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写作范例评析

合集下载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和坎坷命运。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破裂、贫困的生活、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打击,但他依然坚韧地活着,忍受着一切痛苦和不幸。

他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福贵的故事,我明白了生活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它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测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坚强地面对,不放弃希望,勇敢地活着。

福贵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小说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在福贵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因为幸福来之不易。

通过阅读《活着》,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
对人性的关怀,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要学会坚强地活着,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动荡时期的社会画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荒诞。

读完《围城》,我深深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围城”人物,他身处于封闭的小圈子里,却又渴望逃离,却又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尖锐批判。

除了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也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方鸿渐与各种人物的交往,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荒诞。

小说中的种种事件和矛盾冲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禁捧腹大笑,又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奈和荒诞。

通过《围城》,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让我看到了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和周围世界的种种现实。

读完《围城》,我深受启发,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后感作文评语标准模板

读后感作文评语标准模板

读后感作文评语标准模板
读后感是对阅读所得的感受和体会的一种表达,也是对所读书籍的评价和思考。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模板来进行写作,以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观点明确。

下面就是一个读后感作文的评语标准模板: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内容。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读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书名、作者、出版时间、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等。

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句或情节,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部分,个人感受和体会。

在这一部分,需要表达自己对所读书籍的感受和体会。

可以谈谈自己对书中人
物的感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书中主题的思考。

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实,展开对书中内容的感悟和思考。

第三部分,评价和建议。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读书籍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可以谈谈书籍的优点和
不足之处,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对书籍的推荐或改进意见。

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展开对书籍的评价和建议。

第四部分,结尾总结。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可以再次强调
对书籍的评价和建议,或者展开对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经典的文学名句,以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通过以上模板,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所读书籍的感受和评价,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明确。

希望大家在写读后感作文的时候,能够按照以上模板进行写作,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变迁。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感慨万千。

小说中,福贵一生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土改、文革、饥荒等一系列灾难,但他始终坚韧地活着。

他失去了妻子、儿子,甚至最后连唯一的女儿也失去了,但他依然孤独地活着。

这种坚韧和执着让人动容,也让我深刻思考生活的意义。

在逆境中,我们是否也能像福贵一样坚强地活着?
另一方面,小说中也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变迁。

从土改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福贵一家也在这些变化中艰难地生存着。

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艰难度日的。

通过《活着》,我不仅看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变迁,也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韧。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坚韧地活着。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读后感范文赏析
《活着》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小说中描述了福贵从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逐渐沦为贫苦农民的过程,以及他在苦难中坚强生存的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所遭受的磨难和挣扎。

福贵一生的坎坷遭遇让人心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责任。

他的坚韧和执着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反思了人生的意义。

在福贵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他依然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信念。

这让我明白到,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活着》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这部小说通过福贵的一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历程,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人生意义的伟大作品。

读后感评语怎么写

读后感评语怎么写

读后感评语怎么写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生活的
独特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爱情、友情和成长的启示录。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首先,我想说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洞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情感纠葛
和内心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是如此的微妙而又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坚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理想。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在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却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是多么的需要理解和包容。

其次,我想说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成长
历程,揭示了生活的苦难和美好。

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和困难,但是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在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他不仅仅变得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学会了更加理解和包
容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本书一定会给每个人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和启发。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前行。

小学读后感的作文评语

小学读后感的作文评语

小学读后感的作文评语
读后感,《小学读后感》。

《小学读后感》是一本我在小学时期读到的一本书,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友谊和成长,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始终相互支持,互相帮助。

这让我明白了友谊是多么宝贵,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困难时不再感到孤单。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

在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让我明白了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中学到经验和智慧。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在故事中,主人公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态度,他总是乐于助人,善待朋友。

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善良,要乐观,要有爱心,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和喜爱。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道理,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我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成长的意义,做人的道理。

这些都是我在小学时期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们将伴随我一生。

我相信,只要我牢记这些道理,我一定能够走得更远,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感谢这本书给了我这么多的启发和感悟,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读后感的作文评语

读后感的作文评语

读后感的作文评语读后感,《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学艺术表现而被世人所推崇。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我被《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形象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纠葛让人感同身受,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坎坷。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看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作品中对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细腻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友情、贾母对宝玉的母爱等情感都让人感动不已,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最后,《红楼梦》的文学艺术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中的意境描写、对话表现、情节编排等方面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艺术功底,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学会了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细腻情感描写和丰富文学艺术表现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启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红楼梦》这部作品将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作文写作范例评析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1.写作训练题2.写作要求3.范文4.范文评析1.写作训练题:《_______读后感》2.写作要求: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

(即文章的论点)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

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可结合生活经历中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东西谈。

3.范文读《登山人》有感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登山人》。

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个登山迷一起去登山,半途中忽然下起了雨,其中一人半途退下山来。

第二天,两人又见了面,头天上山的人奇怪地问下山的人为何只登了一半,下山人自作聪明地答道:“我的愿望是饱览群山美景,我一生中登了无数名山,昨天,有风雨阻挠,少登一座也无所谓。

”而登上山的人却笑着说:“我喜欢风雨。

”②读完之后,我不禁为那下山的人而惋惜,他可能很难实现自己的夙愿了。

风雨里的美,是晴天登山所难以想象的。

晴天的美,美在“清明”,但由于清明,失去了想象的变幻;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它可以令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虚幻的时空,是登不上山顶的人所品味不到的。

③世上有人喜欢晴空万里,丽日当空;有人喜欢阴风怒号,大雨滂沱。

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风雨,风仍会刮,雨仍会下。

讨厌风雨的人此时会烦闷、退缩甚至躲避;而喜欢风雨的人,此时会与“晴明”时一样快乐,并且懂得面对与承担。

④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仿佛就是风雨。

如果我们畏惧、躲避,那么我们就很难“饱览群山美景”,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但如果懂得而且勇于承担与面对,挫折与打击就可以让我们更富于自信,在失败中找到转机,在成功中奠定基石,在逆境与顺境中同样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每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无数“风雨”,有的人百折不挠,最终登上知识的巅峰;有的人畏缩不前,最终失败,落入深深的谷底。

有的人把理想变成现实,有的人把理想带进坟墓。

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当登上山顶,俯视风雨中的雾气迷朦的城市、乡村;仰望着乌云流动的墨蓝色的天空时,当克服了困难走向成功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执着的“登山人”成功的喜悦!4.范文评析:A.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①段用简炼的语言引出所读文章《登山人》;②段抓住原文要点,晴天的美,美在清明,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

因为害怕风雨而退下山的人,并为自己找到理由:登过许多名山,雨中登不登无所谓。

③段接着提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自然界的“风雨”不止——人生道路上挫折失败总会出现。

⑤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勇于面对与承担挫折与困难。

在失败时要寻找转机,在成功时奠定基石,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

文章最后以成功的登山人高瞻远瞩风雨中缥缈美景作结,鼓励人们勇于登山,并直上峰顶,把理想变成现实,不要象下山人惧怕风雨,把理想带进坟墓!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喻证法,观点鲜明论理透彻。

文章时时用登山人与下山人的两种不同态度去阐述中心,对比鲜明,观点明确。

用“风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形象易于理解。

读后感的写法指导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

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述读(前提)发感(论证)感点(桥梁)结感(升华)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

“感点”承接“述读”。

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

“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

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

“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

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述读——引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

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

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

第二步:感点——议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

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

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

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

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

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读后感写作案例剖析以《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题》作文题为例,具体说明读后感的写作流程。

32.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声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

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

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例文:回声的启示上海考生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利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的到柔和温婉的回声。

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

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其实并不如此。

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

这便是回声的启示。

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比、便只能品尝“孤独”。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的心眼纵然让她在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

即使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

连曹雪芹也不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到“哀叹”。

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

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

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

回声是公正的。

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

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写作分析: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

本文第一节复述材料,是述读,用精简的一句话概括《回声》的内容,并紧扣材料,用“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

”为下文感点的提出蓄势、铺垫。

第二节,紧承述读,顺理成章地亮出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

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四节是发感,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从“面对他人”和“面对人生”两个角度,选取典型人物王熙凤、鲁迅的典型事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中心论点,论证充分,具有较大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