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应用于新生儿剥脱性皮炎1例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新生儿PICC应用及其护理体会

新生儿PICC应用及其护理体会

新生儿PICC应用及其护理体会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生理、病理因素需长期静脉输液及营养,PICC有效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并为患儿提供了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故现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

现将PICC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本组病例42例,其中出生体重600-800g5例,801~1000g17例,1001~1200g20例,原发病均为早产儿。

1.1材料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规格的PICC包。

1.2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首选肘部贵要静脉,其次为腋静脉,再选肘部头静脉,如上肢穿刺不成功,再考虑头皮静脉,下肢血管置管易发生肢体血管栓塞,故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由于右侧静脉穿刺到上腔的距离相对较短,临床上首选右侧。

本组病例,其中选择右侧贵要静脉19例、头静脉8例、腋静脉7例、左侧贵要静脉5例、头皮静脉3例。

1.3操作步骤将患儿置新生儿辐射抢救床上,测量导管插入长度,按预定置入长度截断导管,常规消毒铺巾,静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送入预定长度,抽回血通畅后,退出导入鞘,妥善固定导管,经x线拍片确认导管顶端位置。

顶端最佳位置为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

2 护理2.1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置管的过程及步骤,其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2.2置管前准备全面了解病史,做好环境清洁准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常规检查血象及出凝血时间,选择最佳穿刺的部位和穿刺点。

2.3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应采取综合措施:置管时及置管后及行各种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

危重新生儿抵抗力低弱,防御技能差,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会引起继发感染和败血症。

因此,在操作时必须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行穿刺术时严格无菌操作,术野常规铺洞巾,采用0.3﹪碘伏消毒穿刺部位,范围10cm×10cm,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穿无菌隔离衣。

一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案例分享PPT

一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案例分享PPT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过程,提高家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支持。
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与反思
01
02
03
沟通不足
在某些情况下,护理人员 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不够充 分,可能导致误解和不满 。
护理记录不完善
部分护理记录不够详细, 导致难以全面了解患儿病 情变化和护理效果。
团队协作需加强
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 之间的协作和配合需要进 一步加强。
等。
营养护理
01
02
03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儿提供 充足的营养,保证其正常生长 发育。
鼓励母乳喂养,如需人工喂养 ,选择适合患儿的配方奶,避 免过敏。
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 物污染导致的感染。
心理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 的环境,减少外界刺 激,使其安心休息。
对于患儿的情绪反应 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 的影响。
对未来类似案例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 应对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护理人员与家属之 间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强化团队协作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整体护 理效果。
THANKS
03
每日为患儿洗澡,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和润 肤露,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皮肤护理
01
对患儿的皮肤进行全面 检查,观察是否有红肿 、渗出、糜烂等情况,
及时处理。
02
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涂抹 患儿全身皮肤,保持皮 肤湿润,预防皮肤干燥
和瘙痒。
03
对于破损的皮肤,使用 适当的药膏进行治疗, 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

一例使用留置针致婴儿严重皮炎的护理体会

一例使用留置针致婴儿严重皮炎的护理体会
报护士长 , 给予生理盐水清 洗 , 莫匹罗星局 部涂擦 , 每日 三次, 四天后局 部脓 疱消失 , 皮肤破溃处基本 愈合 , 肉眼观 干燥 、 微红 , 交代 注意事项后
每天观察局部皮肤红 、 肿、 及渗液变化情况 。 同时密切监测 患儿 的体
温、 精神状态 、 睡眠及饮食 , 做好必要 的记 录。
时, 常规使用碘伏消毒后包扎 , 此方法 的不足之处是 : 碘 伏容易引起色素
肠炎、 中度脱水 ” 于2 0 1 3 年1 1 月2 4日收住入院 , 查体 : 患儿神 志清 , 眼
窝凹陷, 皮肤 弹性差 , 伴有发热 , 以中高热为主。患儿 四肢 比较肥胖且末 梢血管充盈度差 , 当班护士 即给予右侧颞浅 部常规消毒 、 备皮 , 使用美 国
用力清洗 , 挤 出脓液 , 待干后再均匀涂上莫 匹罗星, 每 日3次, 注意下次涂 抹时 , 先用生理盐 水棉签把表层 的膏液清洗干净 。发生局 部损伤 、 感染
1 病例 介绍
患儿 , 女, 8 月, 住 院号 : 1 3 1 4 6 8 5 , 因“ 腹泻三天” , 诊断为“ 轮状病 毒性
4 体会
由于婴 儿头皮皮肤嫩 , 汗腺 丰富 , 如果 固定 不当 、 护理不 到位 , 容 易
发生皮肤破 损 、 感染 , 严重者 易引起相关并发症 , 造成不可挽 回的后果 。 2 0 1 3 版静疗指南提 出: 小儿尽量不 首选 头皮静脉 , 如确 因实际问题而选 择了头皮静脉 留置 , 也要切实做好 固定 , 护理过程中加强观察 , 每天认真
管时间 、 置管人 , 贴 于敷贴 边缘 , 生理盐水冲管后开始补液 。此后 三天绷
带周 围无肿胀 , 回血 良好 , 液体滴入通常。 三天后 , 护士接液体 时, 家长反 映患儿 昨晚稍有哭 闹, 护士检查 留置 针回血 良 好, 揭开弹力绷带 , 发现纸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面临一些与护理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PICC在新生儿中的插入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操作,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一些新生儿具有较小的血管通径和较脆弱的血管壁,因此在插入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血管。

此外,插入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适当选用适合新生儿的防感染措施。

其次,PICC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和感染,因此在固定PICC的敷料选择上应特别注意。

最好选用透气性好、柔软、无过敏性的敷料,避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

此外,定期更换敷料,保持PICC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PICC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温度。

新生儿的代谢系统尚不够发达,对体内液体的平衡和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在给予新生儿输液时,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综合考虑其体重、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按照医嘱规定的速度进行输液,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不良反应。

此外,液体温度也应适当调整,避免给予过热或过凉的液体,以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此外,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血栓形成和机械性损伤等问题。

新生儿血管内壁光滑度较差,容易在PICC插入的过程中形成血栓,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血栓预防措施,如适时更换导管位置、进行血管冲洗等,减少血栓的发生。

另外,PICC导管细长、柔软,在患儿翻身或移位时容易产生机械性损伤,因此在固定PICC导管时,应选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并经常进行固定装置的检查,确保导管的安全。

最后,PICC在新生儿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护理宣教工作。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护理体会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护理体会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20—01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现已普遍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中,但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症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轻者治疗、处理影响化疗进程,重者需拔出导管。

picc 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

我院对发生皮肤过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一系列措施预防及促进 picc 过敏性皮炎的痊愈,取得满意效果。

1 picc 过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诊断标准:picc 过敏性皮炎的皮损主要发生于 picc 导管周围的接触部位皮肤,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经积极处理缓解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轻度表现为红斑、散在丘疹,轻度瘙痒;中度出现瘙痒加重,有水泡,但无皮肤破损;重度可出现大疮、糜烂、渗出、皮肤破溃等,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

2 picc 致过敏性皮炎的相关因素①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及患者自身的高敏体质等。

②外源性因素引起picc 皮肤过敏的外源性因素主要有picc 导管、不同贴膜、各种消毒剂的应用及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

3 护理3.1 预防护理3.1.1 心理护理在护士对患者进行 picc 导管护理时应交代注意事项,因此置管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置管前后的情况及需求,重点告知患者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向患者详细介绍 picc 置管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意识。

picc 置管成功后,患者是否依从医嘱换药和冲管是影响 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

置管后,患者不但需要护士经常性的观察与护理,还需要护士教会患者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漏、穿刺点有无出现局部皮肤过敏,或伴有皮肤瘙痒,出现皮疹、分泌物等症状,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3.1.2 加强护理干预①picc 穿刺操作应由取得 picc 资格的专职护士进行,防止因操作不熟练导致感染。

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

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

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5-05T09:18:38.6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曾晨[导读]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应用方便。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应用及护理特点。

方法:回顾94例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应用指证及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结果:PICC留置2-65天,静脉炎发生率9.5%,堵管8.5%,导管脱出1.0%,感染1.0 %。

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困难,提高抢救成活率。

关键词:PICC;生儿;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应用方便。

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手术患儿,需较长时间静脉补液,或需肠外营养的患儿,尤为适用。

现对我科2014年4月-2015年6月进行置管的9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2015年6月共使用PICC置管患儿共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30分钟-13天,置管时间生后1天-20天,留置时间2-65天。

出生体重0.8-4.3kg,胎龄26-40周。

诊断有:早产儿极早产儿超极早产儿颅内出血。

1.2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1.9Fr型号的PICC穿刺包1.3方法经医生同意并下达医嘱,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选用1.9Fr型号。

置管部位在患儿上臂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由接受过培训,技术熟练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执行操作。

1.4操作方法置管流程为:穿刺点测量(患儿手臂与躯体在同一平面呈90度角,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

操作人员洗手,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酒精清洁皮肤,消毒皮肤,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裁剪导管。

一例PICC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例PICC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例PICC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过敏性皮炎的处理,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1例左乳腺癌患者PICC穿刺处周围皮肤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及抗过敏治疗。

结果该患者PICC穿刺处皮肤过敏症状解除。

结论 PICC致过敏性皮肤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加强全身抗过敏治疗,局部皮肤护理及选择合适的教料,可有效减轻及预防皮炎的发生。

关键词:PICC;过敏性皮炎;护理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不但减轻患者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且能减少药物给血管带来的刺激和损伤。

但PICC的应用也可能带来各种的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脱出、感染、导管堵塞、皮肤过敏等。

PICC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

研究指出[1]部分PICC患者由于汗液刺激、过敏体质、季节因素、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等原因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严重者出现皮疹、水泡等,给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现将1例PICC致皮肤过敏的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岁,因确诊左乳腺癌于2016年4月行左乳癌根治术。

于2016年5月2日于右侧上臂贵要静脉行PCC置管术,术程顺利。

患者使用化疗药物为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泵维持48小时,疗程为20天一次,共8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患者每周进行常规PICC维护:给予75%酒精和0.5%的碘伏进行消毒,应用“3M”贴膜固定导管。

在患者第六次化疗的时候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贴膜下皮肤瘙痒,可见散在皮疹及水泡。

给予常规消毒后,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雷夫洛尔)纱布湿敷2分钟,再给予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4mg纱布湿敷1分钟,待干,给予无菌纱布固定。

给予西替立嗪片口服,并嘱患者勿抓挠,勿食虾蟹等易过敏性以及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两天后患者瘙痒及皮疹较前消退,给予同样方法再次进行处理,两日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这时只采取地塞米松湿敷,仍用纱布敷料固定。

1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皮肤相关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1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皮肤相关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1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皮肤相关性损伤的护理体会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总结了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制定个体化的皮肤护理方案,促进皮损的快速愈合。

通过3次换药,患儿皮损区域完全愈合,未出现皮肤挛缩及瘢痕。

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护理新生儿与儿童及成人的皮肤特点不同,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及真皮层薄,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皮脂腺较少,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易受损。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的发生率最高。

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将MARSI定义为:医用粘胶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30 min甚至更长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水泡、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的症状。

MARSI的类型主要有机械性损伤、皮炎、浸渍及毛囊炎等[1]。

有学者提出,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新观点。

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增长,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目前,湿性愈合已成为伤口的标准处理方法[2]。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代谢病,皮肤黏膜常表现为皮脱屑、烫伤样皮肤等[3]。

本文报道了1例MMA新生儿皮肤损伤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护理方法,现将护理过程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男,6天,因“腹泻2天,奶量下降伴嗜睡1天”入院。

患儿系第1胎第1产,剖宫产娩出,胎龄39+2周,出生体重2660g。

入院查体:神萎、反应低下,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全身肤干伴脱屑,可见烫伤样皮肤改变;右侧头部可见瘀斑,呼吸急促,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颈竖差,四肢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未引出,其余正常。

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340.4umol/L,间接胆红素327.3u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Kib t eS NiaY, yhr c 1C n cl n o irsoyfr t aa , w MiaaaR,t . of a ed mcocp o a k a o
tedan s fgs i cn e i . nocp ,0 6,8( 1 : h i oi o atc acri vv E d soy 2 0 3 1 ) g s r n o
置等优点得到广 泛 的应 用。其 留置 时 间长短 很 大程 度 上取
决 于 导 管 头 端 的 位 置 , 为 理 想 的 位 置 是 PC 导 管 头 端 位 最 IC
观察敷贴 是否松脱 , 一旦 松脱 随时更换 , 防脱 管 ; 严 更为重要
的是 做 好 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 的 预 防 。 参 考 文 献
1 l 一l l 10 1 4.
固定 的胶 布随着皮 肤 的脱落 而松 脱 , 患儿 体 格较 大 , 身 且 全
皮肤瘙 痒 、 疼痛 , 爱哭闹 , 出汗多 , 胶布 易松 脱 , 予少量 多餐 喂
养 , 减 少 患 儿 的 躁 动 , 时 检 查 PC 导 管 胶 布 的 固 定 情 以 随 IC
道 , 者 所 在 科 室 大 胆 将 PC 笔 IC应 用 于 新 生 儿 剥 脱 性 皮 炎 患 儿 , 得较好效果 , 报告如 下。 取 现
1 病 例 介 绍
患儿 , , , 男 1 d 因全身皮肤脱皮 2d 于 20 3月 1 9 , O9年 8日由 门诊收入 , : 74℃, R 16 ̄/ i ,R 5 查体 T3. H 3 m n R 2 ̄/ i, 42 m nG P ,
了 左 手 前 臂 静 脉 作 穿 刺 点 , 中送 管 较 为 困 难 , 送 人 导 管 术 应 长 度 为 1. m, 际送 人 1. m, 终 x线 定 位 PC 4 5a 实 2 5c 最 IC管 远
端 位于左锁骨 中段上缘 ,IC导管未 能达到理想 的位置 。 PC 由于 患儿皮肤剥脱 明显 , 每天 都有 大量 的皮肤脱 落 以至
mg /L。
毒双手 , 防交 叉感 染 。每次 更换 敷 贴 时严格 无 菌操 作 , 严 手 不可触及 PC IC外露 导管 , 不 可将 已外 露 的导管 送 回血 管 更 内, 严格消毒穿 刺处 及 周 围皮肤 , 干后 贴上 无 菌敷 贴 , 待 7d 更换 肝 素 帽 1次 , 好 的 预 防导 管 相 关 性 感染 , 管 后 予 较 拔 PC I C管端及 血培养 、 果均 为无 菌 生长 , 结 m常 规正 常 ,C P hR
为 1m / 。 g L
本例患儿 PC I C应用 1 , 0d 保证 了药 物 的及 时输入 , 挥 发 了药 物的疗效 , 患儿病 情 得到 有效 控 制 ; 时对 于这样 的患 同 儿在 PC IC置管后敷 贴 的更换 就不 能按 常规 执 行 , 必须 经 常
2 讨论
PC IC以其操作简单 、 全 、 安 并发 症少 、 耐高 渗 、 长时 间 留
管 相 关 血 行 感 染 。接 头 滤 器 处 的操 作 是 PC IC最 常 见 的感 染 来 源 J 对 患 儿 实 行 接 触 性 隔 离 , 触 患 儿前 后 严 格 快 速 消 。 接
累, 并伴有发热 等全身症状… 。该病 患儿全 身几乎无 一处是
完整 的皮 肤 , 每天 有大片的皮肤脱 落 。静 脉输 液就成 了护理 上最 为棘 手的问题 , 穿刺及固定难 度大 , 随着 皮肤 的脱 落 , 固 定 的胶 布也 随之 松 脱 。为 了提 供 一条 安 全 、 效 的静 脉通 有
[ ]金汉珍 , 1 黄德 珉 , 官希吉. 实用新生 儿学. 3版 . 京 : 民卫 生 第 北 人
出 版社 ,0 2 9 3 2 0 :5 .
于上腔静脉 。该 患 儿 全 身 皮肤 大 片 脱 皮 , 出 鲜 红 的糜 烂 露 面, 血管条件非 常差 , 肘部血 管部位皮 肤糜 烂 明显 , 因此选 择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5月
第 7卷 第 1 3期
M d a Invt no hn , y 2 1 , o. o1 e i l noai fC ia Ma: 0 0 V 17N .3 c o
・ 3・ 8

护 理 园 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C IC应 用 于新 生 儿 剥 脱 性 皮 炎 1例 的 护 理 体会
作者单位 :1 00广东省珠 海市妇幼保 健院 5 90
通讯作者 : 邓玉英
( 稿 日期 :0 9—1 2 ) 收 20 2— 8 ( 文编辑 : 雄杰) 本 张
邓 玉英 邓 宜雅 官卫媚 郭碧 清 黄 荣旦
【 关键词 】 PC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 护理 IC
新 生 儿 剥 脱 性 皮 炎 又 称 葡 萄 球 菌 皮 肤 烫 伤 综 合 征 (tpyoocl saddsi y do e , 特征 为 全身 泛 发 s hlcca cle knsn rm ) 其 a 性暗红色红斑 , 其上 表皮 起 皱 , 大片 表皮 剥脱 。黏膜 常受 伴
孕 3 周 , 体 重 34 g 患 儿 全 身 皮 肤 大 片 脱 皮 , 在 红 9 出生 .5k。 散
斑, 颈部皮肤有轻微渗 出, 口周 充血 、 结痂 、 有皲裂 , 皮损 处取材 检查 G 球菌阳性 。入 院第 2天予 以 PC IC置管术 , 取左手前臂 静脉作穿刺点 , 术中送人 19 r IC管 1. m, .F C P 25a 外露 2c 导管 m, 总长为 1. m, 45c X线定位 PC IC管远端位 于左锁 骨中段上 缘。 患儿经 PC IC维持输液 1 , 身剥脱性 皮炎脱皮 全部退净 , 0d全 住 院 1 愈出院。于 20 7d痊 O9年 3月 2 日拔 出 PC 9 I C管 , 并予 以 PC IC管端血培养 、 结果均为无菌生长, 血常规正常 , R h—C P为 1
况, 一旦松脱及 时更 换胶 布 , 以防脱 管 。笔 者 所在 科室 针对 这一特点 , 选择 6c 7c M透 明敷贴 , m× m 3 用其 中一条小胶布 固定好 圆盘 , 再用 透 明敷贴 以穿 刺点 为 中心 固定 好 PC IC导 管并覆盖 圆盘 , 圆盘处胶 布“ 型交 叉后再 用 易撕宽胶 布 固 V” 定 , 明敷 贴的边缘再用 纸胶 布“ ” 透 # 字型 固定 。 其次 , 常规置管术后 2 4h更换敷料 1次 , 以后 每周 更换 1 次 , 患儿 由于皮肤 脱皮 明显 , 该 固定 好 的胶 布很 容易 因脱 皮 或 出汗而松脱 , 旦发 现敷 贴 有松 动迹 象 , 立 即更 换。 因 一 要 此每 1~ 2d要更换敷贴 1次 , 时甚 至 1d更换 2~3次。 有 感染是剥脱性 皮 炎 的严重 并 发症 , 旦 出现 , 者很 可 一 患 能出现败 血症 , 全 身衰 竭 而 导致 死 亡 。行 PC 致 IC置管 、 输 液、 更换敷料 、 冲管等都有 可能促使 微生 物进 人管道 , 生导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