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

合集下载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12
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假说—演绎法;萨 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为类比推理的方 法;而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也是假说—演绎 法。 答案 C
13
考点二 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的理解 (1)概念: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 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 构成的图像。 (2)步骤:显微摄影→测量→剪贴→配对、分 组和排列→图像。 (3)用途:根据种的特异性来判断生物的亲缘 关系和遗传病的诊断。
3
三、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又称 染色体核型 ,是指将某种生物体 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 大小和形态特征 进行 配对、分组和 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四、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 . 染 色 体 分 类 : 一 类 是 性染色体 , 另 一 类 是 常染色体 。
2.性别决定的主要类型: XY 型和 ZW 型。
9
3.方法:类比推理法,即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 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含 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前者DNA位于染色 体上,复制前每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每 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而后者DNA是裸露的。每 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 性排列。
6
练一练 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图所示。该病受一对基因 控制,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请分析回答: (阴影为患者)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显性遗 传。 (2)Ⅰ2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 (3)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3/8 。
7
构建知识网络
8
高频考点突破

高中生物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高中生物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第一节性别决定性别也是一种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性别的实现包括两部分:性别决定(受精时决定)和性别分化(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一)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一组染色体。

用x表示。

常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常染色体。

用A表示。

性染色体异数:雌体和雄体中,性染色体数目不同或形态有差异的现象。

例如,蝗虫、蟑螂雌体2条XX性染色体,雄体只有1条X性染色体。

人类女性有2条XX性染色体,男性有1条X和1条Y性染色体。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1、XY型:凡是雄性为两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为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式。

在人类,所有哺乳动物,大部分昆虫,某些两栖类、鱼类,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大麻、蛇麻草等)。

人2n=46=44+(XX或XY)=46,(XX或XY)有性生殖时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女性一种X,男性2种,X和Y,比例是1:1,所以人群中男:女=1:1。

2、ZW型:凡是雌性为两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为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式。

有鳞翅目昆虫(蛾、蝶、蚕类)及某些两栖、爬行类、鸟类(鸡)等动物,植物中的洋梅、金老梅属于此类。

家鸡:2n=78 ♀=76+ZZ;♂=76+ZW3、XO型:♀XX;♂XO。

直翅目昆虫:蟋蟀、蟑螂、蝗虫(♀2n=22+XX,♂2n=22+X)、虱子(♀2n=10+XX,♂2n=10+X);植物:花椒,山椒、薯芋。

4、ZO型:♀ZO;♂ZZ。

鸭子(♀2n=78+Z,♂2n=78+ZZ)5、由x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小茧烽的性别,在自然状态下小茧蜂和蜜蜂相似,二倍体(2n=20)为雌蜂,单倍体(n=10)为雄蜂。

但是在实验室中,获得二倍体雄蜂,其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是否纯合。

《伴性遗传》课件

《伴性遗传》课件
《伴性遗传》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伴性遗传概述 •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 伴Y染色体遗传 • 总结与展望
01
伴性遗传概述
伴性遗传的定义
01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遗传性状或基 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并随着 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02
伴性遗传分为伴X染色体遗传和伴 Y染色体遗传,其中伴X染色体遗 传更为常见。
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时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即患者的 父母和祖父母可能没有患病,但患者的子女和孙子辈可能会 出现患病的情况。
病例分析
患者症状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症状因疾病而异,但通常在年轻时发病,且病情较重。例如,血 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出血、肌肉萎缩等症状,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肌 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是由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由遗传或突
变因素引起。
基因表达异常
由于显性基因的突变,其表达产物 可能异常,导致相关蛋白质或酶的 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生 理功能。
细胞功能异常
由于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可能无法 正常发挥其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隔代遗传
有些伴Y遗传病可能不会在每一代都表现出来,而是在隔代中出现, 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隔代遗传”。
病例分析
患者症状
家族史
诊断方法
伴Y遗传病的症状可能因疾病而异, 但通常会在男性中出现。常见的症状 包括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智力障碍、 肌肉萎缩等。
了解家族史对于诊断伴Y遗传病非常 重要。如果家族中有男性成员患有伴 Y遗传病,那么其他男性成员也有患 病的风险。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的种类
X染色体和Y染色体
人类的性别决定是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XX),男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 Y染色体(XY)。
其他物种的性染色体
在其他物种中,性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性别决定和性别相关特征的遗传有 关。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组合的不同决定了生物的性别。在人类中,女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 男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04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关 联
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
Klinefelter综合征
01
由于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男性乳房
发育、睾丸功能减退等症状。
Turner综合征
02
由于女性少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身材矮小、
智力障碍等症状。
XYY综合征
03
由于男性多了一条Y染色体,导致智力障碍、行为问题等症状。
伴性遗传
一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并随着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这些基因控制的特征或 疾病可能在不同性别中的表现或发病率存在差异。
02 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
伴性遗传的定义
01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遗传性状或基 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并随着 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02
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相对, 常染色体遗传不受性别影响,而 伴性遗传则与性别相关。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contents
目录
• 性染色体的基础知识 • 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 • 伴性遗传的疾病 •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关联 •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实际应用
01 性染色体的基础知识
性染色体的定义
定义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ppt1 优秀课件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ppt1 优秀课件

【答案】
(1) Y的差别
(2) ①常染色体隐性 ③ 1/4 (3) ① H ③ 7/16 IB ② 伴X染色体显性 ④ 1/200 ② hhIBi, HhIAI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相关知识。 (1)Y的差别部分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 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 (2)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 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 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 Ⅰ1和 Ⅰ2 患病而 Ⅱ1 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 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 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 Ⅱ2 基 因 型 为 aaXBXb , Ⅱ3 基 因 型 为 AaXBY(2/3) 或 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
【解析】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与性别相 关联,但是不一定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与性 别决定无关,但是分布在X染色体上。
考点2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 子全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全病为 伴性。 第一步: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 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3)伴Y遗传 遗传特点:患者全为 男性 “父→ 儿子 →孙子”。
,且传递方向是
考点1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对性别决定的理解 (1)雌、雄异体生物才有性别分化。 (2) 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由性染色 体决定的。 (3)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2.XY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规律 (1)通过染色体组成分析,了解常染色体与性染
【解析】 由题意可知,杂交后代中灰身 ∶ 黑身= 3∶1且雌雄比例相当,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性状。杂交后代的雄 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而雌性个体全为直 毛,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直毛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型为BbXFXf和BbXFY, 表现型为♀灰身直毛和♂灰身直XfY 或 BbXfY ,黑身直毛 的基因型为bbXFY。

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

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

37
一、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性别畸形
1.原发性小睾丸症或克兰费尔特(Klinfelter)综合征

又称为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患者性染色体为47, XXY;46,XXY/47,XY等。 男性新生儿中达到1%~1.9%。临床表现为睾丸小而 质硬,97%患者不育。患者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 有女性化表现,如无胡须,体毛少,阴毛分布如女 性,阴茎龟头小等,约25%的患者有乳房发育。实 验室检查可见雌激素增多,19-黄体酮增高,激素 的失调与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有关。 38

2、特纳氏Turner’s综合征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又叫原发闭经症 女性X染色体缺陷 核型主要为45,X0 体矮,外观似女 性,但乳房不发 育,外生殖器幼 稚。
43
XX
母体
XX
X—X X—X
X—X
X-X
形 成 原 因
X
X—X X—X
X—X X—X
XX
X
XX X
XX
X
X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39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不正常分离
40
小睾丸症形成原因
41
例题一:
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小睾丸症的男 孩,后经检查,他还有红绿色盲症。问:该 个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小睾丸症的核型是47,XXY,又是 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 ∴ 该男孩的基因型是47,XCXCY 又∵ 夫妇正常 →母亲X+XC、父亲X+Y ∴男孩的色盲基因XCXC必定来自母亲 结论:因为母亲的XC染色体在第二次减数分 裂时不分离产生了XCXC卵子,与Y精子结合, 形成XCXCY个体。 42
13
2、环境性别决定系统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②测量、剪贴、配对、分组、排队
A
B
1
2
3
4
5
C
6
D7
8
9 E 10
11 F 12
13 14 15
G
16 17 18
19
20
21 22
人类男性的染色体组型
分组、排队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着丝粒的位置
A
B
C
D
E
F
G
人类女性的染色体组型
9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1 常染色体:
人类的染色体组成
男性
女性
染色体组型图(染色体核型)
➢概念: •将生物体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形 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 像。
(体现: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特征的全貌【大小、 形状、着丝粒的位置】)
➢染色体组型分析步骤:
•①显微摄影。 (有丝分裂中期) •②测量、剪贴、配对、分组、排队
1.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C) A.胎儿出生时 B。胎儿发育时 C。受精卵形成时 D。受精卵分裂时
2.与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没有关系的是( C) A.母亲 B。外祖父 C。祖父 D。外祖母
蜜蜂的性别决定
蜂皇和雄蜂交配后雄蜂就死了,蜂皇得到 了足够一生需要的精子。它产下的卵中,有少
数是未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为雄蜂。他们 的染色体数是n=16。而大多数是受精卵,则 发育成雌蜂,它们的染色体数是n=32 。
男、女相同 (22对)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概念目标导航 1. 借助图例分析,总结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并学会辨别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通过绘制人类性别决定图解,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3.通过重温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过程,理解伴性遗传的含义。

一、染色体组型1.概念:又称染色体核型,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作用: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3.特点: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二、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1)染色体组成:⎩⎪⎨⎪⎧雌性个体:常染色体+同型雄性个体:常染色体+异型(2)人类性别决定图解:三、伴性遗传(阅读P 41-43)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2.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饲养容易等。

(2)实验假设: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它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3)结论:①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确实与性别有关。

②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确实位于性染色体上。

判断正误:(1)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不同,可以用来判断生物种属。

( )(2)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是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清晰、数量稳定。

( ) (3)受精时,如果卵子和X 型精子结合,则产生XX 型合子,将来发育成女孩。

( ) (4)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是由于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 )(5)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 染色体上,所以该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 )答案 (1)√ (2)√ (3)√ (4)× (5)×一、性别决定和染色体类型 1.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由染色体来控制。

2.染色体的分类3.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染色体分析(1)体细胞染色体组成⎩⎪⎨⎪⎧雌性:2A +XX 雄性:2A +XY(2)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雌性:A +X雄性:A +X 或A +Y(3)举例: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第1课时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
❶决定人类性别的时期是()
A.受精卵形成时
B.减数分裂时
C.胚胎发育时
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时
❷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生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条数是()
A.0
B.1
C.2
D.A、B、C三项都可能
❸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果蝇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A.3条常染色体+X
B.3条常染色体+Y
C.6条常染色体+XY
D.6条常染色体+X
❹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A.XO B.XX
C.XY D.XXY
❺[2015·浙江9月选考测试]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都表达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所在的染色体遗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❻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❼下列遗传现象不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果蝇的红眼与白眼遗传
B.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
C.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
D.人的白化病遗传
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依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C.正常情况下,不同的男性个体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型
D.染色体组型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但不能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❾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B.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C.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D.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10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H)。

一对夫妇生有3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X H X H×X H Y B.X H X h×X h Y
C.X h X h×X H Y D.X H X h×X H Y
○11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 A.X B X B B.X b X b
C.X B X b D.X b Y
○12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有些生物没有X、Y染色体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 b Y个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X、Y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4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色盲,那么色盲基因传递的过程为()
A.祖父→父亲→弟
B.祖母→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
D.外祖母→母亲→弟弟
○15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 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
A.aX b、Y、Y
B.X b、aY、aY
C.AX b、aY、Y
D.AAaX b、Y、Y
○16[2016·浙江嘉兴一中高二期中] 一对夫妇,妻子患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丈夫色觉正常,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觉正常的孩子,这个孩子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A.妻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
B.妻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分开
C.丈夫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
D.丈夫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分开
○17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则F2中()
A.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2种
B.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
○18图2-3-1是某家系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据图回答:(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
图2-3-1
(1)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中的第______号。

(3)Ⅱ5与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4)Ⅳ10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19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