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1]

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1]

小二字,宋体,加粗,字间空四格目录0 前言(章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左对齐,段前段后距离均为6磅,设为标题1,下同) (1)1 总体方案设计 (2)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RC 时钟电路 (5)3 软件设计 (5)3.1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计算温度子程序 (5)3.2 数字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调试分析 (17)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需说明的问题) (17)参考文献(标题1) (18)课设体会 (19)附录1 元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实验电路原理图 (22)目录为自动生成,格式为:宋体小四号,行距为2倍行距小五字,宋体,为题目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智能压力计的设计(LCD)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位移计,由A/D转换器、单片机、键盘报警装置和LCD显示等几部分组成,主要使用了ADC0808、8031、LCD主要器件,主要解决方案是利用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单片机实验箱(含A/D转换)、单片机仿真器等设计一个能用LCD实时显示物体位移的智能位移计。

传感器应用实例: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传感器应用实例: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3.2.6电涡流缓速器
涡流制动通常与传统制动搭配使用,在大多数商用车(大 中型客车和卡车)上担任控制车速的作用,所以通常也称 为电涡流缓速器。
电涡流缓速器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与变速箱之间,靠电涡
流的作用力来减速。当缓速器的定子线圈通入直流电的时 候,在定子线圈会产生磁场,该磁场在相邻铁心、磁极板、 气隙、转子之间形成一个回路,此时如果转子和定子之间 有相对运动,这种运动就相当于导体在切割磁力线,由电 磁感应原理可知,这时候在导体内部会产生感生电流,由 于转子这个导体很大,在转子上产生的感生电流是以涡电 流的形式存在的,同时感生电流会产生另外一个感生磁场, 该磁场和已经存在的磁场之间会有作用力,而作用力的方 向永远是阻碍导体运动的方向。这就是缓速器制动力矩的
来源。
任务3.2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3.2.1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与外形
3.2.2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3.2.3 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由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被测参数变化可以转 换成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的变化。测量和电桥等测量电路。
1.电桥电路
2.调幅式电路
该电路的主要特征是把传感器线圈的等效电感和一个固定 电容组成并联谐振电路,由频率稳定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提 供高频激励信号 。
3.调频式电路
3.2.4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1.任务分析 图3-30为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原理框图,主要由探头和检测 电路组成。探头是一只扁平线圈及支撑骨架,线圈是整个传 感器系统的敏感元件;检测电路又叫前置器,由振荡器、检 测电路和放大器组成 。
2.电路设计
3.2.5轴向位移检测仪
对于许多旋转机械,包括蒸汽轮机、燃汽轮机、水轮机、 离心式和轴流式压缩机、离心泵等,轴向位移是一个十分 重要的信号,过大的轴向位移将会引起过大的机构损坏。 轴向位移反映的是汽轮机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的相对位置, 轴向位移变化,也是静子和转子轴向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轴向位移的测量,可以指是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轴 向间隙或相对瞬时的位移变化,用以防止机器的破坏。

实验二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实验二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实验二(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直流电源、数显单元、测微头、铁圆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8-1安装电涡流传感器。

图8-1电涡流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8-1电涡流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8-2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2、观察传感器结构,这是一个平绕线圈。

3、将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线接入实验模板上标有L的两端插孔中,作为振荡器的一个元件。

4、在测微头端部装上铁质金属圆片,作为电涡流传感器的被测体。

5、将实验模板输出端Vo与数显单元输入端V i相接。

数显表量程切换开关选择电压20V档。

6、用连结导线从主控台接入15V直流电源接到模板上标有+15V的插孔中。

7、使测微头与传感器线圈端部接触,开启主控箱电源开关,记下数显表读数,然后每隔0.2mm读一个数,直到输出几乎不变为止。

将结果列入表8-1。

表8-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与输出电压数据X(mm)V(v)8、根据表8-1数据,画出V-X曲线,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试计算量程为1mm、3mm及5mm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端基法或其它拟合直线)。

五、思考题:1、电涡流传感器的量程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需要测量±5mm的量程应如何设计传感器?2、用电涡流传感器进行非接触位移测量时,如何根据量程使用选用传感器。

实验二(2)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涡流效应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有关,因此不同的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性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除与实验二(1)相同外,另加铜和铝的被测体圆盘。

四、实验步骤:1、传感器安装与实验二(1)相同。

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

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

目录0 前言(章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左对齐,段前段后距离均为6磅,设为标题1,下同) (1)1 总体方案设计 (2)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RC 时钟电路 (5)3 软件设计 (5)3.1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计算温度子程序 (5)3.2 数字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调试分析 (16)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需说明的问题) (16)参考文献(标题1) (17)课设体会 (18)附录1 元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实验电路原理图 (21)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计设计(LCD)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位移计,由A/D转换器、单片机、键盘报警装置和LCD显示等几部分组成,主要使用了ADC0808、8031、LCD主要器件,主要解决方案是利用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单片机实验箱(含A/D转换)、单片机仿真器等设计一个能用LCD实时显示物体位移的智能位移计。

本次设计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实现电涡流测位移的功能,即对位移的实时测量并显示,位移显示为X.XX mm。

优点是位移仪的放大电路将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的微弱模拟信号放大,通过LCD能直观的显示出你所测的数据。

电涡流传感器电路设计

电涡流传感器电路设计

电涡流传感器电路设计作者:汪晓凌杜嘉文来源:《硅谷》2013年第01期摘要:在无损测量当中,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因为能够实现工件在线非接触测量,测量精度高、无污染、制作价格低廉等优点,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设备,在涡流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涡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电涡流传感器是电涡流测量淬火层厚度的核心部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整个测厚设备的精度,传统的电涡流传感器包括测量探头、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放大器的设计等,电涡流传感器的精确测量也离不开位移测厚标定器,这里主要研究电涡流测厚核心电路的设计。

关键词:无损测量;电涡流;测厚;电路0 引言电涡流无损检测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从Michael Faradays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即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以来,电磁感应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后来Foster提出的通过分析系统的阻抗变化来分析涡流检测仪的干扰因素,为涡流检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大大推动了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阻抗分析法的有效运用,电涡流测量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业测量的方方面面,包括了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冶金、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部门,电涡流无损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和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测量精度的控制都是研究的焦点。

1 涡流检测原理图涡流检测是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一半径为r的线圈通过正弦波电流后,线圈周围就会产生一交变磁场H1;若在距线圈x处有一电导率为a,磁导率为u厚度为d的金属板,线圈周围的交变磁场会在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也称作涡流。

金属表面也产生一个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相同的相同频率的磁场H2,反射到探头线圈,导致载流线圈的阻抗和电感的变化,改变了线圈的电流大小及相位,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涡流测厚原理图2 测厚探头的设计图2 电涡流测量电路整体设计图电涡流测量电路的整体测量电路设计图如图2所示,涡流探头测量物体厚度后引起阻抗的变化,通过电桥电路转化成电流信号输出,也由于信号很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输出,经过整波电路,把交流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然后把那些高频的还有低频的号过滤掉,得到干扰较小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器尽心比例放大后接入ARM7的A/D转换接口,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对信号进行控制然后接入数字示波器,观察波形输出,把结果通过PC 机显示出来[1]。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论文题目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班级机设八班学号姓名成绩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二零一二年五月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摘要:随着现代测量、控制盒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态平衡的需要,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在许多个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普遍重视。

在工程中所要测量的参数大多数为非电量,促使人们用电测的方法来研究非电量,及研究用电测的方法测量非电量的仪器仪表,研究如何能正确和快速的非电量技术。

电涡流传感器已成为目前电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关键词:电涡流式传感器传感器技术电量非电量Abstract:With modern measurement, control box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sensor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balance the need, sensor in various fields are also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The senso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ject in measured parameters for the most power, the power to urge people to approach to the power,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electricity measurement of electric instruments, to study how to correct and fast the power technology. The eddy current sensor has become the electric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means of detectio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Key words:Eddy current sensor, sensor technology ,non-power electr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一:总体设计方案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

电涡流传感器的设计

电涡流传感器的设计

引言电涡流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高、线性度高、重复性好、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线性测量范围宽、安装方便、非接触测量、耐高温、能在油、汽、水等恶劣环境下长期连续工作的特点以及能够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记录、显示和控制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位移、振动、偏心、胀差、厚度、转速等物理量的在线检测和安全保护,为精密诊断系统提供了全息动态特性。

因而对于电涡流传感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学模型机理的研究、线圈几何形状的优化设计、测量精度的提高、非线性的线性化和应用范围的拓展等方面。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传感器设计方案,具有速度快、功耗低、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并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钢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1 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2]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涡流效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表面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电流的流线在金属导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涡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电涡流传感器就是利用电涡流效应来检测导电物体的各种物理参数的。

如图1所示。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电涡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磁导率ξ、电导率σ、线圈与导体之间的距离D 、激励电流强度I 、激励电流角频率ω、线圈尺寸因子等参数有关。

探头线圈的阻抗Z 是上述参数的函数,即Z =F (,ξ, σ, D , I,ω) 。

很显然,如果只改变其中的某一参数,其他参数恒定,阻抗就成为该参数的单值函数。

假设被测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具有线性和各向同性的性能特点,我们可以控制,ξ, σ,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不变,则阻抗就成为距离的单值函数,再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探头线圈阻抗的变化,即探头线圈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大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

大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

2009年 第12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Instrum ent T echn i que and Sensor 2009 N o 12收稿日期:2008-09-05 收修改稿日期:2009-06-11大位移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高松巍,刘云鹏,杨理践(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78)摘要:电涡流传感器由于具有对介质不敏感、非接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对金属的位移检测中。

为扩大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采用恒频调幅式测量电路,引用指数运算电路作为非线性补偿环节。

利用M a tlab 计算软件辅助设计了直径为60mm 电涡流传感器探头,并结合测量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最大测量范围接近90mm ,验证了该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大位移;线性化中图分类号:TM 934H 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841(2009)12-0088-03Desi gn of Testi ng C ircuit for Large distance Eddy Current SensorGAO Song w e,i L I U Y un peng ,YANG L i ji an(Schoo l of Infor mat i on Scien ce and Eng i neer i ng ,Shenyang Un i versity of T echno l ogy ,Shenyang 110178,Ch ina)Abstract :Fo r the characteristi cs o f bei ng no sensiti ve to the m ed i a and uncon tacti on ,eddy current sensor is w i dely used for m eta l de tecti on i n the distance T o expand the scope o f detecti ng ,t he testi ng c ircuit was desi gned to be the constant frequency car rier AM testi ng circu it ,and applica ted for exponential computi ng c ircu i t as non li near i ty co m pensation U si ng calcu lati onal soft w areM a tl ab ,the eddy current sensor probe was desi gned d ia 60mm and put i nto exper i m ent w ith t he testi ng c ircu it Expe ri m en tal resu lts show that t he largest scope o f detec ting is c l ose t o 900mm,and it is va lida ted by exper i m ent t hat t he sensor w orks steadily and reaches the expectan t effectK ey word s :e lectr i c eddy cu rrent sensor ;testing circu it ;larg e d istance ;li near i zati on0 引言电涡流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非接触、对介质不敏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金属位移等的测量中[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与说明书《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学生姓名: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入学时间: 14 年秋季专业:___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___ 直属/分校:__________直属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解晓光__________大连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12月设计题目: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量程::0~20mm2、精度:1mm3、激励频率:1M Hz4、输入电压:24V5、介质温度: -50℃~250℃6、表面的粗糟度: 0.4μm~0.8μm7、线性误差:<±2%8、工作温度:探头(-20~120)℃,延长电缆(-20~120)℃,前置器(-30~50)℃9、频率响应:0~5KHz二、总体设计方案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

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

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等优点。

根据下面的组成框图,构成传感器。

根据组成框图,具体说明各个组成部分的材料:(1)敏感元件:传感器探头线圈是通过与被测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被测信号的部分,它是由多股漆包铜线绕制的一个扁平线圈固定在框架上构成,线圈框架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其顺耗小,电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

(2)传感元件: 前置器是一个能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金属盒子,测量电路完全装在前置器中,并用环氧树脂灌封。

(3)测量电路:本电路拟采用晶体振子及其外围电路来产生振荡。

同时考虑到当采用晶体振子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时,有众多的模拟要素需要处理。

如电路常数的确定,工作点的设定和负载阻抗的选用等。

因此本电路将采用由COMS反向器与晶体振子组成的最简单且稳定性高的电路,来产生频率为1M的方波信号源。

三.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1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传感器探头线圈通以正弦交变电流i1时,线圈周围空间必然产生正弦交变磁场H1,它使置于此磁场中的被测金属导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涡流,如图2-2中所示。

与此同时,电涡流i2又产生新的交变磁场H2;H2与H1方向相反,并力图削弱H1,从而导致探头线圈的等效电阻相应地发生变化。

其变化程度取决于被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ρ,磁导率μ,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x,以及线圈激励电流的频率f等参数。

如果只改变上述参数中的一个,而其余参数保持不变,则阻抗Z就成为这个变化参数的单值函数,从而确定该参数的大小。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3.2 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把被测金属导体上形成的电涡流等效成一个短路环中的电流,这样就可以得到如图2-3所示的等效电路。

图中R1,L1为传感器探头线圈的电阻和电感,短路环可以认为是一匝短路线圈,其中R2,L2为被测导体的电阻和电感。

探头线圈和导体之间存在一个互感M,它随线圈与导体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U1为激励电压,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平衡方程式,上图等效电路的平衡方程式如下:经求解方程组,可得I1和I2表达式:由此可得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为:从而得到探头线圈等效电阻和电感。

通过式(2-4)的方程式可见:涡流的影响使得线圈阻抗的实部等效电阻增加,而虚部等效电感减小,从而使线圈阻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反射阻抗作用。

所以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由于受到交变磁场影响的导体中产生的电涡流起到调节线圈原来阻抗的作用。

因此,通过上述方程组的推导,可将探头线圈的等效阻抗Z表示成如下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其中,x为检测距离;μ为被测体磁导率;ρ为被测体电阻率;f为线圈中激励电流频率。

所以,当改变该函数中某一个量,而固定其他量时,就可以通过测量等效阻抗Z的变化来确定该参数的变化。

在目前的测量电路中,有通过测量ΔL或ΔZ等来测量x ,ρ,μ,f的变化的电路。

3.3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原理电涡流传感器常用的测量电路有电桥电路和谐振电路,阻抗Z的测量一般用电桥,电感L 的测量电路一般用谐振电路,其中谐振电路又分为调频式和调幅式电路。

电桥法是将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图2-4为电桥法的原理图。

图中A,B两线圈作为传感器线圈。

传感器线圈与两电容的并联阻抗作为电桥的桥臂,起始状态,使电桥平衡。

在进行测量时,由于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将电桥不平衡造成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并检波,就可得到与被测量成正比的输出。

电桥法主要用于两个电涡流线圈组成的差动式传感器。

谐振法是将传感器线圈的等效电感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传感器线圈与电容并联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频率为,谐振时回路的等效阻抗最大,Z =L/RC,其中R为谐振回路等效电阻。

当线圈电感L发生变化时,回路的等效阻抗和谐振频率都将随L的变化为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测量回路阻抗的方法或测量回路谐振频率的方法间接测出传感器的被测值。

调频式电路是通过测量谐振频率的变化来进行测量,其结构简单,便于遥测和数字显示;而调幅式电路是通过测量等效阻抗的变化来进行测量,由于采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因此稳定性较高。

下面以调幅式测量电路为例,说明谐振法的测量原理,如图2-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LC谐振回路由一个频率及幅值稳定的晶体振荡器提供一个高频信号激励谐振回路。

LC回路的输出电压为,其中i0为激励电流,Z为等效阻抗。

测量中,当探头线圈远离被测金属导体时,LC回路处于谐振状态,谐振回路上的输出电压最大;当探头线圈接近被测金属导体时,线圈的等效电感发生变化,导致回路失谐而等效阻抗发生变化,使输出电压下降。

输出的电压再经过放大,检波,滤波后由指示仪器(电压表)读出,或输入示波器显示电压波形。

这样就实现了将L-x关系转换成V-x关系,通过对输出电压的测量,可确定电涡流传感器线圈与被测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x。

电涡流传感器就是利用涡流效应,将非电量转换为阻抗的变化而进行测量的。

四.电涡流传感器探头参数4.1 传感器线圈尺寸的选取线圈轴向的磁场分布对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起决定性作用。

对传感器来说总是希望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

欲使线性范围大,就要求磁场轴向分布范围大;欲使灵敏度高,就要求轴向磁场强度变化梯度大。

单匝的载流线圈在轴线上的磁感强度可以根据毕奥-萨伐定律推出:式中:μ0——真空的磁导率;r——线圈的半径;I——通过线圈的电流;x——轴线上某点P至线圈中心的距离。

①当x小时(被测体靠近线圈),线圈半径r小,则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

②当x 大时(被测体远离线圈),磁感应强度小,且半径小的变化梯度大,线圈半径大的变化梯度小。

为了有较大的测量范围,线圈的半径应大一些。

线圈通以电流I 时,则线圈的电流密度为:则通过截面dx,dy 处的圆形电流元的电流为:i=NI/((r b - r a)h) dx · dy 此电流在轴线任意点P 处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整个载流扁平线圈通以电流I 后,在轴线上任意P 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式中,x1 就是扁平线圈端面到被测体的距离,可用x表示,所以线圈轴线上某点P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可改写为:按表1 中所给参数可做出线圈几何尺寸与线性范围曲线图,可得如下结论:线圈的匝数越多,线性范围越大;线圈薄时,灵敏度高,因此在设计传感器时,为使一定大小外径的传感器有较大的线性范围和尽可能高的灵敏度,要求线圈厚度越薄越好;线圈内径改变时,只有在被测体与传感器靠近处略有变化;线圈外径大时,传感器的敏感范围大,线性范围相应才会增大,但灵敏度降低,对于要求测量范围大的传感器,线圈外径要大一些。

线圈编号外径(mm)外径(mm)匝数n 轴向厚度h(mm)1 30 25 500 102 30 25 200 103 30 25 500 104 30 25 500 25 30 28 500 26 30 20 500 27 30 20 500 28 20 15 500 2图3 距离电压变化曲线因此,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线性范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线圈的参数。

线圈的外径大,传感器的测量线性范围大,但灵敏度低;线性范围小,但灵敏度高,线圈薄时,灵敏度高。

五.小结实践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老师严谨冶普的态度给我启发不小。

在这次的设计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尤其是科学实践,都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任何一个方案都要经过详细周全的论证后才能着手去做,否则即使很快做出来,但经不起推敲和考验。

对于那些要求能够扩展功能的课题更是如此。

六.参考文献[1]孙传友,孙晓斌,张一.感测技术与系统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37-540[2]单成祥.传感器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211- 227[3]李道华,李玲,朱艳.传感器电路分析与设计[J].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216[4]任吉林.涡流检测技术近20年的进展[J].无损检测,1998,20(5)121-125[5]游凤荷.涡流检测技术的某些新进展[J].无损检测,2001,23(2):70-73[6]焦其祥,王道东.电磁场理论.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2.51-154[7]将齐密,张新访.电涡流检测系统中的电磁场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0, 17(5):36-39[8]刘佳欣,杨理践,陈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探头参数的选择[J].成功(教育), 2007,(09):223[9] 游凤荷. 涡流检测技术的某些新进展[J].无损检测, 2001,(02).[10] 刘长恩.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特性的研究[J].地震学刊, 1982,(01) .[11]于亚婷.电涡流传感器的电磁场仿真分析[J].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12]周丹丽,赵辉.电涡流传感器建模与仿真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5,24(5):28-30[13]陶旺斌.涡流环及其阻抗计算[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6,11(2):39-46[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