 1 0 0年 1 月 第 2 1 5卷 第 1 1期

辨证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辨证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辨证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张群肖(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浙江浦江322200)[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施治;多潘立酮;金奥康[中图分类号] R0573.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343-0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较难治疗的上消化道疾病,2000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该病患者35例,并与西药治疗15例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3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持续性胃脘疼痛或饱胀、嗳气、恶心或呕吐、胃灼热感、反酸或吐苦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均经胃镜确诊:幽门有胆汁反流或胃黏液呈黄色(有胆系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和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疾病如幽门管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病例不纳入)。

治疗组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31.3岁;病程1个月~15a,平均10.2a;胃镜检查:伴浅表性胃炎22例,萎缩性胃炎6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11例。

对照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9.5~67岁,平均28.9岁;病程0.5个月~18a,平均13.1a;胃镜检查:伴浅表性胃炎7例,萎缩性胃炎1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8例。

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基础方药:党参12~24g,土炒苍术、白术、薏苡仁、麸炒白芍、海螵蛸、浙贝母各6~12g,大黄、枳实、龙胆草、木香、陈皮、甘草、生姜各3~6g,大枣3~6枚,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疗程1个月。

辨证与辨病选药:上腹胃部胀满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沉香各6~12g;呕吐者加施覆花(包煎)、代赭石(打碎先煎)、半夏、竹茹各6~12g;大便干燥者重用大黄;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者加入人参、土炒山药各9~18g;反流性食管炎者加牛蒡子、蒲公英、薄荷叶、桔梗各3~15g;炎症严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栀子各12~24g;胃下垂加升麻、黄芪、葛根各3~15g。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840 840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e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道促动力作用,能增加LES张力、食管蠕动收缩幅度、缩短食管酸暴露时间、加快胃排空、减少反流,因而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此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雷尼替丁和硫糖铝,A 和B两组的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9.2%,同对照组73. 3%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雷尼替丁和硫糖铝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另外从临床症状的改善分析,A组较B组和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且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所以可以看出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要好于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

综上所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相比,疗效更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内镜下愈合率高,是治疗RE更有效的药物,而其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1]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S].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26.[2]袁耀宗,邹多武,汤玉茗,等.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M o nu e)定义和分类一基于循证医学的全球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86-689.[3]钟捷.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24h胃内pH效果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8):49l-492.(收稿日期:2008-04-29)随着上消化道内窥镜技术的开展,胆汁反流性胃炎已很容易发现,并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笔者对此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择3则验案介绍如下。

1滋阴柔肝,降气和胃 王某,男,40岁。

患者6年来胃脘疼痛常作,多发于空腹及午夜,伴嘈杂痞满,得食则嘈杂减轻,然食后胃脘作胀,嗳气泛酸,口干。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
热又都 可导致 胆汁 排 泄失 畅 , 影 响脾 胃升 降 。所 以 而 且 勿 以胆 汁 反 流 而 牵 强 认 定 此 病 必 是 “ 木 乘 土 ” 肝 。 在本病 “ 肝木乘 土 ” , 当多是缘 于 中气 之虚 。 中 相 3 2 胆 汁反流性 胃炎 的治 疗 本病 的治疗 以扶 土抑 .
1 , 例 有效率 9 . % ; 16 胃阴不 足 型 1 O例 , 有效 8例 , 无
效 2例 , 效率 8 % ; 胃不和 型 8例 , 有 0 肝 有效 7例 , 无效
1例 , 有效 率 8 . % ; 型 共 有 效 2 75 三 6例 , 有 效 率 为 总 8 . % ; 效 4例 。无效率 1. % 。 67 无 33
降失调 之气 机 , 但疏 肝 理气 降 逆 的药 物 的运 用 要柔 而 证 见 胃脘 疼 痛 , 痛胀 满 , 胁 嗳气 不 忌刚 , 不可偏 执沉 降 , 降 中有 升 , 要 顺其 自然 。临 床此 型常配 以辛开 苦降 之 法 , 用之 得 当 则疗 效 确 切 。本 病 各 型 又均与 胃气 郁 滞 有关 , 滞 郁久 又 可化 热 , 湿 、 气 生 生痰 , 致瘀 及 湿热相 合 等 , 以其 治 疗要 疏 肝 调 畅 , 所 佐 以宣通 , 升降 , 化痰 , 祛湿 , 热 , 清 化瘀 。总之疗 效可靠 ,
例 , 中病 史 5年 以下 2 其 O例 , 5年 以上 1 O例 。 1 2 纤 维 胃镜 检查 本组 病例均 有 明显 的胆 汁反 流 , . 胃液呈黄 色或黄绿 色 , 胃黏膜有 黄色 附着 , 胃窦蠕动 下 规 则有黄 色粘液反 流 。
2 辨 证 论 证
泄更要 靠 胃气 的通 降 , 一但 中焦斡 旋不及 升降失 调 , 必

胆汁反流性胃炎证素分布特点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PPT演示课件

胆汁反流性胃炎证素分布特点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PPT演示课件

表现,其中肝胃不和占比最高,提示临床治疗应注重疏肝和胃。
02 03
中药用药规律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利湿等为主要 治法,常用中药有柴胡、枳壳、白芍、黄连等,组方多以经方和时方为 主。
疗效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总体疗效、症状改善等方面 均优于西药治疗,且副作用较少。
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药物性味归经
以辛、苦、温药物为主,归肝、胃经。
药物功效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燥湿等。
药物配伍
常用疏肝理气药配伍和胃降逆药,如柴胡配枳壳;清热燥湿药配伍 理气药,如黄连配白芍。
不同证型与中药用药关系探讨
1 2
肝胃不和型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四逆散加减。
脾胃湿热型
治以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常用左金丸加减。
胆汁反流性胃炎证素分布
特点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 • 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 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 临床研究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由胆汁反流至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发病率 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揭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本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 炎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还可为中医药治疗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02
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
定义和发病机制
定义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胰液等 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 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减弱胃黏膜的 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 胃黏膜慢性病变。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胆 汁 反流 性 胃炎 ( B R G) 是 由于 幽 门括 约肌 功 能不 全 导致 胆 汁反 流入 胃 ,削 弱或 破 坏 胃黏膜 屏 障 功能 ,消 化 液作 用 于 胃黏膜 ,产生 炎症 、糜烂 、出血 和上 皮 化生 的病 变 。就近 年来 中医治 疗 B R G的研 究进 展综 述如 下 。 1 病 因病机 B R G属中医 “ 胃脘痛”、 “ 痞证”等范畴。病因多 为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 劳倦过度等。 病位在胃、 胆, 与肝 、 脾 密切相 关 。病 性属 本虚标 实 。单兆伟 认 为 以脾 胃虚 弱 、 运化不利为本 ,肝气郁滞 、胆邪逆胃为标 ,病机概括为 肝 胃不 和 ,气机 升降 失常 。周 学文 认 为 中气 不 足 、升 提无力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依据 “ 邪在胆 ,逆在 胃” (《 灵枢 ・ 四时气 篇 》 )、 “ 肝胆 之火 逆入 于 胃” (《 医 宗金鉴 》 ) 的理论 ,结合现代 医学认识认 为其病机特点 可概 括 为胆 邪逆 胃, 胃络 损伤 。姜 树 民认 为本病 乃 毒 热之邪 ( 反流之胆汁 ), 逆行于 胃,灼伤 胃之脉络而致; 以脾 胃虚弱为本 ,胃失和降、胆火上炎为标;病机概括 为脾胃虚弱 、胃失和降、胆火上炎 。朱西杰认为肝胆 邪 气逆 乱 则是 本 病 发病 的 重要 原 因 ,病 机 为 胃失 和 降 、 胆 气 上逆 、胆 汁 反 流入 胃。强 调腑 气不 通 ,肝 胆郁 热 犯 逆脾 胃,使脾 胃升降失常 ,胆汁随 胃气上逆 ,虽表现于 胃 ,其 实在 于肝 胆 与肠腑 之气 不通 。刘启 泉依 “ 热 客 于 胃, 目赤 欲呕 ,呕酸 善饥 ” , “ 诸逆 冲上 ,皆属 于火 ,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素问 ・ 至真要大 论 》 ),认 为其主 要病 机为 浊毒 内蕴 、瘀 血 阻络 ,气滞 、 湿阻、浊聚 、热郁 、 浊毒 、络瘀 、阴伤为发展规律 。 2 辨 证论 治 邵 荣世 将 B R G分 为六 型辨证 施治 :① 胃火上 炎 ,通 降失 司型: 采 用清 胃泻火 、 通 腑泄 浊法 , 自拟 通降汤 加减 , 药 用代 赭石 、姜竹 茹 、蒲公 英 、炒 枳壳 、姜 半夏 、黄连 、 制大黄、木蝴蝶等 ,若嘈杂 、泛酸加乌贼骨 、煅瓦楞 以 制酸止痛 ,舌红少苔加麦冬 、玉竹清养胃阴。②肝气郁 结 ,胆 胃失 和型 :采 用 疏肝 利 胆 、和 胃降 逆 法 ,常选 四 逆 散加 昧 , 药用 炒柴 胡 、 白芍 、 炒枳壳 、 炒 白术 、 姜 半夏 、 陈皮 、制香附 、 郁金 、金钱草等 ,若疼痛较甚加川楝子 、 延 胡 索 以加 强 理气 疏 肝 、和络 止 痛 ,嗳气 、呕恶 明显 者 加代赭石 、 旋覆花降逆止呕,呕酸者则佐吴茱萸 、黄连 泄 肝 和 胃。③ 胃阴亏 虚 ,虚火 上 逆型 :采 用 滋养 胃阴 、 酸甘缓急法 ,方选芍药甘草汤加味 ,药用白芍 、甘草 、 南 沙参 、北 沙参 、麦 冬 、石 斛 、乌梅 、法半 夏 、炒枳壳 、 芦根等 ,兼有嗳气者加佛手、绿萼梅理气而不伤 阴,挟 湿加冬瓜子 、佩兰祛湿和 胃而不耗津 。④寒热互结 ,中 焦痞 塞 型 :采用 辛 开苦 降 、开 痞散 结 法 ,方选 半 夏 泻心 汤加 味 ,药 用半 夏 、干姜 、黄 芩 、黄 连 、炒 白术 、炒枳 壳、 郁金 、蒲公英等,气虚加太子参健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吴茱萸 、 、 黄连 甘草、 川楝子 、 炒枳壳 、 自豆蔻 ( 后下 )蒲公 英、 、 红
药子等 。
2 13 肝 胃不 和型 ..
治宜疏肝健 脾 , 胃气 。方选柴胡疏 肝散: 和降 柴胡 、 壳、 枳 白
芍、 制香附、 炙甘草、 白术 、 砂仁 ( 下) 佛手、 后 、 川楝 子、 延胡索、 苏
梗、 蒲公 英等 。
2 14 脾 胃虚 弱 型 ..
史的病人 。胆 汁反流 也出现 于正常 人 , 明幽 门不是 抗反 流 的 说
唯一条 件. 一幽 门 一十二指肠 的功 能失调被 认 为是重要 的发 胃 病机制 J 。功能失调 引起 十二指肠 逆蠕 动增加 , 门关 闭功能 幽 减弱 , 胃排空延迟 . 均可 导致过 量 的十二指 肠 内容物反 流入 胃。
迫c及 C 神经根 引起 上肢疼痛 , 压迫感觉 神经根时产生 根性
例, 在传统颈椎牵引 、 推拿按摩 、 疗的基础上 , 理 联合银 杏达莫注 射液治疗后 , 比较于对照组 , 相 其全血 比黏度 、 血浆 比黏度 、 全血
还原 比黏度和红细胞 变形指 数 , 下降 比对 照组更 为显 著。说明 联合治疗方法对 于改善患者 的临床 症状 , 延缓病 变的发 展, 提高
1 临床 资料 共治疗观察 9 9例 , 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 。
治宜行气活血 , 化瘀和 胃。方选丹参饮合百合乌 药散加减 : 丹参 、 、 檀香 砂仁 、 乌药 、 百合 、 脂、 五灵 蒲黄 、 炒川楝子 、 枳实、 白
术、 白芍、 甘草等 。
2 12 脾 胃湿热型 ..

5 0・
湖北 中医杂 志
2 1 年第 3 00 2卷第 5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疾病概述
单纯胆汁直接接触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损害但可通过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胆盐与胃酸结合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坏溶酶体,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H+逆向弥散增加进入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刺激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后者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导致胃粘膜炎症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以加强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弥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胃泌素分泌减少约50~75%这可能是本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是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症状其发病原因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排空障碍,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②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③胃液中存有细菌,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④胃液中钠浓度,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 者无胃炎。

临床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首先要有幽门功能丧失或幽门关闭不全的基本条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并无手术史十二指肠内容物,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如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而返流入胃同样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

中医辨证治疗
1、脾虚肝郁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化裁:甘草(炙)15g枳实12g柴胡12g芍药12g党参15g 白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2g 水煎服
2、脾胃虚弱
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2g半夏9g木香9g 砂仁9g甘草9g生姜6片水煎服
3、脾胃虚寒
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人参3g干姜6g甘草(炙)6g白术15g饴糖30g 桂枝9g 芍药18g生姜9g大枣6枚黄芪5g炙甘草6g 水煎服
4、肝胃不和
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化裁:陈皮(醋炒)6g柴胡6g川芎5g枳壳(麸炒)5g芍药5g甘草(炙)6g香附5g旋覆花9g 代赭石30g生姜15g半夏9g 人参6g 甘草(炙)三两9g大枣4枚水煎服
5、胃阴不足
益胃汤化裁:沙参15g麦冬15g冰糖6g细生地15g玉竹(炒香)15g 水煎服
6、气滞血瘀
丹参饮加减:丹参30g檀香6g 砂仁5g 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