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宝山二模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其切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枚《黄生借说》)4. ,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5.人知从太守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4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人名)。

(2分)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2分)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

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

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一一10题(9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俟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渐黄昏,,都在空城。

(姜夔《》)(3)杜甫《登楼》中“,”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真正的蔑视,,,。

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答案】1.(5分)(1)吾尝跂而望矣(2)清角吹寒扬州慢(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1)(2分)A(2)(3分)B【解析】1.课内名句默写注意字形、字义,根据诗句的内容理解性背诵,默写的准确率会比较高。

2.(1)本题考查语境义,按照题目要求选择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A选项的意思是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B选项的意思是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C选项的意思是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D选项的意思是指: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结合语境义可得出答案为A。

(2)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题干中“真正的蔑视”与选项②中“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中的“真正”一词照应,且②是对“真正的蔑视”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由此得出答案在B、C中,而①中的“总是”与②中的联系更为紧密,由此得出答案选择B。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校Word版)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校Word版)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校Word版)现代人的创新品质是重要的,但它并不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或基本标志。

现代人这个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时间观念上的,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相对于古代人和近代人;二是品质上的,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相对于传统人。

现代性品质是生成性和开放性的,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的依附性、非独立性,强调义务意识、崇尚权威、重视服从、重视共性和守成等。

然而,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是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等。

因此,用创新人格来涵盖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

(18分)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学而不思则罔”的故事,XXX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研究只有靠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但是只有思考却不去研究,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研究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研究。

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2分)②你认为,学生在研究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结合研究和思考?(4分)③请你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谈谈你是怎样结合研究和思考的。

(6分)④你认为,研究和思考的关系在哪些方面对你的成长起到了帮助作用?(6分)论语》中的故事告诉我们,研究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研究。

学生在研究中应该通过思考来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研究中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研究经验中,我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后复时思考难点和疑惑。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研究和思考的关系在我个人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和问题,提高了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

终日不成章, 《古诗十九首》2。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4。

,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5。

幽美清雅的环境能反映主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陋室铭》中“,。

”两句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甲】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霍开,云归而岩穴晖,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2分)(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7.下列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化之景.C。

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8。

上述两篇作品中,划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道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下项是()(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

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10。

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A 句和B句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不同处在于_.A。

2020年高三二模作文分析

2020年高三二模作文分析

2020二模·崇明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没有因为信息获取的途径便捷、获得的信息多样,而改变更倾向于依据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的情况。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没有因为……而改变……的情况。

“信息获取的途径便捷、获得的信息多样”是时代背景;材料中暗含的意思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或条件之下,我们理应去获取更多样的信息。

“更倾向于依据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这是一个一贯的动作,还在坚持着的动作;材料暗示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1.为什么不对呢?“依据……作出判断”,自以为对的信息不一定是真正对的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也就可能是错误的。

2.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改变”呢?(1)思维惯性让有些人还生活在旧世界里,他们看不到世界的变化。

(2)获取到的多样的信息,支离破碎,真假难辨,有些人缺乏处理多样信息的能力。

(3)“自以为对”,或许不是自以为自己获取的信息对,而只是对自己有利。

也就是说,有些人是立场先行,先有观点再找论据。

3.如何做?(1)观念上,需要认识到个人认识的局限性。

《秋水》的故事。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15年二模作文材料)(2)观念上,要有探寻事情真相的意愿。

(3)行动上,先要拥抱新世界,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看到多样化的信息。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15年一模作文材料)(4)行动上,更重要的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处理多样化信息的能力。

跳出自我的预设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多元化的信息却未能让人们的认知更趋于多元化。

有些人总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精确”地找到符合自己刻板认识的信息,尽量避免与多元认知进行平等的对话。

宝山二模作文辅导

宝山二模作文辅导
解构
1关键词:找到幸福
2限制词:1)藏2)身边的
详略 详:1)找到过程 2)幸福的感受 略:未找到幸福之前
注意点 这个题目的坑在于“藏”:不是那么容易发现。不容易发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本身比较隐
蔽,藏起来了。另一个是显而易见,你却视而不见,对你而言,它藏起来了。写后一个立意更深 一些。
评语
要扣幸福。因为发现了藏在身边的深挚 的爱,因为懂得感恩而幸福。感恩特别容易 产生幸福感。这是第一境界。第二境界考生 可以走出亲情,写个人成长,因为成长了, 而幸福。
找到藏在身边的爱
盼望着,盼望着。新冠病毒终于得到了控制,而我们也开学了。在家里上网课的时候,老师们都十分严厉, 想到即将初三了,面授课上老师肯定要求更严格,我巴不得多放几天假。
例文:等母亲出门.真是一种无奈的痛苦。我不喜欢这样的等待,直到那个冬天。 实在烦躁,就先一步下楼,焦急地等在楼道里。底楼的门忽然打开,年经的爸爸利落得换好鞋,走出来,继
而转身等待他幼小的女儿。小姑娘该是才学着系鞋带,频频出错,总要爸爸帮忙。而他始终笑着,动作也轻缓, 不见厌烦。
看着这一幕我失了神,忽然又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那一幕似曾相识。 也是这样的年岁。我初学系鞋带,很不熟练,结子常常是左右不匀,有时鞋带绕了几个弯,用力一拉还是松 散。扯出个石头般的死结更是常事。于是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那时也是母亲送我,她总是耐心地等在一 旁,也常常蹲下身子,为我小心地抽紧、打结,轻轻拍打我的肩,然后笑盈盈地看我,仿佛在看整个世界。 “爸爸,好了!”女孩终于穿好了鞋,咧嘴一笑,拉着男人的手高高兴地走了,我收回思绪,而愧疚爬 山虎蔓延过心头,当我们慢的时候,母亲是怎样长情地守候和等待:当她仍慢的时候,我们又是怎样焦急而又粗 鲁地催促。我知道,妈妈在顺手把我换下的拖鞋摆好,妈妈还要四下打量我有没有忘记资料:一把伞,一个水 果,一页纸,放到儿子身上,就是天上的事,和等电梯的几秒相比,老妈做这些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看什么呢?要迟到了,“母亲的声音温柔地响起,我不由抬头。望着她已有些老去的容颜,眼前忽然模糊 出一些画面:每晚我在书桌前学到深夜,母亲也亮着暖暖的灯等我到深夜,这样的等待何其漫长,却是日复一日。 想起这些情景,我终于渐渐明白:每天放学,母亲等在门口,风雨无阻。也许母亲她不仅是在等我系好鞋带, 或是等我安然入眠。她是在等我长大,等我羽翼丰满,这样的等待早已化作每次呼吸的吐纳,对我那么重要,我 却浑然不觉。已是寒冬,却恍惚吹来一阵暖风,就像是春天里的百花开的温润,我的心软软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长大了,长大真好,因为我明白了如何去耐心地,温和的去等待自己最爱的人。长大真好, 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爱。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强制捆绑搭售、预付式消费“套路贷”、虚假宣传退货无门……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乱象成为许多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B.繁忙的城市,需要适度的“睡眠”。

我们在追求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要减少不必要的喧嚣,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视“宁静”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C.“一带一路”不是排他、封闭的小圈子,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制度、宗教、文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共享机遇、共享繁荣的国际平台。

D.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或者算法,并不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里。

2.(2分)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

A.迫不急待负隅顽抗不求胜解随声附和B.偃旗息鼓别出心裁未雨绸谬惟妙惟肖C.无暇顾及谈笑风声任劳任怨发愤图强D.同仇敌忾妄自菲薄相形见绌好高骛远3.过春节张贴的门联是城市或乡村记忆的文化符号。

门联既传达出不同的家风文化,又展现着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

对下列联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理解:表达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祈望家中有喜庆之事,家人健康长寿,年成好。

B.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理解:彰显了以忠厚之德治家、圣贤诗书教育子孙的家风,期望家运久远绵长。

C.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

理解:祈望生意规模,犹如山川一般宏大;诚信无欺,好似松柏一样四时长青。

D.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

理解:希望词作清新华丽,像云霞般绚丽;文章典雅庄重,如金石之声般铿锵。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夏洛蒂·勃朗特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020届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瘟疫疾病从未停止折磨人类,而一代一代人也从未放弃与病毒的斗争。

在这场大战中,人类并非总是输家,很多疾病都被我们彻底消灭,比如人类在很短时间内就永久消灭了天花,这场胜利挽救了大约2亿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

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尝试却并不顺利。

31年来,医生们一直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以在数小时内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最初人类曾希望到2000年时使其完全消失。

201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3,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高度安全的实验室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种病毒株。

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2在2015年已被宣布根除,因此目前唯一仍能造成危害的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1,仍有三个国家将由该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归类为地方性流行病。

从根本,上说,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我们就必须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

阻止病原体传播之后,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使其他人不再感染。

如果做得足够彻底,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病例,也就意味着这种疾病已经被根除。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这一过程,比如开发出有效的疫苗,使病原体失去潜在的宿主;又比如消除关键的病媒,阻断感染的途径;对于细菌病原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本身。

然而,理论方法并不总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全部作用。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能根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从天花这个完美的案例中寻找启发。

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

它是一种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的病毒,因此在人类身上将它消灭之后,就一劳永逸了。

事实上,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会如此挑剔,这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很快找到答案,因为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这种致命的病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加缪:“我反抗,所以我存在”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尼采:“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罗曼·罗兰:“生活中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请生活的本质
思考:由论据得出怎么的论点? 困境之后,是重生,是涅槃,收获将是一
个全新的自我。
深入思考
“医生的安慰”与“病人的自我治愈”二者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示例: 疾病之无情与冷血似乎只在医生的帮助与安慰中得到
告慰,其实不然。得到治愈固然幸运,“芸芸众生,孰 不爱生”,获得了生的希望,体会过疾病的绝望,才更 易获得更有力更强烈的对生命的热爱。然而,医生救治 患者却总是安慰。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无力感总是吞噬 人身体中被病魔日渐消磨的意志力,这时外界的安慰只 是助力剂,惟有内心源动的对生的渴求,对生命无限的 期许才是人生最高贵的诉求。
不仅是肉体的磨难,人世间来自生活的苦厄折磨着精神,似乎生命本身 是经历苦难而洗尽铅华的过程。人们总为了“治愈”而费尽力气,却忘记 “治愈”本身是一种强求,人生的苦厄是生活的强行画押,重要的并非 “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
在苦厄中寻找诗意人生
医生救治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然而哲人却认 为“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人生在世,肉体与精神的 苦厄总有无法消解的时候,我们诉诸的,应是在苦厄中寻找诗意人生。
医生能治愈的仅是肉体的伤痛,即使如此,治愈也仅仅是“有时”的。 常常,对于肉体的磨难,医生也只能“帮助”或是“安慰”。史铁生瘫痪的 双腿一如他瘫痪的精神,“无法治愈”使他一度忘记生的意义,疾病几欲 逼疯了他,使他一心向死。然而,肉体的磨难虽令他跌入地狱,但他在文 学中找寻回了生的意义。他在《我与地坛》中如此写道:“当一个人理解 了生命的意义,苦难与悲剧也是幸福。”他带着他残缺的肉体与病痛,但 活出的是完整的人生。
生命的苦难是一种背在我们肩上的责任,既然难以避免,那就与其 相处,通过心灵汲取抵抗命运的坚韧勇气,不要将眼界局限于苦难的 一面,放眼开阔的人生大道,成为生活的智者而非命运的受难者。学 会像《美丽心灵》中的约翰·纳什一样与自己肉体、精神上的痛苦相 处,坚韧自己、丰富自己。
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 要辜负美好的生命,不要再为苦难伤神,让自己变得强大才可最大程 度地打破生活的苦厄。
因此,面对苦难,不必惧怕,也不必怨天尤人,而是去发现更多的 美好,从中汲取心的力量。疫情期间,一张医生推着病榻上的老人看 夕阳的照片曾感动了多少人!老人指向夕阳的手指,不仅指向了希望, 更指向了心灵中最柔软却坚韧的地方。
倘若我们连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都已失去,那余下的便只是空荡荡 的躯壳罢了。然而生活中确有许多因一些不顺遂的病痛而放弃拼搏、 因小小的违逆而否定自身的人。心理学上的“滑坡思维”便直指这些 人心理上的弊病。世上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在带着病痛不顺的条件下, 最大程度地完善自己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世界上只 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便是在看透生活的真相后热爱生活。”
身体治愈与心灵治愈 ——2020宝山二模作文讲评
作文题
医生救治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
哲人忠告人们: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 着病痛活下去。
面对疾病,面对人世的种种苦厄,这两句 话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审题立意
医生救治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事实上,不幸与痛苦有着太过纷杂的面孔,这种参差多样令我们难 以准确地找到它的根源,亦难以破除它的符咒。然而,即便有时找到 了原因,却也会因限于个人能力的不足而心有余力不足。因此,解开 种种苦厄并不是易事,甚至可以说,它并不现实。
可是,这便意味着我们需向磨难痛苦低头,低声下气地忍受吗?那 当然不是。苦厄只是生命中的小小一元,还有着更幸福的本源。”而正是有了 苦难,幸福与邪恶才更显得弥足珍贵,不是吗?
保有心灵的坚韧
生活在这世上,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忍受世界赋予我们的苦难与伤痛 。由此,如何与这种种苦厄相处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道命题。
不论是从肉体层面来说,即医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还是从精神层面来说,即哲学中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的活下 去的观念,似乎都在告诉着我们,完全战胜一切病痛是极为困难的。 的确,病痛苦厄就像是一只疲倦而忠诚的老狗,与我们的生活形影相 随。
典型论据
《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明知前路的 危险与艰辛,却仍选择散尽家财,保护犹 太人;张居正明知改革的困难,却仍选择 颁布一条鞭法与考成法,扶大厦于将倾。
思考:由论据得出怎么的论点? 前者面对困厄,坚持心中善良的信念;后
者面对困厄,践行“为生民立命,为天地 立心”的价值追求。
典型论据
贝多芬带着对命运的悲愤谱下《命运交响 曲》;西西弗斯带着对困境的耻辱永不停 歇推动巨石;海伦·凯勒以一腔豁达乐观的 勇气唱响生命最美妙的赞歌。
哲人忠告人们: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面对人世的种种苦厄,温暖的人文环境固然可以给人安慰,但 走出苦厄的根本出路在于自身的心态调整、境界提升。
重点问题
带着病痛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人自身的生存理想、信念、意志力、敬畏生命、人格尊严、生命境界等 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后依然热爱生活。”
片段示例
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这一概念,他 将“死”定义为生理层面的消亡,将“亡” 定义为人真正意义上的消亡。他认为,只 有在“死”这样严肃磐重的命题下,人才 会真正地认识到“生”的意义,从而在走 向“死”的过程中,活出人生的意义。认 识了“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 认识了病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健康的 重要性,从而更为坚定地去抗击病痛;认 识了困厄,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幸福,从 而拥有了走出困境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