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波聚合详细解释
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主从服务小区和主从分量载波(一)
为了支持 CA,3GPP 引入了主从服务小区和主从分量载波的定义。 ➢ 当LTE-A的UE初次建立RRC连接时,只配置一个主服务小区,即PCell。 PCell中的载波称为主分量载波(PCC)。
- 用来传输RRC信令的小区 - 测量和移动性过程基于PCell - 随机接入过程在 PCell 上进行 - PCell在一个指定的UE中只能有一个 - 配有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和一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PCell 不可被去激活。
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产品中心 林杰 2015.12.08
为什么需要载波聚合
➢ LTE-Advanced在低移动性下峰
值速率达到1Gbit/s,高移动性下峰值 速率达到 100Mbit/s。 那么为了支持 这样的峰值速率,我们需要更大的带 宽。而这样大带宽的频谱很难找到。
➢ LTE- A系统的潜在应用频段包 括450MHz~470MHz、698MHz~ 862MHz、790MHz~862MHz、 2.3GHz~2.4GHz、3.4GHz~ 3.6GHz等。
跨载波调度(一)
载波内调度
跨载波调度
在UE可以可靠接受到CC对应的PDCCH消息的场景可以不配置跨载波调度; 如果UE不能接收到CC对应的PDCCH信号或者不能在CC上可靠接收的场景、以 及宽带CC和窄带CC聚合都适合配置跨载波调度。
跨载波调度(二)
LTE-Advanced不支持 图(a)所示的跨载波调度, 但是支持图(b)所示的跨载 波调度。
在进行载波聚合时,系统支持半静态地配置是否进行跨载波调度。当未 配置跨载波调度时,每个分量载波上拥有独立的下行控制信道,各信道工 作方式与LTE系统中类似。当配置跨载波调度时,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新增载波指示位(CIF)来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分量载波之间的 对应关系。CIF长度固定,其位置在不同格式的DCI中也是固定的。
5g载波聚合功能

5g载波聚合功能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对更高速率、更稳定的网络质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在符合这一需求的前提下,5G技术应声而来,打破了超高频的通信壁垒,提供了更快、更强大的移动通信体验。
其中,5G载波聚合功能是5G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以下是针对“5G载波聚合功能”进行的详细阐述。
1.概念5G载波聚合技术是指在5G通信中,将两个或更多的频段或带宽聚合起来,同时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该技术在5G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实现更大范围传输、更稳定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容量,以优化网络质量和提高用户体验。
2.实现方法首先,在5G载波聚合技术中,需要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网络频段可以共同协同工作。
其次,需要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在不同的频段之间进行切换。
最后,在使用5G载波聚合功能时,需要一台支持该功能的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支持5G SA或NSA网络的智能手机、数据卡或路由器。
3.应用场景5G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大型公共活动、高速公路、繁华商业区、校园等。
在这些地方,网络流量一般很高,需要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覆盖范围。
5G载波聚合技术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优化了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4. 优势与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载波聚合技术具有多项优势。
首先,它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速度。
其次,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拥塞和延迟,并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为用户带来更优化的下行和上行速度,以及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有效优化了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5G载波聚合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更高效的移动通信服务,在实现高速率、低延迟、高可靠性、广覆盖范围、超大容量等多方面的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5G技术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什么是载波聚合?(上面这是道路和车子^_^ 别再问了.....)自从4G建网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手机上网速度,也开始认识到一个新的名词—-载波聚合。
那么什么是载波聚合?技术宅滚粗,来点一听就懂的!载波聚合,即Carrier Aggregation)。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就会用以下例子说明:(对不起,我画画就是这样…烂)今天有两条道路,车流往同一方向,两条道路分别为5米宽,同一时间一条道路最多只能有一台车通过。
(假设这辆车很宽嘛别找我麻烦!)因此两条道路同一时间可以有两台车通过。
但是!!人生就是有很多但是,这两条道路上的车子不允许切换车道!!(可能中间是深沟或小溪之类的)这就是没有载波聚合的情况!如果今天其中一条道路A塞满了车,道路B却一辆车也没有,那么同一时间内可以通过的车辆就只有一台,道路A上的车子并不允许切换到道路B上去,所以只能继续塞在道路A(就是这么蠢)。
这时载波聚合就发挥作用了!载波聚合就是把两条道路合并在一起,让两条5米宽的道路合并成一条10米宽的道路,5+5=10让原本两条道路上的车子可以自由的切换车道~(普天同庆~)那么同一时间点可以通过的车子数量就是稳定的2台了,没有道路会被空着而导致浪费。
如果非要套用回正常技术面,上面说的道路宽度就是频率带宽(Bandwidth),而道路就是载波(Carrier)。
既然已经回到正常技术面,现在,技术宅又滚回来了!继续谈谈为什么要使用载波聚合?为什么要用载波聚合?原因一:提高峰值速率。
LTE R8这种信号能使用的最大带宽是20MHz,最低1.4MHz。
载波聚合将能使用的所有载波/信道绑在一起,用竟可能大的带宽达到更高的峰值速率。
载波聚合可以使用连续的带宽和不连续的带宽,带宽灵活性很大。
载波聚合中单个载波称为CC(component carrier),每个CC可以使用LTE R8规定的任何带宽(1.4, 3, 5, 10, 15, 和20 MHz)。
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Aggregation)

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Aggregation)LTE载波聚合简介⾸先介绍⼏个基本概念Primary Cell(PCell):主⼩区是⼯作在主频带上的⼩区。
UE在该⼩区进⾏初始连接建⽴过程,或开始连接重建⽴过程。
在切换过程中该⼩区被指⽰为主⼩区(见36.331的3.1节)Secondary Cell(SCell):辅⼩区是⼯作在辅频带上的⼩区。
⼀旦RRC连接建⽴,辅⼩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线资源(见36.331的3.1节)Serving Cell:处于RRC_CONNECTED态的UE,如果没有配置CA,则只有⼀个Serving Cell,即PCell;如果配置了CA,则Serving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组成(见36.331的3.1节)CC:Component Carrier;载波单元DL PCC: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下⾏主载波单元UL PCC:Uplink Primary ComponentCarrier;上⾏主载波单元DL SCC:Downlink 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下⾏辅载波单元UL SCC:Uplink 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上⾏辅载波单元为了满⾜LTE-A下⾏峰速1 Gbps,上⾏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100 MHz的传输带宽,但由于这么⼤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的解决⽅案。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将2个或更多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起以⽀持更⼤的传输带宽(最⼤为100MHz)。
每个CC的最⼤带宽为20 MHz。
为了⾼效地利⽤零碎的频谱,CA⽀持不同CC之间的聚合,如下图:相同或不同带宽的CCs同⼀频带内,邻接或⾮邻接的CCs不同频带内的CCs从基带(baseband)实现⾓度来看,这⼏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
载波聚合(CA)的概念和设计难点

载波聚合(CA)的概念和设计难点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概念图1、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概念在LTE-Advanced中使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增加信号带宽,从而提高传输比特速率。
为了满足LTE-A下行峰速1 Gbps,上行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传输带宽,但由于这么大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的解决方案。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将2个或更多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最大为100MHz)。
每个CC的最大带宽为20 MHz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频谱,CA支持不同CC之间的聚合(如图2)· 相同或不同带宽的CCs· 同一频带内,邻接或非邻接的CCs· 不同频带内的CCs图2、载波聚合的几种形式从基带(baseband)实现角度来看,这几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
这主要影响RF实现的复杂性。
每个CC对应一个独立的Cell,在CA场景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Cell:Primary Cell(PCell):主小区是工作在主频带上的小区。
UE在该小区进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开始连接重建立过程。
在切换过程中该小区被指示为主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辅小区是工作在辅频带上的小区。
一旦RRC连接建立,辅小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Serving Cell:处于RRC_CONNECTED态的UE,如果没有配置CA,则只有一个Serving Cell,即PCell;如果配置了CA,则Serving 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组成;图3、载波聚合(CA)的几种Cell载波聚合的作用:图4、CA组合多个LTE载波信号以提高数据速率并提高网络性能图5、CA技术提升了载波的性能图6、3GPP数据速率的演进与CA的关系图7、3GPP发布协议时间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设计难点下行CA的设计挑战包括:· 下行链路(Downlink)的灵敏度· 谐波的影响· 在CA RF射频设计中遇到的desense(灵敏度恶化)挑战如果为每个频段设计独立的双工器,确保下行链路频段不受影响;然而连接两个双工器路径则可能会影响两个双工器的滤波器特性,从而导致您失去以系统灵敏度要求运行时所需的传输和接收路径之间的隔离度。
载波聚合

1.1 载波聚合
定义:聚合两个或更多的基本载波,满足更大的宽带要求。按 频谱连续性可分为连续与非连续载波聚合。
将相邻的数个较小的载波 整合为一个较大的载波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 来,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 使用,通过统一的基带处理 实现离散频带的同时传输
在LTE-A系统中,多个:每个成员载波都有一个传输 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和ACK或NACK反馈。 各个载波使用独立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可 以根据自身的链路状况使用不同的调制编 码方案等。
物理层聚合:所有成员载波共享一个HAR Q和ACK或NACK反馈并且使用得调制编码 方式等也是相同的。
在物理层聚合方案中,由于所有成员载波公 用一个传输块,传输块包含的数据较多,降低了 HARQ的使用效率,并且需要重新设计物理层的标准。 而MAC层聚合方案中,保留了单载波的物理层设计, 实现了与LTE系统后向兼容也容易得到更高的频率选 择性增益。因此,LTE-A采用的是MAC层映射方案。 载波聚合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峰值速 率和每个小区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减少切换次数以
载波聚合标准

载波聚合标准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是一种LTE和5G技术,允许在不同的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性能。
目前,LTE和5G的载波聚合标准主要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定和管理。
在LTE中,载波聚合标准定义了多个载波之间的组合方式、带宽配置和传输规则,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LTE的载波聚合标准由3GPP Release 10引入,并在后续的Release中进行了不断完善和扩展。
对于5G,载波聚合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特性,允许在不同频段上聚合多个NR(New Radio)载波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5G的载波聚合标准由3GPP的Release 15和后续版本定义,包括了更高频段的毫米波频段和Sub-6 GHz频段的聚合。
3GPP的标准化工作是由各个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共同参与的,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因此,LTE和5G的载波聚合标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进行更新和完善。
1/ 1。
载波聚合注册流程

载波聚合注册流程一、概述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是一种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同时利用多个不同的载波频段来增加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在无线通信领域,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载波聚合的注册流程,包括相关概念、原理以及具体步骤。
二、载波聚合概念2.1 载波聚合原理载波聚合技术通过同时利用多个载波频段,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宽的频带,以提升无线数据传输速率。
具体来说,载波聚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频域载波聚合和时域载波聚合。
•频域载波聚合:将不同频段的载波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宽的频带,提供更高的传输带宽。
•时域载波聚合:将不同时隙的载波合并在一起,通过时间上的复用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2 载波聚合优势载波聚合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过同时利用多个载波频段,可以将它们的带宽叠加起来,从而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增加系统容量:载波聚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频谱资源,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支持更多用户同时接入。
•降低网络延迟:通过将数据分散在多个载波上传输,可以提高网络的并发处理能力,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三、载波聚合注册流程载波聚合注册流程是指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连接时所需的一系列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载波聚合注册流程的具体步骤。
3.1 设备连接基站首先,移动设备需要连接到基站。
设备在选取一个最优的基站之后,将与其建立连接,开始注册流程。
3.2 上行同步在建立连接之后,移动设备需要与基站进行上行同步。
上行同步是指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特殊的信令进行时间和频率的同步,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频段配置在上行同步完成后,基站会向移动设备发送频段配置信息,告知设备可以使用的载波频段。
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频段配置信息,选择合适的载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
3.4 载波聚合配置设备在选择了合适的载波频段之后,需要向基站发送载波聚合配置请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演變進程Leabharlann 為了滿足LTE-A下行峰速1 Gbps,上行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傳輸頻寬,但由於這麼大頻寬的連續 頻譜的稀缺,LTE-A提出了載波聚合的解決方案。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將2個或更多的載波單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傳輸頻寬 (最大為100MHz)。 每個CC的最大頻寬為20 MHz。 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頻譜,CA支持不同CC之間的聚合(如圖1) · 相同或不同頻寬的CCs · 同一頻帶內,鄰接或非鄰接的CCs · 不同頻帶內的CCs
簡單地做個比較:還以上面的運輸做類比,PCell相當於主幹道 ,主幹道只有一條,不僅運輸貨物,還負責與接收端進行交流 ,根據接收端的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有多少貨物要發( 負載)等告訴接收端要在哪幾條幹道上收貨以及這些幹道的基 本情況等(PCell負責RRC連接)。SCell相當於輔幹道,只負責 運輸貨物。 接收端需要告訴發貨端自己的能力,比如能不能同時從多條 幹道接收貨物,在每條幹道上一次能接收多少貨物等(UE Capability)。發貨端(eNodeB)才好按照對端(UE)的能力 調度發貨,否則接收端處理不過來也是白費!(這裡只是以下 行為例,UE也可能為發貨端)。 因為不同的幹道還可能運輸另一批貨物(其它UE的資料) ,不同的貨物需要區分開,所以在不同的幹道上傳輸的同一批 貨物(屬於同一個UE)有一個相同的標記(C-RNTI)。
簡單地做個比較:原本只能在一條大道 (cell或cc)上運輸的某批貨物(某UE 的資料),現在通過CA能夠在多條大 道上同時運輸。這樣,某個時刻可以運 輸的貨物量(throughput)就得到了 明顯提升。每條大道的路況可能不同 (頻點、頻寬等),路況好的就多運點, 路況差的就少運點。
每個CC對應一個獨立的Cell。配置了CA的UE與1個PCell和至多4個SCell相連。某UE的PCell和所有SCell組成了該UE的Serving Cell 集合(至多5個)。Serving Cell可指代PCell也可以指代SCell。 PCell是UE初始接入時的cell,負責與UE之間的RRC通信。SCell是在RRC重配置時添加的,用於提供額外的無線資源。 PCell是在連接建立(connection establishment)時確定的;SCell是在初始安全啟動流程(initial security activation procedure)之後,通過RRC連接重配置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添加/修改/釋放的。 每個CC都有一個對應的索引,primary CC索引固定為0,而每個UE的secondary CC索引是通過UE特定的RRC信令發給UE的。 某個UE聚合的CC通常來自同一個eNodeB且這些CC是同步的。 當配置了CA的UE在所有的Serving Cell內使用相同的C-RNTI。 CA是UE級的特性,不同的UE可能有不同的PCell以及Serving Cell集合。
載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
--- 2016.3.31
幾個基本概念
Primary Cell(PCell):主社區是工作在主頻帶上的社區。UE在該社區進行初始連接建立過程,或開 始連接重建立過程。在切換過程中該社區被指示為主社區。 Secondary Cell(SCell):輔社區是工作在輔頻帶上的社區。一旦RRC連接建立,輔社區就可能被配 置以提供額外的無線資源。 Serving Cell:處於RRC_CONNECTED態的UE,如果沒有配置CA,則只有一個Serving Cell,即PCell ;如果配置了CA,則Serving 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組成。 CC:Component Carrier;載波單元 DL PCC :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主載波單元 UL PCC :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主載波單元 DL SCC :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輔載波單元 UL SCC :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輔載波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