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是国内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
二、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云南省的最高点位于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海拔76.4米。
三、气候特征云南省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
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
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在13~20℃之间,年温差一般为10~15℃。
云南省的年平均降雨量大致为:澜沧江以西1250毫米,毕节、六盘水、宣威、曲靖一带1000毫米,其余地区1125毫米,横断山一带少于1000毫米。
四、自然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其中,红壤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因此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此外,云南省地质资源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五、交通运输云南省的交通运输网涵盖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云南省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文化特色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云南简介介绍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南也进入了新 的历史时期。
现代历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昆明、大 理等城市的发展。
旅游产业
云南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旅游 目的地。
高等教育
云南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目前拥有多所大学,涵盖了综合大 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
教育资源
云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 同时,云南还有一定的教育资助政策,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
医疗状况
医疗卫生机构
云南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大型医院、社区医院、卫生院等。这些机构为居 民提供了一系列的医疗服务。
边境线漫长
云南与多个国家接壤,拥 有漫长的边境线,具有丰 富的民族和文化遗产。
地形地貌
高原和山地为主
云南以高原和山地地形为 主,地势起伏较大。
喀斯特地貌
云南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 貌,包括溶洞、地下河、 石林等。
雪山与峡谷
云南的北部有大雪山,南 部有怒江大峡谷,这些地 形特征都为云南增添了独 特的自然风光。
医疗技术
云南的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医院在特定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例如,昆明的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享有盛誉。
医疗保险
云南省实施了全面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同时,商业医疗保险 在云南也较为普及,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医疗保障。
社会福利保障
社会保险
云南的社会保险制度相对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 保险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乡土地理——云南省·彩云之南

乡土地理——云南省·彩云之南1.云南概况(1)省区形状:(2)云南省,简称云南滇,省会昆明。
(3)纬度位置:介于北纬21°~29°,东经97°~106°之间,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临省: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邻国: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4)民族: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
2.地形西部是南北走向横断山脉,东部是云贵高原。
3.气候云南兼具寒温热三带气候。
主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热带季风气候,西部高山有寒带气候。
4.动植物的王国影响因素:具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地形复杂。
5.横断山脉(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褶皱山脉—横断山脉。
(2)冰川成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进入横断山脉峡谷,受地形抬升,在高山降水形成冰川。
(3)动物:滇金丝猴、牦牛。
(4)怒江大峡谷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6.金沙江虎跳峡金沙江是长江的干流,位于上游,是玉树到宜宾之间的河段。
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
7.旅游资源(1)泸沽湖:特色是湖水清澈(对着水面,看白云流过,看时光流逝)。
(2)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最佳搭配。
(3)苍山洱海:露天摄影、婚纱照。
(4)香格里拉:“永恒的和平宁静之地”,特色景观有多变的云朵、阳光、海子和草原。
8.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选址:峡谷处,利于减少工程量,减少工程难度;中国水电站建站技术进步快。
9.纳帕海—依拉草原湖泊、草原之间转换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每年6月,西南季风开启了香格里拉的雨季,一年80%的雨水在此时降下,水面渐渐膨胀为原来的5倍,形成纳帕海。
3个月后,季风退去,旱季降临,同样的地方,就成了依拉草原。
10.千湖山、拉姆冬措(仙女千湖)成因: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形成。
云南基本情况

云南省省情一、概况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
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
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
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
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精品】云南地理概况

【精品】云南地理概况云南地理概况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云南省地理位置独特,东临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越南和老挝,西隔滇池与缅甸相望,北界四川省。
云南省总面积约为39.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1%。
云南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交错,河流众多。
全省主要地形特征有高山、高原、丘陵和盆地。
云南境内最高峰是神山,海拔6740米,位于中缅边境,是中国境内最高峰之一。
同时,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云南省境内还有许多河流,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这些河流源源不断地向东南方流淌,注入长江。
云南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高原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地形的影响,云南省境内气温和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性,从南向北、从低海拔地区到高山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逐渐增加。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也被誉为“春城”,因为昆明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而宜人。
云南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境内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的存在丰富了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各民族之间保持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云南省还有许多著名的民族村寨,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少数民族的风情。
云南省还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云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元阳梯田和三江并流等自然景观,被誉为“人间仙境”。
此外,云南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国内外游客。
总的来说,云南省地理概况可以概括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样化、少数民族众多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云南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云南省简介

水资源
● 云南省临近热带海洋,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处于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之 下,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的特点。全省年均降水量为1278.8毫米, 折合水量4900亿立方米。降水量地区分布十分复杂,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年降水量较大;中部 和北部的干热河谷(坝子)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从全省范围看,降水量分布规律为:山区降水量 多,河谷、坝区降水量少;迎风坡降水量大,背风坡降水量小。
气候
● 云南省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 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 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 热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有“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37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居全国第3位。全省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 为9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0.5%,居全国第2位
●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全省已探明储量240亿吨,居全国第9位,煤种也较齐全,烟煤、无烟煤、褐煤 都有。
● 云南省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脊椎动物达2273种,占全国的51.4%。其中,鸟类 793种,占63.7%;兽类300种,占51.1%;鱼类366种,占45.7%;爬行类143种,占37.6%;两栖类102 种,占46.4%。全国见于名录的2.5万种昆虫类中云南省有1万余种。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较多,许多动物在 中国国内仅分布在云南省。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46种均属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154种均属于国家二类保 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动物种类。
云南有多大面积

云南有多大面积
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1万平方千米,其全省的总面积所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四点一,在整个中国的排名是第八位,云南省的简称有两个,一个是云,另一个是滇,其在西南地区。
下面是关于“云南省有多大面积”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关于云南省的简介
1.云南省东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与四川省相邻,西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西与缅甸相邻,南与老挝和越南相邻。
2.云南省的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到南逐级下降。
从北到南,水平直线每千米的高度平均降低六米。
3.云南省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同时,在一年中,温差相对较小,日温差相对较大,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云南省有许多湖泊。
全省径流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89条,高原湖泊40多个。
云南有多大面积 2
云南省有八个地级市,这八个地级市分别是昆明、曲靖、玉溪、丽江、普洱、保山、昭通、临沧。
以上大概是云南省的面积和云南2的面积。
当你对云南省有所了解时,可以参考以上内容。
云南省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云南省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云南省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地理上非常独特的省份。
以下是对云南省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08′至29°15′之间。
它与四个国家和中国的十一个省市接壤,包括缅甸、老挝、越南、印度等国家,以及广西、贵州、四川、西藏、湖南、广东、海南、重庆、湖北、江西和贵州等省市。
这使得云南省成为了中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
二、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横断山脉和滇池。
1. 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云南省的主要山脉,横贯全境南北,是中国重要的山地景观带之一。
山脉高耸峻岭,拥有许多雪峰和冰川,受到登山和徒步旅行者的喜爱。
2.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市郊,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
它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云南省的标志性地貌之一。
滇池风景秀丽,周围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
三、气候云南省气候多样,主要由南亚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组成。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下:1. 北部:北部地区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中部:中部地区气候凉爽宜人,夏季气温适中,冬季气温较低。
3. 南部:南部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夏季多雨,冬季温暖。
四、水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长江、怒江、澜沧江和元江等大中型河流。
此外,云南省还有众多湖泊、瀑布和温泉,如大观峰、中甸花湖等,为游客提供了许多观光和水上活动的机会。
五、植被和动物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草原、湿地和河谷。
常见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亚洲象、孔雀等。
其中,石林和丽江古城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六、旅游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著名的景点包括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泸沽湖、普者黑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基本概况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云岭以南得省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 ~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西相距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
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与四川省和重庆市为邻,西北紧靠西藏那自治区。
云南是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云南泸沽湖风景[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1%。
[人口]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4375.6万人。
[民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主要民族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景颇、纳西、瑶、独龙、阿昌、水、佤等。
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
[行政区划]云南省下辖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
[省会]昆明。
[主要城市]昆明、大理、曲靖、昭通、玉溪、个旧、思茅、景洪、保山、楚雄、瑞丽等。
[地形]省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星散布其中。
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里博峰(6740米)。
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
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
[水文]省内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有40多个天然湖泊,较为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
[气候]本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
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
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
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13~20℃,年温差一般为10~15 ℃;一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10~12℃,七月平均为18~24℃,无霜期长达11个月;省内多数地区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全年降水量 1000~1500毫米,降水期集中在5~10月。
【资源情况】[水资源]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其中重要河流180多条,分属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六大水系,有大小湖泊40多个,水面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
全省地表和地下年总产水量222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量6994立方米。
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10364 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078亿千瓦时。
目前可开发的装机容量7116万千瓦,年发电量3944亿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20.5%。
云南省85%左右集中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干流上,可开发的大于2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6707万千瓦,占全部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8%。
[土地资源]云南属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山地约占94%,平坝占6%。
平坝地区面积240万公顷,是云南土地资源的精华;半山区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种植业、养殖业和经济林木的主要分布地区;山区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林业、畜牧业资源丰富;高寒山区面积共7.12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场资源。
[生物资源]云南省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首屈一指。
森林资源。
云南森林面积953.3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4.2%,灌木林地552.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森林覆盖率为24%。
1995年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9.88亿立方米。
云南森林资源特点:1)树种多,类型多,植被类型约有4000多种;2)材用树种多,乔木树种有87科2700种以上,还有许多被国家列为一、二类保护树种的珍稀树种;3)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有木本粮油林、特种经济林、木本果树林及其他经济林木等,经济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 4%左右;4)伴生山林资源及特产丰富。
野生植物资源。
云南药用植物共有4758种(1989年全省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是全国药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其中常用草药近1300种,目前已列入收购和生产的植物药有360多种;野生油料植物近200种;野生花卉植物2100种以上。
还有鞣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树脂树胶植物等多种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云南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和野生经济动物资源,野生脊椎动物种类1671种,居全国首位。
被列为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占全国保护动物种类的41.6%,云南还保存有一些古老的原始动物种类,是不可多得的野生动物物种基因库。
[矿产资源]云南已发现各类矿产 14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
云南矿产资源共有9大类: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稀有及稀土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及彩石矿产等。
云南矿产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储量比重大、富矿优质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共生伴生组份多等特点。
[能源资源]云南能源资源除水能资源外,主要还有煤炭、地热、太阳能等。
煤炭资源。
云南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39亿吨,预计远景储量在700亿吨以上。
其中无烟煤43.02亿吨,为总储量的18%,烟煤 38.24亿吨,占16%,褐煤 157.26亿吨,为总储量的65.8%。
地热资源。
云南已查明的地热天然露头点654处,热泉总流量7587升/秒,低温热水占 43.7%,中温热水占 35.4%,中高温以上热水占20.3%,全省天然热流量126364.7大卡/秒,折合标准煤118.8万吨/年。
现已探明地热田4个,获地热流体储量23634.2立方米/日,热能储量为44.8兆瓦。
太阳能资源。
云南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每天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平均为1300×1012千卡,每年可获得太阳能4745×1014千卡。
[旅游资源]云南旅游资源由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名胜古迹及民族风情等组成。
自然景观。
云南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丰富多采的自然景观。
主要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热带雨林、现代冰川、原始森林、高原峡谷、江河湖泊等。
如:昆明的石林、腾冲的火山群、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人文资源。
自然景观与历史、宗教遗迹、民族文化风情交融荟萃,构成了云南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如丽江旅游区、大理旅游区、西双版纳旅游区等。
名胜古迹。
著名的名胜古迹有昆明的龙门、大理三塔、楚雄的元谋新石器遗址、元谋人化石、禄丰痕人化石、恐龙化石等。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1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电信通信]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省邮电业务总量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94.4万户,比上年增长11.7%;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734万户,增长31.9%。
电话普及率达21.67部/百人,其中主线普及率为10.08部/百人;年末全省电话用户已达93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4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2万户;本年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63.52万户;有互联网用户103万户,比上年增长43.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24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第一产业增加值498.95亿元,增长5%,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76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为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92.09亿元,增长8.6%,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1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1.1∶42.6∶36.3调整为20.3∶43.4∶36.3。
人均GDP为5647元,比上年增长7.5%。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
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6%,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21.3%。
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26.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0427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步上扬。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7%。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2363万人,比上年增加21.7多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53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长2.5%。
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5110人,比上年末减少5900人,下降53.6%。
年末全省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电力等能源供需紧张矛盾还未得到有效缓解,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很重,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的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实现恢复性增长,烤烟、油料、花卉、甘蔗、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全省造林面积492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216千公顷;橡胶产量21.78万吨,比上年增长9.6%。
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54.09万吨,比上年增长7.7%;水产品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10%。
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93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5万亩。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719.75亿元,增长9.1%。
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63.5亿元,比上年增长8.7%;重工业增加值256.25亿元,增长9.6%。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6%。
规模以上企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下降4.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6.02亿元,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