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孙敬水 第二版

《计量经济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孙敬水 第二版

22.C 23.B 24.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E 3.BCD 4.AD 5.BC 6.ACDE 7.ABC 8.ABCD 9.ABC
三、简答题、分析与计算题
3.决定系数 R 与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 F 检验之间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F 检 验与 t 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的作用?
可决系数是用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和优度的, F 检验是用于检验回归方程总体显著性的。两 检验是从不同原理出发的两类检验,前者是从已经得到的模型出发,检验它对样本观测值的 拟和程度,后者是从样本观测值出发检验模型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但两者是关联的,这 一点也可以从上面两者的关系式看出,回归方程对样本拟和程度高,模型总体线性关系的显
2
1
co
m
11.ABC
参考答案:(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可决系数 R 是指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比重,用 来表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 它与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统计量 F 关系如下:
2
n − k −1 R2 k⋅F 2 F= 或R = ⋅ 2 (n − k − 1) + k ⋅ F k 1− R

1.什么是虚拟变量?它在模型中有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分析与计算题

2. ABCDE 3. ABDE


w.
co
验、特征值检验、根据回归结果判断。
m
12.考虑如下回归模型:
Yt = b1 + b2 D2t + b3 D3t + b4 ( D2t D3t ) + b5 xt + u t
其中:Y=大学教师的年收入;X=教学年份;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3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3
5
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多重可决系数是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函数,这给对比不同模 型的多重可决系数带来缺陷,所以需要修正。可决系数只涉及变差,没有考虑自由度。如果 用自由度去校正所计算的变差,可纠正解释变量个数不同引起的对比困难。 联系:由方差分析可以看出,F 检验与可决系数有密切联系,二者都建立在对应变量变 差分解的基础上。F 统计量也可通过可决系数计算。对方程联合显著性检验的 F 检验,实际 F 检验有精确的分布, 上也是对可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区别: 它可以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 给出统计意义上严格的结论。可决系数只能提供一个模糊的推测,可决系数越大,模型对数 据的拟合程度就越好。但要大到什么程度才算模型拟合得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量标准。 3.5 什么是方差分析?对被解释变量的方差分析与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度量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 答:被解释变量 Y 观测值的总变差分解式为: TSS = ESS + RSS 。将自由度考虑进去进行 方差分析,即得如下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 源于回归 源于残差 总变差
Y = b1 + β 2 X 2 + β3 X 3 + β 4 X 4 + u
其中,Y 为汽车销售量,X2 为居民收入, X3 为汽车价格, X4 为汽油价格,像其他费用、 道路状况、政策环境等次要因素包含在随机误差项 u 中。 3.9 说明用 Eviews 完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 答:1、建立工作文件,建立一个 Group 对象,输入数据。 2、点击 Quick 下拉菜单中的 Estimate Equation。 3、在对话框 Equation Specification 栏中键入 Y C X2 X3 X4 ,点击 OK,即出现回归结 果。
而当 X 2 和 X 3 相互独立时, X 2 和 X 3 的斜方差等于零,即: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1.1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1.2答: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答: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

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

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 书第1 10章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      书第1 10章

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 10章----d9239f6d-6ebb-11ec-a63b-7cb59b590d7d计量经济学书后答案--书第1-10章第一章导言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答:计量经济学的英文单词是econometrics,它最初的意思是“计量经济学”。

它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因此有时被翻译成“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被翻译成“计量经济学”,以强调它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不仅要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还要研究经济问题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

可以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数据为依据,以数学、统计方法为手段,通过建立、估计、检验经济模型,揭示客观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随机因果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联系主要是计量经济学对这些学科的应用。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选择和确定,包括对变量和经济模型的选择,需要经济学理论提供依据和思路;第二,计量经济分析中对经济模型的修改和调整,如改变函数形式、增减变量等,需要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和把握;第三,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也需要经济理论提供基础、背景和思路。

计量经济学对统计学的应用,至少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分析所采用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参数的估计等,需要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一是参数估计值、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使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判断。

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对非线性函数进行线性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是数学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其次,任何的参数估计归根结底都是数学运算,较复杂的参数估计方法,或者较复杂的模型的参数估计,更需要相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运算能力,另外,在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需要用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和原理。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il鱼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左疑研究,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泄阶段的客观需要。

il鱼经济学的发展就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与经济活动进行数呈: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左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就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 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就是什么?答:il慢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而。

理论计量经济学就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疑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il涅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就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与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泄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汁量经济学就是在一左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讣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讣疑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与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鱼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虽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一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讣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与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立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岀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il•提供的数拯就是il鱼经济学据以估汁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拯;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讣数据。

计量经济学教程(赵卫亚)课后答案

计量经济学教程(赵卫亚)课后答案

第二章 回归模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2.1参考答案⑴答:解释变量为确定型变量、互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随机误差项零的值、同方差、非自相关;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现实经济中,这些假定难以成立。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对古典回归理论做进一步发展,这就产生了现代回归理论。

⑵答:总体方差是总体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i ε的方差;参数估计误差则属于样本回归模型中的概念,通常是指参数估计的均方误。

参数估计的均方误为 MSE ()i i b b ˆ=E ()2ˆi i b b -=D ()i b ˆ=()[]iiu 12-'χχσ 即根据参数估计的无偏线,参数估计的均方误与其方差相等。

而参数估计的方差又源于总体方差。

因此,参数估计误差是总体方差的表现,总体方差是参数估计误差的根源。

⑶答:总体回归模型 ()i i i x y E y ε+=样本回归模型i i i e yy +=ˆ i ε是因变量y 的个别值i y 与因变量y 对i x 的总体回归函数值()i x y E 的偏差;i e 为因变量y 的观测值i y 与因变量y 的样本回归函数值i yˆ的偏差。

i e在概念上类似于i ε,是对i ε的估计。

对于既定理论模型,OLS 法能使模型估计的拟和误差达最小。

但或许我们可选择更理想的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型对数据的拟和程度。

⑷答:2R 检验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和程度;F 检验说明模型对总体经济关系的近似程度。

()()()kk n R R k n Model Total k Model k m Error k Model F 111122--•-=---=--= 由02>∂∂RF 可知,F 是2R 的单调增函数。

对每一个临界值∂F ,都可以找到一个2∂R 与之对应,当22∂>R R 时便有∂>F F 。

⑸答:在古典回归模型假定成立的条件下,OLS 估计是所有的线形无偏估计量中的有效估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思考题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

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

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u βX αY ++=其中,Y 为居民消费支出,X 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 是随机误差项。

假如你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研究者,需要你对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建议,你将考虑哪些因素?你认为可以怎样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答:货币政策工具或者说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所以会考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选择这三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货币供应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从而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可以用于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如果要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明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你认为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应当怎样设定计量经济模型?答: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的因素可以有农业资金投入、农业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等。

可建立如下多元模型:u X βX βX βX βY +++++=554433221β其中,Y 为中国的粮食产量,2X 为农业资金投入,3X 为农业劳动力,4X 为粮食播种面积,5X 为受灾面积。

参数和变量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对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通常只能用样本观测值去估计?答:经济变量反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表现不同,取值不同,是可以观测的因素。

是模型的研究对象或影响因素。

经济参数是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的、决定经济结构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因素,通常不能直接观测。

一般来说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由于随机误差项的存在,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

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方法去估计。

你能分别举出三个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虚拟变量数据的实际例子,并分别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吗?答:时间序列数据:中国1981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从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截面数据:中国2010年各省、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面板数据:中国1981年至2010年各省、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虚拟变量数据:自然灾害状态,1表示该状态发生,0表示该状态不发生。

为什么对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还要进行检验?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各种检验的必要性吗?答:模型中的参数被估计以后,一般说来这样的模型还不能直接加以应用,还需要对其进行检验。

首先,在设定模型时,对所研究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可能并不充分,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对所研究对象也许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或者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可能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只是从某些局部出发,或者只是考察了某些特殊的样本,以局部去说明全局的变化规律,可能导致偏差。

其次,我们用以估计参数的统计数据或其它信息可能并不十分可靠,或者较多地采用了经济突变时期的数据,不能真实代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或者由于样本太小,所估计参数只是抽样的某种偶然结果。

此外,我们所建立的模型、采用的方法、所用的统计数据,都有可能违反计量经济的基本假定,这也可能导出错误的结论。

为什么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政策评价?其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所谓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运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评价。

前提是,我们是把计量经济模型当作经济运行的实验室,去模拟所研究的经济体计量经济模型体系,分析整个经济体系对各种假设的政策条件的反映。

在实际的政策评价时,经常把模型中的某些变量或参数视为可用政策调整的政策变量,然后分析政策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为什么定义方程式可以用于联立方程组模型,而不宜用于建立单一方程模型?答:定义关系是指根据定义而表达的恒等式,是由经济理论或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恒等关系。

国民经济中许多平衡关系都可以建立恒等关系,这样的模型称为定义方程式。

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经常利用定义方程式。

但是,定义方程式的恒等关系中没有随机误差项和需要估计的参数,所以一般不宜用于建立单一方程模型。

第二章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是什么?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二者可以相互补充。

相关分析可以表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只有当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时,进行回归分析才有实际的意义。

同时,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如果要具体确定变量间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又要依赖于回归分析,而且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确定也是建立在回归分析基础上的。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从研究目的上看,相关分析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相关系数)度量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方向和程度;回归分析却是要寻求变量间联系的具体数学形式,是要根据解释变量的固定值去估计和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从对变量的处理看,相关分析对称地对待相互联系的变量,不考虑二者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不区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关的变量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均视为随机变量;回归分析是建立在变量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中解释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具体影响,回归分析中必须明确划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对变量的处理是不对称的。

什么是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总体回归函数是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现为解释变量的函数。

样本回归函数是将被解释变量的样本条件均值表示为解释变量的函数。

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之间的区别。

首先,总体回归函数虽然未知,但它是确定的;而由于从总体中每次抽样都能获得一个样本,就都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线,样本回归线是随抽样波动而变化的,可以有很多条。

所以样本回归函数还不是总体回归函数,至多只是未知的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反映。

其次,总体回归函数的参数是确定的常数;而样本回归函数的参数是随抽样而变化的随机变量。

什么是随机扰动项和剩余项(残差)?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总体回归函数中,被解释变量个别值i Y 与条件期望)X E(Y i 的偏差是随机扰动项i u 。

样本回归函数中,被解释变量个别值i Y 与样本条件均值iY ˆ的偏差是残差项i e 。

残差项i e 在概念上类似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扰动项i u ,可视为对随机扰动项i u 的估计。

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是不可以直接观测的;而样本回归函数中的残差项是只要估计出样本回归的参数就可以计算的数值。

为什么在对参数作最小二乘估计之前,要对模型提出古典假设?答:在对参数作最小二乘估计之前,要对模型提出古典假设。

因为模型中有随机扰动,估计的参数是随机变量,只有对随机扰动的分布作出假定,才能确定所估计参数的分布性质,也才可能进行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

只有具备一定的假定条件,所作出的估计才具有较好的统计性质。

总体方差和参数估计方差的区别是什么?答:总体方差是未知的,但是确定存在的。

参数估计方差可以由样本数据计算出来,但只是总体的近似反映,未必等于真实值。

为什么可决系数可以度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它与对参数的t检验的关系是什么?答:可决系数是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即由样本回归作出解释的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占的比重,如果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好,各样本观测点与回归线靠得越近,由样本回归作出解释的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占的比重也将越大,反之拟合程度越差,这部分所占比重就越小。

所以可决系数可以作为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的指标。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可决系数越大,说明在总变差中由模型作出了解释的部分占的比重越大,X 对Y 的解释能力越强,模型拟合优度越好。

对参数的t检验是判断解释变量X 是否是被解释变量Y 的显著影响因素。

二者的目的作用是一致的。

有人说:“得到参数区间估计的上下限后,说明参数的真实值落入这个区间的概率为α-1。

”如何评论这种说法?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区间是随机的,只是说明在重复抽样中,像这样的区间可构造许多次,从长远看平均地说,这些区间中将有α-1的概率包含着参数的真实值。

参数的真实值虽然未知,却是一个固定的值,不是随机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