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教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教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教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教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1、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新闻采访——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特点:

①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②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③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2、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是一种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互动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1)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

2)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

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

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

3、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

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

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与之对应,采访者的社会角色有:(1)社会守望者角色;(2)信息传播者角色;(3)文化传承者角色。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政治素养.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敏感。

2)法律与道德素养.

法律意识——(1)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2)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道德素养——(1)健全的人格;(2)不畏权势,坚持真理;(3)有社会责任感;(4)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

3)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体现是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1)较为客观的态度去报道事件,(2)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3)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4)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学习,经验总结);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

特点:

①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口特征、个体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

②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

③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种类:(根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

①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②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可能了解新闻

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③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

④有关人士。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

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

新闻线索——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特点:

①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

②比较零碎。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整示人;

③稍纵即逝。有很强的时效性,重复的可能性极小;

④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⑤涉及较多的是表象。

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

①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②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③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①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②企事业单位;

③重大文体活动;

④社会网络;

⑤其他媒体的报道;

⑥日常的平凡生活。

2、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1)新闻敏感——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地时效要求。

2)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

①判断新闻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②判断目前的线索哪些与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

③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3)新闻线索的捕捉与搜寻:

①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

②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

③敏锐地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⑤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

3、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报道策划——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

组成内容:

①报道的主要目的;

②动员的资源和媒体内外可以整合的资源;

③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及所涉及的空间;

④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形式及版面安排;

⑤预算及预期效果。

意义:

①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

②为新闻采写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

③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队伍。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资料准备;(2)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3)准备采访提纲;(4)寻找采访机会。

2、资料准备

意义:

①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提高采访效率;

②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

③有助于记者避免在报道中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

④有助于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内容:

①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②了解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

③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件。

“十比一”原则——访前准备,每采访一分钟要准备十分钟

3、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

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四个类型:理性外向型(理性善谈);感性外向型(健谈情绪性);理性内向型(思考深入,不善交流);感性内向型(较封闭,不善言谈)。

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故意回避记者的采访;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

4、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1)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目的性和倾向性的设想。

采访意图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一致。

2)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二是计划的主体,包括设定采访的大体顺序和活动安排、采访手段和方法。

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地点、时间、形象、次数、方式。

②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

③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采访的主要内容;进入主题的形式;提问的形式、顺序和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

过度及结尾的方式。

意义:

帮助记者充满自信地进行采访。记者通过采访计划,内心比较踏实,往往能在采访中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

5、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①在合适的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1)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2)创造合适的语境。

②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

③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

④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

⑤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包括:(1)座谈、(2)访谈/面访、(3)现场考察:

记者的主要工作: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

1、提问

提问——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

一、采访提问的诸多难题:

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不变的模式;

2)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

3)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需灵活应对。

二、始终掌握提问主动权:

1)明确提问目标。

①正视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

②正是新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

③正是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

2)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方便双方沟通的气氛)。

①用合适的方法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②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

3)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三、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

1)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采访题材是否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

2)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

①平视强势群体,

②尊重弱势群体,

③与一般群体沟通多用交流的口吻。

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提问的逻辑性,

②提问力求简洁明确,

③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

④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

⑤避免说外行话。

2、倾听

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

①了解事实真相、

②发现新闻线索、

③提供写作思路。

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

①注意力高度集中、

②全面地倾听、

③耐心地倾听。

当倾听的有心之人

①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用合适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热情,同时防止被欺骗。

②对想说而说不出来者:保持耐心,边听边分析,多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对方进行回忆和表述。

③对思维活跃爱跑题者:善于用问题将谈话内容圈定在一定的采访范围内。

④对处于某种原因讲一半留一半者:学会听弦外之音,将采访对象采取委婉方式传递的信息抓住。

⑤对给采访设置障碍者:学会在采访对象的谈话中寻找突破口。

3、观察

1)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①从听觉器官以外的渠道获取信息

②把握人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2)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

①发现新的线索,

②以观察所得更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

③注意对细微处的观察

④通过观察获得至关重要的新闻素材。

3)采访中的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①正视采访对象、

②留意每一个细节、

③进行紧张的思考。

4、记录

笔录的作用:

①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

②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与思路;

③记录观察所得;

④记录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记录的方法:

①快速有效地记录(边问边看,边听边记录);

②抓住重点进行记录;

③适当的总结;

④善于录音设备。

第五章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1、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隐形采访——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类型:(1)体验式采访(不暴露身份和目的,作为社会普通公众,以获取信息);

(2)伪装式采访(隐去真实身份,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

方法和程序

1)寻找线索和线人;

2)在采访前确立某种假设—确定自己可能在调查中证明什么;

3)周密地考虑各种应当考虑的问题:【(1)利害关系、(2)采访的先后次序、(3)资料搜集、(4)确定调查的价值;】

4)确定采访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七类关系:敌人、朋友、失败者、受害者、专家、警察、有麻烦者】

5)贴身暗访:为自己设计一个不易被察觉并且便于暗访的身份,要对被暗访者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利益吸引力,要表现自己是“专业人士”,要镇定自若。

6)获取必要证据:采访笔记、录音、录像、照片、各种书证、实物证据、文件资料的原件或副本。

7)隐形采访中的观察:去伪存真,探知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8)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去除伪证(假证词和假证物)。

隐形采访中的法律道德风险:

对隐私权的侵害——因调查事件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隐私——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

2、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

1)使用E-mail进行采访

优越性:

①速度快捷、

②减少对他人的干扰、

③费用更加低廉、

④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资料,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意图、

⑤不受地域限制。

不便:①互动性逊于面谈和电话访谈;②发现新问题时不得不再次进行询问;③较难获得有效的证据。

2)使用ICQ进行采访(ICQ—I seek you 网络寻呼机);特点:

无须知晓对方的电子邮件;

互动性更强。

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可以帮助记者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采访名单的采访对象。

①国内和国际一些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权威机构的链接;

②大量的背景资料;

③关于一些专家的介绍和专访;

④公众对于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和反馈。

4)利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

3、精确新闻采访

精确新闻采访——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一个主要流派,即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

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1、整理素材的意义

1)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

2)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

①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必要的反刍

②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

③判断采访素材的新闻价值

④理顺写作思路

3)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

①写作素材不充分

②新闻信息未经核实

2、整理素材的步骤

1)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

①核对人名、地名、数字等基本信息,

②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

2)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

①补充的内容:将录音设备中的资料,二手资料以及在采访现场没有及时进入笔记的资料补充。

②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成文字;将记在心里的内容和二手资料放进笔记;

3、对素材的分析取舍

最为关键的标准是报道的目标和主题

1)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

①审视采访对象提法的素材。(采访对象不同,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也不同,以为不同采访对象的记忆和立场存在偏差。)

②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分为:时间维度;因果关系维度;矛盾分析维度。)

2)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

①首先考虑事实的新闻价值;

②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

③顾及媒体特点所提出的要求。

3)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

4)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共同规律

1)充分体现对象主体价值;

2)严格遵守真实性价值;

3)注意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4)在真实前提下追求时效。

1、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1)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

①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才具有报道价值;

?新闻价值所要衡量的,主要应当是事实的素质,而不是人的地位和身份。

?社会价值:事实(事件)披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上有利的功用。

②关于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这种价值应当是评论对象蕴涵某种意义,往往是某种事理,经过评论者发掘、点化、揭示而

呈现于受众面前,就能起到引导受众,辨别是非,消除疑惑。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作用,既可以是正面的事实,也可

以是反面的事实。

2)发现和判断对象主体的价值

①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新闻价值:能否发现对象的新闻价值,取决于报道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价值判断围绕三个

问题展开——事实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

②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议论价值:新闻评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评论对象的价值又没有自己的发现

和准确的判断,又有多少高出于他人的见解。

3)展示并凸显对象主体的价值

①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在消息、通讯类文体的写作中,既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又要凸显信息所包含的新

闻价值,很重要的就是要在显著的位置让受众意识到所报道的事实何以是新闻,它的价值在哪里。

具体方法:(1)以较大篇幅详细描述;(2)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3)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②体现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直接或间接的暗示。

2、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1》定义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2》特质:慎用夸张。

3》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

1)新闻真实性与主观倾向:记者在报道生活中的事实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为个人成见、偏见和私利所左右,即使是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应当符合实际,与客观实际尽可能统一。

2)新闻事实与细节描写:在新闻写作中,为了使报道显得更为精确,也为了使报道更具有可读性,常常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叙述和

描写,细节要符合实际情况。

3)新闻真实与心理描写:对人物描写提出的新闻真实性要求:

①由相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②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

③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实事求是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④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难以核对,因为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允许进行主观臆断。4》新闻真实性对写作实践的要求

1)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

①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②对现场的描写务求写实;

③追求细节的真实;

④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⑤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2)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

①需要记者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在理论上划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界限,在行动上体现敬业精神;

②杜绝虚假和失实新闻、凭空虚构、任意杜撰,也不能移花接木、添油加醋、平凑配合。

③尤其要注意:消除隐性失实现象。

④最根本的方法:深入采访、严格审视、严格核实。

3、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

精选新闻事实

完全用事实说话:并不表明记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倾向。

既报道事实又解释事实。

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

摆出一定数量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性依据;理论性依据。

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记者的拼抢意识

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真实性被视为新闻的生命,时效性被理解为新闻的要件。

新闻时效性与新闻记者的写作能力

第九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1、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

1》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

1)从信息编码的过程看:报刊以文字字符和图片传递信息;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以连续画面和声音传递信息;互联网可以用多种介质传递信息。

2)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报纸是纸质媒体,以将文字和图片印在纸张上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广播以电波发射;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天线接入。

2》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

1)文字符号:以能够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2)视听符号:以声音和图像为代表

图像/视觉语言、有声语言、视听语言。

视听符号为表意上带来双层作用:

一方面,对生活场景本身的“复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视听符号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另一方面,这种借助技术形成的“物质客观性”毕竟是一种影像,它与真实生活场景是有区别的。

3》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

共通性:都是信息表达的介质

相异性:

①语言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表述捕捉内在实质,

便于逻辑推理。

②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

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体现客体外在面貌,直接形象。

2、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

从编码角度看:信息通过文字语言和图片传播,

从信息传输角度看:新闻信息以纸张为介质。

1》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

1)对作为报道对象的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解析

2)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语言客观、具体、简洁。

客观: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报道符合其原貌,而不是以夸张失实的语言来渲染事实——体现客观,还应当坚持以准确的语言来叙述事实。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具体: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叙述表达真切实在的内容。

简洁:对报纸新闻来说,以较少的字句完整、清晰地表达新闻事实,做到语言简洁,这是一项基本要求。应当删去可有可无的修饰性字句,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是导语应当简明扼要。

3)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

①词语的情感色彩: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好地表现出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

②词语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体现在字词的时代感,通俗性两个方面。

?时代感——记者需做有心人,要善于汲取老百姓中流传的,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变革的新词语。

?通俗性——应以现代汉语行文标准,应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新闻语言应以普通话为行文标准,使用规范语言;新闻报

道中应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汉语词汇,少用外文单词或字母。

4)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提出观点、证明观点。

评论新闻事实,发表观点,是报纸新闻评论的要旨。应特别注意用语的理趣和文趣。

①理趣:是指文字语言在推论,推理时所体现的逻辑思辨趣味。

②文趣:是指在行文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语言趣味,多用约定俗成、读者能理解的“趣味用语”,就能让报道增加幽默感。2》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纸媒体的图片种类:照片、漫画、图示、装饰。

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①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②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③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3》报纸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1)白纸黑字背后蕴涵事理、情趣:报纸可以长久保留,便于人们仔细阅读和反复品味;报纸可以利用纸质媒体的这一优点,表述对事实及其本质的理性思考,可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报道较难达到的深度。

2)将触角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利用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辑

3、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

1》广播电视在传输途径上的优劣势:

优势:

①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②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③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弱点:

①受众被动接受,选择性差

②节目转瞬即逝。

2》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

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在表述时的异同

不同:

①在事实的表述上:文字语言以文字作为符号表述真实材料;有声语言——有记者将真实事件写成书面语言,由传播员读

博;采录事件发生现场的声响采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制作成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对各种声音进行艺术化的再处理,制

作成效果的广播故事。

②在表述的重点上:文字语言,一般通过加“着重号”等方式体现重点;有声语言,以让听众直接感知的语言、语调、语气、

停顿等多种播音技巧来处理重点与非重点。

③在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受上:文字语言,一般使用感情色彩较浓的词语,将作者的主管情感、新闻场景中的情趣传递给

读者;有声语言用声音的立体感、形象感和对人的心理能产生的影响来传递信息。

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的若干准则:

①合乎规范,

②为听而写。

广播新闻写作的要求:

①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

②多用口语中语气词,少用书面语言的关联词;

③应特别注意同意不同义的词,避免误解;

④标点符号在有声语言中的体现,用停顿和语气来表示。

广播新闻中的音响报道:

以有声语言为主,新闻现场的多种真实音响为辅,两者有机融合而构成的报道样式。主要形式有:现场直播、录音报道、配乐广播。

3》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1)“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的筹划、判断。

“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

二者关系:相互关联,断是谋在表述层面上的进一步展开。

2)现代报道范式:现场报道与展现现场景象

3)传统报道范式:用解说声简洁地传递信息

4)以电视传播的个性展现电视新闻的魅力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性:

①现场场景呈现——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有新闻价值的生活景象;二是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

②记者现场分析与报道。用现场直播方式直接展现正在进行的重大活动。

4、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1》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优势):

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

2)网络的独特优势:

在信息流程方面,除了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外,还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

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不仅包容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形式,还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述,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

3)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为信息的“二次使用”及至“多次使用”提供了便利。

弱点:

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网络终端设备价格较昂贵。

2》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

1)就新闻写作而言,现有的两类符号——文字符号、视听符号都成为互联网的编码介质。

2)网络新闻写作一方面依旧遵循传统文字表述,有声语言、视听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则,另一方面也正在表现出独特的特征:(1)多媒体写作;(2)超文本链接;(3)全方位互动;(4)大功能检索。

3》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

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

在网络新闻中,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的界限模糊

第九章消息文体的写作(上)

1、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

1》含义

消息——根据《新闻学大词典》定义,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2》分类

消息文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按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

按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

按内容:经济、时政、文娱、体育等

具体分类

动态消息: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消息。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让受众获知最新发展动向——一是关注事实从无到有;二是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

评述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

综合消息: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采访基础上的综合。

3》结构

1)基本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本结构,是19世纪电报时代的产物。写好此种结构的消息对记者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①首先是训练记者对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②其次,可以保证忙碌的读者不至于被迫忍受某些记者自作聪明的写作,从而迅速了解新闻事实的要点。

非倒金字塔结构:

时序结构——通常使用在时间因素显得极为重要的报道中,能够使事件的叙述流畅通达,便于理解;

并列结构——是文本的几部分内容并行的一种结构,可以使消息显得更加新颖;

悬念式结构——是一些喜爱挑战传统的记者所偏爱的样式,往往不愿在报道的开头直接展示事件的真相,而是先给一个谜,然后引导受众在报道所披露的调查材料中寻找答案。

2)结构特点:

①重要消息提前“亮相”构成重心的前置;

②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③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

2、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

1)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

精选角度的重要性:

①从事实方面说,存在着被从不同角度认识的可能性;

②从受众方面说,报道者注重选择报道的角度,才能给受众以新鲜感和新颖感;

③从记者方面说,精选角度能使他们打破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空间,从而不断孕育创新之果。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精选角度:

①选择有利于突出焦点的角度。

②选择有利于突出特点的角度。

③选择有利于突出亮点的角度。

2)语言精准和语言生动的关系

消息语言与其他文体语言的比较:

①消息语言与通讯语言相比较,前者较简洁直白,后者可以相对舒展,可以采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总之,前者较之后者更

为概括,后者较之前者更有张力。

②消息语言与公文语言相比较,后者要恪守规范,前者不排斥形象性,后者强调程序性,在消息写作中,应力避语言的公

文化合程式化。

③消息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较,差别很大,前者相当概括,言简意明,不事渲染,后者叙事时常常进行渲染,甚至达到铺

张扬厉的地步。

消息语言的要求:

①追求简洁与明晰的统一;

②追求严谨与生动的统一;

③追求具体和概括的统一。

3)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蕴涵的道理、本身的见解和倾向,不应当用议论的方式过于直白地说出来,而应当用事实本身说话。

3、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

1)对动态消息个案的分析

在动态消息中,比较常见的是会议消息,会议报到时新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改进会议报道,从新闻工作方面来说:

一是由对通稿进行研究向对会议本身进行研究转变;

二是由一般的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转变;

三是由模式化的会议报道向形式别致的会议报道转变。

2)对述评消息个案的分析

述评消息有别于一般的消息,不仅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且还对事实作出评价、评论。“述”的部分,应叙述清楚,做到眉清目秀;“评”的部分,应紧扣对象,分析其意义、价值、经验或者教训,做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

3)对综合性消息个案的分析

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记者围绕某一个中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这一类消息的涉及面相当广阔,信息密集,对采访的要求颇高。

一种是,由媒体编辑对各媒体就某一新闻事实所作的报道加以综合。

第十章消息文体的写作(下)

1、消息文本标题的撰制

1》消息文体标题的不同形态

单一结构标题:结构比较简单,仅有一个标题。在简短的文字中触及新闻的主要事实,而且多数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

复合结构标题:

①由引题、正题、副题构成:引题为引出主要新闻事实进行铺垫;正题将新闻事实交代明白;副题对正题所叙述的事实作

进一步的补充。

②由引题和正题构成;

③由正题和副题构成。

2》消息文本标题撰制的规律

1)消息的一组标题可以有分工的不同,但都必须有相应的标题担当起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的任务。

2)消息的标题的各个标题必须简洁明快,有利于受众在很短时间之内抓住和理解新闻事实。

3)复合结构标题的各个标题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且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消息标题有向精短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5)消息标题受到媒体特点的制约。

3》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

1)借由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2)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

3)借助于标点、符合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

4)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2、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

1》消息文本导语的含义

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并不用来介绍事由、缘起,也并不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1)从形式上看,是文本的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2)从内容上看,必须对新闻事实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加以概括;

3)从功能上看,必须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

量。

2》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特点

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3》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类型

(1)归纳性导语;(2)描绘性导语;(3)叙述性导语;(4)提问式导语。

4》新闻文本中导语的写作要求

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

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

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交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3、消息文本主体的写作

1》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2》功用:

一是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具体展示,将“浓得化不开”的标题和导语的内容加以展示,使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具体过程,相关背景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阐释型主体)

二是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补充型主体)

三是主体对于标题和导语的内容,既有所阐释又有所补充。(阐释、补充合一性主体)

3》消息文本主体写作的几个关节

1)处理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

主体与标题、导语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

应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主体与标题、导语重复的内容太多,甚至好多字词都重复出现;另一种是: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内

容相脱节、相游离。

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

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和连接

4、消息文本背景的写作

1》意义:

1)从不同侧面对新闻事实进行烘托,使新闻事实获得可供比较的参照系;

2)用于对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使受众得以排除阅读和接受的障碍;

3)可使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4)在一部分消息中,背景是面对受众说话的事实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交代和运用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类型

1)烘托性背景:主要用来构成与新闻事实的对比关系,从某一方面烘托新闻事实。

2)说明性背景:说明新闻事实的由来,或交代有关人物以往的经历,或对新闻事实本身从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进行解说,或对

于新闻事实相关联的、重要的、难解的概念术语加以解释。

3)揭示性背景:用于披露新闻事实背后的有关情况,,包括鲜为人知的情况(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为受灾进行理性判断提供依据。3》运用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是否使用背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简明性原则:在消息中交代背景,必须体现简明扼要的要求;

3)灵活性原则:要让背景材料出现在各个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不应当过于集中地、呆板地使用背景材料。在消息主体中穿插运用背

景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也可以在标题和导语中进行。

4)趣味性原则:

5)通俗性原则:在消息文本中使用背景,目的是为了帮助受灾排除障碍,理解新闻事实,认识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必须

在化难懂为易懂方面做出努力。

5、消息文本结尾的写作

1》作用

1)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

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

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蕴涵的意义进行点化;

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灾思考;

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2》写作的方法

1)背景性结尾:在报道的末尾引入富有意味的背景资料,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

2)描写性结尾:使用极富影响效果的场面描写来结束自己的报道。

3)引语式结尾:精彩的直接引语式记者最为珍视的材料——即使在匆忙写就的消息中,一些记者也总是设法把最有力的直接引语安

置在报道的末尾,已给读者最后留下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4)评论式结尾

第十一章通讯文体的写作(上)

1、通讯文体写作概述

1》定义:

比较详尽,比较生动,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报道;通讯是对于新闻事实所作的较之消息体现出延展性的报道:包括内容、时间、空间及背景的延展。

2》特点:

1)内容的延展性:更能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貌、全过程,更能具体地展示新闻的某些要素,更能展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描写。

2)手法的多样性:通讯作品的作者所动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3)效果的多层性:使人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使人受感动,受感染;使人近而得到理性启迪。

3》通讯的分类

按报道对象分:(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风貌通讯,(4)工作通讯;此种分类被业界人士广泛接受,但有明显的缺陷,并没有囊括一切通讯。

按表达方式分:(1)叙述型通讯,(2)描写型通讯,(3)议论型通讯。

按报道方式分:

①叙事记述型通讯——既可以记人,也可以记事,还可以记地,既可根据事后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也可根据事发时的

目击和同步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

②调查分析型通讯——与工作通讯有一致之处,包含了对工作经验抑或失误、社会问题、认识误区、错误倾向等的较多的

理性思考;

③谈话实录型通讯——包括专访、访谈、谈话记录等比较特殊的通讯文体,在这一类通讯中,谈话既是主要的采访方式,

同时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4》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

与消息文体的比较:共同点——都讲究时效性和新闻真实性,注重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差别——消息的时效性强于通讯;署名方式差异,通讯中署名位于标题之下,消息中位于消息头之后;标题形态和正文布局差异;文本容量有差异;文本表达有差异。

与新闻评论文体的比较

与报告文学文体的比较

5》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

1)在采访中留意细节:人物耐人寻味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语,事件富于情趣或理趣的一个细小局部,现场令人难忘的一个镜

头等。

2)在采访中发现问题:记者要有“问题意识”,记者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颇为重要的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写作的方向,

奠定了写作的坚实基础。

3)在采访中观察现场

4)重视对有关专家的采访:相当一部分调查分析型通讯,常常要由专家来分析问题,或作出权威性的评论。

5)把握采访中的不同侧重点

2、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

1》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

1)主题是作者从新闻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用来独照全篇的,可以给人以启发的理念,是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的“话”中最为关键,最

为重要的“话”。

2)确立了合适的主题,全篇通讯所使用材料就有了灵魂,全部文字也就有了凝聚中心,反之,则会成为一盘散沙。

3)如果经过反复提炼,通讯的主体到达了新颖的、独特的、精湛的境界,那么该作品就会具有相当强的穿透力,会引发受众深入的

理性思考。

2》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1)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必须从报道对象的实际出发,精心研究其特色,突出其特有的方面。

2)体现时代精神和强音:作者应致力于潜心研究时代精神中的积极进取的方面,体现时代的强音。

3)体现作者新颖的理念

3》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

1)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深刻性: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努力追求并揭示事物的本质。

2)使体现新颖性:要在他人尚未涉足的思维领域确立主题。

3)使体现独特性:拒绝平庸,在避免趋同上做文章。

3、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

1)叙述: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叙述比消息中的来得具体、舒展,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带有虚构成分的叙述,而严格忠实于报道

对象的原貌。

2)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3)抒情:通讯是一种可以较多地包含抒情性成分的新闻文体。

4)议论:紧扣事实;体现睿智;切中肯綮。

5)说明:常常用于交代背景,或对新闻事实本身和与此有关的概念术语进行解释。

6)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校园小记者新闻采访教案

小记者新闻采访基础写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 3、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想: 1、本课程作为校本科程,重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 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立足点放在:结合生 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吸收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生活在信息社会,最突出的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如果让大家自己选取信息,怎样选取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报道。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 三、详细了解: (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选题的社会性 2、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3、广泛性 4、选材的生动性 (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 4、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思想准备。 5、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6、物质准备。 7、发稿准备。 (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1、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 2、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 3、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五)活动:小记者分组模拟采访 (六)自我总结模拟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南开17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免费答案

17秋18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缩减法 D. 位移法 正确答案: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讯报道的事实要比消息详细、完整。 B. 通讯可以自由表达记者的观点立场,而消息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主。 C.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D. 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正确答案:B 3.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A.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 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 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 内容越详细越好 正确答案:D 4.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 蹲点采访 C. 巡回采访 D. 易地采访 正确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A. 争论交锋的原则 B. 因人而异的原则 C. 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 平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A 6.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 形容词

B. 动词 C. 助词 D. 惊叹词 正确答案:B 7.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A. 时效 B. 新鲜 C. 有趣 D. 真实 正确答案:D 8.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 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B. 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 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D. 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正确答案:C 9.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 记者 B. 采访对象 C. 读者 D. 编辑 正确答案:C 10.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A. 简洁 B. 发散化 C. 具体 D. 层层深入 正确答案:B 11.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这体现的是记者的() A. 媒体竞争意识 B. 新闻敏感 C. 受众意识 D. 时效意识 正确答案:C 12. 在常用的采访方法中,最为深入的、能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的方法是() A. 直面采访 B. 电话采访 C. 观察采访 D. 书面采访 正确答案:A 13. ()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是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人们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A. 导语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 4 课程学时数: 72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2010 级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全面讲授采访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及规律,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训练、课后实践,教育学生如何准确快捷进行新闻采访、精确有力地写作新闻。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采访写作核心原理,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了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熟悉“*******”,掌握“*******”,重点掌握“*******” 熟悉新闻,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重点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评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解决新闻评论问题;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较高的新闻评论工作者职业个人格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 主要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理解新闻 第一节变化中的新闻特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媒介产品生产的龙头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写作 考试类型:(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201230770201 姓名 安怡宣 年级专业 12金融数学 上课班(请选择): 周三班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阅读以下报道,按要求回答问题。 招聘会给“艺考热”泼凉水 艺术类毕业生供求矛盾尤为突出 本报济南3月5日讯(记者徐静 彭东) 一边正上演着如火如荼、争先恐后的“艺考 热”,另一边“艺术学子”却在今天省城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上被泼“冷水”,由于目 前社会上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普通毕业 生还要大。 今天上午,西南师范大学学美术的林墨涵早早来到了山师大操场,参加该校的毕 业生供需见面会,可到了中午记者碰到他的时候,他手里还有五六份没送出的简历, “要美术老师的学校太少了,偶尔有需求的学校,还要挑三拣四。”不但小林感到沮 丧,山师大音乐系的一位同学也告诉记者,本来他想到济南的高中教书,可省实验中 学的价码已抬到了研究生层次,其他几所学校顶多要1个人,“都说大学生不好找工 作,没想到这钉子还真碰上了”。 在今天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艺术类考生的用人单位同 样是凤毛鳞角,这让不少兴冲冲赶来的艺术考生倍感失望。山东曹县云龙木雕工艺公 司计划招聘美术设计人员1名,竟然引来了20多名艺术类毕业生前来应聘。而原来许 多艺术类毕业生的用人大户,这次的招聘计划中却都没有一个艺术专业的名额,他们 表示,目前自己公司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已经趋于饱和。一位参加山师招聘会的学校校 长表示,目前学校对音乐、美术和体育的需求不大。例如,2000多人的一所中学,一 般只需要两名音乐老师,因为初三、高二、高三都没有音乐课,高一上的是音乐鉴赏 课,在其他年级,学生音乐课每周只有两节,老师要上满8个班才满工作量。 根据山师大提供的数据,艺术、体育等专业都不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但艺 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增幅却接近20%。而该校对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 的统计中,以往属于招生热门的音乐、体育、美术,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当时签约 率都不超过45%。这也使得每年为数不少的艺术类毕业生选择的是自谋职业的道路。 “对艺术类毕业人才,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都是宁缺勿滥。”曹县宏远工艺品公

2011-2012第二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结课作业1

“南广有爱,友爱南广” 院(系)别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指导教师刘晓来 姓名张美玲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结课作业 姓名:张美玲学号:201202201 班级: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注意:1、所有问题的回答采用宋体五号字,行间距设置为1.5倍。 2、提交纸质版,用A4纸双面打印。 一、实践(60分) 假设你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的记者,请在校园或周边寻找一个新闻线索,分析其新闻价值所在,拟定一个采访提纲(包括采访目的、采访内容、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等),然后就采访内容写一篇消息,消息的结构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要包含标题和消息头,字数不少于400字。 采访主题:关注大学生四六级考试 采访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考试动态,掌握最新情况,也变相告诉学生不要作弊采访时间: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 采访地点:学校食堂 采访对象:刚考完四级的学生 采访方式:就是很随意的交谈,大家交流心得 首次实施“多题多卷”模式 南广学院新媒体2012年12月22日电上午9点,201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拉开帷幕。本次考试,采用“多题多卷”模式实施考试,前后左右考生的试卷都将不一样。考生需特别注意的是,采用“多题多卷”模式后,考生在正式开始作答前,除按以往要求正确填写(涂)答题卡1和答题卡2上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外,还须将试题册背面的条形码粘贴条揭下后粘贴至答题卡2左上角的条形码粘贴框内,并正确填写试题册背面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否则,将被视作违规,考试成绩无效。 同一考场使用多套试卷,每套试卷题目难度相同,但卷面格式不统一。这跟以往采用改变试题顺序来实现“一题多卷”的考试有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卷”。此举旨在防止考试作弊行为,尤其是通过无线通讯工具在考试过程中传送答案的不法行为。学生都说在每次考试前在每个角落都能看到那种四级号码什么的,这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作弊,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教案

《新闻采访》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时应注意的细节,熟悉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教学难点: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教学方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指导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新闻采访?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3、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1)记者就像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 (2)经过“加工”——写作, (3)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二)具体操作。 1.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明确采访目的,制订小组采访方案。新闻选题最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的热点事件、家乡

的大型活动等。 2.设计小组采访方案时,要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各有侧重,充分发挥特长,如了解事件的整体情况,深挖背景资料,采访事件亲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照片或音频、视频等。 3.草拟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另外,还要注明采访需要的器材用具。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4、分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三)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的“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学习踏实等等的性格品质。 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3、拟好了采访问题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尤其要预设好采访问题。 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 (1)政治敏感 (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新闻采访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 (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 (2)艰苦性和危险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于2003年设立,新闻采写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年的授课历史。 在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的4年间,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课程是分别设立的。现在在校报工作的胡忠青、任自玲老师、新闻教研室的高常老师、涂涓老师、邹华华老师、叶艳芳老师、赵铭义老师先后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戴文雄老师负责中文系网站的新闻编辑工作,对学生网络新闻的采写给予了悉心指导,实际上也是本课程的实习实训教师。 从2007年9月起,根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内在联系紧密且实践性强的特点,中文系决定将两门课程合并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并由赵铭义老师和叶艳芳老师分别担任两个新闻班的主讲教师,以不同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改革与探索,使该课程初步形成了本校特色。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学结合是本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胡忠青老师负责编辑的《郧阳师专报》、校广播站及电视台是本专业学生长期、稳定的实践实训舞台;中文系的三刊一报及中文系网站的编采任务,主要由本专业学生承担。在校外,丹江口市电视台、十堰日报社、十堰晚报社、十堰电视台、东风汽车报、东风电视台、汉江电视台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实训机会。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已超过1000篇(件),充分展示了我们的教学实绩。 现在,2003级-2005级两届学生已经毕业,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走上新闻传播或信息服务工作岗位。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良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转化为他们从事业务工作的核心技能。 二、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所面向的市场,是大众传播的中低端市场。所培养的学生,少数能进入地市级以下大众传媒,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宣、公关及营销工作。不论是哪一类工作岗位,新闻采写都是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技能。本专业学生的生源以省内为主,外省市生源约占一半左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全国来看,处于中下水平。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须学习新闻理论、传播学及基础写作课程,其后续课程是新闻编辑学及其他实践课程。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各文体写作的要领与技巧,形成新闻采写的实操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共分为6大模块。第一模块:新闻选材及新闻价值理论。它解决采什么、写作什么的问题,是新闻采写的入门问题,18学时;第二模块,消息写作。它是新闻写作的重中之重,40学时。第三模块,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修养。讲授职业修养及职业道德,12学时;第四模块,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讲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 么提问① 关键词:记者(身份)提问(采访)照相机(设 备)…… 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where、why、when、how)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标准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 课程代码 :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4) 1.教学设计 (4)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 3.考核方法 (5) 4.教学环境 (5)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在实训方面则是放在课后学生对项目的采写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学生的采写能力方面。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期末复习资料

2、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4、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5、新闻政策: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6、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7、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主题:一篇报道的主旨。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9、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10、新闻角度: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记者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 11、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12、新闻结构: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与新闻结尾等部分(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14、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15、新闻结尾:一般是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16、倒金字塔式结构: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 17 悬念式结构: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消息结构形式 18: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19、时间顺序结构:又叫编年体式结构,没有导语,只是自然地按照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 20、自由式结构:目击式、散文式、对话式 21、政治新闻:即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 2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3、人物新闻:是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4、人物通讯:较详尽的反映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5、专访: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26、事件新闻: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27、连续性报道: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28、教育新闻: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9、文艺新闻: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0、社会新闻: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1、灾害新闻: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32、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33、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3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者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35、批评性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