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教学大纲
户外运动教学大纲

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引言: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包括登山、徒步、露营、划船、攀岩等。
户外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能,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为了提供合理、有效的户外运动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理论知识a. 户外运动的种类和分类。
b. 常见户外运动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常见户外运动场地的特点和安全规范。
d. 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实践技能a. 登山和徒步技巧。
b. 绳结和攀爬技巧。
c. 划船和皮划艇的基本操作。
d. 露营和野外生存技能。
e. 急救和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
3. 团队合作与领导a.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原则。
b. 领导才能的培养和发展。
c. 在户外运动中的团队合作和领导实践。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讲义和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户外运动的知识和基本理论。
2. 实践操作:在户外环境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和实践,掌握实际的技能和技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户外运动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项目实践评估: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考试评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组织考试评估学生对户外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教材: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2. 器材设施:准备必要的器材和设施,包括登山装备、攀岩设备、划船器材等。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914014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户外运动》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从事户外运动知识和各项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和担任户外运动实践的教练指导员工作。
【教学任务】掌握户外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胜任户外运动教学和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理论部分有户外运动概论,技术部分有身体素质练习和户外运动实践。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主动性相结合、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教学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先分解后完整法、练习法、比赛法、重复法和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田径的基本技术及一些解剖,生理等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户外运动》,张瑞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1版参考书:[1]《定向越野与野外生存》,张宝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6版[2]《定向越野与地形》,张文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1版[3]《定向运动》,王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1版大纲内容第一部分户外运动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户外运动的基本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该项目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并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在对该项目的整体学习和掌握有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内容提要】1.户外运动2.定向运动3.野外生存【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户外运动定义、定向运动的定义教学难点:定向运动的基本技能、野外生存的防治【复习思考题】1.户外运动定义是什么?2.定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3.生存箱中应该有哪些物品?第二部分身体素质练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户外运动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要求。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户外运动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户外运动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态度。
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的重要性1. 促进身体健康户外运动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体能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户外运动教学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种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提高自信心通过户外运动教学,孩子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1.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识2. 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态度4.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四、教学内容1. 基础运动技能的训练:如跑步、跳跃、投掷等2. 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如接力赛、橡皮筋等3. 探险活动:如徒步、探索自然等4. 健康体能训练:如拉伸训练、呼吸训练等五、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2. 激发兴趣,引导活动3. 示范引导,全面辅导4. 打破常规,创设新颖的运动项目六、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观察孩子们在户外运动中的表现2. 体能测试: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项目,如跳绳、短跑等,评价幼儿的体能水平3. 儿童自评价: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提高自信心。
七、结语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系统的大纲,能够规范户外运动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充分重视户外运动教学,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幼儿园教师在户外运动教学中的实施。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一、引言户外运动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户外运动,幼儿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培养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
此外,户外运动还能促进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亲近,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因此,幼儿园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户外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教学活动。
二、目标1.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
2.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感。
3. 通过户外运动,增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4. 培养幼儿热爱户外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内容1. 基本技能训练a. 跑步:通过跑步训练,培养幼儿的速度和耐力。
可以设置不同的跑步项目,如短跑、长跑和障碍跑等,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b. 跳跃:通过跳跃训练,培养幼儿的爆发力和协调性。
可以进行直跳、横跳等项目的训练。
c. 投掷:通过投掷训练,培养幼儿的力量和准确性。
可以进行球类投掷和标枪投掷等项目的训练。
d. 接力:通过接力训练,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设置小组接力和大队接力等项目,以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幼儿游戏活动a. 捉迷藏:通过捉迷藏游戏,培养幼儿的动作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可以设置多种形式的捉迷藏游戏,如常规捉迷藏、盲人捉迷藏和多人捉迷藏等。
b. 障碍赛跑:通过障碍赛跑游戏,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和平衡感。
可以设置不同高度和形状的障碍物,让幼儿跳过、爬过或越过障碍物进行比赛。
c. 水上活动:通过水上活动,培养幼儿的水性和游泳技能。
可以在游泳池或水上场地组织各种水上游戏,如足球水球、浮板比赛和游泳教学等。
d. 爬行游戏:通过爬行游戏,培养幼儿的力量和柔韧性。
可以设置不同高度和形状的障碍物,让幼儿匍匐、攀爬或爬行过障碍物进行游戏。
3. 自然环境探索a. 自然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环境中,观察和感知自然界的风景、动植物等。
可以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并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知识。
幼儿园阳光体育课:户外运动与团队合作教学大纲

【幼儿园阳光体育课:户外运动与团队合作教学大纲】一、前言在幼儿园阶段,阳光体育课是幼儿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户外运动和团队合作教学,培养幼儿的体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并共享对该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全面评估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阳光体育课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通过户外运动和团队合作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共享。
2. 课程内容:阳光体育课的内容应覆盖多种户外运动和团队合作活动,如踢足球、玩接力赛跑、进行队形变换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感受集体荣誉感。
3.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引导-练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运动和团队合作活动。
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自主能力,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
4. 评价方式:针对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成果,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
既要关注幼儿的个人表现,也要注重班级整体合作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三、深入探讨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在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中,户外运动和团队合作是两个核心元素。
户外运动可以让幼儿在开阔的空间中尽情奔跑,锻炼身体的各项素质。
团队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也要注重个体差异的体现,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幼儿将逐渐形成积极的运动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幼儿园阳光体育课的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户外运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公体-户外运动-教学大纲

《户外运动》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公共体育课程类别:公共体育课程授课学时:36学分:1总纲课程的性质: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运动技能目标。
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中明确提出开发自然资源拓展体育教学领域模式。
把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攀岩等户外运动作为高校学生公共体育的选修课程。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户外运动类课程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目标和教育计划参照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学改革要求课程培养目标的的总体要求制订。
课程基本任务:户外运动课程是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概要:理论部份:1、户外运动概述2、户外运动常用装备及使用3、定向运动基础理论4、野外生存基础知识技术实践部分:1、身体训练2、校园定向3、素质拓展场地项目4、素质拓展高空项目课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分解教法与分完整教法相结合。
技术练习与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课程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备注一户外运动概述1二户外运动常用装备及使用1三定向运动基础理论2四身体训练4五校园定向16六素质拓展基础项目(场地)2七素质拓展高空项目6八野外生存基础知识(徒步穿越、攀岩、露营、漂流)2考核2课程考核方式:考核采取平时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
考核的方法有提问、作业、实际演练与操作、技术展示、口试、笔试等。
成绩评定:采用总分百分制方式。
1、实践成绩:30分平时课堂提问及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
平时课堂提问、实际操作能力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实际操作的情况给予评定给分。
2、技能成绩:70分户外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制定 幼儿园教学

一、引言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户外运动教学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户外运动教学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观念等。
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户外运动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户外环境中,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各种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从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 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户外环境丰富多彩,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运动项目。
通过户外运动教学,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户外运动教学通常是以小组或集体形式进行,在参与户外运动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仅锻炼了自己的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 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户外环境开阔,宁静自然,可以让幼儿摆脱课堂的压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利于降低幼儿的学习压力,调整情绪。
三、幼儿园户外运动教学大纲的制定1. 完善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户外运动教学大纲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结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芳龄特点,合理安排户外运动项目,确保幼儿在户外运动教学中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
2. 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跃、攀爬、球类运动等。
这样可以综合锻炼幼儿的各项运动能力和技能,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安全保障措施在户外环境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户外运动教学大纲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确保运动场地的安全、规范幼儿的行为等,保障幼儿在户外运动教学中的安全。
4. 教师团队的培训为了保障户外运动教学的质量,幼儿园需要对教师团队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户外运动教学能力和安全意识,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户外运动教学。
户外运动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

户外运动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户外运动是指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区域,带有体验、探险性质的一项体育活动。
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一部分。
在野外的环境中,个体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团队在自然的环境中团结协作、分享体验和感悟。
户外运动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以及户外运动所需的心理素质,并有效地帮助学生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当中。
二、课程目标1、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体育锻炼过程,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2、户外运动课程融合了高心理挑战及低危险度的元素,学生从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
户外运动课程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
研究资料表明,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5%,而要求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生。
拓展培训正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培训。
3、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重点掌握户外医学、野外生存训练、攀岩、定向越野、徒步穿越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户外运动教学基本方法和要点,具备户外运动的组织和教学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户外运动各项目的主要技术、基本原则,及组织户外运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户外运动教学与指导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从事户外运动教练能力;全面发展与户外运动各项目及有关的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户外运动规则、竞赛方法,熟练掌握户外运动的组织和安排,使学生基本具有组织户外活动、管理户外俱乐部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融入爱国主义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富于创新的精神。
5、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定向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户外运动课程英文名称outdoor sport课程编号Z252511015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训练课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术课学时8总学分1 开课单位体育与休闲学院开课系(室)社会体育系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科学生先修课程执笔人翟庆文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2014.3.1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运动技能目标。
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中,明确提出开发自然资源,拓展体育教学领域模式。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把攀岩、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户外运动类课程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目标和教育计划,参照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学改革要求,课程培养目标的的总体要求制订。
一、课程名称:《户外运动》二、课程类别必修三、选用教材杨汉编著《山地户外运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四、教学目标户外运动课程是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通过户外运动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起源、发展,课程特点和GDOU-B-11-213目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论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先决条件;掌握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学会编制锻炼计。
3、通过户外医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置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知识及能力。
4、通过的拓展心理训练,使学生培养理解以及掌握、目标的确立、有效沟通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发掘自身潜能,促发自我超越意识;培养高度责任心及队员之间信任合作。
5、通过攀岩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攀岩运动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和意义。
掌握结绳和攀岩保护方法。
掌握攀登技术、下降技术,培养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团结互助的。
培养团结互助、超越自我的精神。
6、通过定向穿越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野外定向在户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野外定向的基本知识,熟练地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培养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
7、通过野外用具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8、通过装备及使用生活技能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提高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9、通过野外生存知识的学习,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提高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10、通过野外生存综合训练,通过负重行军、丛林穿越、涉水、溯溪、扎筏漂流、搭绳过涧、攀岩、岩降、危险路段的行走走、独木桥、野外定向修建营地、埋锅造饭杀鸡、篝火联欢晚会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与自然挑战与自己挑战,使学生具有独立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目标。
五、教学内容(一)理论部分1、概述《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 1 章(1)户外运动的概念、“户外运动”起源、发展课特点(2)国内外发展情况的特点与作用(3)内容与分类(4)课程学习内容起源与发展简况基本方针教学重点:户外运动的概念、特点与作用;起源与发展简况。
实践环节:(1)了解的户外运动内容与分类。
(2)课后自学。
2、户外运动常用装备《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 2 章(1)个人装备及使用(2)集体装备及使用(3)技术装备及使用教学重点:(1)户外运动的装备及作用;实践环节:了解内容与分类。
课后自学。
3、身体练习方法《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 9 章(1)身体训练的必要性(2)身体训练的基本方法(3)身体训练内容、方法(4)制定训练计划教学重点:身体训练内容、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实践环节:(1)了解定向的内容与分类。
(2)课后制定训练计划,自觉练习。
4、户外医学《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 10 章(1)户外急救的方法(2)骨折固定与搬运(3)户外常见疾病防治(4)高山病防治⑸户外运动常备药品及用法教学重点:野外伤病防治、运动损伤原因及判断、处理、户外常见咬伤及蜇伤的防治、户外饮食及卫生。
实践环节:课后自学。
5、定向穿越《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4章(1)定向穿越概说(2)地形图基本知识:数学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其他辅助要素(3)地形图的使用(4)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户外运动中的运用(5)穿越不同地域的方法(6)穿越时迷失方向的对策教学重点: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形图的使用、穿越不同地域的方法、穿越时迷失方向的对策2 实践环节:课后自学。
6、野外生存知识《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 8 章(1)野外判定方向(2)野外宿营(3)野外生火(4)用具制作(5)野外水源(6)应付危险动物(7)应对自然灾难(8)求救信号教学重点:野外判定方向、野外宿营、野外生火、野外水源、应付危险动物、应对自然灾难、求救信号的方法。
实践环节:课后自学。
(二)技术、技能部分1、拓展心理训练《拓展运动》教材拓展心理训练是利用户外活动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景对参加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
它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以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训练内容:信任背摔、高空抓杠、绝处逃生、电网、荡绳过河。
教学重点:通过拓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坚定的自信心,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沟通等能力与合作精神,从何而来。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每个人身上、而人们又未必真正了解的能力和情趣;怎样才能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和弄清这种沟通能够深入到什么程度;怎样有效地破除个人自我中心概念,改变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心态、认知模式等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认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对资源有效利用的认识,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懂得珍惜、感恩,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会欣赏、关注他人和快乐地工作、生活。
分组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练习或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
2、攀岩训练《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3章(1)介绍攀岩运动的起源、技术特点。
(2)技术装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绳结方法(4)保护技术操作方法(5)攀登技术:“三点固定法”。
(6)器械攀登方法。
(7)下降保护方法。
(8)下降技术。
3、定向穿越《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4章(1)运用地图、指北针定点、定向(2)运用地图、GPS定点、定向(3)用图指北针或GPS找到图上标记点的位置(4)把实地位置标著到地图上(5)不同地域穿越方法、不同地形穿越技巧、迷失方向的对策等4、扎筏、飘流《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5章(1)漂流用具、漂流方法介绍、(2)捆绑技巧、竹筏制作(3)筏艇操作技巧(4)控制筏艇方向的方法(5)冲出困境的方法5、溯溪、溪降《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5章溯溪(1)溯溪的方式(2)溯溪装备(3)溯溪技术(4)安全事项溪降(1)溪降装备(2)溪降的技术(3)安全事项6、用具制作《山地户外运动》教材第8章(三)野外生存综合训练部分、野外生存综合训练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是一个感性的体验过程,是学生对学习成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
训练内容:负重行军、丛林穿越、涉水、溯溪、扎筏漂流、搭绳过涧、攀岩、岩降、危险路段的行走走、独木桥、野外定向、修建营地、埋锅造饭、捕鱼、、杀鸡、篝火联欢晚会。
(1)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知识及能力。
(2)培养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
(3)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提到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六、课时分配与比例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该课程的教学进度依据每学期的教学计划而定。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理论部分14学时;技术、技能部分10学时;野外生存综合训练8学时;考核4学时。
4 类别教学内容学时百分比理论部分户外运动概论 1 24.1户外运动常用装备及使用1身体练习方法2户外医学2定向穿越2野外生存知识2实践、技术、技能、部分户外医学 2 34.5拓展心理训练2攀岩2定向穿越2漂流 2野外用具制作2野外生存综合训练部分负重行军、丛林穿越、涉水、溯溪、扎筏漂流、搭绳过涧、攀岩、岩降、危险路段的行走走、独木桥、野外定向、修建营地、埋锅造饭、捕鱼、、杀鸡、篝火联欢晚会834.5其它理论考核 2 6.9 实践操作考核2。