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墙 板安装过程 中, 电工进行交插作 业, 水 在已经安装 完的墙 板 内连接或辐射水 电管线 。
7 .安 装 附加 钢 筋
水 电管线敷设完毕后 。土建钢筋工即可进行楼板上层钢筋 的安装 。 板上层钢 筋网应置 于格构梁上弦钢筋上 , 楼 与格构梁绑
再加上制丝设备蒸汽使用前的汽水分离 ,蒸 汽经 过了 4次 “ 净 化 ”保证 了制丝工艺指标的实现。 ,
卷烟行业
蒸汽 使用的一点思考
张晓 芳 刘 朝 晨
( 安徽 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 司阜阳卷烟厂)
3 .加 装 排 空 气 阀
设 备在 每次启 动之前 , 由于管道 内难免会 有空气 . 因此在 管 道 的最 高点加装 排空气 阀是 必要 的。阜 阳卷 烟厂在 空调加 热、 加湿 主管道 及制 丝线主分 支管道 前均配置 有排 空阀 , 停产
每 块墙板需要 两个斜撑来 固定 ,在每 块预制墙板 上部 23 /
高度处有事先预埋 的连接件 ,斜撑通过专用 螺栓与墙板预 留连
的安装 。
7 .水 电管 线 敷 设 、 接 连
接件连接 。 斜撑底部与地面用膨胀螺栓进行锚 固装 。
6 .水 电 管 线 连 接
楼板下层钢筋安装完成后 ,进行水 电管线的敷设与连接工 作。 为便于施工 ,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 体系的水 电管线尽 量采用软管 , 工当中必须做好成 品保护工作 。 施
待边缘约束构件钢筋安装完成并经检查 验收后 ,开始进行
模板安装 ,现浇边缘 约束构件部位 的模板应采用 事先配制好 的
定型钢模或木模 , 安装 时要 达到精准的标 准 , 以保 证现浇部位 的 表面质量及与预制墙板 的接茬质量 。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准备、墙板装配、楼板装配、混凝土浇筑等多方面分析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关键词]: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abstract:by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wallboard assembly, floor assembly, and concrete cast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ses composite board types and points of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key words] : composite board;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oints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剪力墙结构由于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强,承载力容易满足,抗震性能好,室内墙面平整等优点。
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高层住宅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掌握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是十分必要的。
1、施工准备1.1材料准备支撑体系:墙板支撑体系,包括墙体可调支撑、锚固螺栓、膨胀螺栓、塑料垫片;楼板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垂直支撑杆件、四向支撑头、df支撑头、h20木工字梁(3.9m、2.65m)、可折叠三脚架。
安装工具:水准仪、塔尺、水平尺、冲击钻、橡胶垫、专用吊钩、铁锤、撬棍、扳手等。
附加钢筋:现场需要安装的预制板以外的钢筋应提前制作,含墙板附加钢筋、楼板附加钢筋、楼板结构主筋等。
1.2材料选择(1)低用水量和低水胶比。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要小于0.40,c60~c70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低于0.36,c80以上水胶比一般小于0.30,此时,必须掺入高效减水剂,以保持投拌合物在低用水量时的流动度。
叠合板施工方案

叠合板施工方案1.项目概述2.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工艺流程4.安全措施5.质量控制6.环境保护7.施工进度计划XXX顺义区仁和镇6001地块限价商品房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本文主要介绍该项目的叠合板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我们将建立专门的施工组织部门,负责协调各个施工单位的工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同时,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施工工艺流程方面,我们将采用先进的叠合板施工工艺,通过预制和现场拼装的方式,快速、高效地完成建筑结构的施工。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配备专业的安全监管人员等。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和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为保护环境,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垃圾的分类处理、合理利用资源等。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一、编制依据本文档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规范、合同等要求。
二、工程概况2.1 总体简介本工程位于某市中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包括地上xx层、地下x层,主要用于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
2.2 建筑设计概况本工程建筑设计采用xxx风格,结合当地特色,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2.3 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xxx结构,考虑了地质、气候、使用要求等因素,保证了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4 预制构件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了部分预制构件,包括xxx,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均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浅谈叠合板体系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及改进措施

2 0 1 3 年 第2 期l 科技 创新 与应 用
浅谈地基基础缺 陷处理及地基 加固
庞 德 安
( 黑龙 江嘉德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4 0 )
摘 要: 众所周知 , 地基是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 , 其性能以及品质关乎到整个项 目的品质。文章结合具体情况, 分析 了地基基础问
题 的应 对 方 法等 。 关键 词 : 地基 ; 基 础缺 陷 ; 加固
目前广泛使用强夯措施 , 它的适用情况是对砂 土以及杂细土等 析地质要素 。 加 固方法 的前提是有建筑物 , 所 以不易于进行建设 。 不 进行 的。此法能够切实提升地基本身 的强度 , 而且 还可 以起到减小 但要确保加 固品质 , 获取合理 的加 固效果 , 同时还要通过合理 的检 它的压缩能力 的作用, 还能够改善其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 查确保上方的构造安稳。 陷性 。在雨水充 沛的广东地区 1 个新建 5 0 o K V变电站的地基加 固 更换地基和震动打桩加 固都可能引起地基附加沉 降, 上部结构 中, 使用这种措施开展加 固活动, 还是第一次 。 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来 变形会有新发展 。采用此类方法应对生产附加地基沉 降有所估计, 对粘土地基进行加固, 它获取的功效并非十分优秀。当深入的分析 情况特殊时要使用应对方法 , 挖钻孑 L 灌桩 , 压力灌浆加固地基不使 了其要素之后 , 结合项 目的具体状况 , 研究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用权地基避免受到附加影响 , 不过建设十分的繁琐 。当加固之后要 在 进行 基 础 缺 陷应 对 的时 候要 深 入 的分 析 如 下 的一 些要 素 。 首 对其进行 品质检查 。 在之前和之后的时候都要认真的对沉降进行记 先, 缺 陷的类型和它对物体的使用以及性能等带来 的不利作用。其 录。 次, 上方构造等安全性等实际状况对地基基础的适应能力 。 第三 , 地 将有问题 的地基换掉是 目前来讲非常直观的一项措施 。 此法适 基基础变形 、 结构变形 的数值 , 发展速度和趋势 ; 最后 , 基础缺陷 以 用于问题地基 的土层不是非常厚 的情况。 采用此法施工会导致地基 及 对 上 方构 造 处理 的经 济性 分 析 。 出现更加严重的沉降现象 、 所 以加 固建设要结合实际状态来分 阶段 常用 的应对方法有如下一些 。对上方的构造认真地维护 ; 对上 的开展 。当将软土除去之后 , 通常将碎石等物质填人其中。 部结构进行加固或减荷 , 基础加 固、 地基加 固。 提到的这些方法在特 打桩加固地基的设计原理有的是在打桩时使周 围土壤加密 , 还 殊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 , 要综合 到一起来发乎作用 。在选取方法的 有一些是结合桩来承重,还有一些情况下是两种方法 同时使用 的。 时候 , 通常要对上方 的构造 以及基础深入 的探析 , 进 而获取合理的 被打入的桩可为木桩 、 钢管桩 、 钢筋砼桩等 。 当加固规模非常大的时 设计 , 对其 开展经济以及工艺层面的对 比, 最终确保方案可行 。 如果 候要把桩拨出来 , 再次利用 , 并且在孑 L 中进行沙石等的物料填充。 情况特殊 ,还要对问题 出现 的原因以及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 从 挖钻孔桩加固地基的原理相似于打桩加固地基 。 非常显著的措 施是通过石灰进行灌桩 , 此 时使用的挖孔 , 众所周知 , 生石灰遇到水 运行以及维护等相关的内容上进行应对。 在处理的时候要遵循如下的原则进行 。 如果基础变形现象不在 分之后面积会变大 ,所 以利用这个特征来将 附近 的土壤进行密实 。 继续发生 , 通不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 如果情况并没有变好 , 通常 生石 灰 熟 化 吸水 也不 降低 地 基 的含 水 量 , 该 方 法 适用 于加 固湿 陷性 要按照如下的三 种措施进行 , “ 等待沉降稳定 ” 、 “ 加速沉降稳定 ” 和 黄土地基及含水率较高的软弱地基。 “ 制止沉降” 。第 一 种 的意 义 是不 处 理 地 基 , 是 单 纯 的对 上 方 的 构造 压力灌浆加固地基 ,具体 的说是把一种液体倒进基础之 内, 将 处理 , 进而 降低处理地基的资金 , 这样就不会 发生因为构造再 次处 洞以及孔隙等堵住 , 这样做 的意义是为了降低强度。其具体措施种 理而导致的浪费现象。第二种的使用环境和上述一种大致相似 , 不 类非常多 , 而且使用的领域也很广。对于 目前存在 的物体最好 的方 过可以缩短消极等待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 通常适合用到独立基础 法是使用硅化措施 , 不过要使用非常多的资金 , 通常 只用 到关键 的 状态下的地基应对方法 中, 实 际内容是暂时性的提升荷载力 , 通过 位置 , 具体的讲解是 把硅酸钠倒进地基里面 , 此时就会 出现一些反 手工的措施来控制地基浸水问题 。 第三种措施 的 目的是为了防止地 应情况 , 发生化学 反应 , 形成硅胶 , 把土 中的颗粒胶 结到一起 , 进而 降低压缩性 以及透水能力 。此法最适合用到粉质土 基以及上方构造继续发展 。具体做法是上部结构减荷或加 固, 基础 提升地基强性 , 加大底面积 , 地基加 固等。 在具体使用 的时候要结合实 际情况 , 来明 壤 以及带来渗透力的粘土中。结合土渗透能力的高低 , 通常可选择 确是单独使用亦或是综合到一起 。 通过降低上方力 的方法来开展活 三类措施 , 一、 压力双液硅化法 ; 二、 电动双液硅化法 ; 三、 压力单液 动的时候 , 要分析生产以及使用规定 , 而且要结合地基 的强度 以及 硅化法。压力双硅化法是将水玻璃与氯化钙轮流压入土中, 适用渗 . 1 — 8 0米/ 昼夜 以下的各类 土加 固。压力单液硅化法是将 形变等明确减荷的实际值。 在地基强度破坏丧失稳定以及上部结构 透系数为 0 严重损坏威胁安全的情况下 , 降荷方法也能够当成是一种对特殊问 水玻璃压入土中, 适用渗透系数为 0 . 2 — 2 . 0米/ 昼夜的地下水位 以下 的湿 陷性 黄 土 和粉 沙 土 加 固 。此 项 措施 也 有 自身 的 局 限性 , 它 通 常 题 的处 理 来开 展 的 。 H超过 0 , 9时也不 对上方的构造进行 加固处理是用在 当其安全性不是很好 的情 不适合用 到被沥青等物质侵蚀 的地区 ,而且当 P 况下使用的。当不易于加固基础 的话 , 也可使用上方的构造加 固来 适用。 施工前须作出硅化加固的施工组织设计 , 具体要素如下: 注液 来进行 。实际方法非常多 , 比如增设圈梁 。 管及电相管的布置和打人深度 、 化 学溶液浓度和用量 、 注液方法 、 灌 在特殊情 况下 , 当进行硅 基础扩大底面积的加固 , 它适合用到 当地基不具备较高的承受 注速度 以及硅化后的加固效果 的估计等 , 力 的状态中。 增大底面积应 由地基强度验算确定。如果地基强度符 化 设计 的时 候 , 首 先要 进 行 必要 的测试 活 动 。 合规定而问题只是不合理的沉降 , 如果形变非常厉 害的话。通 常是 参考 文献 [ 1 】 叶观 宝. 地 基 加 固新技 术( 第一、 二版 ) [ M] . 北京: 机 械 工业 出版 社 , 按照扩展底 面积的措施来进行的 , 通过分析其形变计算来获取。 99 8. 在修复建筑结构 的时候 , 使用频率较高的地基加 固措施有如下 1 的一 些 ; 分 批 分 段更 换 病 弱 地 基 土 、 加桩加 固、 用 挖 钻 孔 灌 桩加 固 、 [ 2 ] 陈仲 颐 , 叶 书麟 主 编 . 基 础 工程 学[ M ] . 北京 : 中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 9 90. 压力灌浆加 固( 包括硅化法加固地基) 等 。使用这种措施的时候要分 】 位置 , 尽量错开 , 以免造成偏位 、 倾斜 。 5 . 3本次实施 叠合板技术 的单体未设计地下室 ,后期推广过程 4 . 4 . 4严禁私 自对叠合板预留钢筋进行切除和剪断 ,必要 时应 中, 若基础形式结合地下车库 补强。 步得 到体现。 参 考 文献 5对叠合板推广的一点建议 5 . 1叠合板结构至少要形成两栋单体流水施 工 , 能提升工时的 f 1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 力墙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D B 3 4 / T 1 4 6 8 — 2 0 1 1 效益 和质 量 。 徽省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安徽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 5 , 2本次采用叠合板技术的单体 , 成本 比传统结构 略微增加 , 对 [ 2 ]叠合板式混凝 土剪力墙 结构技术规程 D B 3 4 8 1 0 — 2 0 0 8安徽省质 在建筑行业普遍推广该技术造成一定阻力 , 且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 量 技 术 监督 局 . 注j 卷叠合墙板与现浇墙板的衔接 , 建议后期在推广 中可优先推广采 【 3 】
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施工方案

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施工方案1. 引言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是一种在建筑体系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其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施工效率。
本文旨在介绍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关键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2. 施工流程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墙板安装、墙柱安装、墙柱加固及连接。
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2.1 准备工作在进行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如平整度、土壤承载力等的检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可行性。
其次,根据设计图纸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组织好人力资源。
2.2 墙板安装墙板安装是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施工的第一步。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墙板的尺寸和位置,然后将墙板依次安装到地基上。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墙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3 墙柱安装墙柱安装是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施工的第二步。
根据设计图纸,先在墙板上预留出墙柱的位置,然后将墙柱依次插入墙板中的预留孔中。
墙柱安装时要注意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控制,确保墙柱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为保证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墙柱进行加固并进行连接。
在墙柱加固方面,可采用加固筋或预埋钢板等方式增加墙柱的抗震性能。
在墙柱连接方面,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确保墙体连接牢固可靠。
3. 关键技术要点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施工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需要注意。
3.1 墙板的安装精度控制墙板的安装精度对整个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墙板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平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墙体的整体平衡和垂直性。
墙柱是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主要承重构件,其加固处理是保证墙体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筋、预埋钢板等方式,增加墙柱的抗震性能。
3.3 墙柱的连接方式选择墙柱的连接方式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的整体连接牢固性。
在选择墙柱的连接方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全文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composite slab concrete shear-wall structure constructionDB33/T1186-2020主编单位: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0年05月01日2020杭州前言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4年浙江省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4〕361号文件的要求,由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会同有关施工、设计及质量监督单位共同编制《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遵循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模板分项工程;5.钢筋分项工程;6.混凝土分项工程;7.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8.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子分部工程。
本规范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MT新嬉里9楼918 宝业房产,邮编:323000),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绍兴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浙江省标准设计站绍兴市柯桥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丽水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浙江兴远建设有限公司浙江虹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陈力李志飚金星赵宇宏肖志斌李建宏王荣标游劲秋徐刚龚一心张文灿李一凡许明辉吕飞熊庞宝根叶向荣李晓良吴旭强王兆青金建明熊卫钟乐天黄华荣主要审查人员:施祖元胡晓辉蔡颖天张煜叶基福王建民厉天数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模板分项工程 (6)4.1 一般规定 (6)4.2 模板安装 (6)5 钢筋分项工程 (12)5.1 一般规定 (12)5.2 钢筋连接 (12)5.3 钢筋安装 (16)6 混凝土分项工程 (20)6.1 一般规定 (20)6.2 原材料 (21)6.3 混凝土施工 (23)7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25)7.1 一般规定 (25)7.2 预制构件 (25)7.3 安装与连接 (33)8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子分部工程 (36)8.1 结构实体检验 (36)8.2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36)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39)本规范用词说明 (56)引用标准名录 (5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inologies (2)3 Basic Requirements (4)4 Formwork (6)4.1 General Requirements (6)4.2 Formwork Installation (6)5 Reinforcement (12)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2)5.2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12)5.3 Reinforcement Fixing (16)6 Prestressed Concrete (20)6.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6.2 Materials (21)6.3 Concrete Construction (23)7 Precast Concrete (25)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5)7.2 Precast Member (25)7.3 Erection (33)8 Sub-section Project of Composite Slab Concrete Shear-wall Structure (36)8.1 Entitative Inspection of Composite Slab ConcreteShear-wall Structure (36)8.2 Acceptance of Sub-section Project of Composite SlabConcrete Shear-wall Structure (36)Appendix A Record of Quality Acceptance (3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56)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7)1 总则1.0.1 为加强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 厂生 产 预制构 件 时 , 在 预制 楼板 的上 面 , 设 置 格构
合楼板与边支座的搭接长度来确定当叠合板与边支水电管线敷设完成经检查合格后可进行楼板座的搭接长度大于或等于40mm时楼板边支座附近上层钢筋的安装楼板上层钢筋或钢筋网片应置于格15m内无需设置支撑当叠合板与边支座的搭接长构梁上弦钢筋上格构钢筋作支撑上层布筋之用并度小于35mm时需在楼板边支座附近200ram与之绑扎固定以防止偏移和混凝土浇筑时上浮
且单块 最 大重 量不 宜大 于 3 t 。 对 于其在 地下 结构 作 为 挡 土侧 墙 的应 用 ,其 内外 预制 板 的厚 度 为 6 0 a r m、 7 0 mm及 8 0 mm, 宽度 和高度 按设 计确 定 , 基本 尺 寸 : 宽度 ×高 度 <3 0 0 0 m m×7 0 0 0 mm, 且单 块 最大 重量 不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6 ) 0 2 — 0 0 7 4 — 0 4 D Ol :1 0 . 1 6 3 3 0 4 . c n k i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6 . 0 2 . 0 2 7
为叠合式墙板的抗剪键 ,提高 了结构整体性能。
3 施 工 工 艺
采 用两 点起 吊 , 就位 应垂 直平 稳 ,吊具 绳 与水平 面夹
3 . 1施工 准 备
角不宜小于 6 0 0 ,吊钩应采用弹簧防开钩 ,起吊时 , 应通过采用缓 冲块来保护墙板下边缘 角部不致于损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目次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次 .. (1)Contents (3)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2)3 基本规定 (1)4 材料 (2)4.1 混凝土 (2)4.2 钢筋、钢材及连接材料 (2)4.3 钢筋桁架 (2)4.4 保温及其他材料 (4)5 建筑与设备管线设计 (5)5.1 建筑设计 (5)5.2 设备管线设计 (5)6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6)6.1 一般规定 (6)6.2 结构布置 (7)6.3 作用及作用组合 (8)6.4 结构分析 (8)6.5 预制构件设计 (9)7 高层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 (11)7.1 一般规定 (11)7.2 构件设计 (12)7.3 连接设计 (13)8 多层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 (20)8.1 一般规定 (20)8.2 连接设计 (20)9 楼盖设计 (24)9.1 一般规定 (24)9.2 叠合楼板设计及构造 (24)9.3 连接设计及构造 (27)10 构件制作与运输 (30)10.1 一般规定 (30)10.2 原材料及配件 (30)10.3 设备与模具 (31)10.4 钢筋及预埋件 (33)10.5 成型、养护及脱模 (34)10.6 预制构件检验 (35)10.7 存放、吊运及防护 (39)11 施工 (41)11.1 一般规定 (41)11.2 施工现场预制构件的吊运及堆放 (41)11.3 预制构件安装 (42)11.4 后浇混凝土施工 (43)12 质量检验 (44)12.1 一般规定 (44)12.2 预制构件 (44)12.3 安装与连接 (45)附录A 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最大临时支撑间距表 (48)本规程用词说明 (54)引用标准名录 (55)条文说明 (5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2)3 Basic Requirements (6)4 Materials (7)4.1 Concrete (7)4.2 Reinforcing Bar,Steel and Connection Materials (7)4.3 Steelbars Truss (7)4.4 Insulating and Other Materials (9)5 Architectural and Facility Pipeline System Design (10)5.1 Architectural Design (10)5.2 Facility Pipeline System Design (10)6 Structural Design (11)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6.2 Structural Plan Layout and Vertical Arrangement (12)6.3 Actions and Action Combination (14)6.4 Structural Analysis (14)6.5 Component Design (14)7 Tall DoubleWall Precast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Design (16)7.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7.2 Structural Design (17)7.3 Component Design (23)8 Multi-story Precast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Design (26)8.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8.2 Connection Design (26)9 Slab Design (31)9.1 General Requirements (31)9.2 Composite Floor Slab Structural Design and Detailing (31)9.3 Connection Design and Detailing (34)10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37)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37)10.2 Raw Materials and Fitting (37)10.3 Equipment and Moulds (40)10.4 Reinforcement and Embeded Parts (41)10.5 Concrete molding、curing and demoulding (43)10.6 Precast Component Testing (43)10.7 Storage,Transportation and Protection (46)11 Construction (47)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47)11.2 Lifting and Storage of Precast Components On Site (47)11.3 Erection of Precast Components (48)11.4 Castinplace Concrete (49)12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50)12.1 General Requirements (50)12.2 Precest Component (50)12.3 Erection and Connection (51)Appendix A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lab with SteelBars Truss (54)Appendix B Internal Forces Calcul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lab Under the Temporary Condition (54)Appendix C Maximum Temporary Support Distance of Precast Composite Floor Slab (5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62)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3)1 总则1.0.1 为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制定本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一、引言: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住宅产业化建筑结构技术的核心,实现了房屋的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局部现浇混凝土实现结构的整体连续性,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建造模式,实现住宅结构部件标准化、模数化。
海恒集团与德国西伟德集团合资从德国引进到中国的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主要是服务于住宅建筑工程的预制件体系技术,是涵盖了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的全套技术体系。
该预制件结构体系的核心构件是格构钢筋叠合楼板和叠合墙板。
该两大类构件可以大量的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建筑和地下车库工程。
该体系已经实现了国内技术转化和标准形成工作,目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应用实例:合肥天门湖公租房3号楼工程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路以东、紫云路以北、天门湖家园以南;为十八层内廊式宿舍,底层部分架空自行车库,层高3.3m;建筑总高度59.40m建筑面积为16978.9平方米,占地面积1035.3平方米。
该工程应用叠合板结构体系,为安徽省最高叠合板装配式楼房,施工难度大、值得借鉴的经验较少。
且该工程为合肥市保障性用房,质量要求高:要求获得“合肥市建设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试验段指导施工及“样板房引路”的工作方式。
一、二层为试验段指导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至二层时的10 个日历天内同步进行毛皮样板房、装修样板房的施工工作。
在试验阶段通过边施工边总结的指导思想,各参建单位以及有关专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改善施工方法。
该项目由我所在的单位合肥康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监理,我作为公司任命的该项目总监,有幸参与了整个施工过程,现就该工程谈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技术规范为安徽省建设厅颁布的《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该规程实施监理。
(一)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工程监理单位派专人驻厂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理,确保构件质量。
1、构件生产前,监理人员对设计文件、生产方案等资料进行检查,资料齐全后才能正式生产。
2、构件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且对需要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要求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见证取样人员对材料进行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模具拼装应连接牢固、缝隙严密,拼装时应进行表面清洗和涂刷水性或蜡质脱模剂,接触面不应有划痕、锈渍和氧化层脱落等现象。
模具拼装时,模板接触面平整度、板面弯曲、拼装缝隙、几何尺寸等应满足相关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塑料类垫块,且应与钢筋骨架或网片卡装牢固;垫块按梅花状布置。
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锈渍;应按结构图安装好钢筋连接套管、连接件、预埋件。
钢筋网片或骨架入模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5、预留和预埋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构件砼施工时的质量控制:1)砼浇筑要求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大于500mm。
2)砼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门窗框、预埋件、连接件不发生变形或移动,发现偏差要求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3)砼浇筑时要求边浇筑、边振捣。
4)砼从出机到浇筑时间及间歇不能超过40分钟。
5)砼浇筑后要求及时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冬季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应采用养护窑恒温养护方式。
7、拆模时构件质量控制:1)构件拆模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
2)构件拆模时必须仔细检查确认构件与模具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
3)预制砼构件脱模起吊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具体生产条件确定所需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并满足下列要求:脱模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15MPa;外墙板、楼板、梁、柱等预制混凝土构件起吊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20MPa;对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及脱模后需要移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脱模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
4)构件起吊应平稳,楼板应采用专用多点吊架进行起吊,复杂构件应采用专门的吊架进行起吊。
5)构件脱模后,存在影响结构性能、钢筋、预埋件或连接件锚固的局部破损和构件表面的非受力裂缝时,构件必须废弃。
6)构件出厂前,要求必须在驻厂监造的监理人员抽样见证下,由工厂质检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对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允许使用。
(二)安装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在构件安装前,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图纸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构件吊装平面布置图,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吊装机械,保证满足构件安装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2、施工现场场内运输宜设置循环道路;三通一平必须符合施工要求,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在吊装机械工作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并应有堆放适当数量配套预制构件场地。
3、墙板和楼板进场后,按部位和施工顺序进行摆放。
墙板和楼板支撑体系应按照规格分开放置,按照安装图使用,不得混用。
局部在现场加工配制的模板,要按使用部位分别编号并码放平整,备用的模板要遮盖保护,以免变形。
4、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施工单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在岗,并要求施工单位请生产厂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5、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吊具(吊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不应大于60°,不应小于45°;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选择专用吊具。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求对预制构件及其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采取施工保护措施,不得出现破损或污染。
6、吊装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定单元施工的工艺和工序。
安装前对构件装配连接构造,包括装配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等进行复核。
安装前监理人员按工序要求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对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才允许安装。
7、叠合式墙板的施工:(1)依据图纸在底板(楼板)面放出每块预制墙板的具体位置线,并进行有效的复核。
(2)检查墙体竖向钢筋预留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其位置偏移量不得大于±10mm。
如有偏差需按1:6要求先进行冷弯校正,应比两片墙板中间净空尺寸小20mm为宜,并疏整扶直,清除浮浆。
(3)根据已放出的每块预制墙板的具体位置线,固定墙板位置控制方木,在每块墙板两端距端头200mm处的两侧墙边位置固定定位方木,清理表面。
(4)预制墙板下口留有40mm左右的空隙,采用专用垫片调整预制墙板的标高及找平。
在每一块墙板两端底部放置专用垫块,并用水准仪测量,使其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
8、墙板吊装就位(1)叠合板进场后,安排材料员接收预制板,并检查叠合板的质量是否符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
(2)为了防止突发事件或施工要求,要求在现场设置叠合板专用堆放区。
1)预制叠合墙板和楼板按安装顺序存放,标明叠合板的编号,堆垛之间设置1m的通道。
2)叠合楼板和叠合墙板都采用多层平放,每垛堆放为5层,根据板的受力情况选择支垫位置,最下面一层垫2根通长的方木,其长度稍比板宽长一点;层与层之间垫平、垫实,各层垫木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
3)避免门窗洞口和边角部位受到损伤,采取保护措施。
(3)墙板吊装应按照安装图和事先制定好的安装顺序进行吊装;吊装预制墙板时,起吊就位应垂直平稳,吊具绳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60度,吊钩应采用弹簧防开钩;墙板起吊时,应通过采用缓冲块(橡胶垫、木方等)来保护墙板下边缘角部不致于损伤;起吊后要小心缓慢的将墙板放置于垫片之上,先调整安装位置再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
图纸上相邻两块叠合墙板间的竖向缝隙为20mm,预留此缝隙的主要作用是给现场吊装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尽量满足叠合墙板本身的格构钢筋与现场墙体插筋之间的位置冲突,施工时应尽量均匀分配,避免个别缝隙过大。
9、安装固定墙板支撑(1)叠合墙板吊装就位后,每块墙板需要两个斜撑来固定,在每块预制墙板上部2/3高度处有事先预埋的连接件,斜撑通过专用螺栓与墙板预留连接件连接,斜撑底部与地面用地脚螺栓进行锚固;支撑与水平楼面的夹角在40~50°。
外叠合墙板考虑施工高层时风荷载,在叠合墙板下方增加一道支撑。
50°(2)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在确保两(四)个墙板斜撑安装牢固后方可解除吊车吊钩;垂直度的调整通过两个斜撑上的螺纹套管调整来实现,两边要同时调整。
所有的墙板都按此顺序进行快速安装就位。
10、根据设计图纸(或构造节点)要求设置的现浇约束边缘构件,宜先进行预制墙板安装,再进行现浇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绑扎;也可先绑扎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再安装预制墙板,后绑扎连接钢筋。
11、预制墙板安装就位后,进行水电管线连接或敷设,完成后进行预制墙板拼缝处附加钢筋安装。
附加钢筋可在一块墙板安装就位后先置入,待相邻墙板安装就位后拉出绑扎。
12、待边缘约束构件钢筋安装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后,开始进行模板安装,现浇边缘约束构件部位的模板宜采用配制好的整体定型钢模或木模,以利于快速安拆。
安装时保证现浇部位的表面质量及与预制墙板的接茬质量。
13、预制墙板与地面间预留的水平缝,用50mm×50mm的木方进行封堵。
并用射钉将其固定在地面上;预制墙板间的竖向缝隙可以用直方木(板)来封堵,用木方(板)封堵内墙缝隙时,木方高度要与预制墙板上口标高平齐,也可采用塑料胶带加钢管封堵,确保浇筑混凝土要求。
14、预制墙板安装施工完毕后,要求专业质检人员对墙板各部位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如:预制墙板是否垂直水平、墙板支撑是否牢固、现浇部位模板安装是否牢固、墙板底部缝隙和竖向缝隙封堵是否严密等,项目部质检人员检查完毕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
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5、叠合式预制墙板安装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16、叠合墙板浇筑混凝土质量控制:(1)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叠合墙板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预制墙体构件内部空腔必须清理干净,在砼浇筑之前预制墙板内表面必须用水充分湿润。
(3)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墙体厚度小于250mm时,墙体内现浇砼宜采用细石自密实砼施工,同时宜掺入膨胀剂。
浇筑时保持水平向上分层连续浇筑,浇筑高度不宜超过800mm,浇筑速度每小时不宜超过800mm。
(4)当叠合墙板的厚度小于250mm时,在振捣时要特别仔细,控制要严格,混凝土振捣采用Φ30mm以下的微型振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