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填空答题技巧:两招教你选对答案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是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在这两个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技巧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把握能力。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首先,观察选项给出的首句,通常情况下,适合作为首句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引出话题的句子。
比如,背景介绍、概念阐述等。
(2)总括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能够统领整个文段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不适合作为首句,比如:(1)含有指代词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2)以关联词的后半部分开头的句子,如“但是”“然而”“所以”等。
(3)具体描述细节的句子。
2、寻找关联,捆绑组合在确定首句后,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句子之间的关联词、指代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关联,将相关的句子捆绑组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句子中出现“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那么这两个句子很可能是相连的;如果有指代词,如“这”“那”“其”等,我们要找到其所指代的内容,将相关句子放在一起。
3、对比选项,确定答案经过前面的步骤,我们对句子的顺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
此时,对比剩余的选项,看哪个选项的排列最符合我们的思路,从而确定最终的答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我们首先观察选项,发现⑤适合作为首句,引出“北欧”这个话题。
接着,③中的“又常年受着……暖湿气流的影响”与⑤中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存在承接关系,应放在⑤后面。
公务员中的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具竞争性的考试之一,其中的行测部分在考试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常常是考生们的难点,因为涉及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逻辑推理以及词语辨析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公务员中的行测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升答题效果。
一、理解题目在解答逻辑填空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些题目常常涉及到具体的背景故事、人物行为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因此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
可以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分析各个段落的主题、观点以及逻辑关系,掌握文章的脉络。
二、填空顺序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选择填空的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应该先解答那些相对简单的题目,然后再解答难度较大的题目。
这样可以先迅速积累分数,增强信心,提高答题速度。
同时,较难的题目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判断,如果一直卡在难题上,可能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题目的回答时间不足。
三、逻辑关系逻辑填空题的解答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对比关系等。
在填空时,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中的关键词、词组或者转折词等线索,推测出空格处应该填入的词语。
同时,还可以通过排除法,将选项与空格前后的词语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文章逻辑。
四、选项分析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选项常常会包含一些干扰项,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快速地根据文章的逻辑推理和语境来排除错误选项。
一般来说,正确选项应该与文章内容和逻辑关系相吻合,不能与文章的内容产生冲突。
五、词语辨析逻辑填空题中,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辨析。
考生应该能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推测出空格处需要填入的词语的确切意思。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词性、词态等变化。
六、刷题训练解答逻辑填空题是需要实践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刷题训练,才能熟能生巧。
通过解答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逻辑,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准确性。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各位考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认真掌握知识点,制定完整的复习备考计划,做针对性的训练,脚踏实地的进行备考。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一、代入排除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剩余的相似选项代入句子,综合运用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代人排除法,是各类选择题型考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选词填空,特别是多空选择【例题】水资源_不是能够无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的_应当是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
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较低,污水处理费仅是自来水水费的一半左右,而仅凭_我们就能判断,使污水重新进人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目标想象B.既然途径观察C.显然思路直觉D.当然基础常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可以采用排除法。
仅从第一个空格来看,四个选项似乎都可以,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三个空格:“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属于“思路”或“途径”,从而排除A、D两项;“使污水重新进入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所以仅凭“直觉”或“常识”就可以判断,这样又排除了A、B两项。
故选C。
二、语感法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感法对考生文字功底要求比较高。
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主观的学习,加上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就形成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
形成语感后,考试就可以通过综合考虑题干文字的语体色彩(书面/口语)、语言风格、习惯搭配等因素,将备选项带入题干,选出最佳答案。
【例题】中华民族—直以其强烈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部分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这两个题型也并非难以攻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技巧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首先,我们要通过观察选项来确定首句。
一般来说,适合做首句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引出话题的句子。
比如,以背景介绍、下定义等方式开头的句子。
(2)提出观点的句子。
如果句子直接表达了某种明确的观点,也有可能成为首句。
而不适合做首句的情况通常有:(1)含有指代词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2)关联词的后半部分引导的句子。
(3)具体论述、举例的句子。
2、寻找捆绑确定了首句之后,接下来要寻找句子之间的捆绑关系。
(1)关联词捆绑。
如果题干中有明显的关联词,比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的逻辑关系来捆绑相关的句子。
(2)指代词捆绑。
通过寻找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将相关的句子捆绑在一起。
(3)时空顺序捆绑。
有些句子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来排列,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捆绑。
3、对比选项,确定答案在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我们要对比剩余的选项,通过代入验证,最终确定正确的答案。
在对比选项时,要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差异,重点关注捆绑关系是否正确。
二、逻辑填空技巧1、分析语境逻辑填空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境的分析。
我们要通过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推断出空缺处需要填入的词语。
(1)转折关系。
如果句子中存在转折词,如“但是”“然而”等,那么前后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
(2)递进关系。
出现“甚至”“更”等递进词时,空缺处的词语要比前文的程度更重。
(3)并列关系。
“和”“与”等并列词连接的词语,在语义和词性上往往是相近的。
2、辨析选项在分析完语境之后,接下来要对选项中的词语进行辨析。
(1)词义侧重。
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掌握有效的技巧对于提高这两个板块的答题准确率至关重要。
一、逻辑填空技巧1、语境分析语境,是逻辑填空解题的关键。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空缺处词语所应具备的含义和色彩。
例如,在一段描述积极向上氛围的文字中,所填词语也应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而在表达消极情绪的语境中,所选词语则通常是带有负面色彩的。
同时,要注意语境中的关联词。
比如“然而”“但是”等转折词,前后语义往往相反;“而且”“并且”等并列词,前后语义相近或相关。
通过这些关联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选择词语。
2、词义辨析对于选项中的词语,要仔细辨析其词义的侧重点、适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表达程度上会有所不同。
例如,“观赏”侧重于“观看”,“欣赏”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和赞赏;“界限”侧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则更多指具体的划分线条。
准确把握这些细微差别,能帮助我们在选项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3、固定搭配在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固定的搭配习惯。
积累常见的固定搭配,可以在解题时快速做出判断。
比如,“履行职责”“改善生活”“严峻的形势”等等。
如果选项中的词语与题干中的词语搭配不当,就可以直接排除。
4、语感培养平时多读优秀的文章,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强的人在面对逻辑填空时,往往能够凭借直觉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感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依赖,还是要结合具体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
二、语句表达技巧1、句子排序(1)抓首句在句子排序题中,首先观察选项中的首句。
一般来说,适合做首句的有引出话题的句子、背景介绍的句子等。
而含有指代不明的代词、总结性的词语、具体描述细节的句子通常不适合做首句。
(2)抓关联词通过关联词来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行测逻辑填空:两招教你选对答案

行测逻辑填空:两招教你选对答案有的同学做逻辑填空题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填空:两招教你选对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行测逻辑填空:两招教你选对答案逻辑填空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重要性无须赘述。
但是很多考生提起逻辑填空就满头包,永远能够完美的避过正确答案。
其实,大家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词语不认识,第二个语义相近的词语不知道选哪一个。
那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如何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词语不认识怎么办?——语素联想法教你猜词义(一)什么叫做语素联想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词语里边熟悉的语素的意思来猜词语的大概意思,比如:1.“厝火积薪”,这个成语虽然不认识,但是里边的语素我们比较熟悉,“厝”是放置的意思,“薪”指的是柴草,这个词的大概描述的是将柴草放置在火堆旁边,这样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大家可以去联想一下把柴草放置在火堆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是不是随时有可能被点燃?所以,这个词用来指潜藏着很大的危险。
是不是有了一点感觉?那我们再来看一个词:2. “荜路褴褛”,这个成语相信很多同学也不认识,但这却是我们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词,经常会考到,今天就让我们尝试就用语素联想法把它搞定。
首先,这个“筚”这个语素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在“蓬荜生辉”这个词语中见过,指的是蓬草的意思,而“褴褛”这个语素,我们在“衣衫褴褛”中见过,指的是衣服破烂的意思,那“荜路褴褛”的大概意思就能猜出来,穿着非常破烂的衣服,还用蓬草做的车来赶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听起来就很艰辛吧。
所以,这个词用来指创业路上的艰辛。
注:“荜路褴褛”通“筚路褴褛”通“筚路蓝缕”,这三个词的意思完全相同(二)如何应用语素联想法猜答案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来看一道真题,看看如何用猜词的方法来选出正确答案。
【例】此书收录了不少奇闻怪事,但书中文辞粗劣,叙事散漫,令人难以。
A.猝读B. 悴读C. 卒读D. 辍读【解析】C。
2024国考行测逻辑填空

2024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引言概述: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考试之一。
其中行测部分是考生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科目之一,其中逻辑填空是行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2024国考行测逻辑填空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逻辑填空的概念和特点1.1 逻辑填空的定义:逻辑填空是一种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语境和逻辑关系,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1.2 逻辑填空的特点:逻辑填空题通常包含一段完整的语境,考察的是考生对语境的理解和推理能力,选项之间往往存在逻辑关系,需要考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解题技巧和策略2.1 理解语境: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和给定的语境,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和信息。
可以通过画图、标记关键词等方式来帮助理解。
2.2 排除干扰选项:逻辑填空题中常常存在干扰选项,与语境不符或逻辑关系不正确。
考生需要通过排除法,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缩小正确选项的范围。
2.3 注意逻辑关系: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根据语境中的逻辑关系,选择符合逻辑的选项。
三、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3.1 逻辑填空题的题干形式:逻辑填空题的题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描述性、对比性、条件性等。
考生需要根据题干形式来确定解题思路。
3.2 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可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逻辑关系和语境进行推理。
可以通过逐一排除选项、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等方式来确定正确选项。
3.3 注意选项的连贯性:逻辑填空题中,选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考生可以通过对比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的连贯性,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四、备考建议和学习方法4.1 多做练习题:逻辑填空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和积累的题型,考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熟悉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4.2 学习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填空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考生可以通过学习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提分方法

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提分方法1500字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提分方法随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行测中如何提高成绩变得非常关键。
其中,逻辑填空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掌握一些提分方法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逻辑填空提分的方法。
1.学会扣题:逻辑填空的选项往往存在逻辑关系,因此考生应该首先扣题,确定文章的主旨和要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找出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词义、逻辑关系的联系。
通过扣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选取正确答案。
2.注意前后文的联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衔接关系,即使用语义分析法来判断选项的逻辑关系。
有时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故事或者一种情境,选项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
通过对前后文的联系进行分析,能够锁定正确答案。
3.排除法:逻辑填空中往往会有一些干扰项,通过排除法可以排除一部分选项,从而提高选对答案的几率。
排除法的关键在于抓住文章的逻辑关系和重点信息,排除与文章不相关的选项,从而缩小范围,增加猜对正确答案的概率。
4.积累常见表达方式: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往往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常见的表达方式,因此考生应该积累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和用词。
比如:“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顺序关系等等。
积累这些常见表达方式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选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做题时注意语法错误:逻辑填空题目中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例如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等。
因此,在处理逻辑填空题时,要注意排除语法错误的选项。
通常情况下,语法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答案。
总之,逻辑填空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过掌握一些提分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题进行练习,熟悉不同类型的逻辑填空题目,掌握题目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逻辑填空答题技巧:两招教你选对答案
一、词语不认识怎么办?——语素联想法教你猜词义
(一)什么叫做语素联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词语里边熟悉的语素的意思来猜词语的大概意思,比如:
1.“厝火积薪”,这个成语虽然不认识,但是里边的语素我们比较熟悉,“厝”是放置的意思,“薪”指的是柴草,这个词的大概描述的是将柴草放置在火堆旁边,这样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大家可以去联想一下把柴草放置在火堆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是不是随时有可能被点燃?所以,这个词用来指潜藏着很大的危险。
是不是有了一点感觉?那我们再来看一个词:
2.“荜路褴褛”,这个成语相信很多同学也不认识,但这却是我们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词,经常会考到,今天就让我们尝试就用语素联想法把它搞定。
首先,这个“筚”这个语素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在“蓬荜生辉”这个词语中见过,指的是蓬草的意思,而“褴褛”这个语素,我们在“衣衫褴褛”中见过,指的是衣服破烂的意思,那“荜路褴褛”的大概意思就能猜出来,穿着非常破烂的衣服,还用蓬草做的车来赶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听起来就很艰辛吧。
所以,这个词用来指创业路上的艰辛。
注:“荜路褴褛”通“筚路褴褛”通“筚路蓝缕”,这三个词的意思完全相同
(二)如何应用语素联想法猜答案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来看一道真题,看看如何用猜词的方法来选出正确答案。
【例】此书收录了不少奇闻怪事,但书中文辞粗劣,叙事散漫,令人难以。
A.猝读
B.悴读
C.卒读
D.辍读
【解析】C。
这道题目如果有同学熟悉一个成语“不堪卒读”,指的是文文辞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是直接可以选出来的。
当然,不知道这个成语,我们也可以用上述方法去猜一猜这几个选项的的不同之处。
A项中“猝”这个语素大家很熟悉,“猝不及防”中就是这个字,指的是突然的意思;B项“悴”这个语素我们在“憔悴”这个词中见过,指的是忧愁到了极点;C项中“卒”这个语素在哪里见过呢?没错,“生卒年月”中,表示的是死亡、完结的意思;D项中“辍”这个语素就更熟悉了,“辍学”中表示的是停止的意思。
现在几个选项的词义已经大概知道了,那我们先看看题干需要什么意思:根据“文辞粗劣,叙事散漫”可以看出来作者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差,后边说“令人难以”,想要表达的就是读不下去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填上一个词要能够表达读不下去的意思,只有C选项填上表示难以读完,符合句意。
故正确答案选择C。
二、词语意思相近,到底选哪个?——优先选择词义范围比较广的词语
什么叫做词义范围比较广的词?简单来说就是某个个词所包含的意思比其它词语多。
比如:积淀:积累:沉淀
积累:侧重一种由少到多的量的变化;沉淀:侧重过程中去糟取精;积淀:意为积累和沉淀,既有量的变化,又有去糟取精的质的变化。
“积淀”的词义范围就是最广的。
【例】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生活经验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所而形成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式也就不同。
A.沉淀
B.积淀
C.积累
D.发展
【解析】B。
这道题目考察实词的辨析。
那我希望各位考生拿到这道题目,要想到最不可能选择的就是D选项。
为什么?大家观察一下选项,A、B、C都是近义词,唯独D意思和不同,即使不看题干你也应该猜到题干中设空处的意思一定不会是D选项。
为什么?大家要知道的是逻辑填空考察的是“语义分析”和“词语辨析”,对于这么简单的只有一个空的逻辑填空题目,出题人没有那么好心,让你仅仅通过语义分析就直接选出来,那也就是说一定会涉及到近义词辩词,所以,优先排除D选项。
接下来看A、B、C三个选项,B 项“积淀”既有“沉淀”的意思,又有“积累”意思,所以,不看题干也应该能猜到B选项正确的概率最大,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选。
当然同学不放心的话,我们可以带入验证一下,题干表述的是由生活经验而得来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式,那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式的获得,一定不仅仅是生活经验由少到多的一种“积累”,还应包括在整个过程中的“沉淀”,故正确答案选择B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题。
1.2012年1-6月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亿美元。
A.33.5
B.50.4
C.287.56
D.198.73
2.表格7个城市中,2012年6月份进出口总额高于上半年平均进出口额的有()个。
A.4
B.5
C.6
D.7
3.按地区分,关于2011年1-5月进出口总额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苏中<苏南<苏北
B.苏中<苏北<苏南
C.苏北<苏中<苏南
D.苏北<苏南<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