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上《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初中生物七上《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要经过多次 后,方能得出结论。
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计算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鼠妇是喜欢明亮的地方还是阴暗的地方? C 可能因为树底下比较潮湿
设计实验时,除了有实验组,还应设立 组。
未遮盖部分鼠妇总数________只
调查法 文献法 分类法 比较法
练 习:
1.青霉素是 1928 年,由 英 国的细菌学家 弗莱明 发现的。 2.科学实验要经过多次 重复 后,方能得出
结论。 3.设计实验时,除了有实验组,还应设
立 对照 组。
4.一个实验一般研究的因素有 一 个。
应用实验法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 潮虫科。它的身体为长椭圆形,略呈扁平,灰褐色或黑色。
组组
观察现象,收集处理数据。
1、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和预测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收集与处理相关数据、 对假设或预测作出检验、得出结论 进行推论并加以讨论
2、注意事项
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 控制单一因素(变量) 减少误差:规范操作,
重复多次
三、生物能因为树底下比较潮湿
是光较弱使得树底下的鼠妇这么多?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三、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青霉素是 年,由 国的细菌学家 5、鼠妇为什么受到惊吓会缩成一团?
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2、做出假设: 鼠妇适于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5、观察现象、处理数据
各组平均值 1 2 3 4 5 6 全班平均值 未遮盖部分 鼠妇数量

初一生物学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初一生物学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课堂练习
2.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这个问题。以下是 他的设计思路与实验装置,请你帮他完成这个探究。
(1)根据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_____土__壤__湿__度__对__蚯__蚓__生__活__有__影__响__,__蚯__蚓__适__应__潮__湿__的__环__境___________。 (2)制定计划: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__对__照____实验,才 更具有说服力。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土__壤__湿__度__,要保证单一变量。
光照 2 2 3 2 3 3 2 2 3 3 3 遮光 8 8 7 8 7 7 8 8 7 7 7
2.未遮光部分占鼠妇 总数的百分比=
未遮光部分鼠妇数量平均值
鼠妇总数
X
100%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多次重复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设计对照实验 控制单一变量 光 多次重复实验
设计实验
遮光
1.遮光无土,有光无土 2.遮光湿土,有光湿土 3.遮光湿土,遮光干土 4.遮光湿土,有光干土
正确 正确 变量是水分,变量设置错误 变量是光和水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课堂练习
(3)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盒子,以盒子的中线为界,A侧底部铺上一层湿土,B侧在底部 铺上一层___干__土___;在A、B的中央各放入数量、大小等相似的蚯蚓,盖 上盒盖;实验过程中,保证盒子两侧蚯蚓所需的其他条件要__一__致____; 观察记录,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 (4)实验结果:大多数蚯蚓从__B__爬向__A__(A、B)。由此可得出结 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研究方法指的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达到获取和分析生物学数据、探索生物学规律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察,获取有关生物群落、物种分布、数量和生境等信息。

调查研究是探索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2.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和操控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理、行为反应、生长发育等,探究生物学规律。

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可降低其他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或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假设、推断变量间的关系和差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提取、PCR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5. 生物图像技术: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用于获取和观察生物组织、细胞和分子的图像信息。

生物图像技术提供了对生物结构和功能进行直观观察和分析的手段。

6. 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生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用以研究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等方面的信息。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高通量数据分析和生物序列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 野外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可相互补充和协调使用,以便更全面地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常见的月季,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

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

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真菌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

蘑菇、木耳、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2.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研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和要有坚强的意志。

通过对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

教学过程:。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标题: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究在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探究生物学领域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1. 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生态环境和行为等来获取信息。

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对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获取生物体的信息,但也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2.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关于生物体分布、数量和状态等信息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调查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对生物体的种裙分布和数量进行评估,为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真实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生物体或裙落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在生物学研究中,比较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但是,比较法需要考虑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生态背景和遗传差异,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和误导性。

4. 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来获取信息和建立理论。

在生物学研究中,文献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指导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然而,文献法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死读书和生搬硬套,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结回顾通过对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来选择和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在日后的生物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而生物学研究方法则是指用于获取、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实验法实验法是生物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科学家可以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生物体的反应和变化,从而获得关于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的数据。

实验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假设: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观察,提出一个关于生物现象的假设。

2. 设计实验:科学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方法,并制定实验步骤。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数据分析:科学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得出结论。

5. 验证假设:通过重复实验或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科学家可以获取关于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的信息。

观察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观察对象:科学家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生物体进行观察。

2. 观察方法:科学家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3. 观察记录:科学家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进行准确的记录,包括描述、测量和拍摄照片等。

4. 数据分析:科学家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规律和提出解释。

5. 结论与验证:科学家通过与其他观察结果的比较,验证自己的观察结论的准确性。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生物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研究大规模生物群体的分布、数量、生态特征等。

调查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对象和范围:科学家确定研究对象和调查范围,如某一生态系统、某一物种的分布范围等。

2. 调查方法:科学家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如野外调查、问卷调查等。

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必修一P44) 差速离心法●模型方法(必修一P54) 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血糖调节模型等。

概念模型: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况,如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及其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曲线N t=N0λt、“J”型曲线和“S”型曲线(必修三P65)●提出假说(必修一P66)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控制变量(必修一P79)●对比实验(必修一P9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同位素标记法(必修一P102)1、鲁宾、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与水。

必修一P1022、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用14C标记14CO2,探明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3、豚鼠胰腺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用3H标记亮氨酸。

必修一P484、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用35S或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必修二P455、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假说---演绎法(必修二P7)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类比推理法(必修二P28)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预实验(必修三P51)1、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2、探索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温度或PH值)●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必修三P60、P62)●研究群落(必修三P71)●能量流动的分析(必修三P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刘玮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探究及其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体会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确立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科学探究相关考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要点: 1、尝试书面表达问题:尝试根据日常生活、资料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问题。

其中的提出问题要紧扣题目,采用一般疑问句,并应考虑是否可以开展。

2、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要紧扣问题,可有正面或反面(肯定或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

3、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⑴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对照实验。

而一组对照实验应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凡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实验设计都是不合理的。

⑵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变量(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条件)只允许一个(即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而控制的变量往往在题干或提出的问题中有体现。

如要“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该实验控制的变量就是光(或光照)。

在控制变量的过程中,变量要相对立,而且要尖锐(如光照充足与黑暗、适温与低温、有水与无水等),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它因素(条件)要完全相同(即等量原则)。

⑶为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真实,还要考虑设置重复实验。

重复实验可进行多次实验过程;也可用多只动物、多粒种子(或多棵生长情况相同的幼苗)等进行一次实验。

以上①②③三点是我们改正实验设计的有关不足之处的原理和依据。

4、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中的描述现象与得出结论是不相同的:描述现象是把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生的现象用文字(或用表格数据统计)形式描述出来。

其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或预测实验结果)和描述实验现象往往是一样的。

而得出结论是必须经过有关数据的处理、有关现象分析讨论后得出的该探究活动最终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往往与假设相同或相反。

(二)经典中考题目点拨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1.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知识背景:
(1)实验前2一3天,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

(目的: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
健壮的
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然后将盆栽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变量是光,有光
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3)几小时后,摘下这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这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
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酒精溶解了叶片中的叶绿素,变绿)
(5)将漂洗后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片刻后,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被遮光纸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未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变蓝)。

(1)该实验的原理是: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该产物遇到碘液会变成
色。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得出结论:
2.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知识背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法步骤】
①在 4 个洁净的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 1、2、3、4 的标签,并将罐头瓶放
倒。

②在 4 个瓶中各放人2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放上 10 粒绿豆种子,
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实验结果预测】一段时间后,________号瓶中的种子会萌发成幼苗,__________号瓶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①根据_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说明种子
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

②根据 2 号和 4 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时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讨论〕在上述装置中放人 10 粒种子,而不是 1 粒种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3.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

(知识背景: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
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
两个枝条。

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
一枝条上叶片全部剪去,并在切口处涂上凡
、士林后插入B试管中。

在两个相同管中加
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试管上,
扎紧塑料袋口。

(见右图)
将上述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相同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实验方案的实验假设是:
(2)这个实验中有几个变量? ,它是。

(3)预测数小时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它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同学们为什么要取大体相同
..的两个枝条,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加入
等量
..的清水,以及将A、B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相同
..地方?
(5)若要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在以上实验方案的基础之上,做怎样的改进?
4.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某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知识背景:成人的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I Ⅱ
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

不作处理结果
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打鱼骨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结果
①实验I中骨在煅烧过程中,燃烧掉的是,燃烧后的骨变得,骨失去了原有的性。

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你的结论是
②同学们在开展以上实验探究时,他们所作的实验假设是
③实验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的变量是。

④根据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请分析说明我们在公交车上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
老年人乘车安全的科学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