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超3.5万亿-推荐word版 (2页)
专家称养老金空账1.3万亿

专家称养老金空账1.3万亿
佚名
【期刊名称】《品牌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入缴费,缴费比例为个人工资的8%.那些在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的职工,所得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制度成本.统账结合制度确立后,所谓个人账户的资金,被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由此形成规模巨大的"空账".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1.3万亿,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并不成功.
【总页数】1页(P2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养老金支出亮黄灯:个人账户空账4.7万亿 [J], ;
2.摆脱中国养老金空账困境——个人账户资产化改良 [J], 沙雨邦;刘婧娇
3.浅议养老金“空账”问题 [J], 米咏梅
4.养老金“空账”如何形成 [J], 王桥
5.专家称养老金20年贬值近千亿元投资保值难启动 [J], 侯雪静;徐博;赵叶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但也仍存在着不规范,风险大的特点,在这方面,可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如德国,智利,均对养老基金投资领域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可采取稳中求进,逐步放宽的策略。
2.组合资产,优化配置
通过投资多样化分散调非系统风险,实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3.制度创新,公众监督
(二)实现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积累性基金如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一般可实现保值和增值,但巨额资金市场化前提条件是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吸收巨额资金。因而,从长期来看,要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还应该逐渐允许部分养老基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组合投资,成立多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引入并强化竞争机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咸熟。
(二)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由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取决于在职员工个人工资高低、缴费总额和缴费年限的多少,职工个人对个人账户拥有明晰的产权,而且个人账户中是实实在在的钱,是人们对未来预期非常明确,刺激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而个人账户“空账”的运行使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损害了个人参加养老保心的积极性,还会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四、化解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一)国家应加强个人账户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将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明确划分好,防止三方互相推诿。对
基金的管理,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要对基金管理工作定期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实现阳光型政府的目标。对滥用、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人依法严惩。
2.“中饱私囊”
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养老保险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外地人员的流入,各地普遍严格限制跨地区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转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格局,使得各统筹地区的社保经办机构,只能管理本地区参保人员的有关情况,而对参保人员在异地是否曾参保则无过问。再加上冒领保险金和提前退休现象的与日剧增,更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层层迷雾。有统计显示:仅1986年至1997年间,由于缺乏监管,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挪用。相关部门由于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基金难免会陷入暗箱操作、效率低下以至被挪用、贪污的境地。这无疑对养老金“空账”这个黑洞来说是雪上加霜。
个人帐户“空帐”

1、你认为个人帐户“空帐”是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否需要做实?为什么?答:个人帐户“空帐”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1)个人帐户的“空帐”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向预筹累积制的转变。
我国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初,就明确要将现收现付制和预筹累积制结合起来,并逐步向完全累积制过渡。
然而,当前对个人帐户资金的动用,并将其滚入现收现付制进行代际转移,势必会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预筹累积制的实现。
最终,只能使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
2)“空帐”隐藏着新的支付危机。
没有了个人帐户资金的预筹累积,在今后几年、以至几十年内,个人帐户资金面临新到期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时,将会产生更大的资金面临新到期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时,将会产生更大的资金缺口,特别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当前的作法更加危险。
个人帐户需要做实。
(1)个人账户实账化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者进行分开管理的基础。
它有助于现行制度的平稳运行,避免倒退为现收现付制。
对此问题的解决既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政府诚信和国民共担风险的体现。
(2)个人账户实账化有利于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和维护参保者的利益。
由于个人帐户实账可以执行市场化运作,个人账户资金便可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既维护了参保者的利益,又增强了参保者的信心,且弱化了人口老龄高峰养老金支付的风险。
另外,个人账户还可更加明确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进而有助于参保者加强对单位缴费的监督,有利于减少拒缴、少缴现象的发生。
(3)个人账户实账化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避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制度结构,为完善社保基金市场化管理机制创造条件。
2、我国个人帐户“空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焦点在哪?一、转制成本:个人账户空账是制度转变的内生效应,我国以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而现在改革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就涉及到一个巨大的转制成本。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差钱”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差钱”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体制的最大困扰。
做实个人账户的首要问题是:空账规模有多大、弥补空账钱从哪里来,做实个人账户到底是缺钱还是“不差钱”?有研究表明:“如果自1990年开始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国大概需要10000亿元的资金予以补充;如果自1998年开始做实,全国大概需要9200亿元左右的资金;如果自2001年开始做实,全国大概需要7900亿元左右的资金;如果自2006年开始做实,全国大概需要3400亿元的资金。
”在近二十年一片养老金赤字、缺口、隐性债务的理论、舆论背景下,在客观现实当中,中国养老金不是出现了巨额的缺口,而是不断累积出巨额的养老金盈余。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为1054亿元,2006年滚存结余为5489亿元,2007年滚存结余为7391亿元,2008年滚存结余为9931亿元,2009年滚存结余为12526亿元,2010年滚存结余为15365亿元。
如果按照1999-200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简单算术平均年增长32%的比例来匡算,假设未来至2020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仍然保持年同样的增长速度,则到2020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达到26.51万亿元。
对比做实个人账户的资金缺口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结余,如果2001年就开始全面做实个人账户,无疑存在资金缺口。
而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做实个人账户的资金绰绰有余。
用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结余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理论上、制度上、实践操作上完全可行。
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6号文),统一了各地“统账结合”的实施方案,规定了统一的缴费比例和管理办法,正式确立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框架的纲领性文件,延续至今。
社科院报告: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已超4万亿

社科院报告: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已超4万亿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已超4万亿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9》昨日在北京发布。
报告透露,截至201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40974亿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31800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结余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也仍然会有接近1万亿的空账。
另外,全国所有试点省份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5001亿元,有大量个人账户目前仍然是“空账”运行。
专家称,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缺口及空账运行并不等于养老金亏空。
如何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仍有待中央拿出顶层设计方案。
基金结余不够补个人账户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体制。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9》(下简称报告)称,2019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累计记账40 974亿元,比2019年增加5865亿元,增长率16.71%。
而截至2019年底,全国所有试点省份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5001亿元,较2019年增加847亿元,增长率为20 。
39%。
报告称,虽做实的速度快于全国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的增速,但由于全国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绝对数额太大,想要做实所有的“空账”,“还有太长路要走”。
另外,截至20 201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达到31800亿元,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超出基金累计结余额9174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也仍然会有大额空账,而且这一缺口较上年度又扩大了2334亿元。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并不等于养老金亏空。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未来养老金仍将按照账户中记下的账来发放。
只是这一代人的缴费用来给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了,所以形成“空账”。
个人账户如何完善是难题据了解,个人账户的产权属于个人所有,账面上的余额不能调剂借用。
养老保险金“空账”问题研究

2020年第19卷第4期Industria l &Science Tribune 2020194养老保险金“空账”问题研究□战兴乐【内容摘要】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环境稳定的“平衡器”。
本文通过对公共养老金政策进行梳理,明确造成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主要因素:社会统筹不足,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转制成本承担问题,形成历史债务;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养老金需求增多;政府财政责任履行不足。
并据此提出四条解决思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和运营;保障投资环境安全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实行延迟退休政策;财政兜底解决空帐问题。
【关键词】养老金;空账问题;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作者简介】战兴乐(1994 ),女,山东德州人;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一、养老保险金空账现状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维护已退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为维护和发展老年服务事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但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并为解决“空账”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空账”指的是企业和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放在统筹账户,另一部分应该是对应到每个员工的个人账户,很多账户名义上应该储蓄了一定金额的资金,但实际上是空的,出现一种“收不抵支”的现象。
我国自1997年开始正式实行统账结合模式,1998年空账规模由140亿元上升至448.85亿元。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达到4.7万亿元,并且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阻碍着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变革,也给我国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压力。
二、养老保险金空账背景1951年,我国正式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其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
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国家保障企业统筹阶段、改革试验阶段和制度形成阶段。
养老金“空账”4.7万亿,我们老了还能领到吗?

养老金“空账”4.7万亿,我们老了还能领到吗?5.5%这是近日人社部公布的养老金上涨幅度。
更加令人关注的一个消息是:养老金支出亮“黄灯”,个人账户“空账”4.7万亿。
客观的说,在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实现养老金连续上涨并不容易。
不过,我们同样留意到,养老金涨幅已经是连续两年下调——2016年,养老金涨幅下降至6.5%,但此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曾实现了11年连续以10%左右的幅度上涨。
而个人账户“空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不动用年轻人个人账户里的钱,现在的养老金就无法做到收支平衡。
我们这些工作的年轻人每月交的养老金并没有进入我们的个人账户,而是用于支付这一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交的养老金并没有在个人账户里,等我们老了,还能领到养老金吗?我们的养老金钱从哪里来?你交的养老金去了哪儿?老龄化跟养老金联系在一起,以及形成了所谓的“空账”。
专家指出,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没人承担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制成本)年老的参保人士个人账户累计不够,年轻人个人账户中的钱不得不用于保障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导致账户上只有数字却没有实际金额,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空账”。
一位研究过养老金的人士解释,拿池塘作比方,养老金是个池塘,养老金结余就是池塘里的水,一条小溪流进来,一条流出去。
比如,现在流进来的钱是70后、80后、90后的,流出去给了50后、60后。
因此,当未来70后、80后的人群需要赡养时,由于人数众多,就可能会面临钱不够用的问题。
当我们老了,养老金能足额发放吗?对于这个问题,业界的看法不一。
有专家乐观的表示,“空账“只是一种记账方式,而养老金上涨幅度下调,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最低工资上涨幅度近期也一并下调,与所谓的“资金缺口”并无实质关联。
此外,他还提到一项针对未来的安排,即全国社保基金,这是2000年成立,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但也有研究过养老金的人士充满担忧的表示,当70后、80后老了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的养老金给我们支付了。
养老金亏空:个人账户空账已突破2万亿

养老金占GDP总量仅为2%可划拨央企利润弥补缺口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会上说,当前我国养老金 储备规模占GDP总量比例太低,仅为2%。养老金储备占GDP的 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是15%, 中国只占到GDP的2%。 目前,我国养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 长戴相龙在会上透露,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 金额高达2.2万亿元。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有这么大的缺口该怎么补?戴相龙 建议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争取到2020年做实个人 账户。他建议划拨利润制度化,实行分成制,中央企业上交利 润的20%划拨到社保基金。
根本出路是实现全国统筹提高养老险财务支付能力
“基本养老金的平衡问题和赤字问题,不仅关系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更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符金陵指出,对于养老金收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另一方面将配合人力资源部和有关部门加强顶层 设计。从宏观方面推动制度化改革。同时要推进全国统筹,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 国统筹的思路和方案。此外还将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 金的水平与物价指数、与工资增长水平相适应,能够反映出物价变动情况和改革发 展的成果。
养老金缺口如何形成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向本报记者解释,养老金空账的成因 主要有几方面。一方面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 费并参保。早期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就是依靠在职职工的缴费来负担已退休职工的 养老金,即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无法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被部分拿去给 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 另外,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现在很多人的养老金水 平都已经超过了每月2000元。这种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变化,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 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超3.5万亿-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超3.5万亿
我国近年来个人账户的“空账”额以每年数千万的速度递增,个人账户的空账额在201X年底超过3.5万亿元。
养老金“空账”正成为国家财政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超3.5万亿元
去年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X》(下称《报告》)。
《报告》称,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快速增长,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然会有较大空额。
个人账户记账累计额减去各省做实的累计结余就是“空账”。
截至201X年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超过3.5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说,许多人很乐观,说养老保险有滚存结余,所以近期财务状况良好。
可是却忽视了制度希望积累起来的个人账户资金,被使用去发放当期养老金,养老保险制度整体为负债。
退休人员收入不断降低
中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结构,也就是“现收现付制加个人积累制”的模式。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虽然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预警都已经成为现实——养老费率居高难降,企业不堪重负;个人账户大规模空账运行,由于是空账,个人账户基金不得不以最低利率来计息,这成为退休人员收入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人账户空账引发养老待遇降低
李珍201X年就开始研究个人账户对退休收入的影响。
她说,个人账户是否能提供有效保障取决于它的收益率能否盯住工资增长率。
她的研究显示,过去的十几年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3.41%,而个人账户只能按照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计息率仅为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