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概况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序言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二)基本经验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国内外环境(二)优劣势分析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第三章推动产业升级一、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一)汽车产业(二)钢铁产业(三)机械产业二、培育壮大两大新支柱产业(一)化工产业(二)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三、改造升级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一)食品产业(二)建材产业(三)造纸产业(四)日化产业四、大力发展三个新兴产业(一)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二)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三)生物和制药产业第四章优化工业布局一、突出一轴:工业向东发展主轴二、完善两区:两个老工业集中区三、打造两带:统筹城乡发展南北工业带第五章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着力打造两大千亿产业集聚区(二)大力发展特色园区(三)不断完善园区建设(四)加快中心城区企业搬迁改造二、促进企业升级发展(一)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提高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建立技术创新投入新机制(三)强化“产学研”联合(四)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四、努力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一)加强节能管理(二)推进清洁生产(三)发展循环经济五、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二)加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三)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二)积极发展研发服务业(三)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四)推动发展中介服务业(五)培育发展会展服务业(六)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第六章加速信息化发展一、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二)加快全市性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体系建设(三)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二、完善政务信息化(一)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二)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门户服务体系(三)推进高效协同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三、推进社会信息化(一)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二)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三)持续推进教育文化科技信息化(四)切实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五)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第七章完善支撑体系建设一、加强用地保障体系建设(一)保障工业用地(二)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三)加强城市用地储备二、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一)加大电源开发(二)完善电网建设(三)加强用电管理(四)加快油气管网设施建设三、加强交通保障体系建设(一)推动铁路交通建设(二)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三)加快水路交通建设(四)积极发展民航交通(五)优化市内交通体系四、加强工业投入保障体系建设(一)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服务与协调(二)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四)鼓励社会民营资本投资五、加强工业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一)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二)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建立一支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四)建立一支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第八章强化对策措施一、着力推进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实施重点突破(三)加大支持力度二、加大招商引资(一)以项目为核心统领招商策划(二)围绕三个方面转变招商模式(三)突出四个重点创新招商方式三、扩大对外开放(一)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推动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四、加强政策支持(一)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二)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三)制定完善政策五、营造良好环境(一)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创造和维护诚实守信市场六、加强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健全规划管理(三)完善责任机制序言《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依据国家“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纲要、《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编制。
柳州第十一次党代会 提出5年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柳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5年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今后5年,柳州将打好“八大升级战役”,加快实现“八大转型”,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在昨日召开的中共柳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陈刚在报告中描绘了今后5年柳州的宏伟蓝图。
两个“八大”“八大升级战役”是:经济质量升级、城市质量升级、城乡统筹升级、生活质量升级、文化发展升级、社会服务升级、改革开放升级、党的建设升级。
“八大升级战役”最终是为了推动柳州实现“八大转型”: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城市转型,由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型城市向全面小康型城市转型,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社会和谐城市转型,由内向发展型城市向合作共赢型城市转型,由传统化党建城市向科学化党建城市转型。
五美五好“五美五好”是对建设更加美好柳州的形象概括。
“五美”: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气质美、和谐美。
“五好”: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户户都有好生活。
“山水美”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工业与山水齐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美”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一个环保、整洁、优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形象美”就是要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变得更美。
“气质美”就是要在建设超大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外塑形象、内强气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明风尚,把柳州建设得更加大气、美气和灵气。
“和谐美”就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百花齐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共建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全体市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人人都有好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公平发展,使人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柳州市

气候 水文
柳州夜景(18张)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 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市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 治县和宜州市,南接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 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总面积平方千米 。
历史沿革
史前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五代宋元
近现代时期
早期的柳州(18张)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 ──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 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柳州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冬,汉朝将领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 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县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 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 地。 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 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 区可达-8℃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年总积温5700~ 6800℃,南北相差1100℃。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 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 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 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
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

1. 研究背景2005年3月底柳州进行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大调查,标志着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的正式启动。
经过2个月的时间,现状调查与分析工作基本结束,课题小组在2005年7月向市相关单位汇报了调查成果,同时展开综合交通规划战略部分的研究工作。
本次研究报告主要针对交通战略研究展开。
1.1 交通战略研究在综合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包括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综合交通规划首先进行的第一步关键规划。
通过这项研究,从宏观、长远的观点,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
先分析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有关政策的影响、分析现有交通的水平;确定城市交通在规划期限内的发展水平和目标,预估未来的交通负荷和交通结构,规定交通的发展模式,以及为保证交通规划实施的各项交通政策建议。
在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中遵循下面的技术路线。
第一步通过现状调查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
第二步利用调查数据和城市规划的资料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对城市交通进行模拟;通过交通模型和城市发展分析、需求分析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第三步在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对城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等综合交通的专项进行研究形成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步研究城市交通的近期行动计划,提出近期实施方案。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指导,起到了龙头作用。
基础资料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现状 城市交通调查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分析测试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发展分析社会经济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发展规划相关发展政策 城市发展分析城市人口与就业 机动化发展水平 城市交通需求 交通运输模式 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需求分析 评议与决策规划实施评审与决策道路交通 分期建设规划 近期交通改善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对外交通 静态交通 交通管理图1-1 柳州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技术路线图1.2 编制柳州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战略研究的目的在编制柳州城市综合战略规划中,以下面几个方面为研究工作的目的:➢通过交通战略研究设计研究区域内的交通系统。
柳州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柳州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本文以柳州汽车产业为调查对象,了解柳州汽车产业近年规模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新能源战略、金融创新战略和人才支撑等六个方面策略促进柳州汽车产业的发展及五点建议。
目录摘要:............................................................................................................................................一. 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一)柳州市的销售.............................................................................................................(二)汽车产业行情........................................................................................................... 二.柳州市汽车出口增加........................................................................................................三.柳州市汽车产业SWOT分析..................................................................................................(一)优势条件...................................................................................................................(二)柳州产业出现的缺点...............................................................................................(三)机遇机会...................................................................................................................(四)行业的挑战...................................................................................................................四.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一)以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为导向的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二)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的产业...................................................................(三) 以东盟为中心的国际化战喻增强市场竞争力.........................................................(四)以调整产品结构为日标的新能源汽车发属战略.......................................................(五)以完善汽车金融服各体服为关键的金融创新故略...................................................(六)以大力培养和引进汽车科技人才为重点的人才支撑战略....................................... 五.对柳州汽车产业的建议......................................................................................................(一)支持柳州市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向海外市场开拓...........................................(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三)探索新业态新动能,开创布局产业发展新局面...................................................(四)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把新能源汽车企业做大做强...............................(五)大力整顿规范汽车整车出口秩序...........................................................................柳州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摘要: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柳州汽车工业遇到了新的挑战。
柳州城区域声环境功能区

路,西至柳江,东至柳州市园博园。沿官塘大道、
南寨路、会展南路、新福路、新柳大道、博园大道。
以商业金融、集
除区划 1、3、4 类区外的所有地区。
市贸易为主要功 能,或者居住、 60 50
商业、工业混杂,
需要维护住宅安
静的区域。
(一)河西 3 类区:
(1)瑞龙路沿线区域:北至柳太路,南至规
划用地边界,西至柳工大道、河西路、西环路,东
G322 国道、S507 省道、S210 省道、S307 省道。
(三)道路
(1)城市快速路:北雀快速路、柳石快速路、东
外环路、南环路、西环路(双冲大桥—潭中西路)、
北外环路、东部快速路、西部快速路、中部快速路、
东环大道、东环大道东一巷、新柳大道、静兰大道、
东晋大道、古亭大道、阳和大道、曙光大道、福成
1
法进行划分。
五、适用标准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四个类型,其适用标准见表
1。
表 1 柳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适用标准
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1 类区
55
45
2 类区
60
50
3 类区
65
55
4a 类
70
55
4 类区
4b 类
70
60
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
柳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详见表 2 和附件《柳州市城市区域声环 境功能区划分示意图》。
(九)进德物流园区:北至规划用地边界,南至规
划用地边界,西至焦柳铁路,东至规划路。
(十)太阳村镇 3 类区:西至规划用地边界,主要
为 S210 省道、S31 三柳高速、柳太路围合区域。
工业(解析版)-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专题训练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专题训练工业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
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英飞凌、AMD等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
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
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
(2)据图描述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
(3)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答案】(1)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技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政府政策支持,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
(2)2000年以前,研究机构、企业、大学集聚,但相互之前的联系与合作较少;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机构间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协作的整体;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
(3)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
【解析】本题以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为图文材料,考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产业转型措施的借鉴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

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前提。
本文主要从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swot分析着手,通过对新区规划建设的优势、弱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的探讨,进而指出新区建设规划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探讨一、前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城市都通过发展新区为城市发展战略,集中投资新区的建设,以达到带动和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广西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以汽车产业为核心建设汽车城新区,是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二、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swot分析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中的范围包括雒容镇、雒埠镇以及北环高速北面,规划总用地面积大约为203平方公里。
(一)优势1、政策的优势在“十一五”期间,柳州汽车产业产值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因此,大力发展柳州汽车产业是当前的重要举措。
柳州汽车新区规划建设得到了政策上的多方支持。
首先是国内相关政策。
国家发改委、国务院通过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间接的调控政策不断地支持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是广西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大力支持发展广西自治区汽车产业的决定和规划。
最后是柳州政策。
相关部门于2010年3月颁布了《柳州市汽车产业2010-2015年发展计划》。
2、自然条件的优势(1)地理位置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位置于柳州市主城区东部,构建柳州市副中心,从柳州市一城中心向双城中心转移,实现柳州市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柳州汽车城的规划建设,摆脱了柳州市长期以来单一城中心的发展扩展方式,通过在主城区东部的位置,建设汽车城,不仅减轻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而且在地理位置上,柳州汽车城西临西江黄金水道柳江河段,通过官塘港口、鹧鸪江港口向东可直达广州香港,向西入海可联系东盟自由贸易区,振兴水运交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
新闻发言稿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2万。
近年来,柳州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重大突破。
自1900年~2000年百年期间,柳州市总体规划共进行了9次编制或修编。
进入新世纪后,为保证今后城市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柳州市政府根据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适时组织了新一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有关工作于2001年开始启动,2004年规划成稿,2005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后2006~2009年期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2010年4月定稿,并于同年11月10日得到正式批准。
根据本次经批准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柳州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的工业城市。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
至202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68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柳州市综合交通将形成以公路为
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各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全面发展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城市主干道网络以及跨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主要规划有柳北、柳西、阳和、西鹅四个工业片区。
规划期末,中心城区规划为14个居住片区,并将大力建设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河东中心区,完善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商业次中心,设置片区级商业中心,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场馆、影剧院、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
柳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将贯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方针,规划统筹考虑,保护旧城区,保护自然景观,延续传统的山水格局形态;同时规划将充分利用城中有山水的优势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创造优美山水园林城市景观,逐步建成生态环保宜居城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0‟150号)精神,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今后柳州市将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并统筹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突出山环水绕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逐步把柳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根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将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序拓展、延伸并紧凑发展,以向东为主要的发展空间;同时,柳州市还按照自治区将柳州发展为广西超大城市的战略部署,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跳跃式向东发展,城市将在现有中心城区基础上,跨越城市“绿心”(莲花山景区),积极建设柳东新区,将形成中心城区和柳东新区并驾齐驱的“一心两城”的城市发展构架。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汽车产业列入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积极把广西发展成为区域性汽车制造中心。
目前,柳州是全国唯一的同时拥有国内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而柳东新区在广西区内位置适中,与各地主要城市的交通联系十分便利,具有成为国内外一流汽车城的先天优势。
2010年下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柳州市柳东新区建设广西汽车城。
2010年10月,柳州市政府为加快汽车城形成和发展,组织编制了《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
根据《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广西柳州汽车城将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为核心,以技术研发、产业物流、综合测试、产业孵化等工业服务产业为支撑,以展示贸易、商务办公、生活配套、文化休闲、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服务产业为依托,形成生态宜居、比较优势突出的现代汽车产业聚集区,打造带动全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山水生态城。
按照该规划,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占地面积约20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138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100万
人。
规划区域分南北两片,其中南片区主要为近期和中期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约78平方公里。
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结构为两主两次中心、三轴、八区,十九个功能板块。
两主两次中心,为两个汽车城商贸服务主中心和两个汽车城商贸服务次中心;三轴,即柳东大道发展轴、北部新区发展轴、大学西路发展轴。
八区,即汽车城工业区、生活区、商务区、会展区、文化旅游区、物流区、教育培训区、测试场区等。
广西柳州汽车城近期将重点安排上汽通用五菱整车项目(一期生产区约2300亩)、东风柳汽整车项目(总用地约6000亩)、新能源汽车(规划用地约4800亩)等汽车产业项目。
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一轴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形成,实现“完善老城、建设新城、扩大两翼、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从而按照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的部署加快构建230万人口、230平方公里规模的超大城市;同时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将与中心城区构成“一心两城”的空间格局,通过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和协调,将为今后柳州形成300万人口的区域性核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年1月31日,《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获马飚主席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原则通过,目前规划已按要求逐一落实修改调整完毕,最终成果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的报批成果,新区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路网规划正在按计划完善中,将为有关产业和项目及时落地建设提供相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