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
但是,月加权平均法不同于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加权平均法不需要考虑企业一个月进货多少次,只是在月末对当月存货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这样一个月的存货单位成本是一样的。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当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

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
2.阐述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应用
4.总结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和不足
正文
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是一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它通过赋予每个数据不同的权重,来反映数据的重要性。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工程学等。
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需要计算每个数据的加权值,这个加权值是数据本身乘以其对应的权重。
然后,将所有加权值相加,再除以权重的总和,就可以得到加权平均值。
具体公式为:(数据 1*权重 1 + 数据 2*权重 2 +...+ 数据 n*权重 n)/(权重 1 + 权重 2 +...+ 权重 n)。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学生有五门课程的成绩,分别是 80 分、90 分、70 分、95 分和 85 分,而他的权重分别是 0.2、0.3、0.1、0.2 和 0.2。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来计算他的加权平均分。
根据公式,计算过程如下:(80*0.2 + 90*0.3 + 70*0.1 + 95*0.2 + 85*0.2)/(0.2 + 0.3 + 0.1 + 0.2 + 0.2)= 84.6 分。
一次加权平均法能够反映数据的权重,使得重要性更高的数据对平均值的影响更大。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如果权重分配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果失去公平性。
其次,如果数据量过大,计算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
补充内容会计

7、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000 -乙产品 4000 制造费用 2000 贷:原材料-A材料 12000 8、借:制造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9、借:生产成本 15000 管理费用 5000 制造费用 7000 产品销售费用 8000 贷;应付工资 35000
(3)采购完毕收回剩余款项,当大华企业接 到开户银行的收款通知时; 借:银行存款 12250 贷: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汇票存款12250
测试题(一)
五、业务计算题解析 1、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实收资本 120000 2、借:材料采购 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51000 (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351000
7、借:生产成本 32200 制造费用 9800 管理费用 5600 在建工程 1400 贷:应付福利费 49000 8、借:制造费用 1500 贷:预提费用 1500 9、借:生产成本 99300 贷:制造费用 99300 注:制造费用=(4)18000+(5)70000+ (7)9800+(8)1500=99300
(2)借:本年利润 57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 46000 产品销售费用 10000 营业外支出 1000 14、(1)借:所得税 990000 贷:应交税金 990000 (2)借:本年利润 990000 贷:所得税 990000 15、借:利润分配 148500 贷:盈余公积 99000 应付利润 49500
借: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汇票存款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张某采购回来持票报销,发票表明,购 进甲材料3000kg,单价25元/kg,增值税税额 127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7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2750 (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87750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计算增加,不计算减少,月末一次计算减少数)计算过程及公式如下:1、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2、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举例:假设期初库存10个,金额60元。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1月10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1月11日发出15个,4、1月15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5、1月20日发出10个,6、1月2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7、1月22日发出8个解答:1、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60+50+60+70+80)÷(10+10+10+10+10)=2、发出数量=15+10+8=3、发出商的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自己动手练习:期初A材料库存:3 000千克,单价4元,金额12 000元。
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单价4.4元,金额8 800元。
7月18日领用4 000千克。
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单价4.6元,金额13 800元。
7月29日,领用2 000千克。
7月31日,领用500千克。
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
1、加权平均单价=2、发出材料数量=3、发出材料的成本=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会计基础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优点:计算方法简单。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A鸡蛋34元一个,买了10个,B鸡蛋买了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鸡蛋和B鸡蛋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 (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全月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全月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全月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用来计算平均值的方法,通常应用于财务、统计和经济学领域。
该方法基于所选样本数据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每个数据点的权重是其在总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全月加权平均值 = (数据点1 ×权重1 + 数据点2 ×权重2 + … + 数据点n ×权重n)/ 总权重
其中,n代表样本中的数据点个数;数据点1至数据点n分别为不同的数据点;权重1至权重n表示每个数据点在总样本中所占的比例;总权重是所有数据点的权重之和。
使用全月加权平均法有助于更精确地计算平均值,因为它反映了每个数据点在总样本中的重要性。
但是,要注意确保样本数据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1 -。
会计学02-10.3加权平均法

②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单价等的计算
资料:见前页明细账
会计科目:W商品
库存商品明细账
实物计量单位:件
××年 凭证
借方
贷方
借
余额
月 日 号数 摘要移平动均数加单量权价单价本本次次金入入额库库前前数结结量存存成数单本量价++本本金次次入入额库库成数或 贷本量 数量 单价 金 额
28
购入 200 68 13 600
借 240
30 期末存销货售成本=月初结存成本+60本月增加成本-借本月1减80少成本
合计
300
19 800 270 64 17 280 借 180 64 11 520
(2)移动加权平均法
①基本含义:
移动加权平均法,即平时每当购入新一 批存货,且单位成本与现存的同类存货的单 位成本不同时,都要和原有存货一起重新计 算一次存货单位成本,作为下一次发出存货 成本计算依据的方法。
61 8 15
结存
借 150 60 9 000
销售
4 8007+0 6 200 80+100
=46210.011(借元)80
60
4 800
购入 100 62 6 200
借 180 61.11 11 000
20
销售
50 61.11 3 056 借 130
7 944
24
销售
2 444.960+13661.0101 40+200
64×(70+50+90+60)=17 280 (元)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账户登记
会计科目:W商品
库存商品明细账
实物计量单位:件
××年 月日
凭证 号数
借
摘要
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

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这可是个在财务和会计领域中挺重要的家伙呢!咱们先来瞧瞧这个公式到底长啥样: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 + 本次进货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 本次进货数量)。
就拿我曾经碰到的一件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超市帮忙,老板让我算一算某种商品的成本。
那时候,这个商品在一个月里进了好几次货,价格还都不太一样。
老板急着要知道到底平均每个的成本是多少,好定个合适的售价。
一开始我也有点懵,后来想到了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
我就把每次进货的数量和成本都仔仔细细地记下来。
比如说,月初库存有 50 个,成本是每个 10 元。
第一次进货 30 个,每个 12 元。
按照公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就等于(50×10 + 30×12)÷(50 + 30),算出来是10.75 元。
这就是第一次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后来又进了两次货,分别是 20 个,每个 11 元;40 个,每个 13 元。
每进一次货,我都重新按照公式计算新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这样一步步算下来,心里就有底了,也能给老板一个清楚的成本数字。
在实际应用中,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有它的好处。
它能让成本的计算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
不像一些其他的方法,可能会有滞后或者不够精确的问题。
比如说,如果一直用月初的成本来计算,那万一中间进货价格有了大的波动,就没法真实反映成本啦。
但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就像个灵敏的小助手,时刻跟着进货情况调整成本数字。
而且,这个方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也很有用呢。
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做出合理的决策。
比如说决定什么时候进货,进多少货,怎么定价等等。
总的来说,全月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就能在很多时候派上大用场,帮我们把成本算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啊,别小看这个公式,它可是财务世界里的一个重要工具,能让我们在经济活动中更加清晰地了解成本的变化,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一、移动加权平均的缺点
随着ERP系统的普及,企业数据计算能力大为提高,多数的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而是使用广泛使用移动加权平均,发生一笔就计算一笔,但是一旦账务有差异,核对起来太麻烦,绝对的不发生差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则不可追溯,也很难讲数据按指定的时点还原,即使系统逻辑是正确的,但是数据的输入是靠人工采集的,有时也难免发生遗漏、重复或错误,然后再重新核对、计算、调整就相当困难了。
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对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才进行单价计算,计算方法较简单;在物价上涨或下跌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衷;企业不能随意挑选进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
但是,这种方法下个月才能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和结存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加强日常管理;而且,期末核算工作量较大。
因此,这种方法只适于存货品种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较大的企业采用。
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金额】÷(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试用这种方法,当月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必须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得到。
例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8月份物料A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8月份物料A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8月份物料A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
例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8月1日,A物料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8月10日购入A物料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8月25日发出A物料料400公斤。
8月末,A物料料的库存余额为:
[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
400=100公斤,A物料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四、ERP系统中的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在同人ERP系统中可以使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来计算成本,当使用该方法时,对于出库类的单据,当审核时,其成本单价将会被系统置为0,无论你是否填写了单价。
当月末时,需要先对进销存系统进行结帐,然后再进行全月定价计价,系统会自动计算所有采用该计价法的物料的单价,并对出库类单价进行赋值。
一旦进行了全月计价定价,就不能对进销存进行反结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