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性与境界 让歌曲演唱更具感染力
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

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作者:段容惠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4期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对于声乐演唱来说,肯定是离不开想象和情感的。
如果没有了想象,一切的艺术都无法进行下去。
声乐演唱需要将审美想象与情感紧密相联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了审美想象,那么声乐演唱将缺少感染力。
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可以将声乐演唱获得成功,可以使声乐演唱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审美想象;情感表现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都具有很好的特点,二者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优点,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二者共同结合起来,才能将声乐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同时声乐演唱时,首先第一步是,为演唱者塑造一个很好的形象。
其次,声乐演唱者要有一个很完美的发声体现。
演唱者还需要在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去演奏声乐演唱。
不论是在何种艺术中,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艺术本身必须要具备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
一、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表象一般来说,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想象与表象都离不开一个完美的演唱者,演唱者必须在脑眼耳心共同参与的作用下,去演唱每一首乐曲。
除此之外,演唱者还必须具备教高的经验技术,演唱者还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心理素质必须足够强大。
想象是指,一个人在感知上具备一些有意义的经验,然后在大脑中形成,创造的心理过程。
不论是哪一种想象,他都离不开我们的知、情、意这三个词的存在。
需要具备这三种心理素质,才能将艺术完整地构思起来。
而表象是指去认识一个事物之后,在我们的大脑中所留下的一些碎片记忆,表象是我们的一个感知过程,表象可以说是在我们认知过程中一个高级的形式。
二、声乐演唱中的思维与音乐想象如果想要创造一部特别好的乐曲作品,那么肯定离不开演唱者的审美,演唱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要有自己的想象能力,要有创作能力。
思维是需要人的大脑想象的,是认知的一个很高级的形式,我们在具备思维能力的时候,同时也需要具备特别多的材料,因为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
唤醒情感,让教唱更有效———教唱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歌曲情感

唤醒情感,让教唱更有效———教唱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歌曲情感发表时间:2014-07-15T18:06:42.827Z 来源: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课教学作者:高佳丽[导读] 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沥海镇中心小学高佳丽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是开启并打动心灵的秘诀。
情感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唱教学应当注重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教唱情感体验情感培养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要去歌唱的。
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
而情感则是开启并打动心灵的秘诀。
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音乐教学中,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育应作为目标和宗旨,在教唱歌曲中,如何培养学生歌唱情感也成当务之急。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或演唱歌曲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
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人是在聆听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学会聆听优美的音乐,等于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音乐的天堂。
音乐的能力,是建立在人的真实丰富的情感之上,因此音乐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一种自觉的能力。
人敢于表现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肯定自己的存在,因此音乐能力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主体对自己充分肯定的状态中。
声乐演唱中的演唱技巧与感情传递

声乐演唱中的演唱技巧与感情传递
符逸凡
【期刊名称】《炫动漫》
【年(卷),期】2024()7
【摘要】不管声乐及戏曲,它最终目的都是要表现人物感情,要出人物。
但对如何达到这个境界以及怎样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声乐表演而言,情感表达与歌唱技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情感只有通过歌唱才能得到表达,演唱者想要表达情感则必须掌握相应的技巧同时没有情感的技巧会完全失去存在的价值。
声乐作品的价值在于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但是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时只注重技巧,当他们进行演唱者常常会因为过度关注技巧而忽略了感情,导致表演缺乏艺术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增强情感和韵味,凸显艺术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总页数】3页(P0194-0196)
【作者】符逸凡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演唱实践中感情与声乐技巧的关系探究
2.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地位及方法——评《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实践》
3.声乐表演中准确表达感情和演唱技巧分析
4.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研究
5.声乐演唱中的表达技巧与情感传递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价值探究》范文

《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价值探究》篇一一、引言美声男高音以其独特的嗓音条件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在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
经典通俗歌曲以其深入人心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广受大众喜爱。
将美声男高音与经典通俗歌曲相结合,不仅能够展现歌手的实力,也能为听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本文将深入探究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的价值。
二、美声男高音的独特魅力美声男高音以其高亢、激昂的嗓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成为音乐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们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独特的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听众陶醉其中。
美声男高音的演唱风格多变,既能演绎激昂、豪放的曲目,也能诠释柔情、细腻的音乐作品。
三、经典通俗歌曲的魅力与价值经典通俗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歌词,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这些歌曲以情感共鸣为核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经典通俗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的价值体现1. 传承与发扬音乐文化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不仅是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发扬光大。
通过精湛的演唱技巧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将经典通俗歌曲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2. 提升歌手的艺术价值美声男高音通过演唱经典通俗歌曲,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价值。
在演唱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独特的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无疑是对其艺术修养和演唱实力的考验。
3. 增强歌曲的感染力美声男高音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使得他们在演唱经典通俗歌曲时更具感染力。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传递给听众,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种感染力使得经典通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五、结论美声男高音演唱经典通俗歌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还体现在提升歌手的艺术价值和增强歌曲的感染力上。
民族声乐作品醉了千古爱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作品醉了千古爱演唱风格民族声乐作品《醉了千古爱》以其深情动人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成为了众多演唱者和听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独特而丰富,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将其完美演绎。
从声音运用的角度来看,演唱《醉了千古爱》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控制。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在这首歌中,长句较多,旋律起伏较大,因此演唱者必须通过平稳而深沉的气息支持,才能保证声音的连贯和流畅。
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尘缘如梦,往事被拒城外”这句,需要演唱者在一口气内完成较长的旋律线条,若气息不足或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声音断裂或颤抖的情况。
同时,音色的把握也至关重要。
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较为深沉哀怨,因此音色应偏向柔和、醇厚,以展现出歌曲中的沧桑感和深情。
但在某些段落,如表达激动或感慨的部分,可以适当增加音色的亮度和力度,形成对比,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比如“繁华过后,才知那滋味”这一句,演唱者可以通过略微明亮的音色来突出情感的宣泄。
在发声技巧方面,真假声的转换是演唱《醉了千古爱》的一个难点和亮点。
歌曲中既有轻柔的假声部分,如“月上东山,你我同徘徊”,也有需要运用真声来表现坚定情感的段落。
真假声的自然过渡和巧妙结合,能够使声音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此外,共鸣的运用也能为演唱增色不少。
胸腔共鸣可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和沉稳感,头腔共鸣则能使高音更加明亮通透。
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变化,灵活调整共鸣腔体的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情感表达是这首歌演唱风格的核心所在。
《醉了千古爱》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有对爱情的追忆,有对岁月的感慨,还有对人生的思索。
演唱者必须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将自己融入到歌曲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传达出其中的情感。
在演唱时,要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和表情的辅助,将每一个音符都赋予情感的色彩。
比如在唱到“爱如花开,情似叶落”时,声音可以略带颤抖,表现出无奈和哀伤;而在“醉了千古,醉了千载”时,则要展现出一种豪放和洒脱的情感。
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2019年第34期(总第653期)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49·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范跃彬(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1)摘 要: 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它的实现要靠歌唱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默契配合,并通过演唱者的理解和表达去诠释和处理。
歌曲演唱时要理性地运用演唱技巧、感性地表达歌曲的内涵,通过演唱使听众与之情绪上达到共鸣,使听众欣赏的同时受到歌唱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 理性的运用技巧;感性演唱;感性与理性结合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对于歌唱主体而言就是将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进行输出的过程。
其中,情感的处理和表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
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1]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演唱的时候都光顾着想演唱技巧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也就是我经常跟学生说的,演唱不仅要想声音技巧,更要去想怎么去演唱,唱歌的时候不能太理性而要感性。
[2]一、理性的运用演唱技巧演唱技巧是演唱好一首歌曲的最基础条件。
因此,理性运用演唱技巧是歌唱中必备的根基,在技巧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呼吸的训练有人说:“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比美妙的嗓音更重要。
呼吸和节省运气的艺术对于歌唱家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呼吸在演唱时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是“闻花香”。
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两肋向周围扩张,空气由鼻口吸入肺,使胸腔全面扩大,自然挺起。
练习时可以结合无声练习、有声练习、无声和有声相结合来练习。
[3](二)合理换气技术与艺术,即声音与感情,是歌曲演唱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是一门需要掌握艺术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技能,而善歌者之所以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震撼,往往与他们自身的气质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许多伟大的歌唱家都强调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善歌者如何调整自身的气质,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首先,调整气质需要从内心开始。
气质是指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魅力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形象。
善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们必须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对自身情感的调整和寻找,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只有在内心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的状态下,善歌者才能真正做到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完美结合。
其次,调整气质还需要注重声音的呼吸和控制。
声音是歌唱的核心,善歌者需具备良好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调整气质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声音源源不断地从身体的最深处发出。
只有通过正确的呼吸,才能确保声音的稳定和连贯性,使歌曲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此外,善歌者还需要学会掌控声音的强弱、高低,使歌曲中的每个音符都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声音的力度和音高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此外,姿态和动作也是调整气质的重要方面。
善歌者需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优美的姿态和动作能够使歌曲更具魅力和视觉效果,增强观众对歌曲的感受力。
而且,善歌者需要保持优雅、自信和气质端庄的形象,这也是对调整气质的要求之一。
通过学会优化自己的姿态和动作,善歌者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传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
最后,调整气质需要不断的艺术修养和自我提升。
善歌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还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历史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通过对歌曲的研究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善歌者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例如去观看音乐会、参与演出等,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灵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气质魅力。
浅谈歌声美感的二度创造

口 袁双 洋
歌 唱 的 本 质 , 是 歌 唱 者 通 过 多年 的演 唱和教学 实践 当 中,对 富有美感 的歌 声表达 情感 ,以美 歌 唱 声 音 的美 感 深 有 感 触 ,归 纳 感 的歌声感 染人 、鼓 舞人 、激 励 起来 ,有 感性 和 理性 两种 理解 。 人 、愉悦 人 、教育人 ,引 领人 们 感性地 说 ,有美 感 的歌声 即悦耳 向真 、崇善 、求美。具体而言,歌 动听 的声音 ,其 符合 听众心 灵感 唱 是 一 种 审 美 活 动 ,歌 唱 者 在 熟 应 的 需 要 ,能 给 听 众 特 定 的 情 感 悉 、了解 、分析 作品 后 ,根 据 自 体验 ,使 听众受 到艺术 的熏 陶和 身 的思想 意识 、艺术修 养 、生活 感 染 。理 性 地 分 析 ,有 美 感 的 声 实践 经验 ,以 自身具备 的演 唱功 音 ,可 以从 几个 方面来 体现 ,即 力 和表现处 理才 能 ,较完 美地 表 音 色美 、旋 律美 、语言 美 、情感 达 出歌 曲作 品的思想感 情 、风格 美 ,这几个 方面 相辅相 成 ,缺一 特 色与艺术 境界 ,使 听众 引起 听 不 可 。 觉 的美感体 验 ,从 而欣 赏到优 秀 1 . 音 色美 的声 乐 作 品 和优 美 的 歌 唱艺 术 。 音 色 是 音 乐 重 要 的 表 现 手 段 在歌 唱 中 ,声 音是 灵魂 ,它 承载 之一 ( 见 张前主 编的 ( ( 立乐美 学 着 歌 唱 者 所 要 表 达 的 内容 ,蕴 含 教程》 一书) 。在歌 唱艺术 中 ,对 着 歌 唱者想要 倾诉 的情感 。而声 音色 的要求是 非 常严 格 的 ,音色 音 的美感 ,则是 人们 在评价 歌 唱 的 优 劣 直 接 影 响 到 歌 唱 艺 术 的 品 水 平时 的核心标 准 ,亦 是歌 唱者 质 。人声 的音 色异彩纷 呈 、各具 应 该 具 备 的艺 术 品格 。概 言之 , 特 色 ,每个 歌 唱者发声 器官 的材 歌 唱这种 声乐 艺术 ,是 歌 唱者对 料 和 构 造 不 同 ,所 发 出 的音 色 也 歌 曲作 品文本进 行科 学而艺 术 的 不尽 相 同 ,有 的高亢 明亮 ,有 的 二度审美创造 。 浑 厚 圆 润 ,有 的 灵 巧 尖 细 。有 的 什么 是 有 美感 的歌 声 温婉 柔 和。各种 唱法对 音色 的要 到底 什 么样 的声音 才 是有 美 求也 不尽相 同 ,形 成 了各 自的声 感 的声 音 呢?许多 人对这 个 问题 音审 美观 :美 声 唱法 要求声 音饱 都 有 过 颇 多 思 考 和 探 究 。 笔 者 在 满 圆润 ,民族 唱法要 求声 音 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理性与境界让歌曲演唱更具感染力
发表时间:2012-01-12T14:07:52.8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佳[导读] 声乐作品是词与曲的结合,它寄托着词、曲作家的情感。
李佳(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歌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歌唱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
只有提升歌曲演唱中的理性与境界,才能深化歌曲的情感表达,使歌声有思想、有韵味、有感染力,塑造出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控制并引导着歌唱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歌曲演唱理性境界艺术内涵
声乐作品是词与曲的结合,它寄托着词、曲作家的情感。
歌唱者要充分展示其艺术内涵,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歌声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真实情感,引起观(听)众的共鸣,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为此,提升歌曲演唱中的理性与境界自然成为歌唱者的必修课。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音乐知识,提高文学修养。
歌唱艺术是用声音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这种广征博采的学科品格,决定了歌唱活动离不开感觉、意识、意志、想象、情感、气质、思维等心理因素,特别是理性与境界的构建。
歌曲演唱者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做好准备,才能使自己的意识活动、知识结构、心理情感和外部行为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首先,歌曲演唱者必须提高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善于理解和运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在对歌曲进行演绎时,思想上形成一种预想,恰当地把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揉和到美妙自如的歌声里,表现出经过艺术加工的、音乐化、诗化、美化了的情感,表达作品的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其次,歌曲演唱者必须提高文学修养。
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任何动人的歌唱都要准确地把握歌曲文学、音乐的双重特征,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表现作品。
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对歌曲的艺术感受得力、体会深刻、悟解透彻,从而在文学的把握上层次分明,在音乐的处理上准确生动,在音乐与社会生活及各种文学艺术的广泛联系和形象类比中,获得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二、注重对歌曲内涵的分析,把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明确歌曲的风格特点。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都是在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
要使自己的歌声有思想、有韵味、有感染力,必须了解歌曲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分析歌曲,调动形象思维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使自己的歌声既表现出作者创作歌曲的感情,又表达出对歌曲创造性的理解和个人的真实情感。
例如要演唱歌曲《七子之歌》,就应该了解词作者闻一多、曲作者李海鹰的经历、生平、创作背景,通过对作者历史、生活环境的设想,加上对歌词、音乐的分析,较深入地理解所唱作品的意境,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
要使自己更好地表现歌曲,还必须对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进行透彻分析,对歌曲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歌曲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有准确的认识。
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兼具ABA三段体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以一个宽广、悠长的引子开头,让人联想起高原辽阔致远、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色,之后进入第一段高亢、自由的散板,旋律充满了期盼之情;第二段,音乐快速、热烈,激越明快的音调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主题变化重复,是全曲的高潮,浓烈地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三、开展音乐鉴赏,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演唱风格,领悟抒情达意的“诀窍”。
对歌唱艺术来讲,风格就是演唱者通过对音质、音色、音量、语言等方面的音乐处理而具有的独特个性。
要广泛开展音乐鉴赏,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演唱风格,明确不同的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情感又有不同的声音状态。
深刻体会歌曲演唱所要求的不只是抒情的气质和清晰的读字,还需要有强烈的、表现曲情的个性特点。
比如在《情深意长》、《茉莉花》、《漓江滔》等比较抒情柔美、轻秀委婉的歌曲开始时,不用刻意大口用气,而是在自然吸呼的基础上用较柔和的气息支托住声音;而在《白毛女》中《恨似高山仇似海》、歌剧《党的女儿》中《万里春色满家园》等歌曲开始时,必须准备饱满的气息,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洪亮刚健。
对国内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鉴赏,能带来更直接的理性与境界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宋祖英的《龙船调》、郭颂的《乌苏里船歌》、朱明瑛的《大海啊,故乡》等名家名唱,学习他们处理表现歌曲的手法,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得到演唱技能、技巧的启迪,在模仿与借鉴中潜移默化地领悟抒情达意的“诀窍”。
声为情之本,情为声之魂,不同的声音表现着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感情又能激发出不同的声音。
只有用正确的情感揭示歌曲的深层含义,反复体会作品的情感特征及旋律特点,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处理好音高、力度、大小、装饰、渐层、色调等各种音乐要素,才能更好地表现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的创作意图,歌曲演唱中的理性与境界才能达到情感与内容和谐统一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以芳歌曲的演唱处理应树立“原创”意识.《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范晓峰音乐理解的意义生成及其同一性问题.《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王泰兰歌唱意识定势与“境界”层次的培养.《艺术教育》,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