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225张PPT)

诗人分别从哪几个方位、角度观察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书写,题写。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都,分别。
诗意: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山岭,侧看则是陡峭的 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远处 近处 庐山呈现各种
高处 不同的景象。 低处
千姿百态
诗人为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原因: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融道理于景物中。 先写人们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再说明原因 是身在庐山之中。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 物也常如此。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9 古诗三首
诗中有画 景中融情
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在诗人 的笔下,更是美不胜收。一起去诗中感受 一下万物之美吧。
1.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 写“暮、吟”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 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 景象。
一道残阳 / 铺水中, 半江瑟瑟 / 半江红。 可怜 /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 月似弓。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 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 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愁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
感谢聆听
解释古诗
乌鸦啼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句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渔船上的灯火。
解释古诗
江枫渔火对愁眠。
伴愁眠之意。
句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解释古诗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 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解释古诗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Hale Waihona Puke 敲钟。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 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 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 枫桥 渔火 霜满天
听到:乌啼 钟声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 诗人,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 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愁 绪的古诗吗?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会写字
泊愁寺
初读感知
1.这首古诗介绍了什么内容? • 愁绪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___深___秋__夜___景____的观察和感受。
课文解读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词三首》

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 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 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 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只见 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
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 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 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 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旁站了一会儿, 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 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 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儿童 追 黄蝶 菜花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 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 会有什么感受呢?
读
宿新市徐公店
一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创
编
设想你所看到的那个追蝶的孩子脸
深
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
解 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景美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 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 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 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小 会在宋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 结 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板清
书
平 乐
设村 计居
·
茅檐 低小 环境 溪上 青青草 乡村之美 无 生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忧活 无之 人情之美 虑 趣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初
读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情 喜悦
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这
种写法叫什么?
半夜的蝉鸣和蛙声更显得夜晚的宁静,
以动衬静。
你们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词和《宿建德江》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
同是明月,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
[宋]辛弃疾
chán
qu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xiàn
溪桥忽见。出现。
书
写
指
导
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
五笔是提,不是横。
理
解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
词
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
黑 云
白 雨
醉
卷地风
水如天
新
课
导
入
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
辛弃疾
宋
第
2
课
时
写
作
背
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
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
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
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
兴写下了这首词。
读
出
节
奏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
孤寂心情。
借景抒情
体
会
诗
情
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
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这
种写法叫什么?
半夜的蝉鸣和蛙声更显得夜晚的宁静,
以动衬静。
你们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词和《宿建德江》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
同是明月,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
[宋]辛弃疾
chán
qu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xiàn
溪桥忽见。出现。
书
写
指
导
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
五笔是提,不是横。
理
解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
词
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
黑 云
白 雨
醉
卷地风
水如天
新
课
导
入
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
辛弃疾
宋
第
2
课
时
写
作
背
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
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
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
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
兴写下了这首词。
读
出
节
奏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
孤寂心情。
借景抒情
体
会
诗
情
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古诗词三首【优质版】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静到动,语调由轻 缓变得活泼些,声音相
对响亮明快。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第三联描写人的活动, 要读得活泼些,声音
相对响亮明快,让人
感受到动态场景。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想:此 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诗人感受到了什么?眼前的景色又给你 怎样的感觉?
孤独 凄凉
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因为避难 他乡、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
愁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静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动景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听
所见 所感所闻
指诗人自己。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 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由读诗的首联、颔联,你的脑海里浮 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 生机勃勃。这一联表达了诗 人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对山 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空灵澄净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小学语文课件古诗词ppt

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
古诗词讲究韵律,通过平仄、押韵等 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 悦耳。
节奏
古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音节 和停顿的安排,形成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感。
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意象,表达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意境
古诗词追求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使 读者产生共鸣和联想。
古诗词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理解诗意 和主题,是否能够进行拓展阅读和运用。
反思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 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习情况的了解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
04
CATALOGUE
扬中华文化。
培养审美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小学
生的审美能力。
丰富语言
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小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水
平。
情感教育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小学生 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03
CATALOGUE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开展古诗词表演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舞蹈、音乐等形式表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组织古诗词创作与分享活动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 单的古诗词,培养他 们的创造力和文学素 养。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创 作的古诗词,提高他 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 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古诗三首》

选自《状元语文笔记》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就应该跳出
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我
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书写指导
右上角是“互”少一横, 写好撇折与横撇。
“俞”要写得瘦长,不要 忘写短横。
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选自《状元作业本》
庐山风景
读《雪梅》前两句,说说梅与雪竞争 出结果了吗。
评议。诗中指评议 服输。 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雪争春难分高下
不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将雪和梅进行对比,巧妙地写
出了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 雪花洁白无瑕却无清香, 梅花芬芳高雅却不够洁白。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 乐府运动。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深入浅出。
主要作品:《琵琶行》《长恨歌》等。
朗读指导:朗读时,把“横、侧、远、近、高、低”几 个字重读;“岭”可把语音延长,读出连绵之意,高耸入云 的“峰”则要语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 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 相与全貌。成语“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也有同样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就应该跳出
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我
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书写指导
右上角是“互”少一横, 写好撇折与横撇。
“俞”要写得瘦长,不要 忘写短横。
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选自《状元作业本》
庐山风景
读《雪梅》前两句,说说梅与雪竞争 出结果了吗。
评议。诗中指评议 服输。 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雪争春难分高下
不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将雪和梅进行对比,巧妙地写
出了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 雪花洁白无瑕却无清香, 梅花芬芳高雅却不够洁白。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 乐府运动。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深入浅出。
主要作品:《琵琶行》《长恨歌》等。
朗读指导:朗读时,把“横、侧、远、近、高、低”几 个字重读;“岭”可把语音延长,读出连绵之意,高耸入云 的“峰”则要语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 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 相与全貌。成语“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也有同样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古诗词三首【精华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初读古诗 第一课时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留宿
时间:夜晚 地点:建德江边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诗人停 靠在烟渚旁, 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举头望明月
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是故乡明 ……
“月”在古 诗词中常寄 托游子对故 乡的思念。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诗题
时间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自主学习
有人说,这首诗的每一行诗都是一幅 画,结合注释,说说每一行诗分别写了怎 样的画面?
风从地面卷起
像墨汁一样 的黑云翻卷
雨点像珍珠一 样在船上跳动。
讨论交流:四幅画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乌云 的浓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án
què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合作探究
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看到 听到 闻到
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天气突变, 诗人想找过去熟悉的茅店避雨,此时为什 么找不到了呢?
汇报交流
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 感受呢?
诗眼
背景资料: 写这首诗时,
孟浩然远离家乡到 洛阳,借以排遣仕 途失意的悲愤。
作者为何此时心里会涌起“新愁”?
远离家乡
仕途失利
情:内心愁苦
景:空旷孤寂
读一读
怎样通过语速、语调、 重音来读出诗人的愁 绪呢?
背一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初读古诗 第一课时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留宿
时间:夜晚 地点:建德江边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诗人停 靠在烟渚旁, 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举头望明月
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是故乡明 ……
“月”在古 诗词中常寄 托游子对故 乡的思念。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诗题
时间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自主学习
有人说,这首诗的每一行诗都是一幅 画,结合注释,说说每一行诗分别写了怎 样的画面?
风从地面卷起
像墨汁一样 的黑云翻卷
雨点像珍珠一 样在船上跳动。
讨论交流:四幅画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乌云 的浓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án
què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
合作探究
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看到 听到 闻到
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天气突变, 诗人想找过去熟悉的茅店避雨,此时为什 么找不到了呢?
汇报交流
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 感受呢?
诗眼
背景资料: 写这首诗时,
孟浩然远离家乡到 洛阳,借以排遣仕 途失意的悲愤。
作者为何此时心里会涌起“新愁”?
远离家乡
仕途失利
情:内心愁苦
景:空旷孤寂
读一读
怎样通过语速、语调、 重音来读出诗人的愁 绪呢?
背一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ào
钓
(钓鱼)
hán
suō
lì
寒
蓑
笠
(寒冷) (蓑衣) (斗笠)
失踪
寒冷
渔翁
钓鱼
贰
译文解析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
译文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迹。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千 山 周围的群山 鸟 飞 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
足迹
小路 万 径 人 踪 灭 消失,没有了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 舟 蓑 笠 翁 孤零零的一 条小船
身披蓑衣,头 戴斗笠的老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 寒 江 雪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叁
朗读与赏析
江雪
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一
二
三
四
四
肆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江雪
唐·柳宗元
江雪
唐·柳宗元
江雪
唐·柳宗元
独
孤
万
千
钓
舟
径
山
寒
蓑
人
鸟
江
笠
踪
飞
雪
翁
灭
绝
柳宗元
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壹
跟我学生字
jìng
径
(直径)
zōng
踪
(失踪)
wēng
翁
(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