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
【答案】:
【解析】: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答案】:
【解析】: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答案】:
【解析】:
隋朝是在灭了下列哪个政权后统一中国的( )
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
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2020-2021沈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及答案)

2020-2021沈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及答案)

2020-2021沈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饮水C.运输D.泄洪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4.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5.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6.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8.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9.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汉10.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请问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12.“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2020-2021重庆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重庆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重庆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宋岳飞抗击金军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C.唐玄宗倡导节俭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A.奢侈浪费B.单一保守C.多元开放D.繁荣创新4.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7.“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张骞B.郑和C.玄奘D.鉴真8.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土地兼并严重C.隋炀帝的暴政D.隋末农民起义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10.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饮水C.运输D.泄洪11.“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

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元时期2.(题文)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开元盛世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B.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吐蕃是唐王朝的一部分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05年6.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这个国家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大秦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8.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0.下列的工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灌溉的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水排11.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以失败而告终C.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D.推翻了唐王朝12.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余人。

2020春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材料分析题专练(word含答案)

2020春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材料分析题专练(word含答案)

7年级下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专练1. 材料一观察下图(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

(水利工程的名称)(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_______;B:余杭指今_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此河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从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炀帝意......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一的言论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村料一中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3)材料一中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4)根据材料二,其中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的灭亡是什么关系。

(5)根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这样一位帝王,毛泽东曾说:“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还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二有这样一位帝王,他的睿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辉煌无比的盛世,他的多情营造了一段惊世骇俗、缠绵悱恻的爱情,他的怠政制造了一场旷日持久、惨绝人寰的动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1题)1、我国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开始于( )A.西汉B. 三国C. 隋朝D. 唐朝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下列不属于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重新统一中国B.开凿大运河C.开元盛世局面D.开创察举制4、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

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5、“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 B.永济渠 C.会通渠 D.邗沟6、隋朝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8、.扬州是惟一与中国古代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

近年来,扬州多次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致力于运河遗产的保护、运河名城间的交流和合作。

古代大运河开凿始于( )A.吴王夫差 B.隋炀帝 C.元世祖 D.乾隆帝9、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近年发掘出来的大运河文物。

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0、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兵部隶属于下列哪个机构管辖( )A、中书省B、门下省C、内史省D、尚书省11、隋朝重新统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请回答:(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分)(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对外关系篇】
完成下列表格(6分)
①天竺或古印度(2分)②玄奘(2分)③鉴真(2分)
【文化昌盛篇】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2分)杜甫。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灌溉;防洪。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两例予以说明。
形式:引进来、走出去;相关史实: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5分)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3分)
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科举制度。
3.材料论述
材料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唐朝时期印度佛教、音乐、文学语言、制糖工艺、眼科医术等先后传人中国。同样,中国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西游经历的国家地理、物产,习俗等资料,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影响深远篇】
今天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谈谈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2分)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深远;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任意回答两点即可,2分)
1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因: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4)据材料三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
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Hale Waihona Puke 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隋炀帝。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言之有理即可)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进士科重要考试内容。
(4)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什么经济政策。(2分)
思想:以民为本。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请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据材料,分别写出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