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研究方法指的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达到获取和分析生物学数据、探索生物学规律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察,获取有关生物群落、物种分布、数量和生境等信息。

调查研究是探索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2.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和操控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理、行为反应、生长发育等,探究生物学规律。

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可降低其他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或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假设、推断变量间的关系和差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提取、PCR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5. 生物图像技术: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用于获取和观察生物组织、细胞和分子的图像信息。

生物图像技术提供了对生物结构和功能进行直观观察和分析的手段。

6. 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生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用以研究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等方面的信息。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高通量数据分析和生物序列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 野外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可相互补充和协调使用,以便更全面地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

简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简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简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涉及繁多研究方法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以下是50条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简述,并展开详细描述:1. 观察法:利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结构、行为和生命活动。

2.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生物学假设,例如遗传实验、生长实验等。

3. 野外调查: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与收集数据,如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系统监测。

4. 标记-重捕法:利用标记或标签标记个体,再次捕捉来研究其生存、迁徙等。

5.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生物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6. 细胞培养法:将生物样本细胞在试管或培养皿中进行细胞培养,以研究生长和分化。

7. 分子标记法:利用DNA或蛋白质的标记物来研究生物学问题,如基因测序、免疫印迹等。

8. 脑电图测定: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来研究神经生物学和认知科学问题。

9. 基因工程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进行基因敲除、植入等研究。

10. 生物雷达:利用雷达技术对鸟类、飞虫等生物进行追踪和研究。

11. 内窥镜技术:通过体内的内窥镜观察、取样等方式对生物体进行研究。

12. 微生物培养法:利用培养基和实验设备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研究。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技术对生物分子进行研究。

1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

15. 遗传测定法:通过遗传学方法来确定物种的关系和亲缘。

16.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分子来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命运。

17. 穿透电镜: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细胞和组织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观察。

18. 蛋白质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晶体学、质谱等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9. 超分辨率显微镜:通过突破光学分辨限制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

20. 化学生物学方法:利用化学技术研究生物体内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以上是50条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简述,这些方法涵盖了从细胞层面到生态学、行为学等多个层面的研究。

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以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生物学科研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的结构、功能、演化、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生物学家们使用了许多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行为特征等,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关于生物的信息。

观察法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放大镜、摄影等工具来帮助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生物体的某些特征或环境因素,从而观察到特定的现象或效应。

实验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证实假设,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自然界中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生物进行采样和调查,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和样本,从而了解生物分布、数量、种类、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法常用于生态学研究和野外生物保护工作中。

四、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客观、可靠的结论。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观察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还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PCR技术可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DNA序列,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改生物的遗传信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学、遗传学和进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六、模型和计算模拟模型和计算模拟是生物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使用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模拟和预测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例如,生物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的运动和行为规律,生态模型可以模拟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分子模拟可以模拟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等。

生物学家的科研方法与技能

生物学家的科研方法与技能

生物学家的科研方法与技能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学家是负责探索和研究生物世界的科研人员。

为了成功开展科研工作,生物学家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科研方法与技能。

一、研究方法1. 观察法:生物学家通过直接观察生物现象来收集数据和信息。

通过观察,他们可以发现生物的形态、行为和生态习性等重要特征。

2. 实验法:生物学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理论。

他们进行实验可以控制变量,从而得出准确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

3. 野外调查法:生物学家经常进行野外调查,通过对生物样本的收集和观察,来研究野生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生境等问题。

4. 模型建立法:生物学家常常运用数学或计算机模型建立生物现象的描述和模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系统的行为。

二、技能要求1. 数据处理与分析:生物学家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利用统计学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

2. 文献查找与阅读:生物学家需要掌握高效的文献查找技巧,并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研文献。

3. 写作与交流:生物学家需要具备清晰、准确地表达科研成果的能力,能够撰写科研论文和演示报告,同时也需要通过口语交流来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和交流。

4. 软件与装备应用:生物学家需要掌握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软件操作,如PCR扩增、DNA测序、显微镜观察等,以及统计软件、绘图软件和模型建立软件的运用。

三、案例分析以研究植物生长为例,生物学家可以运用上述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从而收集数据和信息。

同时,他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建立合适的实验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学家还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收集并分析植物分布和生境等相关数据。

基于这些实验和观察结果,生物学家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利用计算机模型来预测植物生长的趋势。

在研究过程中,生物学家需要具备合理安排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灵活运用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技术等方法。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细胞分子生物学是指研究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分子互作及其调控的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技术和方法得以应用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它可以通过将感兴趣的DNA序列插入载体DNA上,构建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最终将重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来研究某一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基因克隆技术的核心是重组DNA技术,其中最常用的重组DNA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连接、转化及放大等步骤。

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分子克隆技术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因克隆技术更加得到精细化和精确化。

二、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极其重要的分子之一,其结构对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三维结构,因此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等。

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分析蛋白质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衍射来确认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三、荧光素酶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是研究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的重要方法,其中荧光素酶标记技术则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荧光素酶由日本学者O. Shimomura于1962年首次发现,可以发出明亮的荧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目前,荧光素酶标记技术被用来研究蛋白质的定位和运动等生物学过程,其原理是将荧光素酶标记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与荧光素底物结合,从而通过荧光显微镜来研究生物分子的动态变化。

四、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互作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则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目前常见的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包括酵母双杂交法、共免疫共沉淀、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标题: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究在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探究生物学领域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1. 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生态环境和行为等来获取信息。

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对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获取生物体的信息,但也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2.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关于生物体分布、数量和状态等信息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调查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对生物体的种裙分布和数量进行评估,为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真实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生物体或裙落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在生物学研究中,比较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但是,比较法需要考虑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生态背景和遗传差异,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和误导性。

4. 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来获取信息和建立理论。

在生物学研究中,文献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指导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然而,文献法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死读书和生搬硬套,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结回顾通过对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来选择和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在日后的生物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中技术和方法的归纳提炼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中技术和方法的归纳提炼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中技术和方法的归纳提炼(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2)染色排除法——用台盼蓝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3)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4)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5)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4 N 标记DNA,证明DNA 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6)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一吡罗红混合染色剂)(7)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形成;利用H218O、C18O2,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来源;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8)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选修1,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9)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10)假说一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11)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12)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13)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14)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15)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醛母菌种群数量变动(16)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 双螺旋結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作用,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數学模型(公式、“J”型和“S”型曲线).构建減教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的物理模型。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生物生态学是对生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体系十分广泛和复杂。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对于揭示物种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帮助研究生态学的学者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实验方法1. 田间或野外实验田间或野外实验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田间实验比室内实验更接近真实的环境,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环境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模拟实验人工模拟实验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模拟某些生态环境的特征,创造一个虚拟的实验条件,以便研究生态效应。

人工模拟实验可以精密控制各种参数,使研究者得以更好的控制实验条件,更精确的得到统计结果。

3.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研究生态学问题最为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

实验室实验通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对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研究短时间内的生态变化,具有较为方便快捷的优点。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1. 样方选择样方选择是调查的前面基础步骤,选择适当的样方,可以使研究者更加准确的得出研究结果,这里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的样方。

2. 抽样技术抽样技术是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指通过对一部分样品的检测,推广得出更广泛的结论。

抽样技术常用的方法有:无偏样本、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3. 记录和检查记录和检查是调查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得到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信息。

例如,记录一个生物物种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需要时常观察记录该物种在天气变化和草地上洒水的情况等。

第三部分:统计方法1. 计算统计量计算统计量是将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计算例如标准差等的统计数字,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和关联性。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并从数据中检验其真伪性。

假设检验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法、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一、常用技术方法(一)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

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如3H、14C、15N、18O、32P、35S等。

1.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二)荧光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的区别: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分子原子,荧光标记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

一个是元素标记,另一个是分子标记。

2.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A.杂交法B.测交法C.荧光标记法D.X射线衍射法 C(三)差速离心法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细胞分开(四)分子杂交技术:根据某些物质分子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性质,利用已有的物质分子对未知物质分子进行检测的技术。

3.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细胞的DNA C 二.科学研究方法(一)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有某些性质相同,从而推测它们的其他性质也相同的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证实或证伪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实验。

(二)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4.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孟德尔在观察豌豆的实验时,提出了问题;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对进行解释的假说;并进行了演绎推理,巧妙地设计了实验,检验了演绎推理的结论。

其中孟德尔在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演绎过程是。

(三)模型建构: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所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做出预测、结论等。

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

①物理模型:是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

生理过程模型也可看作是物理模型。

②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曲线和公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5.“J”型增长曲线的模型假设是。

其模型是。

③概念模型:就是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地体现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集合形式,也可以是知识树形式。

它是一种以网络图的形式,用联系词把概念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表示出来的图形,由概念、连线和联系词组成。

联系词和概念能表达一句话或一个观点。

概念图标注了概念间的具体联系,反映了具体事物与知识结构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事物、具体概念在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促进了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6. 模型构建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不属于模型研究方法的是A.J.D.Watson和F.Crick创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图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拍摄某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图D.某同学通过研究某种细菌繁殖不同时间段后产生的细菌细胞数目绘制成的曲线 C (四)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时间、地点、方法、记录表等)。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即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①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②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③调查遗传病的类型及发病率:④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记数:所以一般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⑤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三.实验方法(一)对照、对比实验法、控制变量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是对照实验。

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目的都是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纵控制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自变量:由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①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常态下的,结果是已知的,是感性上的认识或理论上公认的,起到一种衬托参照作用,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实验组:结果是未知的,是需要研究的事物。

②对比实验:两个以上实验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

(二)预实验1、通过预实验摸索自变量的数值范围2、通过预实验为正式实验选择最佳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3、通过预实验摸索正式实验时的最佳实验条件4.通过预实验保证正式实验时准确控制无关变量8.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②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③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⑥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提出假说: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

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相像。

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上述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想一想,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归纳法有什么不同?类比推理萨顿假说: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9世纪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性质时,曾经将光与声进行类比。

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

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上面介绍的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

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