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文化崛起
王岳川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

v 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 五年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 从1%提高到5%;培养出10000个艺术家。
v 颁布“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 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进计 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 法律法规。
v 2001年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每 年政府拨5000万美元用于文化发展。 2010年预算用2000亿韩币推王岳动川大国韩崛起与国文化创新文化
国翻译西学几乎是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 作的一百倍。
王岳川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
v 七国论:美日协议 v 港独 v 台独 v 藏独 v 疆独 v 蒙独 v 韩独 v 南北战争
Hale Waihona Puke 王岳川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v 1887年,日本军国主义参谋部要把中国 分成7块:东北、华北、江南、蒙古、西 藏青海、新疆、甘肃
v 1993年日本中岛岭雄主张把中国分割成 12块,还包括香港、澳门、广东、山东、 四川等。日本右翼政客宫奇正弘《中国 大分裂》一文鼓吹中国 “分成16个小 国”,增加上海、福建、广西、宁夏、 云南。
王岳川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
英国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
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
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
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
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洗衣机而不
是思想观念。” “即使中国在巨大经
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成为物质生产和
环境污染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
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
王岳川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
v 第一个字是“水”。水在中华民族中有 几大美德,首先水主平,人们说海平面, 天下没有比水更平的了,水公正;我们 说水赴深谷而不畏,水勇敢;水坚持在 九曲黄河中滚滚向东,水坚韧;水冲洗 掉一切泥污,水洁净;最后是子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成为了我们的 生命时间。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水的 哲学水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国崛起每集知识点概括

大国崛起每集知识点概括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一些国家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大国。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化,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大国崛起的知识点。
一、大国崛起的背景大国崛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背后有着诸多因素。
从政治角度来看,大国崛起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支撑和统治能力,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
经济方面,则需要良好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还需要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
文化的背景则体现在宣传推广力度,人才的培养以及文化的吸引力等方面。
同时,大国崛起还与历史发展、地理因素、人口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大国崛起的典型例子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些代表性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级大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这些国家的大国崛起方式各有不同,但不论从经济、军事、人口、文化等方面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
1、中国的崛起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崛起过程非常迅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还在文化、科技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口众多的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亿万劳动人民参与全球治理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2、美国的崛起美国是大国崛起的典型范例。
美国的崛起得益于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文化也非常有吸引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美式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美国经济发展出现滞缓,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其全球领导地位面临挑战。
3、俄罗斯的崛起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
但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也日益紧密,两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力成为其崛起的重要一环。
4、日本的崛起日本的崛起借助于其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西方部分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西方部分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内容提要:大国,永远是历史星空的最亮点。
对一个大国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
人类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然而,单纯经济因素并不是造成社会变迁的充分原因。
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才是大国崛起的不竭动力之源。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探究西方大国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自由主义平等理念国家至上一.海上帝国英吉利1.崛起历史背景11世纪以前,由于自身防御的虚弱,英格兰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规模入侵,1066年的诺曼底征服在英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它是英国避免了像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陷入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它确立了英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特征。
到14世纪,英格兰的同一民族性已经趋于成熟。
英国的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吸纳交流。
海军、殖民地和海外贸易成为英国工业发展、国家崛起的利器。
2.国家文化传统的积淀英国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故乡,自由主义是英国的民族哲学,他植根于英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之中,这一传统是在贵族为维护封建权力而同国王进行的斗争中开创的。
17、18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把启蒙推崇为个人的天赋权力,他们强调限制国家权力,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压迫,他们认为政府应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求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个人自由神圣不受侵犯。
这一时期的思想为英国人反抗专制王权、维护自由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到了19世纪,自由主义日益变得保守,其理论基础不再是天赋权力的学说,而是有关个人利益的功利学说,功利学说认为,实现社会幸福的普遍希望不是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而是寄托在个人利益能够与公共利益一致的信念上。
这一时期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妥协改良,经济上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这些思想都极大促进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
此外,英国的经验主义理性思想造就了英国人保守、稳定和崇尚经验的精神气质,这些传统也很难与以后英国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脱离开来。
3.英国民族特性提倡宽容,善于妥协。
大国崛起及中国文化安全

大国崛起及中国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国崛起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强大,更涉及到文化安全。
在大国崛起过程中,保护和弘扬本国文化,确保自身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加强中国文化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国崛起会带来文化输出和文化入侵的双重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播力逐渐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和吸纳,甚至会出现对中国文化的歪曲和模糊。
许多大国崛起的例子显示,文化输出和文化入侵可以使国家的文化传统受到威胁,乃至消亡。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其次,大国崛起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而能够吸引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能够增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争夺国际舞台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但要使之成为给予外国征服者以思想上的抵制、自立自强甚至自己的文化逆袭的力量,仍需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大国崛起需要注重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需要重视保护和传承。
大国崛起不应只关注经济发展,而是要综合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确保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最后,大国崛起需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文化事务。
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共享文化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文化领袖。
同时,我们也要主动引领全球文化事务,让中国的文化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响亮,以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之,大国崛起和中国文化安全是密不可分的。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公元1500年左右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世界是孤立的,生活在几个大陆上。
每一种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放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美德。
郑和之后,世界海洋没有中国人。
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
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
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
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
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
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
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
1443年,从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
在此之前,他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
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收获黄金和胡椒,然后全部返回里斯本国库。
其他欧洲和国际国家仍在明争暗斗。
意大利仍在享受传统贸易的最终好处。
20年后,另一支由三艘船组成的舰队在迪亚斯的领导下出发。
他们在好望角遭遇风暴后被迫向北航行。
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
他们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
西班牙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
15世纪,格拉纳达王国仍在穆斯林的统治下,最终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监督下打败了摩尔人。
此时,机会来到了西班牙。
在过去的六年里,热那亚哥伦布没有在葡萄牙重新使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战略是从好望角向北航行到亚洲,并与印度人做生意。
大国崛起=文化崛起

大国崛起=文化崛起第一篇:大国崛起=文化崛起如果说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表现,那么,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独有的尊贵名片,这些“名片”介绍着国家的特点,民风民俗。
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悄地在幕后牵引这市场经济。
——题记我们说起中国,总能想起儒家文化,各种各样的节日和习俗:我们说起日本,总会想起樱花,和服,和武士道……我们说起法国,总能想起香水,埃菲尔铁塔……这一切,就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缩影,可见,“文化”这张王牌在每一个国家都有重要而神圣的意义,我很可惜的是,中国在学期西方文化的同时,没有在意自己民族那悠久的内涵,单单是学习西方文化,恨不得全部拿到手里,而悄然把自己的灿烂文化置于一边。
这使我想起了“北京金秋之旅”。
我曾想领略北京这个老城那种沉淀的文化精髓。
但是,我来了,你却走了!我看到的:是一座坐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一条条车水马龙的闹市街,是一院原破落颓败的四合院……不对!不对!这不是我们的北京!这不是我们那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老城!在游览故宫时,我几乎是抱着那种忧伤的心情,我看到的,不是故宫那深邃的灵魂,而是一个,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着的,空虚的惘然!我当时看到,故宫的周围被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所“拥抱”的时侯,我的心中仿佛在流血,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哀。
古文明被现代文明所掩盖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哉!悲哉!其实,与我们一样,有着不算“灿烂”的历史的国家,倒像个守财奴看守自己的金银财宝般,小心翼翼地把苍天赐给自己的绝代宝藏统统保护好,不让西方的文化把它所淹没。
日本和韩国都是这样的国家。
我去日本旅游时,走访了京都,大坂,名古屋和东京等著名景区。
拿印象最深的京都来说吧,这座古老的都城,它的建筑风格都是仿唐代建造的,它还有一个别名——“洛都”。
这座曾历经战火洗礼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我不禁大为惊叹。
再看看它的周围,依稀保留着当时那丰腴的容颜。
京都分两个城区:老城区和新城区。
老城区是绝对不允许有高大的建筑的,一条条幽深的小巷仿佛也在像人们陈诉着她那过去的故事……到了新城区,不禁甩给我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一条条闹市街,一座座红火的商铺,一群群往来的人们,和刚才幽静的老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具有着浓烈的时尚气息,而刚才的老城区感觉有些苍凉,显示出历史的悲壮。
传统文化与大国崛起作文

传统文化与大国崛起作文咱今儿来聊聊传统文化和大国崛起这档子事儿。
您瞧瞧,咱中国这一路走来,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不断升级打怪。
那传统文化呢,就是这位英雄的内功心法,是骨子里的力量源泉。
咱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孔夫子的仁义礼智信,到诗词歌赋的韵味悠长;从中医的神奇妙方,到武术的刚柔并济。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宝贝?就说那诗词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把咱心里头那点思乡的小情绪给勾得满满的。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能触动人心,能传承千年。
再说说中医,望闻问切,几味草药,就能把病给治了。
不像现在有些西药,吃了一堆,副作用还不小。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天人合一,这多有智慧!传统文化可不只是摆在那里好看的,它对咱大国崛起的作用,那可大了去了。
咱中国人讲团结,讲和谐,这就是传统文化教给咱的。
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且,传统文化还让咱在世界舞台上有了独特的魅力。
外国人一提到中国,想到的不仅是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还有那古老的长城、精美的瓷器、优雅的书法。
这让咱在国际上可有面子了。
但是,也有人说了,传统文化是不是太老套了,跟不上时代了?这您可就错了!传统文化就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只要咱会用,它就能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说,把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用现代的手段展现古老的艺术,那得多惊艳!或者把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运用到企业管理、社会治理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统文化是咱的根,是咱的魂。
有了它,咱大国崛起的步伐才能更稳,更有力。
咱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给丢了,得好好传承,好好发扬,让全世界都看看,咱中国因为传统文化,变得多么了不起!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大国崛起经济更重要还是文化更重要一辩陈词

一辩陈词
我们强调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一种弱小的状态突起为强盛的状态,在这一个突变的过程中,我方认为,经济比文化更重要,我方强调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不否认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文化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与革命,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123页有这样一句话“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技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他是要为经济进行服务的,而经济发展的最终需求是要使得国家可以一飞冲天得以迅速崛起。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概括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知道我们的东方红让我们站起来,可是我们的春天的故事吹遍千家万户让我们富起来,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作用,也正是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才使我们中国在世界崭露头角。
再说大国,什么叫大国,人口多不是,国土广不是,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局势,国防,科技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也就是综合国力的强盛,才能称之为大国。
现在是资本主义缔造的社会,没有经济,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没有运输货物到欧洲以巨额差价榨取财富,
会有葡萄牙的崛起吗?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推动,工业产值迅速积累,会有大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吗;如果没有二战后日本奇迹般的经济腾飞,大和这样骄横跋扈的民族何以直到如今还在繁衍昌盛。
我们可以否认王阳明的物由心生,可是我们能真正的脱离物质吗?我们需要经济给我们提供生存的条件,国家的崛起,以人为本是需要坚持的。
以人为本的保障正是国家繁荣的经济。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国崛起经济更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说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表现,那么,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独有的尊贵名片,这些“名片”介绍着国家的特点,民风民俗。
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悄地在幕后牵引这市场经济。
——题记
我们说起中国,总能想起儒家文化,各种各样的节日和习俗:我们说起日本,总会想起樱花,和服,和武士道……我们说起法国,总能想起香水,埃菲尔铁塔……这一切,就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缩影,可见,“文化”这张王牌在每一个国家都有重要而神圣的意义,我很可惜的是,中国在学期西方文化的同时,没有在意自己民族那悠久的内涵,单单是学习西方文化,恨不得全部拿到手里,而悄然把自己的灿烂文化置于一边。
这使我想起了“北京金秋之旅”。
我曾想领略北京这个老城那种沉淀的文化精髓。
但是,我来了,你却走了!我看到的:是一座坐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一条条车水马龙的闹市街,是一院原破落颓败的四合院……不对!不对!这不是我们的北京!这不是我们那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老城!在游览故宫时,我几乎是抱着那种忧伤的心情,我看到的,不是故宫那深邃的灵魂,而是一个,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着的,空虚的惘然!我当时看到,故宫的周围被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所“拥抱”的时侯,我的心中仿佛在流血,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哀。
古文明被现代文明所掩盖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哉!悲哉!
其实,与我们一样,有着不算“灿烂”的历史的国家,倒像个守财奴看守自己的金银财宝般,小心翼翼地把苍天赐给自己的绝代宝藏统统保护好,不让西方的文化把它所淹没。
日本和韩国都是这样的国家。
我去日本旅游时,走访了京都,大坂,名古屋和东京等著名景区。
拿印象最深的京都来说吧,这座古老的都城,它的建筑风格都是仿唐代建造的,它还有一个别名——“洛都”。
这座曾历经战火洗礼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我不禁大为惊叹。
再看看它的周围,依稀保留着当时那丰腴的容颜。
京都分两个城区:老城区和新城区。
老城区是绝对不允许有高大的建筑的,一条条幽深的小巷仿佛也在像人们陈诉着她那过去的故事……
到了新城区,不禁甩给我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一条条闹市街,一座座红火的商铺,一群群往来的人们,和刚才幽静的老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具有着浓烈的时尚气息,而刚才的老城区感觉有些苍凉,显示出历史的悲壮。
这里的繁荣程度使我没有想到。
真可以说是“一个是天上宫阙,一个是地上人间。
”……
从日本回国后,我心潮澎湃,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保存的这么好,那么,它的前途。
是无法估量的,一条通向理想和美好的大道在等待着它……
当代经济的文化含量在上扬。
品牌产品,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或者我们可以说,一半是经济,一半是文化,其中文化乃品牌之魂。
有人说“80后是迷惘的一代”,是“颓废的一代”……我们年少不知愁,对外界的各种评论完全没有兴趣,往往沉醉于纸醉金迷中,尽情的享受着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当代青年或许都沉醉在外来文化之中,例如:“日本动漫”,“韩流”,“美流”甚至“台流”种中。
这些文化已把当代青年紧紧地拥抱住,使它们与本国文化隔绝。
据统计,在美国文化产业约占全美GDP的30%以上,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只占GDP的0.1%.(网络数据)
差距就是这么大。
真是属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难道我们看到这些仍没有觉醒吗?难道大家没有认识到外来文化已经“侵略”了传统文化吗?!笔者认为,21世纪的侵略,一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侵略”!
通过采访,笔者得知,为什么当代中学生崇拜外来文化了,其原因有三:1.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2.学生中往往会出现“攀比”心理,普遍学生对外来文化欣然接受,认为那是“时尚”
3.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老掉牙”的东西,大都排斥笔者认为,如果连孩子都这么想,那么不消10年,传统文化将会悲外来文化所取代,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文化都被外国势力所占据,那么,该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文化的支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一个国家要想跻身“大国”的行列,想要腾飞,想要崛起,更离不开“文化”这个通往大国之路的必经通道!可见,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传承并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让祖国腾飞,让做过崛起,让中国重新变成名副其实的“大国”!让中国这个东方的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上,迎接着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