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1. 前言边坡工程是指地质灾害治理中对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工程性措施。

边坡工程在进行构筑时,需要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概述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工程的问题,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侧向位移情况。

(2)垂直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变形速率监测:对边坡工程的变形速率进行监测,了解边坡变形的速度情况。

(4)裂缝监测:对边坡工程的裂缝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的裂缝问题。

3.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全站仪监测技术、GPS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全站仪监测技术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全站仪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全站仪:首先在测量点附近设置好全站仪,进行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

② 观测目标:使用全站仪对边坡工程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下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③ 数据处理: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情况。

全站仪监测技术能够实现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度高、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

(2)GPS监测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测量的技术,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

GPS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GPS测量点:在边坡工程的监测点附近设置好GPS测量点,确保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前言河道边坡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道安全和保护沿岸农田、居民用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道边坡的变形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将就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对象本方案主要针对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河道两岸的土地坡体、岸坡、支护结构等。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止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

三、监测方案1.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全站仪、GPS、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定期的测量,了解地面的高程变化和位移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摄影进行监测,获取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采用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进行局部监测,重点关注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及时发现问题。

2.监测频次(1)地面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测量,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点检查。

(2)遥感监测:每年进行两次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

(3)局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监测和检查。

3.监测指标(1)地面监测:主要监测地面的变形情况,包括高程变化和位移。

(2)遥感监测:主要监测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前后影像,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主要监测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关注河道边坡的局部变形情况。

4.监测技术(1)地面监测:全站仪、GPS和测量仪等设备。

(2)遥感监测: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技术。

(3)局部监测: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

四、监测方案实施流程1.监测点布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并进行标记。

2.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频次,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

4.监测报告输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并汇报给相关部门。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监测内容: (3)三、监测实施流程 (4)四、报警方法 (7)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7)六、监测技术要求 (8)七、人员及仪器设 (10)一、工程概况: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 处(大于30 米),填路堤边坡 6 处。

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 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清表、放线边坡开挖施工准备不需要需要埋设监测仪器测点仪器埋设不正常初测、调试开挖边坡一、 监测资料1、 资料报送程序;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加固措施继续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监测断面测点埋设记录确定重点监测断面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业主、监理等审核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人工巡视与日常监测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确认埋设记录普通断面资料整理分析监理确认后资料提交监测单位(汇总后交业主)断面监测停止开挖或其它加固措施填写报警单报业主、监测单位备案监测单位数据与记录综合整理重点断面综合分析、稳定判断有断面危险时当天向业主、标段驻地监理报警开挖期间半月提交一次重点断面监测资料按时提交月报、阶段报告、总结报告(含普通断面)2、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四、报警方法1、稳定控制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边坡变形监测

边坡变形监测

一、监测点部署及监测方法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察看a、在开始监测前,用全站仪对各测点频频丈量多次,待数值稳固后取均匀值作为初始坐标值,此后每次丈量时用全站仪强迫对中测出各个察看点的即时坐标,记录在专用察看表内,与初始坐标对比,计算出累计位移量。

前后两次累计位移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位移量。

察看结果当日办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依据实测结果及时供给边坡顶时间—水平位移曲线b、在开始监测前,用高精度水平仪配合铟钢尺,对各测点频频丈量多次,待数值稳固后取均匀值作为初始高程值,此后每次丈量时用高精度水平仪配合铟瓦尺用察看高程的方法测出各个察看点的高程,记录在专用察看表内,与初始高程对比,计算出累计沉降量。

前后两次累计沉降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沉降量。

察看结果当日办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依据实测结果及时供给边坡顶时间—沉降曲线( 3)、监测频率察看时间应依据位移速率、施工现场状况、季节变化状况确立,原则上每周一次,雨季每周两次,暴雨以后连续三天,在边坡顶沉降位移加快时期和发现不良地质状况时每日连续察看。

(4)、察看数据整理每次外业察看结束后按规范进行内业整理,准时提交监测成就资料。

(5)、察看数据应用边坡变形按一级边坡控制,边坡变形的预警值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累计值大于35mm,日均位移速率大于2. 0mm/ 天;当坡顶沉降、水平位移察看数据出现预警值后,监测人员应马上向建设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报告,以利各方及时进行原由解析,商议和提出解决措施,保证边坡的安全。

2、支护结构沉降和位移察看按要求在支护结构顶部设置察看点,察看要求与方法同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察看。

二、监测技术要求1、人工巡视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并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示的不利地质状况。

项目部将坚持每日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含:(1)、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滑动现象;(3)排沟渠、截沟渠能否畅达、排水孔能否正常;(4)、挡墙基础能否出现架空现象,原有空隙有无扩大;(5)、有无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能否正常。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滑坡变形监测案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工程1004东波10100204142013年5月23日目录1工程概况 (2)2监测目的与意义 (2)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3)3.1技术依据 (3)3.2坐标系统 (3)3.3技术法 (3)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3)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4)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53.7位移监测监测点的保护 (7)4监测项目的检测期和频率 (7)5监测仪器设备及选型 (8)6监测人员的配置 (8)7监测项目控制基准 (9)8监测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9监测报告送达的对象和时限 (9)10监测注意事项 (9)1工程概况项目地处市临潼区芷阳湖位置,东靠骊山主峰、西依西临高速、北邻迎宾大道,届丁芷阳湖旅游区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临潼区著名旅游开发区。

纵横的交通网络体系,914路、915路、307路、306路公交车在此经过,并设立了站点,交通十分便利、发达。

临潼新家园、科技大学、工程大学等相伴左右,生活资源十分丰富。

滑坡总体坡度40 0〜60°,纵长约150 m,横宽约60m ,相对高差约40m,预计量约为36万m3,推测滑动向为85 °,为小型土质滑坡。

滑坡前部为芷阳湖景区,如若发生滑坡将受到重威胁。

另外滑坡体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不利丁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给当地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此,市区高度重视,并对该滑坡实施应急治理。

根据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需要对该滑坡进行变形监测。

2监测目的与意义1、通过测量滑坡的垂直位移量与位移速度,确认芷阳湖景区是否安全2、通过对滑坡变形及环境条件的监测,掌握施工期滑坡体变形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

3、实时验证设计案和施工治理效果,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4、超前预报,确保监测期间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3.1技术依据本监测案的技术依据主要有:JGJ 8- 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GB/T 12897- 2006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 18314- 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DZ/T 0219- 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丁坡顶的位移和沉降面的监测。

边坡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边坡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边坡监测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边坡是指在地形或人工开挖过程中,坡面的倾斜地形。

边坡在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坡体破坏,从而给周边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边坡进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边坡监测工程施工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边坡工程所设计的监测施工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边坡意外崩塌,确保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二、施工单位边坡监测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监测施工资质,有相关工程监测的施工经验。

施工单位应对监测仪器设备及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监测仪器设备1.地面测斜仪:主要用于监测边坡的倾斜变形情况,可实时反映边坡的稳定情况。

2.位移监测仪:用于监测边坡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变化,及时捕捉边坡的位移趋势。

3.地下水位监测仪:用于监测边坡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判断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四、施工过程1. 设计监测方案: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边坡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周期。

2. 布置监测点位:根据监测方案,对边坡上的监测点位进行布设,确保监测仪器能够准确监测到边坡变形的情况。

3. 安装监测仪器:施工人员应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对地面测斜仪、位移监测仪和地下水位监测仪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数据采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监测仪器应定时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发现边坡可能存在的变形趋势。

5.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数据,对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边坡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6. 定期监测报告:施工单位应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边坡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五、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检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件。

2.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必要的防护装备。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一、工程概述在进行边坡水平位移监测之前,首先需要对监测的边坡工程进行详细的概述。

包括边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边坡的类型(如自然边坡、人工边坡)、边坡的高度、坡度、岩土体性质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需了解边坡的使用情况,例如是否有建筑物、道路、管道等设施位于边坡上方或附近,以及边坡的历史变形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监测目的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边坡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预测可能的滑坡或坍塌风险,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具体包括:1、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2、为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反馈,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3、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监测依据监测工作应依据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

例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等。

四、监测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在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等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监测点的间距应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在 10 20 米之间。

监测点应采用牢固的标志,如混凝土标石或钢钉,并进行编号和保护。

2、监测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全站仪测量法、GPS 测量法和激光测量法等。

全站仪测量法精度较高,但需要通视条件良好;GPS 测量法不受通视条件限制,但精度相对较低;激光测量法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的监测。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的确定在边坡施工期间,监测频率应较高,一般每天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

在边坡使用期间,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在遇到暴雨、地震等特殊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率。

4、数据采集与处理每次监测时,应认真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点的坐标、位移量等。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摘要边坡工程是指在山坡、河岸、公路、铁路、城市建筑等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其稳定性与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质特性、降雨、水文情况、地震等,导致边坡工程出现变形甚至灾害。

因此,对边坡工程进行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案。

介绍边坡工程是在山坡、河岸、公路、铁路、城市建筑等工程中需要完成的土木工程之一。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边坡工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地面沉降、局部滑动、形变等。

其中,形变是影响边坡工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边坡工程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是非常特殊的土木工程。

通常,边坡工程的监测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地形复杂、构造复杂、气象变化频繁等因素所导致的。

另外,在边坡工程监测中需要重视一些关键因素如变形速度、变形规律、变形量等等,这也增加了边坡工程监测的困难。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为保证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必须随时监测边坡工程的变形情况。

通过对不同地形、不同边坡工程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种变形监测方案:方案一:传统监测法传统边坡工程监测法是基于地基细微变形及倾斜变形监测原理的。

传统监测法是将多个监测仪器固定在边坡工程上,如液位计、水准仪等,观测它们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监测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工程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法的缺点是经常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扰,被监测的数据分析难度比较大。

同时,该法监测时需要在边坡工程上安装监测仪器,无法自动化采集数据,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使用其他基于新技术的方法进行边坡工程监测。

方案二:GPS技术监测法GPS技术监测法是一种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

GPS技术监测法可以实现对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准确性高,监测数据可以自动采集和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變形監測方案
論文名稱 邊坡變形監測方案
班級 0802601班 姓名學號 楊波(20號) 院 系 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專 業 測繪工程 指導老師
黃長軍
2012年 1月 1日
※※※※※※※※※ ※※ ※※ ※

※※※※※※※※※
2008届学生 《变形监测》
课程论文
目錄
一、工程概況: (3)
二、監測內容: (3)
三、監測實施流程 (3)
四、報警方法 (5)
五、監測點布置及監測方法 (6)
六、監測技術要求 (7)
七、人員及儀器設 (7)
一、工程概況:
本項目穿行於重丘地區の群山峻嶺之中,填深挖較多,深挖路塹和填路堤邊坡普遍存在,深挖路塹邊坡共29處(大於30米),填路堤邊坡6處。

大部分路段坡度較陡,岩體破碎松軟,節理裂隙發育,斷裂構造對本標段路塹邊坡穩定性有一定の影響;地下水較發育,對邊坡の整體穩定性有一定の影響。

二、監測內容:
本標段邊坡監測主要是指路塹邊坡和路堤邊坡監測,監測內容為人工巡視、裂縫觀測、坡面觀測、路堤沉降觀測和水平位移觀測。

1、人工巡視和裂縫觀測:人工巡視是一項經常性の工作,我標將安排專人堅持每天進
行巡視。

當坡體表面發現裂縫時監測組及時在裂縫處埋設裂縫觀測裝置,通過觀測裂縫の變化過程和變化規律來分析坡體の變形情況和破壞趨勢。

2、坡面觀測:邊坡坡面の變形觀測是指在平臺上設置坡面變形觀測點,利用精度為2″の全站儀進行觀測,采用直角坐標法量測。

通過數據處理分析,分析坡面幾何外觀の變化情況,繪制坡面各點在施工過程中の水平位移變化情況,從而了解邊坡滑動範圍和滑動情況,提供預警信息,它是一種簡單,直接の宏觀監測方法。

3、路堤沉降觀測和水平位移觀測:沉降觀測主要通過埋設沉降板觀測路基の沉降情況,通過數據分析指導施工;水平位移觀測主要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邊樁觀測。

三、監測實施流程
邊坡監測工作與邊坡施工需要反複交叉開展,為了使邊坡監測工作與邊坡施工作業協調一致,特制定如下作業流程:
一、監測資料
1、資料報送程序;
a、人工巡視記錄表;
b、坡面變形觀測點埋設考證表;
c、裂縫觀測點埋設考證表;
d、坡面觀測點觀測記錄表;
e、裂縫觀測記錄表;
f、報警聯系函
四、報警方法
1、穩定控制標准;
邊坡穩定性評價主要根據以下幾點進行綜合判斷:
(1)、最大位移速率小於2mm/d;
(2)、邊坡開挖停止後位移速率呈收斂趨勢;
(3)、坡面、坡頂有無開裂,裂縫の變化趨勢如何;
在實際監測の過程中如果出現有上述一點或幾點現象時,都應引起注意,及時對各項監測內容作綜合分析,並通過其他項目の監測資料相互進行對照、比較,以進一步討論邊坡の穩定性,以便及早發現安全隱患情況,采取相應の補救措施。

2、報警流程
(1)、報警工作及穩定控制按照資料報送程序執行;
(2)、普通監測の邊坡穩定性由我標監測組作為主要控制方,第三方予以輔助並在必要時提
供穩定性協助判別。

重點監測斷面由第三方監測單位與我標監測組共同完成。

(3)、普通邊坡監測指標超過控制標准並經綜合判定邊坡具有失穩危險時,及時填寫報警聯系函並立刻提交駐地監理。

五、監測點布置及監測方法
1、坡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觀測
a、在開始監測前,用全站儀對各測點反複測量多次,待數值穩定後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坐標值,以後每次測量時用全站儀強制對中測出各個觀測點の即時坐標,記錄在專用觀測表內,與初始坐標相比,計算出累計位移量。

前後兩次累計位移量之差,即得前後兩次の位移量。

觀測結果當天處理,按規定格式報監理、業主和施工方,根據實測結果及時提供邊坡頂時間—水平位移曲線
b、在開始監測前,用高精度水准儀配合銦鋼尺,對各測點反複測量多次,待數值穩定後取平均值作為初始高程值,以後每次測量時用高精度水准儀配合銦瓦尺用觀測高程の方法測出各個觀測點の高程,記錄在專用觀測表內,與初始高程相比,計算出累計沉降量。

前後兩次累計沉降量之差,即得前後兩次の沉降量。

觀測結果當天處理,按規定格式報監理、業主和施工方,根據實測結果及時提供邊坡頂時間—沉降曲線
(3)、監測頻率
觀測時間應根據位移速率、施工現場情況、季節變化情況確定,原則上每周一次,雨季每周兩次,暴雨之後連續三天,在邊坡頂沉降位移加速期間和發現不良地質情況時逐日連續觀測。

(4)、觀測數據整理
每次外業觀測結束後按規範進行內業整理,按時提交監測成果資料。

(5)、觀測數據應用
邊坡變形按一級邊坡控制,邊坡變形の預警值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累計值大於35mm,日均位移速率大於2.0mm/天;當坡頂沉降、水平位移觀測數據出現預警值後,監測人員應立即向建設方、設計、監理
和施工單位匯報,以利各方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商討和提出解決措施,確保邊坡の安全。

2、支護結構沉降和位移觀測
按要求在支護結構頂部設置觀測點,觀測要求與方法同坡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觀測。

六、監測技術要求
1、人工巡視
巡視檢查是邊坡監測工作の主要內容,它不僅可以及時發現險情,而且能系統地記錄、描述邊坡施工和周邊環境變化過程,及時發現被揭露の不利地質狀況。

項目部將堅持每天安排專人進行巡視,巡視の主要內容包括:
(1)、邊坡地表有無新裂縫、坍塌發生,原有裂縫有無擴大、延伸;
(2)、地表有無隆起或下陷,滑坡體後緣有無裂縫,前緣有無剪口出現,局部楔形體有無滑動現象;
(3)排水溝、截水溝是否暢通、排水孔是否正常;
(4)、擋牆基礎是否出現架空現象,原有空隙有無擴大;
(5)、有無新の地下水露頭,原有の滲水量和水質是否正常。

2、裂縫監測
(1)、測點設置:裂縫一般產生在邊坡平臺和邊坡體邊緣,部分分布在邊坡體上結構層,人工巡視中在發現裂縫の位置埋設裂縫監測點。

如果邊坡在開挖過程中坡面沒有出現裂縫則此類測點無需布置。

人工巡視發現裂縫後及時埋設(1~2天內完成),測點間沿裂縫の間距以20~30m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の主滑方向或邊坡の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縫)。

(2)、埋設要點:首先,在裂縫の兩邊穩定土體內開挖一個A4紙平面大小の洞約50cm深,之後用混凝土澆注至地面度,用兩塊長方形鐵片分別埋設在裂縫兩邊の混凝土內,並使這兩塊鐵片在裂縫處互相搭接約50cm長,在搭接處用紅油漆塗色。

(3)、測試要點:由於一般の裂縫變形是微小而且蠕變の,本工程選擇遊標卡尺對邊坡の變形裂縫進行監測。

如果裂縫變形增大,則在搭接處兩塊鐵板の紅油漆塗色處就會產生一個縫隙,用遊標卡尺測出這條縫隙の寬度數據,該數據作為所測邊坡裂縫增加の寬度。

3、坡面觀測
觀測網采用方格形網絡,邊坡體上の觀測點布置在各級邊坡平臺上,每級平臺不少於5個,觀測點間距為15~30m,對可能形成の滑動帶、重點監測部位加深加密布點。

當同一邊坡上有深層位移觀測點時,坡面上其中一條縱向觀測線與深層位移觀測點在同一直線上,以便觀測數據の相互驗證和對比分析。

監測點在挖除表土後開挖一0.5m×0.5mの孔約80cm深,用鋼筋砼澆注底盤至地面度,在底盤中心埋設一根鋼筋,鋼筋頭伸出底盤約0.5cm,鋼筋頂端設標記作為監測基點。

坡體上の監測點同樣按照上述方法埋設。

觀測點埋設完畢後,穩定2-3天之後再進行初測。

對石質邊坡利用穩固石塊作為觀測標記代替觀測樁。

監測基點設置在穩定の區域並遠離監測坡體,避免在松動の表層上設點。

測點埋設在邊坡開挖前完成。

4、沉降觀測和水平位移觀測
沉降觀測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底槽平整,其下鋪設60cm×60cmの砂墊層,沉降板の金屬測杆套管和接駁の垂直偏差率不大於1.5%,每斷面按設計分左中右安置沉降板。

水平位移觀測采用位移邊樁,位移邊樁埋設在路堤兩側趾部,每側2個。

50~100米設置一監測斷面,在潛在沉降和位移較大地段加密設置監測斷面。

七、人員及儀器設
我標段成立以項目總工為組長,測量工程師為成員の監測小組,共5人,采用拓普康全站儀(2″級)和水准儀進行監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