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上下集)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从材料出发,概括提炼出“面对自身缺陷不 回避,直面不足”“运用智慧,灵活应变”“抓住关键,化解难题”“运用智慧,善于 思考”“思维开拓与创新”等紧扣材料中心的观点;能够立足自我,从“当今学子”这 一角度来写,考生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 言表达有表现力。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 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 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 意所在。
【材料】 1.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
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 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 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 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 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 生存下来。
(四)四类卷:25~35分偏离题意,如写心灵美、读史、选择、技术等。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课件

抓关键词—明确褒贬
【点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 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感情倾向确 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立 他节意 们,方 崇游向 洋人:媚如外织批。,评总民那见族些一尊穿些严和青年沦服朋落照友,像穿国的着家中和观国服在念青樱淡年花薄,丛批中评摄影留念。一
审 题 与 立 意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以致用,能较为精准地审题、立意,进一步提高写作实战能力。 3 养成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材料的好习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
热爱之情。
高考要求
“审题”四个等级: 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 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 不鲜明; 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 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 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写一篇文 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核心词语:贪念与适合
•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有贪念,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或者能力总
是有限的,太多的想法往往会妨碍我们前行的脚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 的实际水平或状况的目标才是明智之举。 • 1、驱除贪念,超越自我 • 2、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 3、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 4、选择目标不要贪多求大
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从材料中的“才可能”或是客观规律上,我们可以明确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条件,只 有坦诚交流,实现心与心相连,交流才有意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遇。 ④实现“真正的相遇”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大战危机、全球变暖、动植物快速灭 绝、环境急剧恶化等因素的威胁下,人类迟早要迎接共同的命运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 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世界战火纷飞、贫富差距巨大,在信息化 的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在绝望中不甘死去?
(举例论证,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切中肯綮。
国与国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以面对共同的命运。 (第二分论点,从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角度展开论证。)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并不总是和谐共处。从中 国放眼望去,环顾世界:向东,日本一意孤行,核污水排海仍在 继续;向西,美国态度强硬,议院批准的对台军售额逐年上涨; 向南,南海诸岛因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向北,俄乌战争依旧不息 。这东西南北,又可曾真正安宁?
坦诚交流促相遇,和谐相处共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多真正的相遇和更加美好的人生 。
(呼应开头,归结全文,展示美好愿景。)
【例文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材料,直接表明立场观点。开头引用诗 句,从阐释“相处之道”入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 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坦诚交流,以谋求‘天 下大同’”主体部分一分为三,逐层展开论证。所有论述 均围绕“人际交往与国之交流”这一特定情境展开,考生 视野开阔,格局高蹈,认识深刻,使得文章气度从容不迫 ,节奏不疾不徐,文字流畅优雅。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一.【原题呈现】: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位90后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空间,有大有小,各有特色。
成长需要空间,空间需要别人给予,更需要自己争取、创造。
请以“成长的空间”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18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
”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
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三.【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
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
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
高考引语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典题+审题立意+范文)

高考引语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典题+审题立意+范文)【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 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搅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 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认为青春应该是怎样的模样?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立意指导】本题为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说明伟大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代代青春工作者的脚步和汗水,宏大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
正如快递小哥织就世界第一大快递网;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向高新技术发起冲锋;青年战士巡逻队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等等。
材料的重点在于讴歌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背后的青年姿态。
“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这句话引导考生必须从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命等角度来谈青春的定义,及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我辈青年要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写作时,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如何度过青春,如何处理好自己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对此,第一部分(开篇)可转述材料,提出观点: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作文审题立意+课件34张

题目优劣分析
蛰伏 在逆境中抓住机遇,方能行稳致远 把握时机,方可成功 心怀志向 勇敢无畏的青年 沉着冷静,不骄不躁 心随风动 一叶障目 春暖花开 于沉默中爆发 时间所沉淀着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的秘诀:抓准材料主旨,确定题意;审 读提示语明确题意指向;话题范围;材料、提示 语、话题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漏。
运用
去分析材料。
实 战 演 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纷纷强调,要按下复工 复产“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努 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材料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 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 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 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 澡边玩手机的经历……有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 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构成鲜明的
①
材料的
② 几则材料的
③找出
落后,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
①前者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后者有强烈的变革 意识。 ②前者观念不更新,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 后者能够转换思想,化短为长,即使没有外界帮 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
——不知足者常乐。 ——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 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 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 A. 《我的青春,我的梦》 • B. 《感动常在,梦想常存》 • C. 《用中国精神引领人生》 • D. 《坚强,我的座右铭》 • E. 《逐梦路上,精神引领》
• 假如你是小娜的同学,你对小娜家长的规划(意见)怎么看?请 写文章,陈述自己的现点,给她提个建议。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 《胸怀世界,学以报国》 • B. 《地球村里,与国相望》 • C. 《成长要独立》 • D. 《遵从内心选择,何惧他人评说?》 • E. 《学不可以已》
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为之骄傲。但对于 未来的规划,家人出现三种不同的意见:
• 爷爷认为,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内也有很好的 大学,还是不出国为好;妈妈认为,哈佛毕竟是世界级的名校, 可以去,但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才能无愧于祖国;而爸爸则 认为,在国外读书,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生活也很好,许多 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贡献不比在国内的小。面对不同的意见,小 娜有点迷茫。
• 10.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餐厅里,四岁女童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
不顾劝阻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一脚,女童母亲立即与女大学生 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
• 尽管当事人事后不再互相追究,此事仍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舆 论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不该对熊孩子下手,痛骂女大学生 粗鄙暴力,认为她欠揍;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 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对 孩子的管教;有人认为双方应各打五十大板。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 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喂养它的那 池污泥……”
• “花凋了呢?” • “爱它的翠叶田田?” • “残了呢?” •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选自洛夫《一朵午荷》)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变与不变,切换在我》 • B. 《既要“被改变”,也要“求改变”》 • C.《改变总会到来》 • D. 《接受“被改变”也保留自我意识》 • E. 《“被改变”未必不是一种成功》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8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小娜,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获
2020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突破 (上集)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A.《奋斗改变人生》 B.《教育当因地制宜》 C.《发展自己,体谅他人》 D.《不用扬鞭自奋蹄》 E.《教育应远离功利》
• 对此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 除外),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 的真实信息。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化戾气为祥和》 • B.《为人处世需远离粗鄙》 • C.《谦谦君子,处世之道》 • D.《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 E.《沟通,从心开始》
•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 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学会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 • B.《快乐是一种心境》 之路,慢慢走》 • E.《多元价值观,值得提倡》
•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 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 外),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 A.《共奏“爱”的协奏曲》 • B.《灵活处事,值得崇敬》——向私家车主致敬 • C.《大爱无疆,救人第一》 • D.《为见义勇为“开绿灯”点赞》 • E.《坚守职责才是善》
• 2.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 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 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这种“被改变”的 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 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追梦“北斗”卫星导航十九年,攻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20多项。功成名就的 她,放弃部队相对轻松的安排,奔走于大江南北,到“北斗”最大的用户— —交通运输行业做推广应用。(“北斗”重要奠基人、交通运输信息化专家王 淑芳)
• 装上智能义肢的她,和钢琴大师朗朗“四手”联弹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让人沉醉,让人动容。而这背后,是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义肢 无数次的磨合“交流”。(自幼喜爱音乐,因意外失去右手,却笑对未来的圆 梦女孩林安露)
• 4.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什么是中国精神?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下面一组画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 启示。
• 86岁的他,穿着背心的镜头上了央视。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用一辈子的隐 姓埋名和不服输的劲头,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我们的武器 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我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域泰斗、工程院院士、已故国防 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现在,有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开饭馆或者经商, 几年下来给家里挣了不少钱。家里日子宽裕了,还盖起 了三层楼。父母很乐意,孩子会挣钱养家了。而有的同 龄人在苦读高中,几年下来,花了不少钱,家里日子过 得很紧巴,房子还是那几间老房子。父母也很乐意,因 为他们盼着孩子将来有出息。
•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 力。”
•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 忠告。”
•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 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把握尺度,善告善道》 • B.《让忠告远离友谊》 • C.《从善如流,成长捷径》 • D.《成长来自自身的体验》 • E.《忠告之我见》
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成大事者要有担当》 • B.《坚守信念,远恶守善》 • C.《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 D.《谈我最喜欢的两句话》 • E.《为创新而奋斗,风景独好》
• 5.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
私家车挡住。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 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 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 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按照新交规, 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监控视频 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 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2020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突破 (下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 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 A.《追问,出真知》 • B.《慧心识美,美不胜收》 • C.《诗意栖居,无处不美》 • D.《爱它,没有理由》 • E.《一朵午荷的智慧》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 自己去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